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汽车行业已弥漫着“厮杀”的硝烟。
据悉,多家车企陆续启动了新一轮限时优惠活动,开年就直面价格竞争;不少新车型也陆续上市,如10万级性价比之王——广汽埃安UT于1月6日上市,比亚迪全新中大型MPV夏于1月8日上市;中央更是已向地方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
在这样的态势下,各家车企为2025年车市“硬仗”谋划铺路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大众”)从补能体系入手,已经打响电动化反击战的第一枪。就在此前1月6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小鹏汽车再次携起手来,要合力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网络。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盖世汽车了解到,目前大众正在中国推行全面电动化战略,积极扩充集团电动车型的产品组合,充电网络的扩展无疑是该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不少合资车企在国内发力电动化,与友商合资、合作已成为其布局补能网络的策略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9年,大众就开始在国内投资布局充电网络。这一次,又该如何为开启电动化反击做好准备?
“大小”合作,互联互通于Q1落地
1月6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将携手合作伙伴小鹏汽车,为双方客户共同打造一个拥有超过20000个自营充电终端,覆盖全国420个城市和地区的超快充网络,推动中国充电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据悉,通过此次与小鹏汽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大众与小鹏汽车双方的充电网络将通过各自的车机系统、手机APP和充电设备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从而为双方客户提供更多充电场所,满足不同充电场景的需求,显著提升客户的充电体验。
这一举措着实属于“强强联合”。事实上,大众称得上是国内首个投资布局充电网络的海外传统车企。
早在2019年,大众中国就联合一汽、星星充电、江淮汽车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了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迈斯”),总投资40亿元。这一投资被视为大众在华构建电动出行生态圈的重要一步棋。
图片来源:开迈斯
随后在2023年7月3日,大众汽车(中国)携手一汽-大众,共同对开迈斯增资8亿元人民币,加速中国市场的充电网络布局。
开迈斯带着“外资”+“车企”的双重标签,从成立之初就打出差异化竞争,主攻城市的高端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场所,在口碑和服务上展现了不一样的气象。因此,在与国内本土充电建设运营商竞争中,开迈斯已经在充电行业打下了一片“江山”。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五周年活动庆典上,开迈斯总经理兼CEO周显涛表示,“目前,开迈斯已经建设超级充电站1621个,覆盖车位13113个,布局城市213个,注册用户超600万个。”
在如此丰硕的成果面前,“强强联手”的小鹏汽车也不落下风。小鹏汽车自成立之初,便一直自建补能体系。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小鹏自营充电网络累计上线1920座,适用于车主免费充电权益站点共计2818座,其中第三方站点(免费权益可用)959座。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生产和零部件负责人,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诺一表示:“大众汽车集团致力于全面深化电动化战略,推出搭载尖端技术的高品质电动车产品。通过与小鹏汽车在充电领域的战略合作,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打造目前中国覆盖范围最大的超快充网络,进一步优化客户的充电体验,使电动出行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偏远城市和地区,都能轻松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小鹏汽车官方也表示,此次双方合作框架协议落地后,双方网络互联计划于2025年Q1落地,届时小鹏车主可以通过车机/APP/小程序便捷使用超过1.3万桩开迈斯网络,大众车主也将根据各车型计划逐步接入小鹏网络,双方权益也将结合各平台规则落地。
开始“招兵买马”,超快充是布局重点之一
自特斯拉2014年在国内建设第一座超级充电站以来,车企布局补能体系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几年来,为提升消费者的补能体验,超快充更是成为了车企发力补能的关键举措。
比如,此前奔驰与宝马成立的充电合资公司,已经在2024年10月24日上线了逸安启超充品牌,旨在整合全球超充经验,定制中国本土体验;再如,理想汽车宣布投入60亿元资金建设“理想直营5C超充站”。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中,双方也将探索共同建设联合品牌超快充站,加速扩展充电网络,进一步提升客户充电体验。
在超快充网络建设布局方面,大众与小鹏汽车都已有了足够的经验。据悉,在小鹏自营充电网络1920座中,小鹏超充站(S2)576座;小鹏超快充站(S4+S5)939座。此前媒体报道,小鹏汽车计划在2025年面向中国和全球加速建设S5超级充电站,最快充电功率可达960kW,相当于“1秒钟充电不止1公里”。
截至到2024年底,开迈斯自营超充站已经覆盖了213座城市。根据最新数据,已经上线了1621座超充站,还有19座超充站在建中,也即将上线。
有行业人士表示,双方建设的联合品牌的超快充站,可能并不会直接沿用开迈斯的品牌。不过,即使成立新的品牌,也能将双方在超充站建设、运营、选址、维护等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复制过来。
作为在充电桩行业摸爬滚打5年多的“老司机”,开迈斯在补能领域的产品、模式等都走在前列,更是建设了氢能离网超充站以及4座绿电零碳站。
据开迈斯首席财务官李森介绍,氢能离网超充站无需连接电网、无需基础设施配套改建,可以减小服务区超充系统配套的增容压力。“氢能离网超充系统,让零碳充电成为现实。”在李森看来,这套系统在推广和体验方面具有多种优势。充电速度较快,配备了480kW/600kW全栈液冷超充系统;安装启用便携,占地仅需10平方米,落位即用,灵活迁移,并能有效应对场站“季节性充电潮汐”现象;基于“本质安全”设计理念,配备全时段监控措施与多重防护。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充电网络的扩展,1月6日当天,小鹏汽车就在官方招聘网站上发出了招聘公告,同步火热招聘充电岗位。其中包括产品类、拓展运营类、工程投运类、家充类。拓展运营类还包括在欧洲的充电拓展高级经理/专家、以及欧洲的充电运营高级经理。
补能铺路,剑指30款电动车型
对于此次大众与小鹏的合作,1月6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正推行全面电动化战略,扩充集团电动车型的产品组合。按照规划,到2027年大众汽车集团及旗下品牌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40款全新车型,其中20款为新能源车型。到2030年,将在中国推出超过30款电动车型。
图片来源:大众
如此密集的产品规划背后,是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担忧。一直以来,欧洲和中国市场是大众最大的两个业务市场,占据大众75%的业务总量。截至2023年底,大众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车辆超9200万辆,其中超5000万辆卖到了中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奥博穆(Oliver Blume)一直将中国称为大众的第二故乡。
不过,在2024年内,大众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收缩。前三季度,大众中国累计交付新车205.66万辆,占集团全球总销量的31.5%,同比下滑10.2%,是大众集团销量下滑幅度最严重的市场。
曾经在中国市场,合资品牌占据着绝对的主流市场地位。如今,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对合资品牌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大众在国内面临着不少的压力。
奥博穆曾在2024年12月10日做客同济大学时进行了“大众转型 向新出发”的演讲,明确表态:“希望大众一直是中国市占率最高的国际品牌(包含自主品牌能稳住Top 3),并在未来能与比亚迪并驾齐驱” 。
2023年,称霸中国市场40年的大众,在中国失去了领导者地位,市场份额下降到10%。而国内新贵比亚迪,则以12%的份额超过了它。截至目前,比亚迪的领先优势还在扩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和出口国,也是世界电动汽车产业的中心,大众不能也不愿错失中国市场的趋势和创新机会。因此,要想持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与比亚迪并驾齐驱,大众中国需要变革。因此,对于大众来说,推出新车型尤其是纯电车型来说,刻不容缓。
和不少车企一样,在扩展产品线之前,将建设补能体系作为发力重点不失为明智之举。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在高功率液冷超快充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在国内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超充网络布局和运营经验,而大众中国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双方合作可实现技术与资源的优势互补。
此外,超快充桩建设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施工、土地等成本。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享资源,共同承担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长远来看,双方合作打造大规模的超快充网络,或许将为整个行业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标杆,引领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5年,大众电动化“反击战”已打响
奥博穆在此前总结道:“回顾大众在中国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进口、合资生产,到现在全方位的合作,大众已经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看到了很多中国主机厂如何从无到有,学会造好一辆好车。"
他指出,我认为这样的竞争态势是良性的,只有良性竞争能推动创新,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未来,中国市场依然是世界汽车行业的增长引擎。
2025年的车市竞争依旧激烈,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坚定地推进在中国市场的全面转型。通过与中国合作伙伴深化合作以及持续拓展自身研发能力,不断强化在电动出行、数字化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本土研发实力。
在这一进程中,位于合肥的研发与创新中心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约3000名研发人员正专注开发下一代智能网联车型。通过“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正显著加速本土决策与研发流程,优化成本,并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30% 以上。这将使其更敏锐地把握中国市场动向,并充分利用市场的增长势能。
图片来源:大众
早在之前,奥博穆已经将大众中国的短期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2024—2025年是大众中国止住下跌的稳定期(重资源投入),新能源车型的爆发增长则在2026—2028年,截至2027年,大众在中国会推出超20款新能源车,到2030年,这一数字要跨越30款。
具体来看,大众要通过与上汽集团和小鹏汽车等合作方的合作,补充和加强旗下奥迪和大众汽车品牌的产品阵容;通过基于CMP平台研发的全新车型拓展产品组合,提供紧凑型车型。此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也将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技术。
根据目前的动态,一汽-大众ID.4 CROZZ2025款作为大众2025年的开年首车,目前已经上市。奥迪品牌从2025年年中开始,将携手中国一汽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基于PPE平台的纯电车型,首款车型即为奥迪Q6L e-tron。
随着上汽大众的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产品攻势也在加速。据悉,至2030年,在推出的18款新车型中,其中有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更有8款纯电动车型;2026年起,有2款基于CMP平台的纯电动车型,3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
此外,奥迪更是发布了全新的豪华电动品牌AUDI。基于奥迪与上汽联合开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的全新车型——AUDI E概念车,也将于2025年量产。
盖世小结:大众是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为积极跟上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节奏,大众一直在广积粮、善交友,实施“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自大众收购小鹏汽车4.99%股份后,此次在国内超快充网络领域达成的战略合作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第四座丰碑,足以可见其对补能领域的重视。目前双方的合作还在逐渐落地,后续举措值得期待。在2025年车市竞争开启之际,直面竞争是车企最好的应对办法。如今,五年前的埋下的“彩蛋”,已经为大众打响了2025年电动化“反击战”的“头阵”,今年能否取得非凡的成效,值得期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260036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