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中国一汽:智能和零碳纳入战略,全力打造智能化工厂

中国一汽:智能和零碳纳入战略,全力打造智能化工厂

汽车之家

   7月19日-20日,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旗智?iM”高端论坛在长春成功举办。论坛以“新质创领・智造旗技”为主题,以“智慧驱动、AI赋能”为技术内涵,着力打造前瞻技术的交流平台。论坛由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主办,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四位院士,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学者,多家汽车及供应链企业同仁以及媒体,共话智能制造,共探前沿技术。

汽车之家

“旗智?iM”高端论坛现场

■前沿专家指明制造业转型新方向,企业分享落地亮点成果

本次论坛可谓干货满满,上半场由院士级专家分享前沿的制造技术理念和创新方法,下半场同样有不少专家学者为制造业智能化、零碳化转型献言献策,也有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企业代表分享实践中取得的亮点成果以及创新价值,让“高端制造的理念”不再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也有稳扎稳打的落地应用。

大会的上半场,由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表各自领域的前沿课题。李培根院士分享了《AI赋能企业智能化升级》、王国栋院士分享了《钢铁行业与汽车制造协同创新――以数字化手段破解共同面对的黑箱难题》、林君院士分享了《从传统到未来:汽车产业中智能检测装备的发展和前瞻》、张学军院士分享了《从“望远”到“显微”――先进光学制造》主题报告,分别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原材料与汽车制造协同创新、智能检测装备的应用、光+汽车产业强强联合解决行业痛点等方面,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新方向和新理念。

汽车之家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

下半场,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工艺工程院)总经理宋志勇以“数智赋能制造新模式,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介绍了中国一汽在数智化创新探索和应用实践中取得的亮点成果,并以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为例,阐释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创新成果和创新价值。此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首席专家/工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石勇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金隼教授、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常务院长何永勇、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杨建、华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首席专家邝继双等,也都在高端论坛上围绕以智能制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倡议企业要重视数字化、低碳化的“双转型”,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红旗制造:将智能和零碳纳入发展战略

  “在�j旗技术‘SIGHT(洞见)531’战略的指导下,未来五年,红旗品牌将投入研发资金1200亿元,着力攻克983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制造技术领域,我们将向着智能工厂和零碳工厂目标加速迈进。”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在�j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发布会上如是说。

汽车之家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

中国一汽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非常重视,将其纳入未来的发展战略,愿同各方一起在技术创新和企业智能化升级方面投入更多资源。目前,中国一汽已经实现了164类1.5万余套关键装备的数据联通,打造集产线3D模型和运行状态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工厂,已经实现了“商品车下线、数字化车上云”。

未来,中国一汽将在现有数字孪生的基础上持续构建AI业务场景,重点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大模型、柔性生产智能控制算法、生产运营智能决策系统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智能决策比例。

■从“制造”到“智造”:打造自动化+数字化的繁荣工厂

除主论坛外,本次会议设有三大分论坛,分别是聚焦智能化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轻量化技术等重点发展方向。但要说大家最为关注的,仍旧是火遍全网的“人工智能”,不仅借ChatGPT让公众对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认知,同时由于近期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落地,让不少人觉得,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将很快到来。

中国一汽的智能化工厂――繁荣工厂,便是汽车“制造”升级到“智造”的最好例证。在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每54秒下线一台车,每一台车下线,它的数字孪生体就同步上传到了云端,实现所有数据可溯源。

此外,繁荣工厂还有两大特征。首先是“自动化”。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胶自动化率达到97%,总装自动化率达到30%。通过机器人间的协作,整车前后风挡玻璃、轮胎、座椅等都实现了全自动装配,机舱管路、胎压等实现了在线全自动检测。其次是“数字化”。繁荣厂区可以通过工厂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生产线上的全部关键特性数据,对整车3000多个拧紧、加注、涂胶等关键特性进行全程管控和数据存储,并与车辆合格证进行联网绑定,实现关键工序100%防错、关键参数100%监控。

■总结

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车企产品不仅要有价格优势,更要质量过关,只有物美价优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要想生产出物美价优的产品,生产端的可靠和效率是最大的突破口,所以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生产端必将是大势所趋。但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发和跟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不仅需要有足够长远的眼光,还得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才能在枯燥乏味的科研路上,砥砺前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23850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4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