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广汽自主的“红与黑”| 向上45°

广汽自主的“红与黑”| 向上45°

汽车公社

早在今年年中,随着整个中国车市的天平向着自主品牌倾斜,就有业内人士预言,2022年将是中国车企全面崛起,对霸占市场20多年的合资企业施压的一年。但那时,眼看芯片、疫情等外部因素还在影响着市场格局的重建,要说这一结论定会成立,还有着些许可供商量的余地。

乱世之中,中国车企应该成为什么样?恰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年的车市谨慎地走入了下半程。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面对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出台,也未曾令任何一个人产生懈怠。


如今,2022年总算终了了。回看过去的几个月,不论仍有多少合资品牌的拥趸,选择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买醉,我们还是有幸见证了历史被改写的那一刻。

年销量高达186.85万辆的比亚迪,将原本被特斯拉带偏的新能源车市掰回了正轨;奇瑞、上汽以出口量暴增的形势,令中国力量在世界舞台与高手角力;吉利、长安等本就身处一线的车企,愈发借电动化,向传统合资车企发起攻势……

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乘着这股升维之力,若将视线落至身在华南的广汽,相比头部阵营的意气风发,其在多元赛道上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

但我总认为,现实在造势的同时,谁都无法打包票,其背地里的暗影,会很快被转型的光彩所拭除。欣喜的另一边,免不了的总是对“未来的未知性”而产生焦虑与彷徨。


对于广汽而言,这种感觉,说是迷茫,或是不知所措,确有些太过了。在产销端立于新势力顶峰的埃安不会承认,复苏迹象明显的传祺亦不会表露怯意。背靠广汽研究院和旗下合资公司的技术输血,广汽大自主怎会甘愿落于下风?

只能说,眼看各大中国车企正在急速膨胀,华为、百度、小米等一个个跨界玩家接连入场,当去年的魔幻在2023年的前奏中埋下隐患,作为华南翘楚的广汽,将埃安与传祺带至今天这个高度,还不够。

如果哪一天,由比亚迪、吉利领衔的自主大军,对主流合资实施彻底压制,紧随其后的广汽该拿出怎样的底气来应对,来瓜分市场上的巨大空白?

成绩斐然,无需多言

今年,中国车企所表露的攻击力有多夸张?回望过去种种发生在行业内的巨变,想必行业内的所有人都能看到。


受益于政策红利也好,抑或因消费趋势愈渐理性,从新能源产业横向迈进传统车市,从建立新的品牌高度竖向渗透到整个行业生态,几乎所有有志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车企,无不都在对现有车市秩序进行重置。

而和这些同行者一样,2022年的广汽传祺和埃安,势必不会选择在躺平中度过。

早在去年4月26日,广汽传祺就正式发布电气化战略下全新混动技术品牌名称——钜浪混动。其中,钜浪混动拥有双混动技术路线,分别是正向自研的GMC双电机串并联混动系统,以及消化吸收丰田最新THS混动系统,并创新突破实现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和THS系统完美结合的双擎解决方案。

随后,在新车落地上, 影酷、影豹混动、M8宗师等产品的出现,一并在为传祺最新的发展目标,即“实现2025年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混动销量占比超60%,挑战2045年实现碳中和”做着全方位的背书。


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就是,传祺于今年取得了累计销售36.25万辆的良好成绩。且同比增长11.83%的势头,也无限趋近于此前广汽制定的集团整体增长15%的既定目标。

至于埃安,新能源产业所激发出的势能,不仅使之在奔赴IPO的道路上越来越坚定,在与“蔚小理”的声量对决中,也不断以自身对未来的向往、对市场的理解,构建着属于自己的防御工事。

技术上,继去年发布弹匣电池、A480 超充桩、800V高压平台后,AEP 3.0纯电车型平台、全新一代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的一一到来,埃安很实在地在对人人关切的行业要点进行着回应。

产品上,AION全系中期改款,叠加Hyper(昊铂)高端序列的SSR与Hyper GT,从主流家用市场向上突围至“蔚小理”所在、甚至更高的领域,埃安所能拿出的车型矩阵,可以算同类品牌中最充裕且涉猎细分市场最广的。


销量上,埃安从年头到年尾都占据着新势力榜单首位还不够,最终还将数据直接定格在了27.1万辆的高水准之上。

也许在这段全民皆兵的新时期,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依旧忍不住对手握产业命脉的宁德时代发难,面对盈利与否等相关提问,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也深感行业发展需要更多时间来维系的难处,但不管外部环境多么恶劣,由此可见,一向稳扎稳打的传祺与埃安,总算于今年支持起了广汽大自主的前行之路。

而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随着传祺以全新一代GS3影速、埃安以Hyper GT为2023年的到来预埋下了新的种子,我们亦在推测,在中国力量开始主导车市进程之后,身为“国家队”一员的广汽,理应在混沌中再次巩固自己当下赢得的一切。

只是,身处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就像前言给出的担忧,值此市场向中国车企示好却也在加速分化之际,我们需要看到,长期受“两田”输血的广汽大自主,在自我表达上仍需要在吉利、比亚迪、乃至奇瑞等同辈的声量包围中,获得令外界满意且不带杂音的高度认可。


技术是决定企业能走向何等高度的筹码,可中国市场对待中国品牌的态度从不在于这一点。中国消费者的挑剔目光总是多元的。从讲究品牌底蕴到考量圈层文化,从对产品的深度衡量,到整个营销氛围的感知,若有一个环节未能跟上节奏,要想在内卷中探出头,都会有着不小的难度。

高喊“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五菱,有着“中国星”标签的吉利,尚需全力趟过2022年,为2023年的到来再蓄力。那么,对于人设未能明显建立的传祺与埃安来说,在对复盘过往而感到惊喜之余,亟待解决的仍是因自信所致的战术短板。

学会倾听市场,胜于自命不凡

我们都很清楚,在广汽的发展版图中,从来都是遵循合资与自主双线并走的模式。2022年,即便广汽不幸失去了广汽讴歌与广汽菲克的帮衬,鉴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在合资退散的浪潮中逆向维稳,与之配合的广汽自主业务,也算积攒了紧跟自主品牌崛起的能量。

在自主高端MPV、SUV领域,和20万以下的纯电车市场,传祺与埃安都分别拿出了可观的统治力。在经过数年的车市洗礼,M8与GS8,AION S与AION Y成了广汽自主进入鏖战的唯二阵营。而落下的市场口碑也有了一定的聚焦量。面向未来,全面加载的电气化战略,愈发使其充满底气。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传祺与埃安当下的“投入产出比”在做衡量。

放眼整个市场,不管是非电动的高端MPV,还是亲民级纯电动车,其占据的舆论声量和话题焦点都是相对较少的。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自主品牌的竞争中,传祺和埃安要想借这两个领域的潜力,向头部阵营迈进,并非易事。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有信息茧房的存在,和许多中国品牌相比,广汽自主一直以来都对于自身产品都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从过去的GS5、GA6/GA8到近两年的影豹、影酷,从有着纯电原生平台加持的AION S到于广州车展喊出响亮口号的Hyper GT,内部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可真实情况却在于,自从“SUV黄金十年”渐渐远离,电动化始终维持于高位竞争,传祺与埃安或多或少都遇到了难以摆脱固有形象的禁锢。


于前者,在MPV市场建立的高度自信,似乎总是难以在随后的产品落地中复制。

影豹的诞生看似令其一雪前耻。由GA系列轿车带来的焦虑和长期自我怀疑,在影豹屡屡于登上舆论中心的背景下,逐渐消散。但谁曾想,自影豹登场半年后进入运动型轿车跳不出的销量围城,高调入场的影酷很难调动自主紧凑型SUV的发展方向,一切均在说明一个问题,传祺距离头部自主品牌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官方给出的数据中,除了占据版面核心位置的M8,其余热销车型的月销量均在5000~6000辆徘徊,如果这就是传祺所期盼的市场最高阈值,权当外界在杞人忧天。

那如果不是呢?仅靠MPV车型维系一个品牌在销量和口碑两端的边界,对于传祺来说,是否就成了一个自带隐忧的喜报?


再一个,2022年是PHEV与BEV齐飞的一年。当传祺很坚定地选择以HEV技术为先导强攻2023年,是否有察觉到,随着丰田THS、本田iMMD的名号在比亚迪DMi、吉利雷神动力的嚣张势头下不无法再掀热浪后,其他品牌要想借由类似名头的技术完成突围,是何其艰难。

表面上,在现有规划中,PHEV技术很快也会在传祺的产品矩阵中全面铺开,钜浪混动会如奇瑞鲲鹏动力、长安蓝鲸动力一样,于未来产生口碑涟漪,奈何,从现有市场表现来说,一旦PHEV成为某几个头部厂家的技术标签,“对于后进者,机会究竟在哪里?”的答案,却是难有预计的。

所以,传祺真的要当心了。若要乘势完成革命,当从拿捏主流技术和核心市场的走向开始。

而于后者,面对由第一世代的造车新势力以及特斯拉把控的高端新能源战局,此刻拿出万般向上攻势,相信仅仅是为2023年的正面战场揭开了一角。广州车展上围绕Hyper GT的诸多标语,亦在试图以气焰来磨炼埃安的斗志。


在大多数人看来,为达高端电动化,销量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前有“蔚小理”,后有极氪、问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中的佼佼者,来源于对潜在消费群体的彻底研判,一开始就对品牌形象的树立给足了资源支持,以及在产品规划上有着很明显的取舍。

固然,高举高打的营销手段,会绕过10~20万元这个份额最大的市场,失去最广大新车用户群体,却实打实地规避了因此陷入品牌被动的窘境。

现如今,我并不怀疑,现已在销量上完成原始积累的埃安,对品牌重塑的良苦用心,外界也无需怀疑埃安在迈入高端局的决心和实力,只希望,埃安可以收起些许傲气,多倾听一下终端市场的反馈。有时,“蔚小理”看似“胡闹”的举动,其背后总有着一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得以圈粉的基础逻辑。

说到底,中国车企的成长速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十年前,在一众合资品牌的压制下,自主品牌唯有在10万元以下抢夺着边缘市场;十年后的今天,眼看比亚迪、吉利等当年那些处在低质发展中的企业,一举将中国车市的进化轨迹改写,包括传祺与埃安在内的中国品牌,岂能满足于,仅仅靠着单一手法完成自我优势的建立?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9364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23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