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与 帕萨特,可谓大众汽车在最近40年赖以立足的根基。截至2022年末,前者在全球售出3700万台,在有史以来的汽车销量排行榜内位列第三。至于帕萨特,虽然比不上高尔夫,但超过3000万台的总销量,也足以使其被载入全球汽车工业的史册。
大众燃油时代最重要的两款车,帕萨特
以及高尔夫
当下,大众汽车已经明确向数字化和电动化全面转型,并以ID.系列构筑新的品牌矩阵。将原本的车型“台柱”们,在新的系列里一一定位,无疑是认识和解读大众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捷径。
有关ID.3到底是不是“纯电高尔夫”的问题在国内可谓波澜不兴,但却曾在欧洲掀起不小的舆论。今年1月中旬,大众汽车美国总部在拉斯维加斯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正式展示了ID.7。这款从ID. AERO概念车发展而来的ID.7被广泛认为是帕萨特的纯电继承者。同时,无论欧洲还是国内,越来越多的目击者发现,这款帕萨特系列在纯电时代的继承者,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路试。
这就意味着,大众汽车已经下定决心,拥抱新的时代。
ID.3
ID.7
全新的ID.时代
自从1983年,首台本土组装的桑塔纳从上海嘉定安亭镇的上汽车间内驶出算起,大众入华已整整40年。在过去的这40年里,国内的消费者已经对这一汽车品牌形成了一个公式化的认识——品质感良好,但过于拘谨和理性。
归根结底,大众车总是以大量平直线条结合视觉上挺直且坚固的体块感,塑造一种充满机械质感的硬朗外形。而这也是大众车那种“品质感”的直接来源。
四平八稳的平直线和坚固的体块感,构成了大众燃油车在国人心中的“品质感”
而ID.系列的出现,不但是顺应汽车动力系统的新能源变革,更是大众对自身传统设计语言的一次自我“革命”。
所有的ID.系车辆,都以Seamless Design(无缝设计)为基本理念。
所谓“无缝”,就是摒弃多余的线条和体块感,使整个车身呈现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目前已经在华发售的ID.家族5款车型
由于纯电汽车相比燃油车,不存在复杂的进排气系统,也不需要庞大复杂的变速箱和传动机构,设计团队实际是在车身上进行了大量的“减法”操作。不再用体块,而是通过几条简约且流畅的轮廓线,来勾勒出ID.系列极具辨识度的外观造型。
在车辆的内部,ID.系列内饰风格的统一程度,甚至超过了车辆的外观。
得益于MEB架构的自有特性,ID.系列的轴距普遍比同等级油车更长。这意味着内部空间也更大,车窗玻璃的占比远胜以往。如果再结合MEB底盘带来的,完全平坦的后座地板,那么ID.系列带来的乘坐体验,将令由燃油时代过渡而来的车主们,感觉耳目一新。
当然,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ID.系的前脸设计。
纯电汽车没有引擎噪声,更不会排放尾气,是比燃油车更环保、更安静的存在,天然比油车更具有亲和力。
ID.家族“去犀利化”前脸设计
为了表达上述特性,ID.系列在前脸设计上不追求所谓的“犀利”感,甚至可以说是尽可能不显出任何的攻击性,以传达对所有人和车辆都很友好的态度。
显而易见的是,大众汽车希望通过这一全新纯电系列车型,为品牌形象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以突破原有的桎梏,开创一个新时代。
优秀的纯电汽车
整个2022年,大众ID.系列在华销售的5款车,年度总销量达到了14.31万辆。如果把其他车型的插电款也算上,那么大众2022年在华新能源总销量,大约18.06万辆。
这个成绩在全年高达688.4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中,可能有点微不足道,但却是目前为止合资品牌中成绩最佳者。
尽管大众对ID.系列寄以厚望,但其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多方却对其前景普遍持忧虑态度。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ID.系大众车,一年以来在路上见的确实越来越多
中国有别于欧洲市场最大的地方在于,除去特斯拉这个强大的全球竞争者之外,也拥有诸多实力不凡的本土新能源品牌。无论是老资格的BYD,还是诸如蔚来、小鹏、理想等被归为“新势力”的新兴品牌,这些对手的产品已经早数年投入了市场,并各自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世人普遍将燃油时代业界巨头转型新能源的努力,描述为“大象转身”——缓慢、迟钝,且阻碍重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众品牌入华40年来所积攒的巨大口碑,使其即使在纯电车型上,仍旧有着相当的号召力。
众多中国车主竟然能够禁受住其他新能源品牌的诱惑,并最终选择大众的ID.系列。若细究其本质,也不难理解其心态。
多试试各款新能源车,就知道ID.系的门把手设计有多好了(不包括ID.3)
大众汽车历来以良好的机械、精巧的细节设计称道。无论是其独具特色的无攻击性外观,还是在新能源车堪称最佳的隐藏式门把手这种细节设计,都是大众在汽车工程学上深厚功底的体现。
除了老一代大众油车车主换购同一品牌纯电汽车这类消费习惯上的延续之外,也在于,并不是所有车主都喜欢那种完全区别于燃油车的驾驶体验的。
ID.系列可以“开起来和油车一样”
在目前已在中国市场发售的3型5款ID.系列中,ID.4和ID.6的驾驶体验几乎与传统燃油车无甚区别。ID.3虽然以操纵零活著称,但若驾驶者将车辆的动能回收功能设置最弱,也几乎可以完全当作一款自动挡油车来驾驶。
此外,得益于MEB平台本身的优势,即使小巧的ID.3,后排仍旧能提供不输一般B级车的空间。至于ID.4和ID.6,更是堪称宽敞。单就一款 “电动汽车”而言,ID.系列是胜任有余的。
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百花争鸣”,意味着众多玩家必须在更多的方面压倒对手,才能谋取市场机会。所以现阶段国内的电动汽车,并不能以动力方式纯电化的燃油车“平替”为目标,而是必须切切实实在“智能”的方面,为驾驶者提供更多的价值。
跨越数字的鸿沟
ID.系列的未来,甚至是大众汽车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迅速补齐软件上的短板。而其中一个体现,无疑是困扰ID.车主们近一年的“黑屏”问题——有时候是数字仪表盘黑屏、有时候是中控黑屏,还有一些时候,两个屏同时黑。
尽管黑屏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影响车辆的驾驶,但若是数字仪表盘黑屏无法看到行车参数,那势必会对安全上路行驶构成影响。
黑屏问题的实质,不外乎软、硬件两方面的问题。
软件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BUG,一旦发生冲突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卡死,进而出现黑屏。至于硬件方面的,通常是部分模块无法正常激活,最终导致系统无法继续运行锁死。
所幸,2023年1月中旬,大众官方确定并推出了软件更新方案,并主动联系受影响车主,解决双黑屏的情况。
“黑屏问题终于翻过!我愿意继续信任大众。”一位ID.3车主,在她的小红书主页上如此写道。
之所以能迅速回应并提出解决方案,离不开大众汽车品牌在软件能力提升上做出的努力。
2022年4月,大众成立了专门负责软件开发的子公司CARIAD。2022年10月,大众又通过CARIAD斥资24亿欧元,与国内智能驾驶科创企业地平线签约,创办新的合资实体。
在深耕中国大陆近40年后,这片土地开始以自身的力量,反哺曾经悉心引导中国汽车工业迈向现代化的大众汽车。
在数字化领域,大众并不以解决有无问题为目标,而是有着规划宏大目标——在名为ACCELERATE的总体战略架构下,除了电动化之外,还要聚焦软件集成化、商业模式和自动驾驶等方向。
目前,大众汽车方面已经明确了转型成为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的目标。为此,它必须持续提升自己软件和数字化领域的专业能力。而CARIAD与地平线的合作,将充分发掘和动员中国本土软件力量,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等领域发力。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和联合创始人陶斐雯的合影。这项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堪称“最好”
与此同时,关键的ID.7车型,也正在临近。
当然,正如所有ID.家族其他车型一样,其意义并不仅仅是“纯电帕萨特”而已。ID.7将在智能化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作为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三厢轿车,ID.7在今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迎来正式亮相。新的15寸中控将取代原有的12寸中控屏,同时全新设计的液晶仪表系统将与经过优化的功能一起,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操纵科技感。根据目前流出的消息,大众汽车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这款车,其国产版本也将在今年于国内上市。
ID.纯电车系车族,此前已覆盖了A级两厢轿车、紧凑型和中大型SUV。而现在,还将填上B级三厢轿车的空白。一个自成体系的大众汽车纯电车系,已经成型。
当然,一切成功最终都属于过去。ID.7的上市,对大众汽车只意味着更多的工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纯电平台MEB上继续加大投入和研发,使之进化为MEB+平台。而未来的MEB+平台下,大众品牌电动汽车将采用新一代的单元电芯技术电池,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00公里,同时大幅减少充电时间。
届时大众汽车的新一代ID.车型,将在智能化、快充效率以及续航等各个方面,甩开现有的竞争对手,达到纯电智能汽车行业内的领先水平。
整个座舱的科技感与全车智能化一起大幅提升
Volks在德语里面是“国民/人民”的复数形式,而Wagen则是“汽车”。
所以“大众汽车”这个名称,其实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翻译方式。实际若以个人喜好而言,将其称为“人民牌汽车”显然更具有某种象征性。
而挂着VW标志的大众车,确实也不负“人民的汽车”定位。
从战后复兴期曾盛极一时的甲壳虫,再到后来的高尔夫、帕萨特以及途观,它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座驾,无论是朝九晚五承担往返单位和家的日常通勤工作,还是走南闯北为了各自的事业和生计奔波。
毫无疑问,大众是人民的汽车、是劳动者的汽车,是能够挑起社会脊梁的伟大出行工具。而现在,曾在燃油时代缔造伟大失业的大众汽车,正在以名为ID.的新篇章,开启属于自己的新能源的时代。
一切就如同半个世纪前,帕萨特与高尔夫诞生之际。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96494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