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调侃说,中国战略性风投机构前三名依次是:全球挖人的华为、搞技术的阿里和“接盘侠”合肥;也有人戏称合肥是中国的“赌城”。
就是这个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并不优异,甚至曾被嘲讽为中国最大县城的合肥,如今却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之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要知道,合肥以前只是一个二线城市,今年也只是刚刚跻身新一线城市,而其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几乎都是家大业大财也大,合肥靠什么与它们比肩呢?
敢“赌”才会赢
在京东方“万人嫌”时将其扶持是合肥的第一次豪赌。
2005年,京东方5代线上的液晶屏出货,但5代线生不逢时,动工到量产的时期正是液晶周期低潮的时候,一下子就亏了16亿,第二年亏了17亿。内忧外患的京东方想要推出6代线来给自己“续命”,但没有足够的投资。
京东方需要175亿的大投资,这个时候合肥拿下了这个项目,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投给了京东方,甚至为此停掉了地铁项目。
如果说合肥接收中科大有历史进程的原因,那投资京东方就绝对是合肥的眼光精准了。2008年的京东方处境非常危险,在危难之际,合肥挺身而出,此后京东方落户合肥。合肥对京东方的投资也达到了双赢的局面,时至今日,全球各地的智能手机、电视等影像设备的屏幕几乎都有京东方的身影,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超过1000亿,若以10倍乘数来算,拉动了合肥万亿的GDP。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等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也相继落户合肥,一条千亿的产业链形成。
合肥智能汽车产业向纵深发展,这背后有一条明朗的产业发展逻辑。
合肥投资DRAM市场的逻辑同样鲜明而有效。DRAM是电子产品无以代之的关键战略性元器件,2016年,合肥又将目光转向DRAM储存芯片的研发生产,当时的DRAM市场蛋糕几乎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分尽,而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尚未起步,对于合肥市政府而言,这一次投资DRAM市场远比投资京东方更艰难。
2017年,合肥长鑫的项目位列安徽省《关于印发2017年省级调度项目的通知》之中,合肥长鑫的研发也开始欣欣向荣,但福无双至,美国的禁令让合肥长鑫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禁令颁布时,合肥长鑫的32层DRAM芯片研发完成,而64层DRAM芯片还在逐步攻破原有技术难点,之后,合肥长鑫调整研发方向,进入了64层DRAM芯片的研发,并调整原有的架构设计以规避或许会出现的专利风险。
合肥长鑫在制程工艺方面同时进行着两个10nm级的方案,与三星等巨头之间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2018年7月,合肥长鑫召开“控片投片总结会”,宣布正式投产电芯片,这是我国三大存储器项目第一个宣布建成投片的项目。
后来合肥长鑫签约的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中,有投资额达700亿元的空港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园和空港国际小镇。而围绕长鑫存储,空港集成电路配套产业园布局芯片设计、装备、材料、封测和智能终端等上下游产业配套,投资超200亿元,这一次抓准时机的大胆投资又使合肥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种种措施,都是走的短平快路线,集中优势资源短期内迅速在某个领域抢占高位,通过项目孵化,形成虹吸效应,带动相关产业集聚,进而完善产业生态建设。
合肥两次“赌”赢,自身也随着这两次投资带来的收益而做大做强,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公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共有15个城市进入“新一线”,合肥和佛山首次入围新一线城市名单,取代了去年的昆明和宁波。
图片来源于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鸣惊人
京东方、合肥长鑫所涉及的液晶面板、芯片还有相关产业链,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如今的合肥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越来越深入。
合肥将“火烧眉毛”的蔚来抢救回来就是典型的一例,2019年,蔚来股价跌跌不休,一度跌至1美元红线,濒临退市,盈利遥遥无期。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的蔚来,危难之际甚至没有投资机构伸出援手,创始人李斌更被称为2019年汽车圈“最惨”的人。
转机发生在2020年,现金流短缺、生死存亡边缘的蔚来“久旱逢甘霖”,合肥与蔚来签订了一笔70亿元的股权融资。这次股权融资使得合肥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权,蔚来持有75.9%的股权。
这也成为了蔚来实现翻转的转折点,度过至暗时刻的蔚来汽车股价如同坐上火箭一般一飞冲天。蔚来股价从2020年最低点的2.11美元/股,最高涨到57.20美元/股,一年之内涨幅最高达26倍,蔚来的市值一度超越拥有百年历史的宝马和奔驰。
合肥在去年4月份以70亿元的投资吸引蔚来落户合肥。蔚来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并适时启动第二制造基地的规划建设,打造以合肥市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
合肥政府希望蔚来中国落户合肥5年时间内,成为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推动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的发展。合肥在对蔚来中国总部的设立以及后续研发与制造基地的建设中给予了全方面的帮助。
除了钱,合肥更看重企业对相关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后续发展的助力,所以抢救濒临倒闭的蔚来并非意外,而合肥后来投资江淮、长安也并非偶然,合肥一系列投资有着自身的投资逻辑,也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
在一系列的投资当中,在面板和芯片的发展过程中,合肥优化了决策机制,决策流程加快,一个项目从接触到完成投资,最快只需要2个月。去年10月,蔚来中国总部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正式启用,李斌这样看待此事:“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从协议签署、落户,再到蔚来中国总部启动,这样高效的‘合肥速度’,体现了合肥对打造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全球创新引领能力的决心。”
事实上,合肥不仅仅是考虑优化决策机制,更从政策方面推动了决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早在去年10月21日至11月20日,《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草案)》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建立决策容错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细化规定。
去年合肥市就已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合肥要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合肥已经落地50余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等的完整产业链也已形成。
合肥“咸鱼翻身”,与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洞察密不可分。借助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合肥用投资引领产业的快速成长,并在产业成熟后,打通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实现全产业链的覆盖,进而使产业具有应有的规模。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势良好,也可以从与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武汉市的对比中看出一二。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表明了是在增长财富还是在消耗财富。在工业增长值方面,从武汉市1-4月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6.6%。而在工业增长值方面,合肥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速度最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这也表示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不断给社会创造收益。
从合肥市1-4月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5%,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7%、59.4%和59.1%。从省内位次看,合肥市前4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1。
通过合肥屡次投资不难看出,合肥敏锐地察觉到未来市场的风口,制定了适合自身条件的战略,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正是这样的知己知彼,造就了合肥屡次投资中的“百战不殆”,使其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50123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