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上汽向华为妥协?

上汽向华为妥协?

汽车公社

日前,一则智己汽车招聘鸿蒙开发工程师的消息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

因为自从2021年股东大会,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上汽的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来,虽然市场对“灵魂论”的褒贬不一,但上汽却始终和华为保持着明面上的距离,甚至已经和另一家手机厂商OPPO宣布打造未来智能汽车生态合作。

而智己汽车赫然招聘鸿蒙开发工程师,无疑让人产生着上汽“靠拢”华为的遐想--莫非时隔三年,上汽慢慢松口愿意尝试更多可能了?

毕竟,当下的车市卷出天际,价格战天花乱坠,促销政策层出不穷。随着雷军走向台前,凭借“爽文男主”的形象吸粉无数,更是让各大车企的管理层分外眼红,相继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开设账号,一股脑地走向台前,甚至可以说雷军开辟了管理层IP化的特殊年份。


从这种卷完产品又卷人的形势中不难看出,车市的纷争再次进入新阶段,一众车企在红海当中博出路,恰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因此,在这个容错率极低的竞争中,抱团取暖的戏码成为车企分担风险、共谋未来的常规操作。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接连有车企选择和手机厂商合作探索车机互联解决方案,除了上汽和OPPO外,还包括吉利和魅族、长安和华为等......不同的是,上汽和OPPO属于合作,吉利收购了魅族,长安和华为是项目制。

而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风险分摊能力,华为都是手机厂商中的佼佼者。毕竟“遥遥领先”不是乱喊的,因此,华为成了那个拥有更庞大造车朋友圈的那一家。

华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江汽集团与华为携手打造的豪华智能新能源汽车即将推出。”

5月20日,江汽集团在江淮汽车建厂60周年之际,官微发文宣布和华为合作造车事宜迎来新进展,这是自去年年底江淮汽车宣布与华为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的后续,也是江淮近年来接连自救的关键一步。

我们都知道,千禧年后,国内家用车市场井喷,掀起“商转乘”的浪潮,国内一众老牌商用车企业面临转型,但江淮却在转型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导致市场存在感一降再降,哪怕进入新能源时代后绑定大众、蔚来,却依然只是扮演着“代工厂”的角色。

而和华为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江淮未来的活路。


毕竟和华为合作造车后的赛力斯,不仅摆脱濒临破产的命运,市场表现更是不可阻挡,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哪怕是热销的理想,也随着 问界M7的到来,让出冠军宝座。

赛力斯牵手华为的成功,让更多人相信“跟华为混有肉吃”,这不仅对华为来说是一种代言,对车企来说也不失为公摊风险和另谋生路的额外选择。

因此,越来越多车企选择和华为开始产生关联,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随着东风与一汽正积极推进参股华为车BU,长安与华为合作的阿维塔日渐成熟,东风岚图已官宣加入鸿蒙生态......同时,算上华为和奇瑞制造的智界S7、华为和北汽制造的极狐、华为与北汽打造的享界、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傲界,广汽传祺也官宣加入鸿蒙生态......


至此,三大汽车央企、四大地方国有车企都选择了和华为合作造车。另外,包括丰田、奥迪等车企,也都将加入到华为的“汽车朋友圈”。

广泛交友的战略下,从产品端来看,目前华为和塞力斯、北汽集团、奇瑞汽车等共同开发的多款“界”字辈产品,已经产生不错的市场影响力。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鸿蒙智行旗下汽车产品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0.5万辆,位列中国市场新势力销量第一。

但华为并不满足,继续加码着“造车”布局。

北京车展前夕,华为发布了乾崑ADS 3.0智驾系统。该系统基于GOD(通用障碍物识别)大网实现了从简单“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跨越式进步。同时,华为也对鸿蒙座舱进行了升级,对语音、音响、车载智慧屏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合作车型也将在今年内陆续问世。


看,无论是场面的恢弘,还是成果的丰硕,“不造车”的华为已经在车圈打造了一个“有梦你就来”的大舞台,怀揣着梦想的人前仆后继,它们只谈理想不谈灵魂。

眼见如此,上汽还有必要端着吗?

上汽需要大胆迈出去

回到开篇智己汽车招聘鸿蒙开发工程师的内容,与其猜想说这是上汽集团的战略调整,不如说是技术上的交流,是智己汽车在技术层面迈出一步,和鸿蒙系统搭上桥。

但话说回来,因为目前智己汽车的销量还没有达到预期,上汽集团的销量同样是连年下滑。如果和华为合作能够帮助上汽销量重返巅峰,上汽还会为了曾经的“灵魂论”而拒绝吗?

我想,上汽不会拒绝,至少我希望不会拒绝。

因为作为国内龙头车企,上汽太需要进步了!


近年来,销量泥潭、利润枷锁、市值诟病......这些任何一家企业不敢承受的发展之殇,全然聚拢在了上汽集团的上空,从股东到管理层,再到普通员工,都在为每一次呈现在表格之上不乐观的各种数据而忧心忡忡,而夜不能寐,而颠沛流离。

这时候,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都将是每一个上汽人的翘首以盼。因为重返巅峰不仅仅是上汽对自己的交代,更是对当前市场脉搏的把握,并对中国汽车起到的表率作用,而如果能大胆迈出去,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尝试,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里不是说必须要求上汽和华为合作,而是说和华为合作是一种选择,上汽不能自己关闭了这个机会之门。因为在上汽闷头搞全栈自研、搞车机互联的时候,很多车企已经把智能化部分交出去,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部分搞发展,有些车企已经开始因此受益。

另外,在很多人看来,“灵魂论”本没有错,但上汽却不配谈及。

因为上汽目前尚未摆脱“合资依赖症”,这是客观事实。截止2023年,上汽连续18年成为国内汽车制造商销量第一,依靠的就是合资品牌。当孱弱的自主板块和高端新能源迟滞不前,合资的兴衰也便直接决定了上汽的强弱。

2018年,上汽三家合资子公司各自的200万辆年销量,托起上汽700万辆的一时无两,而随着合资阵营的衰落,上汽五年间的年销量下滑了200万辆,赚钱能力也连年下滑,相比已经弯道超车的其他头部自主车企,上汽相形见绌。

不仅如此,上汽下重注的智能化也没有得到好的发展,甚至传出相关智驾团队解散裁员的消息,旗下飞凡汽车和智己汽车也没有因为上汽对智能化的投入而不同,这是上汽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假如,我是说假如,如果上汽和华为合作能够助力上汽重返巅峰,我倒非常乐意看到这个合作的发生。即便是不选择华为,即便不从生态和智能化下手,上汽也需要抛弃所谓的“灵魂论”,做一些勇敢的尝试,以解决当前的经营难题。

毕竟,眼瞅着又要开股东大会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23243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6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