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发起的”第三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于2013年11月1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经过评委的认真反复评审,认为此次中国汽车新闻奖未能有达到特等奖文章出现,以下为获奖名单,共11名。
一等奖
中国青年报黄少华,《一汽这盘棋 到底该怎么下?》
二等奖
网易汽车刘文俊, 《以正义之名 ”915”青岛日系4S店被焚调查》。
华夏时报记者刘俊晶,《青年汽车梦断海宁》
三等奖
中国交通报闫新亮,《选好型好转型——道路运输企业用车特点探析》
新闻晚报庄键,《租车业老大发飙,超低价回击抹黑》
车语传媒唐一水,2013年4月1日播送的节目《车市一周堪》
鼓励奖
1、网易汽车孙涛、黄少华, 《真的很可怕?汽车沥青阻尼片污染初调查》;
2、21世纪经济报道范文清 , 《宝泽行欠薪调查:谁动了销售员的奶酪?》;
3、经济观察报周和双, 《租车过节》;
4、财经国家周刊葛轩 , 《进口车潜规则》;
5、时代汽车赵欢 , 《庞大纠纷真相追踪》。
注:考虑到回避原则,作为中国汽车新闻奖发起方的《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杂志放弃参与此次评奖活动。
如下为评选现场文字实录。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现场的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来到知难而进,2013第三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的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伊楠。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发起人,《汽车商业评论》杂志,《汽车消费报告》杂志,和共同举办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员,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今天,新闻记者如何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话题。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要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汽车行业的好新闻给予奖励,更以知难而进为主题,对当下汽车企业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接下来首先为大家介绍今天来到现场的部分此次中国汽车新闻奖评委。
在过去几个月当中,他们本着独立、客观和专业精神,审慎地选择汽车报告,才有我们今天最终的汽车名单。
他们是中宣部原新闻局局长、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徐心华,欢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员副院长,新闻中心主任陈昌凤,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董时,中国周刊执行总编辑朱学东,独立商业趋势观察家,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总策划肖明超,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总编辑贾可。倪院长和贾可都是我们主办方的代表。还有另外一家主办方,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所以接下来有请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战部主任柴占祥,欢迎您!今天到我们现场还有代表主办方特别感谢北汽对本次论坛的支持,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峰,他们赞助我们的活动,也表现一家优秀汽车公司的远见卓识。
今天汽车意见领袖论坛的搭建,是为了汽车精英与媒体精英互动的平台。今天莅临我们平台的精英很多,统一介绍完之后,现场各位一并鼓掌。他们是日产中国公关副总监霍静,福极亚中国副总监郑小丽,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林雷,屈阁华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苏桔良,伟达公关副总经理于爱廷,英菲尼迪中国市场与公关部总监刘旭,沃尔沃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宁述勇,闻度研究总经理王丰斌,北京奔驰销售公司公关负责人王燕,传世知行总经理陈强,互动通控股集团总裁邓广梼,旗智传播机构总经理向寒松,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媒介中心总经理吴卫华,再次欢迎各位的到来,欢迎各位。
除此之外,今天在我们现场还有国内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以及公关公司的诸多代表,时间有限,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在这里一并用掌声欢迎!
同时今天的还有网易汽车网络视频直播,还有80多家媒体共同关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样用掌声欢迎本次论坛的媒体同仁以及到场的所有朋友们。
接下来有请2013第三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评委,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总编辑贾可博士致开幕词,各位掌声欢迎!
贾可:
尊敬的各位亲爱的朋友们、领导们、同事们,还有同仁们,欢迎大家来到今天我们第三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的现场,暨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的颁奖典礼。
今天在这么一个雾霾天气,大家赶到这里,尤其值得我尊敬。因为今天天气预报老说不要出行,待在家里面看看片子。
说到雾霾,实际上说到我们今天的题目,知难而进,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难的时代,真的是非常难。一个,我们今天谈到的是媒体,是传统媒体难的时代,因为各种舆论都在说传统媒体的衰败。但实际上,我觉得也是互联网媒体一个难的时代,因为这个时光发展很快,前几年的门户网站这几年又感觉到非常吃力,有些新的媒体诞生了。也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个难的时代,不光是自主品牌难的时代,整个中国汽车也是一个难的时代,雾霾,搞限购,我们做汽车营销的人、汽车公关的人、汽车市场的人,以及我们所有的同仁们都感觉到一种难的促进,这既是一种难的时代,也是知难而进的时代。
传统媒体很困难,有人说互联网媒体在唱衰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既是内容的制造商同时也是内容的渠道,一个输送环节,以往是二合一的。互联网媒体变成一个单一的,就是一个渠道,它是一个管道,各种内容在上面运输,贩卖了很多传统媒体的内容。但是我刚才说了,因为随着新的媒介形式的诞生,互联网媒介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节目,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的时代。但是,我觉得对于传统媒体来讲,只要能够坚守好一个内容,它的使命或者它的任务就不会完结,我们所变的只是一种载体。关于这个方面,随后的环节中,随后的分论坛讨论中,我们将会谈到,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于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来讲,刚才说也是一个困难时代。实际上上一期杂志的封面,讲一个自主品牌悲观论的如是说,刊登以后社会的反响比较大,很多人有习惯的阴谋论的思维,认为我们在唱衰自主品牌,当然我很多汽车同仁还是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我们所做的文章并不是要唱衰自主品牌,而是能够揭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使我们自主品牌能够从中悟到一些深刻的东西,从而能够有一些改变、一些改革,这是我们的初衷。所以,我们在语气行文上比较极端,我们用比较夸张的手法,能够刺激一下,就像鲶鱼一样,使一潭死水能够活起来,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是我们还在这样做,怀着认真地对这个行业的心态来做。
整体的汽车行业,大家都说雾霾怨这个车,限购,把很多问题都扩到汽车身上。但是现在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严酷,汽车排放越来越少,越来越干净,可能到最后就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交通工具。这个行业正在进步,大家都在努力,这是一个知难而进的时代。
举办这样的意见领袖论坛,举办这样一个中国汽车新闻奖,实际上对整个媒体行业来讲,也是希望能够知难而上,能够给污浊的环境或者污浊的空气输送一点新鲜养料。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这样一个活动。
这里讲到了传统媒体的革新,传统媒体知难而进,很想以我们杂志为例,这里很像一个小广告,简单说一下我们杂志。我们两本杂志,一本是汽车商业评论,一本是汽车消费报告,一本是主产业,一本是主产品。一本是给汽车业内的人看,一本是给更广大的消费者看。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
在这个基础上,我坚决认为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供应商,既然是内容供应商,杂志本身是一个载体,我们希望能够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新的渠道,比如说我们的官方微信、APP或者一些网站来体现我们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是体现我们内容的一个渠道,但并不能说我们以后是一个杂志,这个杂志本身不拘泥于一个纸质的这么一个载体,而是一个多元化的东西。这是我们的方向。
在这个基础上,两本杂志立体的渠道推送,然后我们的同仁们最近几年一直搞了很多论坛,最重要的,或者最大的,人最多的是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已经举办了五届了,一年比一年人多。我们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是一个专项的面向公关、营销、传播人士的这么一个专项论坛,我希望我们能够很细分地提供我们的专业服务,还有包括我们12月份要主办的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这也是一个非常专项的论坛,专门针对企业如何促进CSR,以及如何提高一下CSR。我们在12月11号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目前我们正在召集CSR的案例,希望大家踊跃推荐。
在这个论坛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今年特别举办的论坛,轩辕奖颁奖典礼。轩辕奖,我们在汽车产业有无数个奖项,我们希望能够促进这个产业更健康地发展。我们进行了巨大的革新,寻求全球的媒体,我们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找了全球6个评委,他们都是资深汽车业的专家、CEO,他们对这个行业,包括对中国汽车产业有比较大的了解。通过全球评委一人一票来推选出唯一一款国产汽车作为我们的轩辕奖的得奖。人家说是不是搞两个奖,一个是给自主品牌,一个是给合资的,跨国公司的。后来我们说如果这样给,人家天然地认为,一个是奥运会,一个是残奥会,这不合适。所以我们只搞一个,对中国汽车产业有贡献的,它是一个B2B的评奖,不光对消费者,包括对产业的贡献,整体来做一个比较公正和立体的评奖。这个轩辕奖的提名工作已经展开了,还有大概15天结束,已经有了大概10个提名的材料报送,我希望还没有报送的继续给我们提供。
还有一个论坛,中国老汽车联谊会,这脱胎于我们从创刊以来的口述类的描述,我们身边的老骑车人的真知灼见,他们以以往的观念来看中国现在的汽车业也是非常可取的历史经验。所以围绕着他们,我们都举办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
我们有这么多论坛,今天发给大家的材料上也列举了这些论坛。我希望我们两本刊围绕这些论坛能够把中国汽车产业做精、做专,我们汽车商业评论旨在成为意见领袖,但是它的办刊方针就是求真、求是,我们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汽车消费报告的办刊方向就是有趣、有味、有。
我今天的致辞有点长,就说到这里,希望我这个是抛砖引玉,但是下面的环节以及分论坛是非常精彩的,因为我们请来了很多有真知灼见的人士,希望大家耐心听完,我希望大家会获得一个成果。我不希望我们的论坛是一个泛泛而论的论坛,因为这样的论坛也不缺,太多了。我就说到这里,在此谢谢大家的光临!
主持人:
非常感谢贾可博士给我们带来演讲环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在这里特别提示接下来我们要演讲的各位嘉宾,一定要珍惜时间,按照我们既定的时间来进行。时间上的控制,场外的工作人员会在既定时间两分钟之前摇铃示意,再次摇铃就说明您的时间已经到了。
贾可博士说了很多,谈到了今天的主题,也谈到了两本杂志的运作方式包括宣传的途径不一样,其实也看到这两本杂志也是有担当、有理想,作为一个汽车媒体的抱负。也非常感谢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下报这样的刊物。
接下来,我们有请到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新闻人,本次评选的评委之一,中宣部原新闻局局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徐心华,下面我们请徐老上台,共同聆听一下他的真知灼见。
徐心华: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活动。
刚才说了,我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这是名副其实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我对新闻行业因为从事了一生,所以很关注。对于汽车上的评论,大企业跟我们新闻学院等等联合主办的,这样的汽车论坛,再进行汽车新闻奖的颁奖典礼,我很赞赏。我认为《汽车商业评论》评选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这个奖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搞,我认为主要看三条。
一条,它的评选宗旨和目的。我听我们《汽车商业评论》的老总跟我讲了,他们创办这个奖的主要目的就是两个,一个是促进我们新闻媒体对汽车行业的报道能够进一步出精品、提高质量,一个就是促进我们汽车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他们自己也是搞汽车行业报道的,但是为了公正起见,他们不参加评选,没有作品参加,不是说他们没有作品可以评选的。他们是出于公心,来把这个新闻奖,把意见领袖的大奖做出来。
第二,这个新闻奖有没有价值,关键是看评选的时候是不是有权威、公正、专业、有水平,把我们新闻报道好的作品评上来。我看了一些作品确实是应该得奖的作品。第一,它的作品关注我们很多汽车的好的作品。第二个是进行研究,找出焦点、症结。我曾经跟我们报社讲过,我们报社主要是抓新闻、抓服务、抓评论、抓深度。什么叫深度,深度就是今日的事实,昨天的背景,未来的发展趋势。你充分掌握这个材料,可以有中国汽车这样的新闻报道,它就有深度,它就有它的指导性。我看了几次评选侯选的作品,有几个是很有深度的。有的是记者的调查研究下了深度了,走访了全国好多城市,所以我觉得这个评奖有价值,它能够起到推进的作用。
第三,看效果。评奖的效果有没有影响力。这是第二届,第一届评完以后,我听说第二届送评的作品就大大增加了,受到了新闻界的重视,也受到了汽车行业的重视,所以就起到了作用。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我很赞赏,也很支持《汽车商业评论》这种做法。说到底,我们的《汽车商业评论》也好,我们的记者进行这个行业报道也好,获奖了,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有社会责任,我们的责任感促使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
刚才说了,新闻界现在遇到的难题也很多了。我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很少报道新闻自己什么人的。最近发现有很多正面报道我们新闻的人,他们的责任感,他们做出来的成绩。但是同时也揭露了我们新闻媒体的不规范的东西,违反我们中央的精神,违反我们法规的东西,这些大家都很清楚了,炒得很热闹了,广东的新快报。像这样的记者,还能叫记者吗,我都很怀疑。我是今天看到了吧,广州吊销了他的记者证。现在马上就要到记者节,12月8号定的记者节,1937年12月8号,范长江在上海搞了上海记协,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所以就把记者节放到12月8号。我们范长江新闻奖就是新闻界最高的奖,他讲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忘记,必须有健全的高尚的人格力量,才配当新闻记者。我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个想法,新闻界的人是受社会尊重的人,你的人格如果都没有了,你还当什么记者,谁信你的。
我在记协的时候曾经办过一次记者联谊会,有一个歌唱家在会上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名字就叫在世界的眼睛里,就是世界人是怎么看我们记者的。在有风的时候,我是树的身体,在有雨的时候,我是鹰在飞翔,在夜深的时候,我的灯光最亮。像我们北京日报的大楼,上夜班基本上都是我们那边的。在团圆的时候,我们还在采访。所以在世界的眼睛里,我是天圆地方,我是美好善良,我是正义羔羊,我是天地脊梁。底下还有一段,我记不住了。最后要问我是哪一个,遍布人生。现在的新闻界这样的人也是层出不穷的。不尊重我们新闻这一道的人,没有人格底线的人也不乏其人。
所以,我倒希望,我们新闻界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要知难而进,有很多问题不适合在这里讲,怎么创新,怎么把我们新闻事业搞好。但是我今天要讲的,必须要讲我们记者的人格,我们的记者要作为一个厚德的记者,这样群众的问题才能好解决。我们的公信力、影响力都会大大提高,才会有我们的意义。
今天在这里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谢谢徐老给我们上的生动一课。
说到前三个这个奖项举办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听了徐老的话,我们举办方可以着手举办第三届新闻奖的评选了。后面提到新闻工作者一个最重要的操守和人格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有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为我们带来精彩发言,各位掌声欢迎!
倪宁:
各位汽车行业的朋友,各位媒体界的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参加由我们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以及新闻奖的颁奖典礼!
刚才贾总已经把举办这次论坛的意义做了阐释,我们徐老师又把开展汽车新闻奖的评奖意义给大家做了点拨,我已经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都把这个意义表达得非常充分又很简洁,我再说有点狗尾续貂了。但是我还要表示,我们举办这个论坛已经是第三届了,举办汽车新闻奖评奖已经是第二次了。不管是第三届还是第二次,大家的热情度都很高,说明大家对这样的论坛和评奖是支持的,也肯定了它的价值所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论坛,把汽车行业的精英,特别是从事汽车报道的媒介精英汇聚在一堂,共同讨论国家汽车事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和推广汽车事业和汽车品牌。这一点的意义是肯定的。
汽车新闻方面的一些报道,我也参加了学习,看了记者朋友写的稿子,都是有深度的,也是涉及到各个方面。这些得到我们各位关心、支持,我们在贾总的召唤下面,我们在《汽车商业评论》这样一个组织之下共同举办这个活动,作为一个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也是非常欣慰。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知难而进,我忽然想起五六十年代给我们教育的话,要共产党员干吗,共产党员就是用来克服困难的。我套用一下,汽车行业的传播报道现在可能碰到了困难,但是如果没有困难,又需要在座的精英干什么。正因为有困难,才可能证明精英的价值,才能够体现汽车行业的精英、媒介传播的精英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共同为我们更加繁荣昌盛的汽车行业、汽车事业,以至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共同努力。
我看到这期《汽车商业评论》上面有一个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时代的一个杂志。最后我想说,就是因为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可能把最坏的时代变成一个最好的时代,谢谢大家!
主持人:
我们今天到场的是各位汽车行业的精英以及新闻界的精英。说到新闻界的精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这么多年来,也是为我们中国汽车媒体输送了很多人才。刚才我也注意发现了,其实我们前三位讲话的都是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贾可博士也是就读于新闻学院。再次感谢人大新闻学院为我们输送这么多的精英,谢谢你们!
当然,此刻我们还需要致敬的还有清华大学的新闻学院,接下来有请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传播中心主任陈昌凤为我们做精彩致词,欢迎您!
陈昌凤:
尊敬的各位朋友,热情地欢迎各位来到秋日的清华园。特别巧的是,今天是清华园第一天供暖,大家感觉到了温暖。大家的到来,更让清华园更加温暖。尽管是雾霾,刚才贾总说了,但是各位的到来让秋日的清华园的姿彩更加出色,也希望大家喜欢清华园的一草一木。
今天我一进来看到很巨大的知难而进的字样,尽管之前已经知道我们要做的主题,但是我还是非常感慨。首先,关于这个主题,我记得去年的主题叫激浊扬清,今年的主题叫知难而进,从年年的论坛和新闻奖的颁奖来看,我看到了以贾主编为首的汽车行业的媒体领袖们,大家的抱负和情怀。同时也看到了一种自信,知难而进的进取之心。
今天主题中间还有一个叫意见领袖。大家知道,这个年头说意见领袖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么大胆地用在主题里是非常值得钦佩的,是需要勇气的。大家知道,在座多位,我也看到在现在的社交媒体论坛上都是意见领袖,但是大家都在掩其光芒,因为业界领袖可能约等于大V,大V又约等于什么什么。确实在现在增长的复杂世界里面,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叫媒介化的世界,没有媒介,几乎没有一个世界的建构,所以媒介尤其显示出它的巨大魅力。
因此,今天新闻奖颁奖已经是第二年了,从新闻奖的作品里面,我看到了,一,确实是汽车新闻的专业性、行业性之强。看到了这是一个独特的,有自己专业知识,专业特点的行业新闻,从汽车涉及到方方面面。第三,看到了有深度挖掘的作品。我们的前辈徐老师刚才已经说了新闻奖的重大意义,汽车新闻奖可以说成为一个行业新闻的引领者,也确实成为一个行业新闻的标准和制订者。我们如果能够坚守下去,对于这个行业的新闻,一定有很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也将推动目前面临困难,同时又在知难而进的汽车行业。衷心希望今天的论坛和典礼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
再次感谢陈院长再次给我们重申了汽车新闻奖评奖的意义所在。我们本次活动特别获得了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的大力支持,作为主办方之一,今天我们现场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会展部主任柴占祥先生也来到了现场,有请柴先生上台致词,各位掌声欢迎!
柴占祥:
各位企业界的朋友们,我看到李峰总坐在这儿,各位新界节的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共同汇聚在清华大学主楼的演讲厅,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活动。我非常荣幸地代表王霞会长,代表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分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作为一个行业机会,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比如我们参与主办的北京、上海、北京三个车展,它总的展厅面积超过80万平米,总的人数超过200万人,这样一个体量在全球已经是NO.1了。这是我们的产品展示。
同时还有思想交流平台,比如刚刚在武汉举行的全球新闻论坛,有900人参会,其中有200人来自海外,有16个会议环节,有众多企业的高管,中国的、国外的,大家共同参与。当时也有接近400个媒体进行报道,也搭建了直播间,这是我们一个思想交流平台。
当然,我们和清华大学一起有一个项目。这个平台可以作为一个科研的平台,这是跟清华大学汽车系一起在做。
当然今天,我们一不小心做了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的共同主办,这当然也是一个平台。
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在践行作为一个机构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我们也不得不谈到一个重要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它代表一个社会的良心。我们在座很多都是行业的媒体人士,媒体的领袖。大家的到来,对整个行业进行了把脉,同时把他们好的作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同时通过我们这样一个活动,把他们好的作品、好的记者向外界,向公众进行推荐,我相信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做法。这样做,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这个行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当然,今天大家可能也看到,我们是站在清华大学主楼的一个演讲大厅里,这个地方还是很有趣,或者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如果大家有所记忆的话,很多政要在这里发表过演讲,以及小布什,还有韩国总统朴票锦慧(谐音)在这里演讲过。我们在这里要把我们行业的事情做好,要顶着公平、公正、专业的原则,把真正好的新闻、真正好的记者评出来,然后加以表彰。这样一个活动,中国贸促会也愿意参与其中,承担一份行业以及社会的责任。在座的都是行业、媒体、公关的各方面精英,大家在这其汇聚一堂,应该有很多有见地的思想在这里进行碰撞,在这里产生新的火花。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下午光临此次活动,同时也对即将获奖的各位记者以及好的作品和代表的新闻机构表示感谢,祝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再次感谢柴主任的致词,也希望我们可以在贸促会的支持下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接下来让我们请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演讲嘉宾,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如此盛会的举办。有请北京汽车股份公司总裁李峰为我们致词,各位掌声欢迎!
李峰:
各位媒体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北京汽车,也代表行业厂商的代表,感谢各位媒体老师、新闻界的朋友对汽车行业多年来的培育支持和帮助。特别代表我们旗下的北京现代、北京奔驰企业向今天在座的各位媒体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表示热烈的感谢!
今天这个场合,几分钟时间,我想跟大家说三个趋势吧。我们现在感觉到媒体也好、厂商也好、消费者也好,这些方面还是有些趋势性的东西是一致的。从市场和品牌来看,竞争是在白热化,分传统市场和新势力两个流派。从公关和传播这个角度来看,形式是在多元化,当然也是分传统和新媒体这样两个流派。从客户和消费者端来看,需求同样存在着很大差异化。这个差异化要切割也是切成传统和新人类。
以上三个层次化导致了三新和三传统。从白热化的角度看,我们看到传统的力量和新势力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纵观全球汽车上百年历史,我们看到有欧美日苏这样的强国,到现在的欧美日韩,有可能到将来的欧美日韩中。你会看到欧美日始终是在这三者前面没有变化,而后面的新势力是在不断变化。从俄罗斯变成了韩国,将来有可能是中国。
看中国汽车新的和传统的前几家来看,前三家是极其稳定的,一汽、上汽、上汽通用等等都站在前面,也是站了十多年了。后面几名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样现在第四名往后也有很多版本,特别是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旗手这几年在不断更迭。我们看到了传统势力和新势力竞争是有一定的特征表现。
从公关传播的多元化形成的传统和新媒体来看,也是我们各自媒体都是千字印刷,到后来的紫光印刷,到后来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甚至有人发明了很特定的时间去传播的电梯广告、分众传媒,现在到了自媒体时代,这个媒体变化是极其剧烈的,这对我们来说考验非常大,所以现在媒体的到达率也是越来越有挑战性,消费者接到的信息也是过度的,怎么样在这个过度爆炸的信息当中得到一个很好的沟通,这其实是很难的题目了。
从客户和消费者端来看,所说的传统人类和新人类来看,基本上用XYZ3来区隔的。X是60年代的,Y是80年代,Z是90年代的,这三个之间为什么差10年我没搞明白,从X到Y是20年,Y到Z是10年,Z后面就没有了。现在X和Y是我们的消费主流,但是我们汽车产品的开发,一个新车是要瞄准五年后的。现在定义的产品不是马上就能上市的,是要五年后上去。所以我们拿出来,现在投放市场的客户主要是从X、Y里面来。但是我们现在研发的产品一定要瞄准Z年代的,否则五年之后Z年代成为消费主流之后就会出问题的。上这些东西,让媒体和厂家有了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让我们的媒体一起知难而进,迎接挑战。
谢谢大家!
[page]主持人:
感谢李总!
说到我们要研发的车型需要前瞻,实际上也前瞻性地说到了我们等一下论坛的两个问题,也希望听一下现场各位精英的见解。
接下来的一位演讲嘉宾大家很认识了,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身影。接下来有请石述思先生,听听他的实话实说,掌声欢迎!
石述思:
其实我是来打酱油的。这么重的题目在这里,陈老师的忠告,尤言在耳。媒介与企业的关系,在我们警方能够依法抓捕要犯的同时,我们的媒体能不能依法跨省,使用媒介的监督权,这将考验未来中国社会能否走向真正公平正义一个重要的试金石。即使知难而进,汽车业遇到巨大的挑战,媒体同样也要知难而进。
刚才讲的那个案例,倪宁院长是我大学老师,徐老是我的前辈,陈老师,我们经常在医学论坛里见面,朱学东是我的师兄。我们不抱怨环境,从媒介角度,我觉得恪守两样东西在今天特别珍贵,一个要恪守良知,一个要恪守常识。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有助于使我们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环境里坚守我们自己。我还是喜欢在北大流传很久的一个演讲中的一句话,你有光明,中国就不再黑暗。这个要从每一个个体的公民做起。我们的媒介将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变化,也在产生剧烈转型。今天给我的时间非常有限,我只能抛砖引玉,开了个头,希望我这块砖能够等会儿引出真正的玉。
有三个关键词是我们企业和媒介共同研究的课题,第一个叫做全媒体。目前所有媒体在一个崭新的运营环境下充满着焦虑,我说每个人都活得像焦裕禄,焦急、富裕、忙碌。我们怎么在自媒体平台下重新赢得用户,将成为我们未来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命运,这点跟汽车业很幸运。我们的受众也就是你的客户。
第二个,自媒体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帮我们克服全媒体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工具,因为它能超越传统的媒体鸿沟,能够用一种更快速、更便捷、更立体、更丰富的方式到达受众。这长革命刚刚开始。
第三点,大数据。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过去无论是媒介在从事信息的处理、加工、报道甚至评论都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我们的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营销、宣传、建构的所有评价体系都是有先天缺陷的。
因为,刚才李总也讲到了这样的挑战和我们面对的使命,我就不再展开。未来我们所有的人,可能都得一起探索。当然,底线,我们一起来坚守这个社会脆弱的良知,我们一起来完成常识的启蒙,最后祝本次论坛和评奖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您,刚才确实说到了一个很敏感的事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有相当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利,但是对于很多新闻媒体从业者,这部分的法律还是不丰满,确实有些可惜。
接下来就是刚才谈到的自媒体了,现场很多朋友可能也是他的粉丝,他是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到我们台上,有请!
罗振宇:
现在答案揭晓,重量级原来是体重的意思。
可能各位也有很多人不熟悉我,因为确实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模式不一样,我只在自己的社群里玩,从去年的12月21号,也就是传统的世界末日开始,到今天早上我坚持早上6点起床,给大家发一个语音,每个星期给大家做一个视频节目。现在我们的视频每个点击达到100万左右,这是我们一个经营的成绩。
今天主要讲两个话题,第一,所有传统产业包括我们媒体人的困境,其实大家都知道捣乱的东西是谁,互联网,但是怎么应对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就得理解互联网带来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改变了工业社会,所有的难都是解决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所有难题都是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互联网最底层的作用,和它的代码起作用的要素。所以,对于今天这个话题来讲,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有那么乱糟糟的声音,为什么有陈永周这样的记者,解决方案只有两个,第一个,报案。尤其向长沙警方报案,也许会获得跨省的追捕。第二个就是回到人和人的状态,从组织性状态回到生态性状态。什么叫组织性状态呢,就是我们过去的人经常做的那一件事,往公众面前一站,我们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我们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这是一种精神病人的一种表达语态。很多精神病人都不自觉地站在交通路口指挥交通。就像我今天往这儿一站,我罗振宇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这是最精神病的表达方式。面对传媒环境,很多传统组织,它有一种本能,在座有很多攻坚总监,他们就是要把金字招牌擦亮。他们工作的前提设置是,我穿上一席白色的连衣裙,从大街上走过,纤尘不染。这种用组织的方式和公众进行交流的前提被否定掉了。因为现在这条大街上无时无刻没有人在泼粪,在扔砖头。最好就变成了,你也是物种之一,最佳行为就是脱下你的连衣裙,左手痰盂、右手粪桶。你扔我,我扔你。
在当今的状态,最重要的企业不是那些害怕被泼的企业,还有著名的雷军跟360打的那一仗,雷军后来发现,中国国产手机的代表变成了小米手机,那些在国产手机市场上已经站了那么多年的老同志们,华为、TCL、联想气得要死,怎么让它给夺了,没错。什么是健康,健康不是没有病,各位想想,你今天能来这个现场都是健康的,你从头皮往下想,你会发现浑身都是毛病,我们不用说别的,谁敢说自己的牙没有问题。健康就是在绝对的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那种摇摇欲坠的状态,保持这种平衡就是生态最好的方式。所以这么多年中国遭受最多的商人就是潘石屹、任志强,但是他们的方式不是面对每一次来自媒体的攻击都是愤怒的反击或者是澄清,而是用一种相对柔软的姿态跟每一次迎面扔来的砖头试图对话,接受既定现实,站在这个既定现实上往前走。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乔布斯死的那一天,潘石屹开了一句很不适当的玩笑,很多网民骂他。潘石屹做的是既不道歉,而是回家设计了一个攀币的美行,变成了很搞笑的事情。
第二个事情,整个社会在互联网的情况下,正在分裂成一个一个社区。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整个社会在互联网的促动下,社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但是社群跟社群之间正在变得无法沟通,互不了解,无法沟通。养狗和不养狗的人对于吃狗肉是永远尿不到一壶里的。爱看好声音的观众和爱看湖南卫视快男的观众话题是永远搞不到一起去的。整个社会正在飞速社群化。就像我的平台上的80万人和不了解我的人,聊起罗辑思维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商业上的反映,商业正在变成社群商业。在工业方面,以麦当劳为图腾化的商业正在崩解,那个时候任何商业只要好好做,只要产品足够好,原则上可以卖给世界上每一个人,卖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那是在大众传播工具配合下的工业社会的一个前提。可惜这个前提正在绷紧。有苹果就会出来三星,有三星就会有小米出来搅局,有小米,还会有一个角落里的魅族的产品。还有老罗的锤子手机出来搅局。整个市场正在发生崩溃。
结论就是,任何一种商业必须主动迎合社群化的社会分解的后果。未来的商业,我们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在未来几年我们可以小心去求证,这也是一句2013年我听到最好的商业上的格言说得那样,未来的品牌没有粉丝迟早是个死。工业时代,你只要有顾客和用户即可,未来时代没有你的社群,没有你的粉丝,你就是个死。
对于媒体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呢?独立存在一个媒体产业链可能会被逐渐消融掉。媒体性逐渐分解为各个产业链自建的媒体性。我不知道各位和优没有观察到,大量的媒体从传统机构出来后,都进入到各个产业链任品牌公关总监,赋予这个品牌本身的媒体性。刚才师兄说到自媒体的发展,自媒体是这个发展的第一步,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个自媒体是第一波自媒体,我看我们最多算第三波。第一波就是产业自建的媒体性,以潘石屹、冯仑、任志强为主,他们产业不需要到外面做广告,产业自己就可以生出来广告。第二波,带有媒体性的人延伸出来的产业链,最典型的就是李开复,他有很大的名气,就可以建立创新工厂。比如罗永浩很有名气,可以建立出一个锤子手机这样的产业链。未来的商业,不是对商业的单独挑战,也不是对媒体的单独挑战,它是一个人类几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从原子时代变成数码时代,这个时代是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商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同的大众媒体的一个彻底转型时代。所以仅仅从媒体转型和产业转型也许没法真正洞察这次转型的本质。
所以,我们在这里抛出一个猜想,未来在产业链当中,也许它既包含了自己的媒体性,也会包含自己的产业链,形成一种媒体和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这些话也许太学术,说白了,你就是你的媒体,你将来不必去求谁,不必去通过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去购买其他媒体生产的蝉翼力。没有注意力,没有魅力,没有因此而建立的社群和粉丝,这才是真正的危机。至于陈永周的问题可以让中央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解决,反而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觉得现在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次崛起的机会,每一个品牌、每一个企业都拥有一次迎接洗牌的机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什么人会认为它好呢,就是忘掉一切过去传统工业社会给我们的经验,勇敢向前冲浪的人。
谢谢各位!
[page]主持人:
我们看到很多朋友听得很入神,可能没有听够,不过没关系,等一下到论坛环节会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接下来进入本届论坛当中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因为我们要看看今年到底有哪些作品入选了我们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
现在首先请上中国汽车新闻奖鼓励奖开讲并颁奖的评委,他们是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总编制贾可,独立观察家、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总策划肖明超共同为我们揭露鼓励奖的获奖得主,有请两位。
肖明超:
2013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鼓励奖获得者为网易汽车记者孙涛、黄少华,获奖作品是《真的很可怕?汽车沥青阻尼片污染初调查》。第二位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范文清,获奖作品是《宝泽行欠薪调查:谁动了销售人员的奶酪》。第三位是经济观察报的记者周和双《租车过节》;第四位是财经国家周刊葛轩《进口车的潜规则》;第五位是时代汽车杂志赵欢,获奖作品是《庞大纠纷真相追踪》。
主持人: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网易汽车的孙涛和,有请到的是网易汽车主编张奇代理,再次恭喜几位,有请我们两位颁奖嘉宾,为我们所有的获奖记者颁发荣誉证书,并且颁发奖杯,有请!各位将获得奖金1000元,有请我们的礼仪小姐为我们送上奖金牌。
接下来谁将获得我们的三等奖,是哪些媒体记者以及作者呢?还是要请上此次奖项的评委,以及我们三等奖的颁奖嘉宾,将有请到的是中国资深媒体人石述思,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董时,中国周刊杂志总编辑朱学东,为我们颁出三等奖,有请三位。
董时:
我现在宣布三等奖的获奖者2013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的是,中国交通报闫新良,获奖作品是《选好型好转型——道路运输企业用车特点探悉》,进行较为独立的分析,体现了专业性,在中国商用车报道领域较为少见。
朱学东:
第二位是车语传媒的记者唐一水,获奖作品是《车市一周堪》。获奖理由这是一档有趣的汽车新闻评论节目,虽然内容正统,选材新颖,语言幽默,主持轻松自然,寓教于乐。
石述思:
第三位2013年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三等奖获得者是新闻晚报记者庄键,他获奖作品是《租车业老大发飙,超低价回收抹黑》,汽车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对于该行业的报道还有欠缺,本文对租车行业一次极有影响力的事件,进行了客观、及时、到位的报道,祝贺。
主持人:
有请以上获奖的记者上台领奖,有请!颁发荣誉证书以及奖杯。下面将颁发二等奖,有请颁奖嘉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
陈昌凤:
获得2013男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二等奖的记者是网易汽车刘文俊,获奖作品是《以正义之名”915”青岛日系4S店被焚调查》,获奖理由他比较及时且罕见地为2012年9月15日,发生轰动中国汽车界青岛4S店被焚烧事件,留下客观的历史记录。其实还有一位颁奖者,倪老师,因为出差了,所以他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
第二位颁奖嘉宾华夏时报记者刘俊晶,获奖作品是《青年汽车梦断海宁》,这是汽车新闻报道中,就汽车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土地回收的报道进行深入的采访,内容较为深刻,祝贺两位获奖者。
主持人:
有请我们两位记者上台领奖,有请!
去年中国汽车新闻奖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评选,最后一等奖是空缺,今天到底谁能将一等奖摘到自己的手中,谜底即将揭开,掌声邀请到的是中宣部原新闻局局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徐心华,为我们颁出最重磅的一等奖,有请!
徐心华:
2013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黄少华,获奖作品是《一汽这盘棋到底该怎么下?》,获奖理由是敢于指出问题,逻辑严密,结论较为客观,这是难能可贵。
主持人:
有请黄少华上台领奖。同样将获得的是我们的证书和奖杯,当然,现场的各位来宾,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两万元的掌声应该是如此的热烈。
黄少华:
非常感谢,谢谢《汽车商业评论》,谢谢所有的评委,把这么重的一个奖项颁给我,我觉得自己一直很幸运,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媒体的舆论环境,我就很幸运地从毕业以后就开始在中国青年报社这个相对比较希望作为理想的媒体里面工作。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周刊也是从04年创刊以后,一直本着做汽车产业的传播者、思考者和建设者,我觉得我们一直以一个比较简单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写每一篇报道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你这一篇报道到底对这个产业,对这个行业有没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所以非常感谢,特别激动,谢谢!
主持人:
来,这个归我。确实刚才问的那个问题,作为媒体人自身的职业职责。
令人激动的颁奖环节就这样结束了。其实还是稍有遗憾,今年特等奖实际上是空缺的,希望我们来年再进一个台阶,明年颁发特等奖,也送出3万元的将近。
马上将进入到的是更加精彩,也更具含金量的议题讨论环节。我们现场的各位来宾也都知道,包括刚才我们很多的讲座的嘉宾也都说到了,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80后、90后的总人数已经接近了4亿,年轻一代已经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面对年轻化浪潮汹涌而来,以及新的游戏规则,中国汽车企业要如何把年轻消费者聚拢到我们的身边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本次讨论环节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你是年轻人的菜吗?将邀请本次议题的主持人,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林雷。以及讨论嘉宾是英菲尼迪中国市场与公关部总监刘旭,独立观察家、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总策划肖民超,中国资深媒体人石述思,屈阁华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苏桔良,伟达公关副总经理于爱廷,有请!
林雷: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能有机会能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典。今天就是第一个环节论坛你是不是年轻人的菜,这句话很年轻,以我这个岁数一般不会说这个话的。刚才主持人已经阐述了,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消费结构的变化,来探讨我们在汽车整个环节当中的问题,我们来开始第一个环节。
在过去的十年汽车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更大一个变化来讲,是中国汽车消费人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是我们从60后、70后的消费主体,开始向80后和90后来转变。这样的变化比所有的变化都跟大,因为人的变化就决定了一切。我们相信在过去做一些研究,我想就研究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始。
在我们研究60后、70后、80后、90后的研究,发现了80后、90后的一些特点,从生活观来看的话,他们爱好十分广泛,而且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这是第一点。从消费者来看的话,80后、90后也十分关注打折,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爱好也不惜一掷千金。同时来讲,他们很喜欢创新的东西,不仅仅喜欢创新产品,甚至还喜欢崭新的渠道,这也是现在一些很有意思的渠道出现以后,也为新的消费人群所热捧。
还有一点他们的生活过程中,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也正好是新媒体高速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很主流的观点,等等这些我看到80后、90后与我们过去的60后、70后一个比较典型的区别。我们在这块也想请教一下,在你们眼中,我们新的一代消费者,他们还有什么样的一些特点?你们觉得他们有一些什么样不同的特点?因为这些特点将会使我们未来很多的工作都遇到重大挑战。
首先我想问一下刘总,因为刘总是来自于汽车的企业,也是我们众多嘉宾中唯一汽车企业的代表,更为深刻,把握消费者是重要的课题,您是怎么来看待80后和90后这一些特点?
刘旭:
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讨论,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80后,有点自己说自己。因为你的目标消费人群从全球到中国,实际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年轻心态的高端消费者。核心是年轻,这两个从我们来看是区别很大的,从营销的消费者细分来讲,可以用人口特征细分,可以用心理细分,年轻心态更多于偏向于行为和心态细分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拥有的一个词。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这个书里有一个调查很有意思,调查了70后、80后、90后的上网行为,说90后里面有一半的人是经常使用图片编辑软件的。手机里面图片编辑软件自拍之后传上去。有一半的人是每天使用微博。但是70后也有20%的人是有这种消费行为的,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这20%的人也非常关键,虽然他年龄上不是典型的年轻人,但是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是年轻人,这个可能是来自于英菲尼迪的一点认识。
林雷:
那您觉得比如说面对新的一代,80后、90后来讲,你有没有感觉到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在行为上有巨大的差别吗?作为一个厂商角度,在偏好方面有没有一个重大的差别?
刘旭:
我们用四个词来定义只是说年轻心态,你刚才大部分都提到了,我们是用四个非,用英文表述来讲,一个是说求新,第二个是个性,第三个是互联,这个你刚才都提到了。第四个我们用了一个词叫共鸣,他们很注重心理上和体验上的一种共鸣。我们也做了一些小范围的讨论调研,年轻心态他们对生命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看成一个旅程。我听一个老师说了一个词,生命不是说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追求生命的浓度。他们在生活中不断要追求新鲜的,或者充满这种浓度的体验。那我们作为一个汽车厂商来讲,希望能给他提供这样的一种体验。
林雷:
于总,因为您是公关公司,在传播方面是走在很前沿的这种位置上,您有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触?关于新的一代消费群体,他们的特点会是什么样子的?
于爱廷:
首先应该说不是那么年轻,但是还有一个年轻的心。这些年应该目睹了这个社会发展,我有三个观点,第一个是青年这盘菜不是赶潮流,赶时髦,而且现在青年的确是消费的主力军。从我们目前代理的很多品牌卡帕很多的豪华品牌,现在消费人群的确在中国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所以现在青年这盘菜必须要非常重视。记得90年代我在奔驰工作的时候,奔驰的S级大奔,当时都是企业家,当时企业家成功的,基本上都是钢铁大王、煤炭老板。现在因为IT和金融界的发展,我们有更多的年轻人,他们的确自媒体的发达,年轻人已经成了这种高端消费品的主战场。
但这一代人我的观察,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有更多的接触,对知识的,对各种见解的,所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点我想强调的是刚才逻辑思维也专门讲了,要迎合他们的思想,iPod就是赢得了这些人,就表明了这些年轻人有自己的见解,你要迎合他们,赢得他们成为粉丝,赢得他们的心。这一点也想举一下我们现在做的两个案例。像美国加州大杏仁,这个我们是健康和时尚,把健康、时尚连接起来了,通过高圆圆的这种形象代言,把健康时尚对白领每天提醒他们杏仁对他们身体的健康,也引导一个时尚。
最近奔驰的经销商推出了A级车,是奔驰比较小的一款车,它是年轻人进取成功的一个车型。在经销的时候,又出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分了金木水火土五款,又细分了市场,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自己的选择。那我们知道很多人都有一个土豪金的梦想,这个木代表青春,代表生发,代表朝气、春天。水上善若水,中国的水有财运的表示,还有火很多人喜欢激情,喜欢火,都希望能够尽早地火起来。同时还有很多人脚踏实地地喜欢土的,所以经过这款细分,由中国的设计师帮助他做了五款细分化的市场,让这个产品取得成功。我们在做宣传的时候品牌主张,要迎合他的这种思想,他的见解,赢得他的粉丝,所以在他的活动现场,当时我看了五款车,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们在做宣传的时候,我都自己想买两款车,我有的时候希望有上善若水这种水的感觉。同时我也有一种土豪金,也想有时候炫耀一下,我想个性化的选择,这种主张让我们产品释放了更多产品的内容的光芒,也赢得了消费者内心的表达,特别是青年一代,张扬自我,有自己独特个性的选择。
林雷:
于总把我下一个问题很多内容都进行了阐述,算是抢答了。
下面请肖明超,我和他认识很长时间了,从研究出身的。还想回到第一个主题,关于对新一代年轻人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刚才于总也提到一些,比如他们有比较独立见解,你可不可以强调一下他们有什么独立见解?比如说他们喜欢健康,喜欢到什么程度?这个激情和60后、70后的激情区别在哪儿?这个是我们对一个事物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肖明超:
刚才年轻人的特点,我大概总结一下,第一他是自我小世界,就像刚才罗老师讲的社群化很重要,自我小世界的特征,今年《小时代》上影的时候,很多不同的人都在骂90后,实际上都是以80、70、60为主体,说他们脑残。一个非常有趣的90后,我看一个《小时代》就说我脑残,你们看金庸才脑残,他们在自我的小世界当中。你做营销什么的,能不能走进他们小世界当中很重要。
第二一个特点,他们不装,你不管讲激情也好,讲什么样的诉求也好,不是端着,而是真实存在的。这种真实存在就说,其实包括看到80、90后喜欢的明星跟前面有非常大的不同,他们喜欢的明星一定要真实,而不是说出来以后讲一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因为他们认为不装的才是好的。这个其实对很多品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强调那样的主张,我们的这些年轻人不一定能够真正从内心里面去认同。
第三个特点,他们更加追求平等,你就说过去我们前面的这些IT,我们讲我们是权威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像70、60、50能够接受的,但是80、90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教,不会接受这样的标签,而且你要给它贴标签也不能贴得很明确。90后认为你可以讲一个我内心的一种个性,但是你不能告诉大家说,你看这就是90后。所以他们其实越来越追求品牌的平等化,而不是高高在上。今天的品牌不是要追求完美,品牌追求真性情,对于这些年轻人才最重要。
最后一个是流行度,今天讲年轻人,流行度的概念他们喜欢谈那些新潮、热点的东西,如果你的产品,你的品牌不能够被大家去谈论,他是不会去喜欢的。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族群当中是有流行感的,包括刚才英菲尼迪讲的,他讲的年轻感,年轻感的概念也是他要有话题,如果品牌不能在年轻人里面形成话题,你的品牌没有流行度。所以这种流行度的概念不见得一定是买,不见得我现在要做一款车,让所有的80后、90后去买,而是说你的品牌是不是被年轻人去谈论,有没有话题去谈论。去年有一个国产手机厂商就讲说,我是全中国智能手机排名前四名的,为什么他们都不谈论我,都在谈论小米。其实我们看小米手机最大的一个族群就是年轻人,越谈论越有可能被认同,所以你要形成对他们来讲比较好的话题,谢谢。
林雷:
你刚才说到几点,90后的特点,不装、平等、谈论,石先生在这方面有很独到和深刻的一些理解,也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多一点对新的消费群体的认识的理解。
石述思:
要按照这么一个模式,我肯定会抢先发言,越往后发言的难度越高,幸亏我不是最不幸的人。你知道中国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我身边还有一个继续被我憋死的人。
年轻人我觉得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我对年轻人的态度用一个词,一直采取一个态度PMPMP,拼命拍马屁,分析他们,不如建立这样的态度。这种独生子女带个性化非常得强,你要骂他脑残的人,估计将来都会没有饭吃。我希望你想骂他脑残,你忍住,让罗振宇去骂。
我认为年轻人未来可能的关健词,我不是做商业的,但是天天跟他们接触,大学天天请去,你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有钱,可能都不会是90后。他们好像都有脆弱感,那个话是专门剁牛头的一帮人,改革开放30年红利我们都喝点儿汤,肉都让土豪吃。但是90后承受更多的是镇痛,他内心有非常敏感的东西,又个性张扬,我喜欢用一个词,让他喜欢你、爱你,才有可能变成粉丝。如果一个90后不喜欢你,你再德高望重,那也是死亡。而且越德高望重,死得越快。大家想想新闻联播有多少90后在看,为什么新闻联播那么优秀的节目,90后不看呢?因为它端庄,什么叫端庄呢?端着装。
而且90后的消费两极分化,我前一段时间在加州弄一个车,你不超速都不行,加州沃野千里,都是大平原。我说两句话,一个从加州人民有个别都控诉中国的一些移民,张曙光家我都去转了一圈,他的别墅并不是很贵,100多万美金,人家控诉怎么控诉?本来我们孩子那破车我们好多年进入汽车都一个世纪了,有个破车算个屁,但中国的富二代去就买法拉利,把人家的学校风气都给带坏了。但这个结合北京出现了很多的事例,尤其是英菲尼迪牛,全世界坦克级的,就这样的高端车一定会成为一部分人的拥有者,他显示自己是土豪的儿子——小土豪,我虚荣,我活的比你们都好,他们的主题歌只要你活得比我差,他就很幸福。我相信这是个庞大的市场,你不能忽视,中国的阶层裂痕不是通过开一次三中全会就能解决的。
还有一种寒门子弟,经过奋斗有点积蓄的人,他们更重视受尊重,喜欢、个性,但这帮人还有一个意识,因为现在北京想买车不容易,他会更容易注重环保,大环境也会向环保倾斜,他们这代的意识比我们这代更强,这是两个不同的意识。我希望土豪那帮人多挣他们的钱,捎带做点儿公益事业。寒门的需求会更加多样化,而且他会更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他会带来一个非常新的市场。跟过去追求安全,追求舒适还不太一样,我希望引起我们的重视,你拍我什么意思?
苏桔良:
讲得非常好。
主持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年轻的认识,虽然总结出来没有像明超这样子,一会儿再问你这个问题,从你先开始。到了苏总,苏总在国内做很多的经销商渠道,帮助他们来提升能力。今年来讲帮助他们能和消费者打交道。难的一个问题是说现在新的消费者出现了,很多年轻消费者,如何帮助这些渠道的决策者,去赢取这些新的消费群体,是很难的事情,你怎么看待新的年轻的消费群体?自然做可以留在后面说,要不山主持就全乱了。
苏桔良:
很高兴所有人过来,剩一点点可以让我讲。刚刚前面几位嘉宾提到的PMPMP,我多加两个。我掌握一个PSPHPMPMP,拼死拼活拼命拍马屁。我来跟大家报道一下我来自台湾,我今年47岁,用这个年纪来讨论90年代,不一定最适合。不过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消费市场,尤其是在第一线,因为所有的销售人员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我怎么把车卖给一个30岁以上的,以及30岁以下的客户,我马上就遇到一个问题,马上回答第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70年缺什么,80年的缺什么,90年的缺什么。大部分人答不出来。
我发现70年代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应该有一些保障了,我是01年来到内地,在内地12年,见证了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那我感受到的一点,非常清楚的就是说这些人的物质追求非常快。80年缺地位,反过来80年也有很多人占据了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80年已经在4S店里面占据了所谓主管阶级。90年缺什么?缺成就,所以我们告诉他,如果你面对90年代的这些所谓的消费者,你应该是放在成就这两个字来着手,方法等一下再说。
为什么特别讲这个问题?因为刚才提到许多的问题,我做了很多的笔记,其实我在台湾经历过了台湾的一个成长,也跟现代所谓的90年代很接近,我们台湾叫”草莓族”,有点像啃老族,吃爸爸妈妈的,没什么承受压力。我在研究这两个世代的劳动力发现,其实就如同刚刚主持人提到的,这些人对于生活的平衡,以及所谓爱好的广泛有很大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融合度非常高。
这群人很喜欢交朋友,很喜欢跟他相似的人做沟通,我就鼓励很多年轻,或者年纪大的销售人员能够多关心这些90后的一些用语,各位知道脱光是什么意思吗?最近的网络语言,叫脱光,脱离光棍。
事实上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发现这些90后的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些词汇?因为他在80年代跟70年代已经没有太多的成就感,所以必须在90年代创造自己的语言。而你能够讲出这些语言,他必须能够相信你跟他是同一类型,你必须容易成交,这是我们想到的一个成交方法。事实上我们有许多的老师,包括我们公司的老师,一个人在29年卖了一万部车,比乔.吉拉德少了3000辆,他有来到现场。各位不要看他这个样子,他已经63岁了,一直在研究所谓的90后,经常跟90后的精英销售顾问,我们已经培育了很多超级销售顾问,目的是去了解这些年轻人的思维跟法。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这些人最后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也跟各位警告一下。台湾唯一的自主品牌是纳智捷。在这之前有一个非菱,卖不到五年就垮掉了,花了几年,重新开始做了纳智捷,还好以90年代这个角度来生产这个车,应该算是85后生产这个车,在台湾是很受欢迎。那它所谓许许多多电子化的产品影响了许多人,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汽车行业里面更要注重的是三个品。第一个品质,第二个品牌,第三个品德。从生产企业里面,从品质的角度,要从技术着手,因为这些年轻人只会选好的,渐渐会摒弃那些不好的产品,所谓不好的,技术不好、品质不好。第二个品牌形象不好,最后一个也就是品德,你的经营方法,你就不是我的菜。
林雷:
我们刚才在讨论年轻人的时候,谈了很多关键点,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最后在石先生和苏总的提示下,80后、90后,可能在位置上好像很难在进一步看到很快,剩下的东西不多,就这样一个概念。
不管怎么样,这一代消费者在未来他们慢慢会成为一个主流,无论在新车销售,或者无论在二次销售当中是非常大的主流。而且会代表未来的趋势,一个媒体趋势,一个偏好趋势,他们不仅仅决定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些选择。还决定了社会一些精神追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进入我的第二个题目,其实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谈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那我们的厂商,在我们的产品开发,在我们的营销沟通,在我们的渠道管理上面,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这次就从石先生开始。核心问题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时间有限,希望大家选一个自己想要的题目来开始,要么从产品角度来谈,要么从品牌角度来谈,或者从渠道角度来谈,请不要三个都谈了。
我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你要了解他们的喜爱,从这个角度出发,谈这个问题,我们的时间还是有限的。
石述思:
我就谈两点,第一点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完成独立,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完成独立的概念。就中国人奋斗的目标不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个体。我相信一个拥有强大个体的国家,一定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就是这样。但到90后,这帮人,80后奠基,90后到10后可能有希望完成独立。
林雷:
独立的个体?
石述思:
独立的个体,我必须强调这个特质,因为现在独到汽车厂商的全是我们当年买车老三样,当然可能跟市场的产品稀缺有关系。桑塔纳、捷达,还有富康,有些人还买银色富康,外号叫银富。因为大家是从众的,我们在一起,我们会感到很强大,我们奥运会冠军拿个金牌,好多人哭,最近录一期节目,问一个人,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最爱国?奥运会夺冠军了,一群90后哄堂大笑,国家能给你什么,他们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看世界,90后是最充分的一代,至少有一部分人看过世界,这是一个特点,就是个性,卖车的人如何像他一样,像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主体出现在他的面前。包括它的产品完成这种人格化的塑造,这其实跟刚才罗老师讲的理念有近似之处,因为大家都是有人格的,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他说的那个东西,在中国还比较遥远。台湾我一直认为是一个正常化的社会,我必须说我们是一个神奇的土地。在这个神奇的土地每天都产生各种各样的奇葩,其实在座的几位,只要在内地生活久了,不管他多大的名气都得得病,不是雾霾带来的病,中国精神病全世界第一,一亿人。
第二个营销,我认为现在很多的企业太理性了。一定要注重情绪的引导和梳理,即时消费能力是最强的,喜欢就是瞬间,而不是说出大量的理论体系,那个是我们那代人,我们那代人最难为商人的,卖辆车特别难,因为我们被骗大的,受过各种各样的欺骗,碰见一个骗子,不太容易被骗。90后不是这样的人,他会更加在情绪上会有这样的一种特征,就这两个特征,我觉得能够把握个体、情绪,建构一个新的营销方式、模型,对他们特别重要,这个课题我认为没有错,我们假装理解他们。平常在网络上体现一个特征,昨天还骂了我,我第二天到他城市了,让我到他食堂去吃饭,我说你不是昨天还骂我了吗?他们是情绪转化非常快的一个族群,我就说这么多,抛砖引玉吧,我该吃药了。
肖明超:
我以为石老师讲了可以结束了,他已经讲了很多,其实对于刚才讲怎么让年轻人喜欢你,可能我们跟年轻人的关系要更近一些,不是什么朋友的关系,你真正要成为他的闺蜜。
林雷:
这是很时尚的词语。
肖明超:
现在大家去看在微博、微信上面的表情,你会发现有的表情,有的话只有闺蜜才可以说,你发现你说的话听得懂的话,能够用表情沟通的时候,你的品牌才真正走进他的心里。
第二一个,我想可能是我们今年对年轻族群其实还是泛泛的,我们所有谈年轻族群都是谈的一个大概念,个性也好。其实现在年轻族群的内部也有很多内部的族群结构和分化,那这种族群结构分化意味着我们未来在做汽车的产品,或者沟通,或者定位的时候,还要进一步细分。因为刚刚参加了广告节,上面有一个案例,在所有营销广告,这个案例是全场大奖,一个是可口可乐的卖萌,在中国做了一个营销案例,所有人去买的时候,都要想我要买哪一瓶,我是买文艺年轻,是买宅男,或者买一瓶送给小萝莉。需要从年轻人个性、主张去做族群的切割。
第三点,我讲另外一个案例,今年我们的全场大奖当中,通用的那个昂科拉它的营销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我不知道最后它的销量怎么样,但是这款车是定位80后最成功的一款车,在所有营销概念和所有的语言上面,全部都是像凡客一样,这个年轻的表现都是85年的,每次到公司过来的时候,都说凡客过来了。它其实就是一种族群,所谓什么样的粉丝的概念,你真正要能够跟他们去进行这种对话,你所有的语境,所有的传播语言,所有的符号都要改变。这就是我们能够找到跟80后沟通的关键点,谢谢!
林雷:
于总,您刚才谈到,您有没有在策划过程中使用闺蜜,使用卖萌,或者萝莉这样的概念词语?
于爱廷:
做好年轻人的传播,每天要上网,要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我们公司平均年龄比较年轻,是20多岁。我就觉得如果要是经常跟年轻人,跟网络能够对话,跟他们一起混,了解他们的心思,为什么网络创造出了这么多网络的语言,因为现有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他们了,其实他们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所有这些字,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了解网络语言,昨天特别有意思,我去新华社,他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社会,新华社面临很大压力,他那个总编说了一个笑话,有个记者写的文章,是亲们,没见过,他改成乡亲了。
还有一个总编40多岁,说现在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写字,同学,写成童鞋。他已经在体制内很多年了,生命是绳命,年轻人把生命很淡然的,这个字稍微做个改编很有创意的。我现在觉得如果你能跟年轻人,跟网络保持一致,也能让我们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还好,我们有90后的女儿在美国,我们俩每天微信通话,所以我一直还能跟年轻人保持闺蜜,能够保持对话,我觉得也是做好年轻人的沟通,这个很重要的环节。
林雷:
下面请苏总,刚才你已经起个头,关于如何向年轻人来进行销售工作,都可以在介一下一些成功的案例。
苏桔良:
我想是这样,成功的案例会有,但是我做一个举例,其实在我发现了,像去年我们帮许多的品牌做快速的提升,我们发现我们用的方法有一点不一样,比如说举例,我们在做外展,就把车放着,销售人员就在旁边。事实上我发现了,这样根本就吸引不了人,因为大家都这样做。
林雷:
吸引不了年轻人吗?
苏桔良:
对,吸引不了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带着父母过来,我于是做了一些改变,我让销售员当模特来代言自己的品牌,就在那边玩,我放热门的音乐,让音乐的节奏随着销售人员的展现来展现这部车,这部车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第一个。
这是第二个我个人认为从形象的角度要改变,也就是我们刚刚讲品牌的角度,提了三个品质,品德是讲经营,我就从品牌这个角度,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在台湾应该是在1995年那一段时间,跟现在的这种状况是有点近,虽然刚开始石总提到跟大陆不一样台湾,那时候出了一个名人,叫李明一,各位有没有听过,李明一提了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在电视上一播放以后,几乎全部人都在学他叛逆,当时有一部新车叫东南菱帅,我当时是当东南的高管,那时候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吸引这些年轻人。后来我们想到一个另外的方法,拍了一个广告,《爸爸的肩膀》。第二个是菱帅的家庭篇,所谓当时叛逆的年轻人重新思考原来他们的定位,以及他们的思维。提了一个公益广告,叫让爱延续,这个在目前的用户已经刷了100多万了,我要跟各位分享的,综观我们年轻人有很多的想法,萝莉、同学等等的专有名词,其实还是会归为原点,跟亲情有关。没想到当时菱帅这部车,所以我认为要改变新时代消费者的想法,你不能完全依赖他的想法,你会被他牵着鼻子走,而且会乱走,走到最后你可能收不了场,因为在台湾也有一个品牌也是用这个方法,最后一直往后掉,掉到不见了,我个人认为是说,我们还是要去引导这些年轻人,往一个比较正规的方向来引导,他的购买行为跟他的思想行为,跟他的家庭行为,这三个东西合在一起可能比较容易被接受。这样的菜是三个人喜欢吃,而不是一个人喜欢吃。
林雷:
谢谢,最后留给刘总了,根据石老师的观点,你是最难一个回答问题。
想请您谈这个问题,前面都不是在汽车企业工作的,都是在各个领域辅助企业工作的机构。其实对汽车企业来讲难点也很重要,汽车消费群体出来了,他们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也把这个特色阐述得很清楚。毫无疑问会有一个明显、全面的思考,来应对所谓他们对产品偏好,他们对传播的偏好,以及他们对渠道的偏好。
这方面来讲的话,作为你刚刚所提到年轻的心态,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来传播,这个心态是怎么在产品的规划,在市场的传播,在渠道的管理上体现出来呢?能够使我们年轻的一代可以对英菲尼迪有更大的偏好。
刘旭:
我感觉到最后一位发言的压力了。几位老师都提到了非常值得去进行思考,或者去证实很有意思的观点。刚才石老师也提到,其他老师也提到,我觉得情感这个词,包括个性这个词,我觉得英菲尼迪现在在年轻人的营销中,具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他是一个在中国刚刚起步的品牌,体量还比较少,可以针对我们的目标消费人群去定制化所有的营销,没有以前的包袱。之所以英菲尼迪最近敢去宣传说要成为最感性的品牌,我们是希望能够在你说产品、营销、服务、渠道等等方面,所有跟消费者的接触点,能够按照这样的一个方向,面向年轻人需求重新去时间,去定制,你成为真正平等的,成为他们部分的一个品牌,我们最近会做一系列的情感营销的行动。包括比如说赞助了现在很火的《爸爸去哪儿》的节目,这是一个充满情感体验的节目。在年底,明年年初的时候会发布一个全新的品牌口号,这个也是希望用现在年轻人的一种语言,去表达一种口号,我想在我们这种所谓实践和验证这些理论的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给我们多提一些意见,我们也是冲在前面的,第一个去吃螃蟹的,希望大家能够多给我们关注。
林雷:
谢谢,由于时间有限,我的主持就到此结束,因为请刘总作为最后一个发言,就替我对这一节进行了所有的总结,一句话如何能够看待和如何能够让我们新的一代年轻人喜欢品牌,是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基石,谢谢各位参加,也谢谢大家!
议题二
主持人:
谢谢各位!
刚才主要谈到了消费结构正在变化。实际上,之前很多嘉宾也说到了,我们媒体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和自媒体正在给我们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这样一个数字时代,旧媒体究竟有没有失效,这是我们论坛第二个要议论的议题。接下来有请到我们主持人,《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总编辑贾可,以及本场嘉宾,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日产中国公关副总监霍静,《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董时,闻度研究总经理王丰斌。
贾可:
我们的论坛总是很精彩,但是时间总是很短。因为一个论坛能够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的,我们的论坛比较自由,不可能那么端庄。
论坛开始的时候,我讲到了我们杂志的规划,两本杂志,全媒体、多论坛,一个平台。实际上,我讲的是一个传统媒体的出路问题,我们觉得,我是一直在做传统媒体的人,一直码字的,到现在还没有脱离传统媒体的思维。而且到我现在的理解,我们老老实实做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抓住它的翅膀,能够使自己在一个垂直的产业链上面能够不仅完成了生活生存下去,而且还要生存得很好。这是我想到的一个道理。罗振宇先生是自媒体的,叫做罗辑思维,如果自媒体离开他,是不是就不是自媒体了。如果罗辑思维是一个品牌,又变成一个媒体机构或者传播机构,也是一个平台,这是殊途同归的,只要把它做好。自媒体大浪掏沙,很多没有做好的,死是应该的。未来继续做的,按照我刚才的逻辑还是能够很好地活下去。我现在请罗振宇对此发表一些想法。
罗振宇:
谢谢,我自己是传统媒体出身的,我在央视《对话》栏目做了几年编辑,我是传统媒体穿越过来的人,对传统媒体说得话再难听都是自家人说得话,我恰恰不是站在自媒体这边说传统媒体,相当于我们吐槽北京是一个意思。
你刚才说的我都不太统一,传统媒体没有任何活路,第一,自媒体洗劫的是媒体的样式。大英百科全书关门了,我问了一下他们的总编,我说你们怎么不反思,怎么让互联网失败的。他说怎么不反思,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改变这次失败。我们知道互联网就进行了战略规划,我们就知道危及百科的样式可能会出现。我说怎么不改变?他说没法改变,我能告诉我股东现在不挣钱吗,我们上千人的大机构,能把所有员工都辞退吗。就是我看到了,我过不去,然后他跟我讲了一句经典的话,我不能用自杀的方式来拯救我自己。所以,互联网颠覆的不是媒体本身,它颠覆的是媒体组织样式。所有称得上革命的社会变革都是组织样式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不是每一个封建领主家里放点机器生产就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你封建领主的组织样式、协作方式全部破产,所有农民集中到伦敦、格拉斯哥、伯明罕这样的大城市按照新的样式组织在一起才是工业革命。
什么叫互联网革命,就是所有坚固的组织体发生了崩解,这是我的看法,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
第二个看法,传统媒体人,你看预言说传统媒体要死不也没死吗,广播也没死。这是一种典型的,没有认识到这是什么。此前都叫新媒体革命,唯独互联网这一轮不叫新媒体革命,而是母媒体革命。我们看互联网创造了什么,什么都没有,互联网上跑的仍然是图文,照片、视频、音频,还是这些传统媒体的载体样式。有人说不对,互联网创造了互动,互动是电话创造的。互联网什么都没做到,就干了一件事情,所有的集体拆迁,异地实验。所以原来的媒体人指望按照此前一百多年前的媒体变更的革命,看这个就没有什么道理了。
第三个,罗振宇万一做得品质不好了,就被弄死了我还会死呢,我还会中风口眼歪斜,说不出话呢,那怎么办呢,就死呗。追求一个机械系统长治久安、亘古不破,这都是工业时代的想法。因为都是把人否则了个体性,把你焊接到一个机器上面,构件组织样式,才能够追求这样的情况。所以不管组织本质上多么尊重人,本质上都在灭绝人、否定人。口号的东西都不要听。
回到人,我把我这一代人要做的做完了就完了。很多人说你们做自媒体,有没有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也是工业时代的看法,你的内容提供靠谱不靠谱,也是工业时代的看法。我不希望长成大象,我就是扎猛。这就是生态的方法,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种心态,那你就不能理解互联网。
比如说我们罗辑思维明年想做一个实验,但是能不能做成不知道,但是今年已经在做规划。6月份就召集会员做罗辑思维粤语,选出罗辑思维20大美女做粤语。没准我们临时众筹花五百万,大家解散。这种商业模式,这种企业模式就是按任务组织起来的,完事儿就没了,我不追求永续性,但是很欢乐,它是一个游戏,很多人又挣到钱了,又欢乐,多好。这都是传统媒体的妄念,我们不追求这些。我说完了。
贾可:
罗振宇给我们设置了一个靶子。在座很多人都是传统媒体,一一来打靶。中国青年报老传统媒体了,董时,而且它在新的时代还继续焕发时代性。
董时:
刚才被宣判了以后,我觉得咯噔一下,因为不想死。昨天跟老朱说了一下,老朱说去了内联升,布鞋有用吗,为什么还有布鞋活着呢。所以我想,即使这个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知难而进,我就想最后做内联生吧,但是现在整个的媒体状况是什么样的,确实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它现在正在失去过去的盈利模式。但是我知道好多新媒体也还没找到盈利模式,也不是特别清晰,大家都比较难的时候,我就想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旧媒体。新媒体新在什么地方,旧媒体旧在什么地方,旧在名字吗。中国青年报是一个名字,可不可以作为一个新媒体呢,拽着谁的翅膀飞一下。我们也想这样。所以老罗讲的确实很有道理,你再想用传统的方法吸引那么多人,把你的产品销售给人家不那么容易了。但是传统媒体确实面临一个创新,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去研究你的未来读者,研究你的市场,怎么把你的东西,把人家需要的东西送到人家手上,现在大家还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都有机会。
罗振宇:
她打了靶子,我不是说传统媒体的牌子要死,我不是拍主办方的马屁,汽车商业杂志都是小牌子,报纸最容易死,电视台跟进。今年央视3套2013年利益下降30%。小杂志不容易死,因为它围绕在一个主笔周围,有灵魂、有魅力、有个性的小杂志,然后做的是一个社群的生意,所以不容易死。为什么我特别容易贾可刚才讲的,首先你吃定汽车业,你有了社群,这个杂志是你个人的。你披着传统媒体羊皮的就是你。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人格特征,明确的社群基础,确定性的优质服务,这是刚才老师讲的,这种媒体就是完成了穿越。所以你看今天所有杂志,你看牛文文那个创业家,上半年营收五千多万,你再看看他的思维,他已经穿越过来了。谁穿越不过来呢,就是带着庞大的组织肉身,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们,比如说中国青年报穿越不过来,在生物进化史上最牛的就是蟑螂,又快又小,打不死的小强,我们都得学它。
贾可:
现在谁讲,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霍静:
不好意思,作为厂商来讲,我觉得老罗的说法也不能说完全不对,至少在中国未来这几年,这种传统媒体是不可能灭亡的。第二点,作为汽车厂商来讲,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依赖性的,包括消费者。
罗振宇:
一直到1947年,蒋介石都觉得自己还能搏一搏。
霍静:
包括你刚才说打不死的小强也对,为什么带有庞大肉身的媒体会最早死,而小而精的媒体生存能力会更强一点,只要他懂得快速地进行一个营销模式的转变。现在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像很多尼桑品牌,包括像哪怕奔驰、宝马这种在二三四线城市,他们跟很多消费者打交道,他们会发现这种消费者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还是有的,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需要持续的,所以就面临着传统媒体怎么样转型,把他自己从传统媒体更好地跟新媒体这种自媒体相结合。这是传统媒体的一个生存之道。特别像很多区域的传统媒体,因为他们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他们已经有了这种肉身,自己能很快适应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我曾经跟贾可讨论过的,怎么让我们汽车商业评论这种传统媒体更好地活下去的方式。这就是我的一个想法。
贾可:
霍静,你不止给我,还给中国青年报学东他们在挽回。但是能不能挽回,他在这方面有没有一点想法?
王丰斌:
你给了一个很艰难的任务,跟这样一个大微论战是一个挑战。我也是从传统媒体穿越过来的,这两天我发了一个微信,转了一个微信,优雅地活着还是难看地死去。很多传统媒体都说过这样的话,传统媒体如果这样的话,注定过不了这个今天。
稍微把话题往下延展一点,今天社会是不是需要信息传播传递的行业或者服务,一定是需要的。互联网到来之后,由于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人类的共识性,几乎所有人理论上一个信息可以同时抵达到世界所有人,所以信息落差的优势,媒体一直所占据的信息落差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以往我得到消息,我发布给所有人,这是媒体的优势。今天互联网到来,全球人类共识性的出现,媒体的信息落差消失了。
但是,这个信息落差可以定义为有价值性信息,价值性信息的生产、制造、加工,我认为还是有非常充分空间的。这是我理解的第一点,如果在一个信息风暴的互联网到来之后,你能不能带来有价值的信息,针对读者的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光有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不够的。刚才老罗讲到创业家那个杂志,我也知道那本杂志,经营得非常好。今天有价值的信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通过有价值的信息编制你的关系圈层,你的平台,你的价值体系。能够在这样一个,我很欣赏一句话,我用人家的话,没关系传播,信息是水流,关系是管道。如果你没有管道,信息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今天的媒体来说,必须要有我的关系,必须把毛细血管打造出来,能够让信息在管道里流淌。只有有自己管道系统的媒体,才可能是活着的。传统媒体如果能够完成这个转型,我觉得它还可以活着。这是我的一点意见。
我不知道我的关键跟罗老师是一致还是不一致的,感觉上也是传统媒体非常非常艰难。
罗振宇:
其他都统一,有一点不统一。你说有价值的信息很有价值,不统一。而这点恰恰是极端反对的。纽约时报一直讲这样的话,互联网来了怕什么,我们积极需要,因为人类永远需要有价值的信息报道,无非是发售的渠道变了。你看纽约时报关了开,开了关,到现在还没有摸索到一个很好的模式。比如中国新闻,你们有APP,我下载,搁在我手机下面。南方周末,我也知道有价值,我不看。我知道它有价值,不易得,我就放弃。因为这是围绕人为圆心的媒体。
王丰斌:
在创业家的杂志里面,有些信息不得不必须关注。在一些汽车行业的话题当中,有些人必须要关注。
罗振宇:
没错,传统的社会是用组织和品牌认知和背书这个价值。而现在我的个人朋友圈就成为我个人的品牌。比如我相信您、相信贾老师,互联网世界的本质就是人联人,不是人联组织。互联网是由信任链和推荐链构成的。传统社会是由伤害链和控制链构成的。比如不是中国新闻,朱学东工作室,他就可以作主了。比如中国周刊,你能作主吗,中宣部想怎么上你就怎么上你。比如贾可我为什么说他的汽车商业评论有可能,因为他可能就是这样的,我信他。今天我们到上海去,我们请朋友吃一顿饭,我会跟上海朋友打听说我请客,我绝对不会上几星那个,那个几星都是刷出来的。
最后我说一句,您刚才说得特别精彩,互联网出现导致信息落差趋势性的消失,但是有一个差永远消失不了,就是人的魅力差。郭敬明就是在粉丝当中有魅力,韩寒就是在他的粉丝当中有魅力。所以,未来的媒体是围绕,我发明一个词叫魅力人格体和社群之间的魅力差来构建的。你说潘石屹制造了什么了不得的内容了,但是他就是微博上活跃的大微。
贾可:
陈老师教新闻的,如果传统媒体没了,新闻还用教吗?
陈昌凤:
其实刚才他讲的时候,我其实想请他给我的学生们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但是我确实是从传统媒体或者传统新闻学里面出来的。我不是要站在哪一边,新媒体,你自己不称之为新媒体,但是已经界定了新旧,新媒体和旧媒体的争论,就感觉一个要革命,一个要维新。这是一场历史性的革命。要革命,最后大家看到,中国历史上维新没有成功,革命貌似成功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成功。如果大家看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或者看到我们真正的历史,我们的革命,我们1911年的革命其实并没有成功。另外我觉得它本质上想要脱离历史的传承确实很难的,要另起炉灶确实很难。我非常赞赏的是刚才罗老师说到的一种全新的世界是一种理想的世界。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媒体在现在的世界上生生创造出来的,或者闯出一条路,它不会一下这条路全部封起来,我重新建立一个磁悬浮的路或者怎么样。一定还是在那个路的基础上,那个路基还会起什么作用呢,这里想说的就是逻辑,因为罗老师创的就是逻辑。
有几个逻辑。一个逻辑是纽约时报本质上确实是一个传统新闻业。但是传统新闻业使用的手段确实已经在变革,这种变革也许仍然是维新的,它去年取得的一些成果,在往上由订费得到的费用已经超过了它的广告得到的费用。这确实是颠覆性的,这个颠覆对我们传统的经营模式确实有很大的挑战。传统新闻业如果从现实角度讲,因为罗老师说得是理想的,他已经从传统新闻业跳出来了,所以他现在完全可以说理想的,我在空中建一个悬浮磁,但是地上那么多的路怎么办。传统的新闻业仍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它把这个平台化能够转型成一种真正的,其实所谓传新和旧并不是一个渠道,不是一个介质的问题。是一个理念,是一个机制,它是理念和机制的问题,而不是物化层面的问题。我们要跳出物化层面,我们传统新闻业才会有一些希望和光明,传统新闻也不止是一个介质的问题。我不知道罗老师说你不看,但是你要评说这些新闻的时候,你的信息源从哪里来?
罗振宇:
从人来。
陈昌凤:
这些人是专业的人还是?
罗振宇:
我信任的人。
陈昌凤:
信任的人的信息源从哪里来,贾可的信息源从哪里来,一定要从专业的人获取的信息才是更可信的人的信息。传统新闻业的最可信的东西恰恰就是人获取来的,而这些人获取的信息,或者说这些可信的专业人去采集的信息源才是可靠的,如果道听途说的就不是可靠的。它的专业性是最重要的。传统新闻业里边,这不是渠道,而是真正的专业性我们很需要。
第二个逻辑,刚才举了例子,好比说蒋介石1947年他还能成功。他是不成功,但是他另外建了一个他的政府。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比拼这个,你会看到强弱之分,而不是死和活之分。我觉得将来强起来的是新的,而落下去的是旧的。但是你说在未来看得见的很短时间内死掉的,落下去是可能的,但是死一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这个庞大的全世界的产业,现在只是把人转移到一个地方。
另外刚才想到的一个逻辑,类似于现代化的逻辑。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器物质的现代化,第二步是制度的现代化,第三步是思想的现代化。我们现在处在已经器物质,我们拥有了这种物联网,拥有了新的状态。我们现在确实到了一个从制度上进行变化的状态。这种制度上,像逻辑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变革,但是这个制度的变革延伸到的是什么。
我确实很赞成,因为罗老师跟凯文凯利在《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的那个科技界的逻辑确实不谋而合的。凯文凯利利用这个进行了长时间的预测,它确实有很长时间可以适用。但是有一个,我们传统人如果意识到我们需要革新,那么在很多程度上,我们实际上仍然需要专业性,需要专业的人采集信息、提供信息,我们能做些什么。
今年纽约时报有一个重大的事情是,8月份他们有一个博客的博主叫NIKE (谐音),他要跳槽了,引起了美国新闻界一种颠覆性的想法,因为他不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他是学了统计学了,然后用统计预测球赛,然后又用统计预测了政治选举。因此,他在2008年的时候被纽约时报收纳进来开了一个专业博客网,这个专业博客网预测的东西非常准确。这种情况下,他变成了政治评论员,他的政治评论超过专业评论家主笔,然后他现在才35岁,但是他确实很强大。在纽约时报受到了专业评论员的排挤,尽管纽约时报用很多方式挽留他,但是他最后跳到了ESPN。用人的魅力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所以在传统媒体里开设了一个新的东西,就是个人专营网站的崛起,用个人专营网站打造他的一块,这块都是专业性的,另外也是适应罗老师说的小众化的。比如那是一个财经类的专业网站,那是一个公共政策类的专业网站,这是一个预测类的专业网站。它留下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新媒体工作室,另外一个是个人专营网站,就是关于公共预测的专营网站。
也就是说,我不认为这两个完全对立,只是说罗老师是一个人单独出来做了,可是在他们那里面,很多是用传统媒体包容,把它包在里面去做的。当然社交媒体个人化是极大的特征,然后社交化、分享,这几个都是极大的特征,个人化一定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我用折中的一种观点,这两个媒体不是两个逻辑层次,它是可以相互包容的。比如像刚才罗老师所说的,他的信息完全从个人那里来。我相信这些个人一定要依赖专业媒体人去采集那些信息。所以,希望我作为一个新闻教学机构的人,我很希望这两个,确实是建立一种逻辑的,而不是两个对立的。或者说我是这个阵营,你是那个阵营,一定要分开的,它应该能够建立起一个融合。但是我确实明确相信,国内的传统媒体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我觉得罗老师说的话很重要,就像当年说得,你想打破窗户,别人不愿意,他就会从门进来。现在告诉你去从窗户进来吧,那么他从门进来吧。说你从屋顶进来吧,他就从窗户进来。我们设想是,我们呼吁的每一个东西,真正实现还是需要改良的,最后还是一个唯心的做法,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色。我在近五年来不遗余力地呼吁我们的传统媒体赶紧看到危机,抓到一些新的机会,而且也确实很焦虑。但是今天用罗老师非常清晰的方式轰炸一下传统媒体,真的是很需要。
贾可:
陈院长非常努力挽救传统媒体,调和了。实际上刚才讲了纽约时报里面自媒体的运作,他早就从纽约时报出来单干了,根本不跟它有什么瓜葛了,作为报社体制就瓦解了。用老罗的想法,就是用一些经得住考验的方式。
陈昌凤:
我补充几个,他为什么跳到传统品牌,跳到ESPN,传统媒体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它单干要有更好的结果出来的。
贾可:
互联网是一个渠道,自媒体现在利用这个渠道,各干各的,各种五花八门的事情。刚才几位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我不知道这种争论能不能争论出一个结果出来。
罗振宇:
我经常推荐一年来,包括我跟朱老师几个场合都对过阵,经过扮演这种万人锤的角色,我也给大家消化一下。我说几点不敬的话,陈老师说的两点我都不同意,开玩笑。
第一点,这个社会真的需要专业人员吗。专业人员,这是变态社会的一个结果,现在我们要回到一个常态。过去十年我们出现了一个业余化的浪潮,讲《三国》的老师是研究美学的,于丹讲《论语》的,是讲广播电视的。研究明史的是海关公务员,不需要专业人员。这个社会未来所有人用业余兴趣发自内心地用互联网参与写作。我真是站在传统媒体的行当里面大声疾呼,我真不是站在新媒体里面。因为我着急在,真的不是我从马路改成柏油路,改成磁悬浮,我们自己商量是革新还是革命。因为媒体人的饭碗快让业余人抢完了。最有实力的媒体人,是韩寒、郭敬明、李开复,他们没有媒体学历,他们在抢我们的饭碗,如果看不到更大的博弈、竞争和媒体性的来源。所以为什么陈永周的事件,我知道这孙子收了钱,还要说请放人,这是站在职业角度。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国际环境,清政府那个时候倒台,咱们是君主立宪还是共和,那是精英说了算的。这是遍地点火的时代,所以不存在专业人员。
第二个逻辑,我倒觉得,所有人都在说是维新还是革命。因为这个故事讲错了,传统媒体讲的故事是一帮野蛮人扣关而入,我们的疆土和妹子被他们掠夺而走。但是这个故事本身是错的。咱们和好多好,我们融合,这是赵构的思路。金兵打来了,我们不打了好不好。不对的,这是未来水世界的故事,潮水来了,所有人,现在没有什么新媒体和旧媒体之分,只要你活在互联网时代,对不起,您都是新媒体,只不过你是活得下来的新媒体还是活不下来的新媒体,只有这一个区别。
就像别人来分析罗辑思维,我从来不认为自媒体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单干。问题是,所有人要想怎么在未来水世界活下来,不仅要长出鳍,还有长出腮。自媒体出来之后,变成海洋逻辑,海洋逻辑就是群岛,每个人都是一个岛,中国青年报也是,罗辑思维也是。但是达到不能饿死。岛国的逻辑是新加坡逻辑,我没多大,比屎大的地方,飞机一起飞就是国际航班。但是我有能力建立更大范围的连接,更粗壮的连接,所有通过马六甲海峡都到我这儿修船、补给,做商业业务。所以现在不是组织体的时候,现在所有的媒体就是放弃组织化、中心化的思维,回到海洋化、群岛化、人格化的思维。
陈昌凤:
我希望我们国内有更多像罗老师这样有才华的人,尤其是能够用这种非常振聋发聩的声音,刚才说的故事就是过其宜,乃过其中。您这样说,最后我们也只是改良。
贾可:
罗老师讲的后面一个我是很统一的,但是第一个,远大理想。人的专业性存在,人人都可以,那是人的解放。达芬奇都干过,他啥都会。他说的可能是我们的新闻,其他的要做到那是未来的未来。
罗振宇:
根本就不是未来,就在今天发生。比如说过去银行对一个企业判断它有没有信誉,这是需要读多少年金融,学金融工程,做净值调查才能判断出来的。可是今天你看淘宝上判断一个企业的信誉是用什么方式,点子,好评、差评。
董时:
还有好多水军。
罗振宇:
是有好多水军,但是自然形态的演化过程。这个用每个人的一秒钟、一分钟就可以堆出一个专业的新闻,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了。
董时:
我能不能插一句话,我觉得用一个体验性来说,现在确实自媒体比较多,个人用自己的兴趣真正去不带功利性的研究一些东西可能更有价值。我手机现在的微信上大概有一千个人,我自媒体自己要下载40个,我每天看不过来,我知道他们都很好,但是我要一个一个打开,我一天什么都不用干,工作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还是希望在某一个领域有一个集大成的东西,但是我相信这个路径可能是一个新媒体人做的,也可能是传统媒体人转化过来的。比如传统媒体人原来做沃尔马,无限供应。但是现在我可能是一个长期供应商,在这个领域里可能细分,然后在其他领域里面更加定制化。假设现在我只关心足球,我就定足球,我只定这个版,我相信这个渠道,我相信他们的辨别能力,比我看20个有能力写足球的人更节省时间,我觉得这个渠道也是比较重要的。
另外一个,刚才讲到传统媒体现在的挑战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说,媒体人写的读者怎么去看。这是一个。第二个,360到底是什么,原来就是一个杀毒软件,现在还是一个平台。原来的杀毒软件把木马干掉。现在它的竞争对手是瑞星。现在在平台上可以做其他的东西,反而它的杀毒是免费的。将来你的杀毒软件变成一个免费的窗口,进入其他的产业链的窗口。你的服务在更后面,在更细化的服务,在更精准的人群的研究。
罗振宇:
这个我完全统一,自荐产业链是一个必然。
王丰斌:
我也补充一句,我理解对传统媒体必然死去的一个,其实我很统一这个。因为我们中国媒体的环境,我是这样理解,其实互联网的到来其实是帮助中国的媒体格局进行一场早就应该进行的革命。中国的电视台特别多,县里都有电视台,包括现在的汽车媒体,媒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相比。要对媒体进行一个真正优胜劣汰的机会。我也支持有独立品格的社群能够活下来。这是我想补充的第一句话。
第二个,人类社会就是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就是信息社会,信息越来越重要。但是今天信息社会已经变成一个网络社会,我也认为信息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谁生产这个信息,这个信息是否那么专业也不一定那么重要,而信息背后的网络世界,管道、体系、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前不久我参加了你们正直传播书院有一个小活动,大家在谈论一个话题,媒体广告环境在下降这是事实,他们又说了另外一个事实,做活动的收入增加了。我认为这些媒体的生存方式正在迎接一场变革,我还是理解为一场商业模式的设计。通过媒体延续下来的影响力,编制属于我们的圈层,我们的社区,我就补充到这儿。
霍静:
我们这场辩论可能时间太长了。无论黑猫、白猫,抓了老鼠就是好猫。给我们汽车客户能够带来客户的,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一样的。
罗振宇:
这个想法太危险了,你自己要是新媒体,你指着外面的媒体是不行的。
霍静:
对,我们自身要成为一个媒体,不仅仅是我们厂方自身。现在有些媒体已经跟厂方本身联合起来变成一种自媒体。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因为它太庞大了,像四川成都这些自媒体很多已经自己活跃起来了,他们自己自身媒体已经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已经变成了一个营销集团,跟厂方共同的来做所谓传统媒体当中的新媒体的活动,包括把这种媒体、传播不是单向地对消费者、外界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互动形式,其实就是跟新媒体的方式是一样的,而我们恰恰看到了这种机遇。
最后,只要大家能够更好地做好转型,任何新媒体总有一天也会变成旧媒体,总有死亡的一天,我们就是把它变成全媒体的营销时代是最重要的。
贾可:
我刚才想问霍静一个问题,老罗告诉专业不重要,但是汽车还是需要专业的,有一个专业的组织方式。
罗振宇:
那你一定不知道什么叫工业革命3D打印机,未来制造业一定只要35年的时间,我们都还没死。
贾可:
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赞成媒体的新思维,但是完全调和我也不同意,因为这种调和没有什么意义,媒体必须转型,要迎接新的革命,像老罗这样的革命先行者。
罗振宇:
先烈。
贾可:
不会。
陈昌凤:
本质上不是革命,还是留下了一些东西。
贾可:
有精神的传承,让我了解以前所认为的形式不会存在。
罗振宇:
我又要跟你抬杠。纸也不会死。前几天出了我的书,20万册。这些书对于看过我的视频的人毫无价值,但是没有看过视频的人也不会看。但是这个作为一个纪念。只要是可以用载体完成我跨越时空和其他一个灵的连接,这个东西我都会做。
贾可:
今天的讨论非常精彩,相对来说比较尽兴。实际上激发思维,赶紧行动,向老罗学习。接下来轮到老朱了,这是传统媒体的代表,他可以谈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公关。
议题三:
主持人:
像罗老师这样民主共和的可能还是少数的,您那个水我怀疑喝了第二、第三瓶了,确实这几年新媒体发展势头还是非常猛的,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变革之下,那我们的汽车企业,以及专业公关公司的工作方式,是否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来共同进入到最后一场讨论当中,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做公关?
我们请到的这位主持人已经提前来到场上了,还要给各位正式介绍一下,他是中国周刊执行总编辑朱学东,欢迎你。还是要请上几位嘉宾,分别是北京奔驰销售公司公关负责人王燕,传世知行总经理陈强,互动通资深副总裁袁觉明,旗智传播机构总经理向寒松,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媒介中心总经理吴卫华。
朱学东:
论坛进行到现在我觉得很不容易,大家坚持,因为有点晚了。但是我想我们讨论的话题,跟在座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所以我觉得也是值得来分享一下。刚才罗振宇两次讲话我都想跳出来,跟他交流几句,他跑了,我本来想让他听听我的观点,我们两个见到一起就会一起讨论,不仅宣传我们传统媒体,还宣传在座的公关公司还有媒体,甚至他开始演讲里面讲到,说一手拎着大粪,一手拎着砖块过大街,那是流氓做的事情,在座的企业和公关公司都有主场,不会像泼皮一样过大街,他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这样做。
他讲到在座公关公司的问题,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的问题,纽约时报2013年三季度的一个报告出来,总收入增加了1.8%,广告收入下降了2.4%,纸媒广告下降了1.8%,新媒体广告下降了3.4%,然后它的发行收入增加4.8%,付费用户从69万9千,变成了72万7千。在座企业没有敢这样做的,老罗这样的说法,奔驰也好,沃尔沃也好、英菲尼迪也好都不会这样去做的。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罗振宇讲我们没有关系,在这个时代他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怎么呢?我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传播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边来讨论如何做公关。第一个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环境,这个是影响极其巨大的,移动互联到底会发生多大,我们不敢说,还在继续变化中。
第二一个,今天其实我们做公关的人,不管是专业公关公司,还是企业做公关,还是媒体自身,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公关行为本身是新闻事件,这个新闻事件本身也给我们公关行业,给我们的媒体或企业做公关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我想对于今天真是挑战。就像罗总说的,这一点可能是我们产业链里面,整个直接对机构的影响是最大的。
今天在座请到的都是专业的公关公司和媒体机构里边,我们汽车企业里边资深的公关人员,公关老总,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看到的局面,我想先请一位专业公关的同事,先问吴总。
吴卫华:
感谢朱总,有这样一个平台,好久不见。其实整个公关的变化,是基于媒体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还是要回顾一下媒体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实可以看到新媒体、自媒体已经非常蓬勃,每个人都是在用手机阅读新闻,在手机上看到很多的新闻事件。这样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感觉呢?信息的严肃性好像是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重,它有点会降低,就是我们跟他看的场合有关系。比如说我们在家里,我们可能在床上,可能在路上去阅读这样一个东西,我看到的是一种碎片化的,我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在阅读的,带着一种无所谓的状态去阅读这个信息。所以我就对这个信息的趣味性会产生更多的要求。
而过去的阅读方式呢,可能是我正襟危坐,坐在办公室里,去严肃地阅读一个报纸、刊物,这种状态之下,就期待它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回顾完这种变化之后,我个人总结公共关系的一个变化,如果说以前的传统公关,它强调的是好看,那么新的公关模式下,就是好玩。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特点,好看是什么意思?十多年前我走进公关公司,经常要经历的一件事情,要提交厚厚的一堆简报,很厚,传播量很大。过几年做活动,场面上非常得恢弘,这个是属于好看。
现在真正触动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往往不是这些信息,是那些好玩的东西,所以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在今年3.15晚会,当时出来了一个热词叫8.28,应该说当天的晚上MINI COOPER官网补发了一条新闻,系列新品8:20上线,因为它非常得应景。
另外一个我还记得是去年还是前年的广州车展,有一款自主品牌的车,就买断了羊城晚报的特版,今天没有任何新闻比某某车型的首发更重要,一下子就引发争议,说你的新闻操守在哪里,好像说广告取代了新闻,一下子就把这个事情玩大了,就好玩。因为媒体形态的变化,产生对公关的变化由好看转化成了好玩,这是我对新公关的一个理解。
朱学东:
刚才吴总讲的好看、好玩,我前天看了一条增订中国周刊的杂志,那天晚上我特别累,我在浴缸里面睡了一个半小时,凉了才起来,我就抄一首诗,我就起来以后,发了一条微博,第二天早上发了一条微博,因为我在新浪微博里面一下子形象比较刻板,比较严肃,有点事业心的,发了一条好玩的微博。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没配浴缸照片,配了我手写的,很多人转发,说朱学东竟然发这样的东西,这个一下子转得非常多。就像刚才吴总讲的好玩。
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企业,其实在做公关传播的时候,他们没有顾及到传播的这种个性,它是要见报次数,比如曾经有一个银行的客户,要做推广的时候,它不会考虑我们给它做建议,怎么来达到最好的效果,虽然量很大。回过头来讲,像我们奔驰这样一个公司,非常雍容高端、上档次的企业,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来做公关的时候,会不会选择好看的方式?请王总谈谈?
王燕:
感谢今天也的确是让我感到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之下,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精神上的提点,在数字时代用什么样的心态,状态来拥抱这样一个时代,不仅给媒体人士,给常见都提出了一个非常的课题和挑战,我觉得是这样,今天咱们的题目叫如何做公关。做公关还得有”道”,这个道无非是两层含义,一个是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就是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现在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时代,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怎么样能够来符合作出无论是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甚至我们创造的语境,怎么样能够让更多人接受。就像刚才说,怎么在仰望星空的时候,还能脚踏实地好玩的、好看的客户黏度提升出来。
以前我喊一个大喇叭,一对多,我说着你听着,现在一对一,直接我们突破了甚至媒体这样的一个介质,直接和消费者来交流。其实作为公关公司来讲,现在的职能和营销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怎么样打通形成合力去做事,的确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层面也说到了道还有一个意思,是一个道义,是一个境界。我想最近这几天大家的新闻,关于陈永洲,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这样的名字,让我感觉到心寒,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财经杂志或者深度报道用了三个字,这对台上每一位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叫”黑公关”。把这个公关上抹黑了,那公关的意义在哪儿?我们怎么样在目前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去坚守我们的底线,能够把真正的公关价值输出去,让人家更多能体现,公关释放正能量。
奔驰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汽车行业是汽车发明者,现在怎么能够构建汽车社会文明的倡导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现在怎么样在处理迎合这个数字时代,和大家打成一片的同时,还能做一些社会价值的共享,输出一些价值观。刚才说到的营销和公关这样的一个打通,其实我不太同意一种说法,公关就是为了营销。但实际上两者已经密不可分,营销说的是价值观,价值观的传播无非就是公关一个最本质的核心所在,所以众多的一些变化,这样一个新的环境,的确给我们常年从事公共传播的人员来讲,也是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我们也得求新,得求变,我们增加更多体验式传播,我们的圈子文化的跟进和传播,其实都会是未来发展一个新的趋势。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总觉得还是要坚守一个底线,无论是咱们媒体,还是和我们的企业来讲,你还是共同去为输入一种正能量,输出一些真正能够对社会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的,这样的一个信息价值来作出一些贡献。就比如说我们刚才说到肖总这边,我们其实也是一个开创新的,发布了中国汽车蓝皮书,我们也和教委合作,把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变成了一个教程,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学习都能写到奔驰编写的课程,我们也是隐去了奔驰的LOGO,为整个汽车文明的构建做一点贡献,也是在润物细无声把我们的价值观传播开来。说白了,你对社会价值的一个贡献,不仅仅是说这个事情,这个公益活动,刚才罗老师还是哪位说到了企业要做公益活动。但是最大地来衡量企业做公益,这个事情是奔驰做的,但是更属于全社会,在这些层面上,也是希望跟大家探讨吧,我们的确是感觉到有很多的难度,我们知难而进,能够和这个社会,和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我们的媒体,包括我们的客户都能够共生共存共享。
朱学东:
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所有价值观传播,才是真正有品质,也品牌的企业要做的事情,这一块来讲,对于我们所有的企业,甚至我们做公关行业的人,我们作为企业应该都是一样的。我们自己做东西也是一样,好的东西终究会传播,这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东西,也是这个时代比较缺少的东西,所以谢谢王总。回头我想请陈总来谈谈你们这一行来做这一块的时候,怎么来面对现在的挑战?大家看到的情况非常得复杂,做市场,做公关。
陈强:
刚才听到了大家的一些观点,我也在这里非常欣喜作为一个厂商的公关提到了几点,一点是坚持,一种是讲究价值,我本人是在90年代,95年,从汽车的一位销售误打误撞地加入了公关,95年做公关,而且是做汽车的公关,一直到现在。我在汽车厂商干过销售,也干过公关,现在又从代理公司到了厂商,厂商又回到代理公司。这么多年的变化,实际上我的感触是说,甭管怎么变,媒体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还有也看到了在市场上厂商的公关策略,公关的道、路数都不一样。
其实我并不是觉得这里边有多么复杂,有多么透,我觉得后边的推手只有一个——市场。当年我刚开始做汽车公关的时候,咱们汽车界的媒体行业就那么几位,随着汽车井喷,我们汽车公司媒体数据库爆棚了,3000多个。现在又产生了一些新媒体,所有的这些变革,可能会让人有些迷失。而且营销的手段层出不穷,有很多很多好玩,另辟蹊径的,讲究一个价值是什么,对于媒体来说,对于厂商来说,对于公关公司来说,我的价值归结到两点。
一点是说我要对这个市场发展有一个积极的引导,我并不是一个盲从者。如果说我只是一个市场盲从者,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的讨论,传统顾问,新顾问,传统媒体、新媒体。我个人观点,这一种讨论的话,你可以有很多层次,可以从早讨论到晚,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市场的存在,市场的需求就是一个最根本的道理。
现在媒体数量庞大,公关公司也一样,如果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真正推行一些改革措施说,注册公司门槛降低,公关公司、代理公司更加多如牛毛,对于这个市场这种变革,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其实我们并不惧怕。我们觉得我们的使命在于能够和我们志同道合媒体朋友,志同道合的品牌有一个坚持,坚守这个市场的价值观。同时有一些前瞻性的东西,要引导市场。我不敢说我能引导媒体,但是我也不敢说我能引导我的客户。但是在甲方、乙方,A、B、C三方也好,我们应该是能够创立一个正能量。
归结到底我的一个观点,包括媒体也好,包括公关公司也好,如果谁能够做到两点,一个是坚持住他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能有前瞻性地引导市场,它肯定是一个王者,谢谢。
朱学东:
他核心讲到一个市场驱动,但是目前中国市场是一个无序的,没有一个很规范的法律来保护。在一个法治社会里面,这样的情况也会产生,但是马上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处理,但是现在可能我们市场这一块,也是相对混乱的,混乱的情况下就是坚持正能量,坚持我们道义和价值的传播这一块会非常重要。
刚才也讲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就知道我的很多同行转行的时候,逃离传统媒体的时候,要么去做新媒体,要么去做公关,我不知道奔驰有什么样的想法?
向寒松:
我对媒体有很大的变化,这几年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其实不是说一个双方引起的,几方面引起的,一方面是媒体的变化。现在才认识公关,公关就是讲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原来的时候,原来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离得很远,必须通过媒介,所以媒体的力量非常强大,以前公关主要是应付媒体,是由当时的市场决定的,那时候媒体叫BBC,厂家是B,到媒体是B,然后再到C。
现在变了,已经成了BCC了,但是现在BBC还在,现在BBC跟BCC同时并存混沌的状态,这可能是第一个感受,现在公关可能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也不是骗人,确实它越来越复杂,这是第一个。所以觉得很庆幸,现在干的是真正的公关,公共关系管理,以前是管理媒体,通过媒体管消费者。但是媒体又不可控,特别在中国的情况下,大量的精力去搞危机公关了,中国的公关公司可能是扭曲了,现在慢慢正常化了。
第二个媒体形态变化,其实也跟王总写的,公关有营销部分,营销部分跟前面提到的逻辑思维讲,为什么传统媒体吓跑,为什么死掉了?其实也是媒体形态发生变化。到了移动互联时代以后,为什么会吓跑?主要是广告的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了?在实际上已经没法看广告了,所以你的内容做得再好,广告上不去,所以导致门户网站失败,生态环境是这么引起的。
我个人觉得将来可能公关的时代到来了,因为你在手机上面只能看文字,图片都看不了,图片只能看很小的图片,广告除了户外广告,除了视频广告,我觉得广告形式就是文字,所以这个文字解决公关。我刚才讲,我刚才总结思考,公关的内容发生变化了,内容第一,就整个营销的行为一切公关化,做广告就是公关。你的广告如果没有公关意思在里面,这个广告是没用的。广告在平面时代,在大屏时代,在报纸时代、在杂志时代,广告是忽悠一个场景,中国的平面广告都是一样的,要么在山上跑,要么在城市的楼里面。呈现这种场景。所以广告必须转型,广告要从情景变成情感,你要去打动人心,所以为什么微电影出来了。
公关也不一样,公关以前是讲情理,给你讲我的车非常好,就是好,汽车杂志说很好,是讲道理。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上不行,真的很好,特别是90后的这些,买车是冲动性的,看这个有趣,一个好的微博,兴趣带动起来了,可能就去买,这个就是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了。对象也发生变化了,不仅仅是针对媒体了,还有很多版主,我看奔驰也做得很好,经常邀请微博大号、版主参加发布会,以前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个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其实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工作,我越来越感觉到,大家因为今天讨论是媒体层面的,你要回到消费者本身,我们公关本身是要进行品牌信息的管理,我要把信息管理传递给它,在这种泛媒体时代,消费者接受你品牌信息只是一小块,还有大量接触信息的地方,都需要公关管。但是你不要忘了展厅,展厅其实是个媒体,消费者一进来,主调是什么,哪边是体验区。我们现在帮很多厂家做,用什么样的语言向消费者传递我的信息,这叫公关意识。
包括销售员的培训,他们做销售要培训,原来更多的销售公司、培训公司更多是产品知识的培训。销售员把车的知识了解得很透,现在已经不够了,消费者已经上网把这些东西翻个遍,销售员也要有公关意识,这是销售培训。车主也是媒体人,那是更大的自媒体,我们工作对象发生变化了,这是个很大的特点。
如果做公关,现在真正进入公关时代,从BBC到BCC。
朱学东:
新媒体时代公关跟传统媒体一样,消费掉了,刚才讲到了很多公关面临新的挑战,我记得很多年以前,我还在南风窗当总监的时候,当时银联的公关公司有一个老总说,说你怎么不做公关呢?我只是写点儿文字,但确实是传统媒体做转型公关,这一块里边熟悉这个。刚才其实王总讲到了做社会责任这一块,突然间想到,刚才向总讲到做媒体管理,就做可持续发展。向总的意见我有点不太同意,媒体投放广告,公关管理是很难管理的,这是一小部分。在这个社会存在,大多数人是讲合约精神的,这一点做到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大家都会共同来激发出更多正向能量的。我以前做南风窗,跟很多媒体界的朋友都有比较好的交往,相对也还是了解,也不要对传统媒体失望。有人会做黑公关,总会有的,但我们自己做,不能让老鼠屎乱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基本原则。
回过头来讲,其实我跟袁总以前认识,我不知道现在转过做公关了。
袁觉明:
可能在座我不是专业公关出身,我也是做广告出身,其实我很乐意分享一下,站在一个局外人来看公关。19年前我进奥美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讲第一句话,什么叫媒体?打通网络。大家在讨论新媒体和旧媒体,我觉得根本不用操心,其实就是媒体的角色。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我们看看,因为今天的主题讲公关,我做了中国第一互联网广告,我可以把过去的已经有差不多16年了,我们在分媒体阶段的时候,我是怎么来看的。差不多97年互联网第一次浪潮的时候,是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在那个时候广告主在做广告传播的同时,扮演了一个类似今天谈到宣传配合的,我投广告了,给我做一些软文的宣传,在中国互联网第一个阶段的时候,这是公关扮演的角色。
慢慢地随着网站逐渐发展,出现了一个垂直网,今天的汽车网。这个网站的出现,对于公关公司来讲更多扮演深度化,即便是一个半版和整版,而互联网丰富了信息,它能够去承载很多的客户、厂商进行深度的报道,这是在第二个岑面。
到了2001年到2003年、2004年出现了人人网这种社交类媒体。在这个阶段的时候,互联网有一个意见领袖,消费者除了开始接收到厂商的信息之外,去分享信息。
再往下的时候,消费者对信息越来越了解,这个时候厂商去做一些关健词的结合,我今天其实想在过去三年发生的事情。这两年在论坛上谈到很多的词DSP,就是消费者核心需求。在美国现在70%的广告传出都是DSP连接的。过去两年在中国DSP的发展,我们开始发现DSP已经开始可以去未来的终端,它是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在看互联网上的流量,比如说以腾讯的天猫,加上新浪,加上GOOGLESNS大的流量平台,可以承载超过35亿的流量。
技术识别在35亿的用户里面哪些用户曾经在天猫上面有过购物,可以做标签,可以从这35亿的流量里面去找到每一个车型、品牌所对应潜在的用户人群,去做更加有效针对性的投放,这个在技术层面,可以通过120毫秒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我想未来在这个阶段的时候,DSP虽然现在是在广告行业,将来有可能在公关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想这是我从局外的角度,公关营销、互联网营销这么一个问题。
朱学东:
袁总讲了一个数,在新的平台上来做公关和带来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是新的技术平台,还是传统公关行业里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局面,都是意味着所有关系存在。其实在今年下半年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可能完全来理解,用技术带来的媒体变革。但是我们知道关系的重塑,是我们这个新媒体,我对新媒体的一种解读。什么叫新媒体?就是重建新的关系,无论是客户关系,还是各方面的关系,我们重构这样的关系。这个过程可能就是我们在座所有的人,不管你是直接面对媒体,管理媒体来管理你的媒体环境,还是直接管理用户,这里边都需要我们重塑,这实际上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难而进。而不是像罗总说的,死了就是死了,我们今天来讲所有的厂商,还是我们专业人士,还是媒体人都面临着一个知难而进的过程。
我想最后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公关行业回归到良知和常识,良知就是价值,我们的道。这个常识其实要回到我们刚才讲的,其实很简单,开拓市场。大的趋势我们不能左右的。但做公关的时候,我们的专业人士也要有坚持,我想最后请大家各自来总结和分享一下你们未来会怎么来选择这种知难而进?
向寒松:
我们因为跟很多汽车厂家提供服务就会有一个感觉,第一公关确实已经成为营销的一个部分,因为现在传播手段主要是移动互联,通过文字,公关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我的想法是说,我们公司在内部宣传,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公关公司,而是定位为营销传播公司,因为我们是做传播的,不是做公关的。
第二个现在互联网的环境对我们做传播奠定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和基础,真正回到了公共关系,只有互联网才能实现关系,都是弱关系,但是互联网能把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强关系。
第三个要我们把自己融入到整个营销的产业链条中去,我们在销售上一直讲销售漏洞,原来公关公司只做上面一端,但我们现在做的把整个销售漏洞跟产业链打通,跟经销商怎么去做公关,跟车主怎么去做公关,不把自己定位成传统的公关公司,谢谢!
朱学东:
任何一个业务员出去都是代表传播。
吴卫华:
我想有一句话,世界上最难的一个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植入到别人的脑袋中,把别人的钱从口袋中拿过来。公共关系无论传媒的介质怎么样去变化,环境怎么样去变化,唯一不变的,永恒不变的就是对人的研究。公共关系底层的哲学就是心理学,人性的心理学,你传播什么样的信息,能够激发他的购买欲,他为什么去购买这样的商品,是他为了炫耀,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等等,所以这是最核心的内容,基于对人的研究,产生相应合适的内容,最终是去改变他的思维,改变他的行为,所以这是最最核心的,那无论传媒的介质和环境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公关以人为本。
朱学东:
吴总,你指的把想法植入别人的脑袋,很多人做过,你刚才讲的以人为本,回到人性化自身的植入,其实我们消费者演进,其实都是这个过程,如何利用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自己认识到这样的东西,从消费心理来讲是最高明的公关传播,谢谢吴总,王总,你怎么来看知难而进?
王燕:
我特别喜欢你刚才说的五个字,坚持与改变,其实改变正在发生,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带来很多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机遇,再度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我在公关行业待了十多年,做了这么多年,还有意思吗?因为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无论是起起落落,时代的变革,公关这个层面激发我的创造力,永远让我自己在不断往前走,去提升,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那我们就让改变发生吧,但是在改变发生的时候,我觉得不要忘了一份坚持,不要忘了我们要行之有道。
朱学东:
今天下午听这个讲座的时候,专门发了一条微博,这个时代坚持是一种最难的选择,但是也是最稀缺的品质,也是我们所有保证品质的基石,确实是这样的,无论社会怎么样变化,刚才我讲的罗振宇有四个字是非常对的,坚持良知和常识。
王燕:
我觉得你和罗总有情结,我刚才补充一下良知和常识是我们徐书记说的,不是罗振宇说的,一手提着什么东西,一手提着另外一个东西,那是罗总说的。
朱学东:
他认同这一点,这是最难学会,而且最难持久的,下边在跟肖明超流行,罗总的粉丝模式,能持续多久,要保证罗振宇长胜不败,总有讲不动的时候,一到讲不动,就不行了。他对机构的理解,对品牌的理解,还是跟我们有点不太一样。
陈强:
公关行业也好,媒体行业也好,汽车行业也好,有一点是共通的,我是谁?我是干吗的,我要去哪儿,只要把这个东西想清楚了,我觉得所有东西都迎刃而解。我是谁,表面上我是做公关的,我也是做传播的,其实并不完全,我是在做影响。我甭管是发了一篇新闻稿,我有多么好的创意,多么好的活动文案。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你的效果在那儿,你的影响在那儿,也就是说咱们看到圈里有很多很伟大的公司,很有创意的公司,那都看到它的这种演变和变化,以前在90年代刚入行的时候,如果出一个创意案,那简直了,客户是无条件地去拥抱。再往后,客户对于公关公司来说,创意人员来说不断地挑战,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人过的太舒服了,拿一个案子,只要你的PPT做得漂亮,只要你的口号喊得响,就能把别人的钱装你的口袋,把你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
随着市场的演变这些人越来越少,你再好的创意案,王总也好,在厂商的决策者来说,他都会想我的投入产出比在哪儿,在定位和心态上,我不仅仅是做传播,不仅仅是做公关,我是做影响。
至于以后怎么办?我给贾总提个建议,建议以后下一届是不是咱们的主题变成知遇而进。你说这公关难吗?难。你说这市场难吗?难。实际上你在回顾人类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各方的发展,并不难的。实际上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现在有多难,我也并没觉得现在有多么的到了生死关头,谁要灭亡,那其实没有这么玄乎。我的观点就是什么呢?不好意思,贾总给你改一个字,知遇而进。
朱学东:
刚才陈总讲,首先要定位清楚了,我们才知道我们的作用,公关行业越做越觉得很有意思,就跟陈总讲,做影响也好,那个是挑战,挑战应战能力来激发智慧,这个很多人都有感知和感觉。刚才袁总分享互联网这个平台,回过头来讲一句,到今天为止,除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做今天的公关价值以外,还有什么要给大家有一些建议的?因为我主要是在新媒体的传播和互联网的传播。
袁觉明:
其实我完全一点都没有对传统媒体任何的偏见,人的行为会因为基础发生改变,不管消费者面前是一张纸,或者一本杂志,或者是一个PAD,或者是一个手机的屏幕,刚才大家讲了,不管介质发生什么变化,那个人是永远存在的,抓住了传统广告的4W,所有的营销在新媒体时代都能够更好地去发展,谢谢!
朱学东:
在今天非常艰难的时候,这个时代还是蛮艰难的,如何来做公关,其实我总结回到一点,无论我们做汽车产品,还是做公关提案,还是做传播,如果不能迎合,或者说不能契合人性的力量,或者符合人性的传播,所有的传播都会失败的,非常感谢坚持到现在,有点晚了,我也感谢所有在这儿坚持的人,真是非常不容易。坚持到最后的人,只有胜利者才有打扫战场的资格,谢谢!
陈强:
参加朱老师的场又找回了一些正能量,你只要证明自己,你坚守什么,咱们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主持人:
谢谢各位,刚才很多老师从公关说到营销,又说到传播,最后又说到人性,刚才大家听了铃了吗?很像上菜的铃,现在快到饭点了。
现在各位来宾知难而进第三届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汽车新闻奖颁奖典礼到此结束。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今天的莅临,坚守到最后,现场的各位来宾,我们明年再见,谢谢各位!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2332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