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今天(11月25日)在北京开放,这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的新阶段。
据了解,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将在北京经开区内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依据管理政策,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可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需向乘客明确收费原则、支付方式等信息,方可开启收费服务。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捷菲称:“这次我们为两家企业颁发了商业化试点的运营许可。未来市民可以在超过700个站点,打到自动驾驶的乘用车,车辆数应该是接近100辆。在测试主体方面,会要求它首先取得示范区示范应用的许可,同时在公开道路上完成3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和20万公里的载人示范应用。包括还有一个条件是它的载客规模达到了3万人次。”
百度是其中一家获得运营许可的公司,其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负责人王胜男表示,“自动驾驶也会接受市场的检验,用户是否愿意为我们的服务买单,其实整体也是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把自动驾驶推向真正的出行服务中,往前迈进了一步。”
智能车下半场的哨声正式吹响
此前,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红杉科技峰会上说道,电动车是上半场,智能车是下半场。如今,国内自动驾驶迈出商业化第一步,正意味着智能车下半场的哨声正式吹响。
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开启早有端倪。政策上,工信部2020年11月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线图2.0》,目标到2025年,搭载L2+和L3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达50%以上。11月18日,交通部发布关于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到加快高级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上推广使用,提升车辆主动安全性能。
产业层面,2021年,科技巨头、传统车厂、造车新势力纷纷推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尚在进行中的广州车展上,大量高级别智能车亮相:极狐阿尔法S全新HI量产版亮相,是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也是首款支持城市道路智能驾驶的量产车;长城旗下沙龙汽车发布机甲战跑“机甲龙”,在全球首次搭载4颗激光雷达,也是“全球唯一激光全视角覆盖”的车型。
硬件预埋趋势下,汽车缺芯缓解更是为智能芯片“上车”注入强心针。
二级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反馈,近日,汽车芯片、激光雷达、智能座舱板块,不少个股创下新高。另外,智能驾驶的一些细分板块被挖掘出来,一批与智能车密切相关但相对冷门的新词涌现,如滑板底盘、线控传动等,已有相关个股率先收获翻倍行情。
开源证券分析师陈宝健近日表示,2021年或将成为自动驾驶元年,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渐完善、软硬件技术的加速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量产在即。
来源:财联社
作者:财联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62172
以上内容转载自财联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