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150亿元投新能源车 中信国安憧憬5年200万辆

150亿元投新能源车 中信国安憧憬5年200万辆

第一电动网 综合报道

  一项总额约4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令中信国安(000839)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固利)声名再起。与上市公司中信国安(000839)同样隶属于中信集团的盟固利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外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

  ”这是一种战略部署,也只有有实力的大企业才做得起来。”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敬忠说。

  然而,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如何?注册资金仅数千万元的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如何撬动如此大的投资?与上市公司中信国安(000839)之间,双方如何处理同业竞争等关系?伴随项目起步,疑问接踵而至。

  ”大象”起舞

  5月21日,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北汽福田等多家合作伙伴签约,正式启动一项总投资约400亿元的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暨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

  按照相关协议,盟固利动力科技将投资150亿元,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单体电池、系统集成项目。该项目将形成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的能力,年销售额预计500亿元。其他投资将由南方电网、北汽福田以及广东省、中山市等方面负责。

  中山市方面提供的计划表明,该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建设,明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逐步投产。到明年,中山市即希望其新能源产业产值从现在的400多亿元上升到1000亿元。

  事实上,盟固利在中山投资该项目早有先兆。去年8月,盟固利和福田汽车(600166)等中美6家公司在北京成立了”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目前,这个联盟中的大洋电机(002249)、美国伊顿公司均在中山市投资建厂。

  盟固利公司近年来也在国内多地布局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其中,位于中山市的该项目是目前可知国内最具雄心、也最接近现实的一项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

  ”新能源市场会在5年后获得一个大的发展,现在提前介入肯定是长线投入,这是一种战略部署。”王敬忠说。

  盟固利隶属于中信国安集团,中信国安在青海设有子公司,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的上游资源。王敬忠认为,这是中信国安集团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优势的一个突出表现。

  但他同时认为,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还很不成熟,市场前景也并不十分明朗。就盟固利而言,其曾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提供多套电池系统。然而,这样的电池系统在北京奥运期间也仅能通过半自动化生产实现。

  用王敬忠的话说,为保证安全性等,国内用于电动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系统许多程序仍处于手工制作阶段,一时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在安全性和电池容量方面,这仍然是当前锂离子电池大规模量产必须跨越的两座”大山”。

  融资遐想

  对盟固利而言,除了要跨越这样的技术”大山”,还需解决融资问题。150亿元的巨大投资,按照计划要在三年左右全额实现。即使分期投入,启动资金仍然以数十亿元计。而参与签订协议的盟固利动力科技公司注册资金仅5000万元,如何撬动这个投资百亿元的巨大项目?

  盟固利在以往的类似项目上,大多选择与当地银行系统合作,引入银行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譬如,2009年4月,盟固利动力科技公司与北京银行(601169)签署”2亿元合作协议”,盟固利新能源公司与北京银行签署了”10亿元合作协议”。

  然而,与投资超百亿元相比,这些资金仍然显得杯水车薪。追溯盟固利的隶属关系,其母公司无论是中信国安集团还是中信集团,都”不差钱”。盟固利现任董事长王军,曾是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可见中信集团对于盟固利的重视。

  在盟固利旗下,除了上述两家公司之外,还有一家电源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中信国安收购并控股了该公司,将其纳入上市公司资产范畴。那么,接下来中信国安集团是否将旧事重演,将盟固利动力科技也纳入上市公司,从而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

  否则,中信国安与盟固利就必然面对同业竞争的局面。在2003年中信国安收购盟固利电源技术公司时,曾与集团内相关企业签订了《避免同业竞争协议》。根据协议,相关企业承诺将不再进入盟固利电源技术公司相同领域。

  目前,以巨资投入锂离子电池项目的盟固利动力科技公司,事实上开展了与盟固利电源技术公司同样的锂电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同业竞争关系。这个问题,或许也只有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予以解决。

  在A股市场上,尽管与中信国安并无直接瓜葛,但每当盟固利公司传出有关锂离子电池产业项目信息时,中信国安的行情总要出现较大波动。在这个大项目和浓厚的新能源概念刺激下,市场不可能停止一些遐想。

  然而,相关传闻至今没有确凿依据,或许也终将只是传闻或遐想。就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而言,过分的乐观或许并不是好事。按照年20亿安时产能,每辆锂电池电动车耗费2万-2.6万安时计算,这部分产能每年将供应约8万余辆电动车。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一项乐观的预计是,”5年后我国将形成200万辆规模”。而按照国际锂电池协会的数据,2009年我国实际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仅约5000台,其中客车仅2100台左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相当大。

  ( 编辑/邵阳 )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5600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