第一电动网:燃料电池车涉及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如何才能更好的走进市场?关于C2B定制的问题,除了产能方面,在成本、时间上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蓝青松:这两个问题都是很好的问题。一是燃料电池的基础设施,肯定会涉及到电池推广的。一定是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才会推进燃料电池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国有几个省市已经有基础设施,广州及珠三角,上海也有,包括联合国在中国相关省市的项目,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
第二是D90交付在你们的预料之中。你们对困难的估计比我们估计得更准确一点。C2B的运作,用户互动和互联是前台窗口,而背后是我们的智能算法,连接着工程、设计、制造现场。这个挑战比较大的是用户开放的个性化需求,实际上这种个性化甚至可能会有上亿种不同需求。
整个C2B在供应商环节挑战可能更大。主要的瓶颈是用户高度个性化选装,还有个性化的需求和预测。我们8月8日上线以后,用户的需求相当离散。我们认为订货不会很大,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D90的需求量还是高于我们的预期的。我们这个月交付1700台,下个月可以做到交付2500台左右。C2B的实践,实际上最有意思的是“面对了过去没有面对过的”。
第一电动网:徐总,我看到FCV80订单已经有100多个,主要是哪些客户在用?
徐秋华:我们上汽大通在FCV80上市之前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从我们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来讲,适合城市小型公交、园区班车,城市物流。在广东佛山市第一批已经投放3台车;在上海,也已经有几个合作项目了,包括共享班车和崇明岛的环岛客运。我们还在跟申迪谈合作,中国大陆到迪士尼游玩的人很多,希望能连接从上海的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到迪士尼之间的摆渡。现在燃料电池车的市场刚刚起步,国家非常支持,燃料电池车是财政补贴唯一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补贴比例上限的车型。我们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我们相信再过几年,燃料电池车应该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一电动网:蓝总,我们在未来的推广当中,是不是会着重加强用户自动驾驶技术的搭载?今天是广州车展,广东地区也是皮卡和MPV的重点市场,对于这个区域市场,我们如何抓住?
蓝青松:关于自动驾驶的相关运用,工程师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率先在商业化运营方面做领导者,这个底气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如果没有技术,肯定没有底气。第二是我们的业务特点,能够让我们在针对特定的场景,包括园区,包括结构化路线,率先实现,这是业务带给我们的优势。这些使用使我们能够比较快速地率先把产品推进市场,我想这就是上汽大通在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方面的目标和方向。
今年在广东我们的MPV增长比较快速,这个月约有200台,是去年的三倍。皮卡是今年进入市场的,海外交付及国内交付,预计能够达一万二的销量。我们上市的时候也说,没有一家皮卡厂商能在新车上市就将年销量目标定到过万,但从现在的销量表现来看,我们能够超过一万辆。MPV和皮卡在广东比去年销量更好,预计今年G10的销售大概是27000-28000台。在15-17万的价格区间里,去年我们是基本站稳脚跟,现在是牢牢站稳脚跟了。我相信今年的增速比较快,我们G10全国增速了50%。
第一电动网:之前我听清华大学教授说电车的商业化运营规模是100台上限,而我们的订单量超过100台,已经超过上限,我们有没有上限的规模,如果有,制约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蓝青松:燃料电池有两个技术路线,纯电模式和燃料电池模式,纯电模式是非常小规模的,起到辅助和补充功能,长续航是使用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运营上限是学术性的问题,但是没有一定的规模是没法得出业务模式的。产业化都是要有规模,几百台用户使用,可以改进核心零部件,这是需要的。通过跑几百万公里,和用户相同场景下的反馈,会带来技术的升级。
目前我们收到的订单是100多台,但我们上汽的小目标是FCV80在短期生产运营300-500台,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如果说制约我们的因素,实际上就是基础设施,就是氢(运氢、储氢)。我们看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个方向投,实际上这背后是一个驱动力量。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今后的一两年比拼会更激烈。
徐秋华:纯电动材料本身很多是贵金属,我们也受到了资源的影响。总的来讲,我们在燃料电池领域受了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影响,这些属于我们国家的公共设施,希望媒体能够帮助我们一起呼吁一下,现在完全靠企业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希望社会多方向,包括政府,包括企业,包括投资,能够一起撬动整个加氢站产业的发展。
蓝青松:关于加氢的问题,大家都觉得氢很危险,实际上加油也很危险。现在科技已经很先进了,日本在加氢站建设技术和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我们可以请大家去看一看我们的车,再跟着一起去看看加氢到底危不危险。我们不光是为了上汽大通,而是为了整个行业发展,做点公益。十九大说“让美好生活离我们更近一些”,我们也是在为这个目标贡献力量。
第一电动网:大家之前对燃料电池也接触过一些,但是感觉能够排出水还挺激动的。这次我听下来,感觉这车很先进,现在燃料电池车是不是也能挑战纯电动车?在实施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困难?比如成本、氢燃料的取得,我们该从哪些源头去呼吁?另外想听听上汽大通在国际市场的布局。
蓝青松:现在随着锂电池和三元电池的进步,两个技术路线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纯电的话,接电比较方便,这是它的优势。燃料电池最大优势是续航里程可以保证,加氢时间比充电时间短很多。
关于氢,是很容易取得的,钢铁厂、化工厂都有氢,这是最简单的事。现在讲困难,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政府补贴加地方补贴共100万,现在开发成本、分摊成本是不一样的,过了一千辆、一万辆成本会大幅下降。之后的生产制约主要是基础设施和投入产业化规模,我觉得这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技术路线有商业化前景,一定会走得更远。
关于海外市场,今年我们在澳新做了新产品的上市活动;明年我们打算去智利,智利是一个老是把我们的车卖脱销的地方,我们要去看一看。到现在为止,我们产品已覆盖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海外订单能过1万台,实际交付超过9000台的水平,占整个销量的15%。今年我们的五大市场,澳新市场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销量超过5000台,大概是5500台的水平。
徐秋华:2017年,我们上汽大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在五大核心市场的销量增长比较高,另外是,我们的新产品上市后,在南美市场脱销。我当时叫澳新市场的经销商多进一些货,他们不相信,结果第一批车过去后全部脱销,第二批过去也全部脱销。皮卡可以销到3000台左右,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蓝青松:我们的皮卡就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包括澳新、澳洲、东南亚、中东、南美这传统的五大市场。我们皮卡当时因为考虑到是海外市场,且是上市第一年,业务计划定得比较低,但市场表现已经翻了几倍。而且在海外的ANCAP测试中我们的车型碰撞成绩达到35.46分,接近满分(37分)的水平。我们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上汽大通根据国际一流品质和标准来设计、制造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使我们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和竞争对手去比拼。
今天的发布会上,徐秋华总和郝景贤总也介绍了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在德国、英国、澳新,有相当高的门槛和市场竞争。德国有一家客户,他们花了一年半测试我们的产品,且他们拿了我们的车到德国,把车全部拆下。根据他们测试的数据,最终选择了我们。
上汽大通产品进入国外发达国家市场,通过产品力证明我们的实力,海外市场销量证明我们产品的可靠。我们可能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是不是捷径我不知道,但我们和国内很多企业做了差异化竞争。
郝景贤:我们在澳大利亚市场取得了接近满分的碰撞成绩,刚刚拿到证书。是中国品牌汽车在澳大利亚市场取得碰撞的最高分,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市场皮卡细分市场碰撞的第一名,这个细分市场中包括了很多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品牌,这足以证明了我们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证明了上汽大通的实力。接下来,我们未来的产品在澳大利亚市场都要取得五星碰撞成绩,包括投放到澳大利亚市场的D90,我们有这个信心。后续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也会与媒体保持沟通。
第一电动网:关于燃料电池车,在2003年,美国通用汽车曾经做过燃料电池车,并且提出过商业化目标,到最后没有实现。我想问一下,上汽大通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
蓝青松:燃料电池车的技术,从理论上讲还是比较成熟的,包括在工业、军事等其他行业的应用。实际上在一些小批量、特殊环境里,我们讲的商业化运营,就是规模。我们中国的经济规模、人口、面向未来的发展,还有环境制约,使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技术,需要更清洁的能源来解决,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使我们有条件在燃料电池技术、使用推广上更往前走一步。我们已经看到商业运营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用户有了,产品有了,基础设施有了一些。
媒体:国内有很多厂家在做新能源,如北汽,我们大通的技术优势领先在哪里?在2016年年会上,徐总说轻客要达到国内第一,按照现在的发展来说,2018年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能否提前实现?
郝景贤:在行业内我们连续16年唯一坚持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我们掌握了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面向商业化运营的底气,也是你提到的我们以后如何持续、保持竞争力。从电堆、储氢、控制、氢安全方面来说,上汽集团、上汽大通掌握了核心技术,也为我们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从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上来说,有三年到五年规划,我们目标系统用的200型,300型也在开发当中。
蓝青松:2016年年会上是我给徐总订的目标。现在竞争更激烈,大家推出新产品的节奏在加快,包括合资企业推出新产品也在加快。市场竞争在加剧,今年还出现了另外的情况,产品在市场里分为两极:宽体轻客中第一次有10万元以下的产品,包括国内自主品牌,市场容量占44%;另外是10万元以上。这两块,一个在中低端,一个在中高端,这是今年的市场变化。
2018年,上汽大通会进一步争第一,2018年争不到,2019年也要争到。我们会推出2018款产品,2019年换代产品,面向海外市场的V80也会上市,直接面对欧洲市场,满足欧洲法规的标准。这样我们到2019年,产品组合会更丰富,对宽体轻客市场能够形成更强的覆盖,到那个时候,我们细分市场第一的目标实现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
第一电动网:一是这次推出的新燃料电池车,是在九月份工信部推出政策之后,我们上汽大通的行动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有16年的长期技术积累,上汽大通是否又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是否得到相应的消息,在未来是否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加入到竞争当中?二是上汽大通宽体轻客的销售在10月份提升非常快,是否和咱们促销、推广自动挡产品相关?目前来说,上汽大通又创造了一个自动挡第一,其他的竞争对手也有陆续跟进自己的车型,上汽大通是否还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郝景贤:第一个问题,确实是九月份国家刚刚正式发布双积分政策,上汽大通积极响应,包括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都曾多次沟通政策。产品开发不是一夜之功,还是我们以前的积累。在公司决策方面,我们有16年的技术积累,三年前我们就决定做FCV80,这是我们国家政策的方向,同时我们也认为是企业的进步,是在绿色环保车上需要做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提到我们是三条技术路线同步在走,我们不认可有弯道超车。我们有自己的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无论是燃料电池车、纯电动、混动,在国际上我们都能比拼差异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当然,国家也会有进一步的法规,我们也会提前做储备。很多“新四化”技术我们都有做,除了燃料电池车,还有智能驾驶。我们今天看到新产品发布又进行了产业化,有很多前沿技术开发,有全球研发的产业链,才有这么雄厚的实力,才能够做领先者。
蓝青松:的确像郝总说的,哪有什么弯道超车,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徐秋华:不仅仅是宽体轻客,我们上汽大通在过去的十月份,整体销量创了新高。其中宽体轻客今年的市场竞争发生了新的变化,宽体轻客在10月份同比或环比确实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归根结底还是跟我们产品密切相关。
第一电动网:我们的市场布局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也是相对独立的细分市场,人群也不一样。那在整个销售渠道上我们如何跟进?
蓝青松:这的确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上汽大通的业务制定,是业务初期创业阶段很有意思的事情,进入到不同的产品,进入到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竞争对手参与竞争,而且是用差异化打法。一方面我们很享受,团队每天都面临着新的业务,另外我们的品牌在变化,实际上是品牌相关的进步内涵。当然,大通品牌内涵会变化,大通客户群比例也会变化,不同细分市场也都在变化,中国没有一家汽车品牌比我们有这个运气或机会,来面对这样成长的市场、成长的业务。更详细的解读,我适当的时候再跟大家讲。
第一电动网:今年大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明年蓝总定下了什么目标?
蓝青松:明年的目标就是我们要卖超过十万台。下个月我们在海南岛开经销商大会,届时我们会把明年的目标公布出去,现在好像还稍微早了一点。总是要卖过十万台吧。增长速度和今年应该差不多,也要有一个高速的增长。50%的增长我们应该有的。徐总,对不对?明年我们还是高速增长。
徐秋华:我们是很有信心的,FCV80的技术越来越雄厚,增长量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G10从10月份开始18款升级,上市之后我们得到的市场反馈非常好,我们加料不加价。我们相信明年也会有较高的增长。我们今年新上市两款产品,包括T60、D90,我们相信也会有大幅度的增长。明年包括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我们觉得还是有机会的。到了第四季度,出租车、网约车选择我们G10的也越来越多了。
蓝青松:D90交付到12月份将达到2500台以上。
第一电动网:现在包括福特、雷诺,都会加大对轻客市场的投入,明年的市场竞争应该会更激烈一些。你认为2018年轻客市场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蓝青松:2018年轻客市场,我相信还是会有一定的增长,主要的因素是价格往下沉了,能够承接一部分原来传统的轻客用户需求,会把细分市场做大。二是轻客新的技术运用,会吸引一部分原来不买这部分车的用户。我相信轻客市场会增长,竞争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每家都希望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58853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