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这样说道。在他看来,富士康的目标是,“成为电动汽车界的安卓(Android)”。
不过如今,喊着“不造车”的代工巨头,好似车圈“异类造车生”,旗下汽车产业的拼图越来越完整。短短10多天,继与多家车企合作后,富士康又将车圈老将收入麾下。
1月1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宣布,蔚来前联合创始人及执行副总裁郑显聪(Jack Cheng)正式加盟鸿海电动汽车硬件开发平台MIH联盟。未来,郑显聪将专责MIH联盟规划,并且掌管硬件部门兼平台规格定义。
与此同时,曾在苹果公司核心软件团队工作的魏国章,将以鸿海CTO的角色加入MIH联盟,主导MIH软件平台。
“郑显聪在汽车领域有40年经验,被视为汽车界的先锋,也是少数跨界传统汽车领域和新能源车的产业先驱”,MIH联盟在官宣公告中评价道。
公开资料显示,郑显聪于1980年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福特工作近30年,他曾担任江铃福特采购处处长、福特中国副总裁兼长安福特采购总监、福特中国采购首席代表等职务。在福特任职期间,郑显聪曾使台湾生产的Mazda 3成功销售出口至加拿大。2007年,郑显聪从福特转投菲亚特,曾担任菲亚特中国全球采购中心副总裁、广汽菲亚特首任总经理。
2015年,郑显聪加入蔚来汽车,担任联合创始人及执行副总裁,与李斌、秦力洪一起搭建了蔚来核心团队。2019年8月,郑显聪正式离任蔚来汽车。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内部邮件中说,郑显聪在供应链、工业化及XPT蔚来驱动科技等业务方面为公司做出了贡献。
“由于年龄原因,郑显聪退休了”,一名蔚来员工这样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介绍彼时郑显聪的离职原因,“从传统的主机厂、零部件企业的负责人到加入互联网汽车行业,这个63岁的男人一直是一个具有开创精神的人,还是一名摇滚爱好者,因此加入富士康电动平台团队,并不奇怪。”
郑显聪 来源:网络
而郑显聪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富士康MIH电动平台吸引他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开放的科技平台,能够促进自己持续发展”。郑显聪表示,“过去每三到五年,我就会换个任职,在每次重新归零的状态下,维持开放心态最能提升自己,MIH平台跟我有一样的初衷。”他认为在IP共享原则下,如何去其他国家和市场做连结,建构具有效益的解决方案,会是MIH的重要课题。
在搭建高管团队之前,富士康的身影已活跃在汽车圈。早在2015年,富士康便展露出自己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野心,是诸多新势力的“幕后出资者”。
2015年,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整车制造企业——和谐富腾。其中,富士康负责生产制造、腾讯负责软件系统,和谐汽车负责网络搭建。但和谐富腾并没有持续太久,富士康很快选择了撤资,和谐富腾项目也随之瓦解。2018年,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出资3亿元投资了小鹏汽车。
而在近几个月来,富士康的“明面”造车动作越来越频繁,不仅推出开源电动车平台、研发固态电池,还加快了寻找“车圈盟友”的脚步。
2020年10月16日,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上,富士康发布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MIH EV开放平台”,同时宣布2024年将推出固态电池。据富士康官方介绍,在“MIH EV开放平台”上,主机厂可以选择SUV、轿车等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车轮的距离、电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此外,其中一些组件未来可以进行OTA。
“通俗来讲,做平台或架构的难点在于,让架构的高成本去分摊在多个品牌上。另外,如何通用化、标准化和低成本接入适配;如何获取企业的用户认可,也是难题。”一位主机厂的研究院负责人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不过相比车企旗下的开放平台,富士康是制造平台,一般的品牌商更容易信任一个不和自己直接竞争的人。”
因此,在此过程中,富士康加快了寻找车圈资源,先后与FCA、裕隆集团、拜腾、吉利达成深度合作。2020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证实,正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组建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并涉足车联网业务,双方将重点开拓中国市场。同年7月,裕隆集团内部人士证实,未来裕隆在大陆“将与富士康携手共创电动汽车市场”。
今年1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拜腾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1月13日,富士康又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来源:吉利控股官方
为何富士康对汽车制造如此执着?
官方财报显示,富士康有70%的订单来源于苹果,这使得富士康的业务严重依赖于苹果。受苹果业绩下滑影响,2016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营收同比下滑2.81%至1363.8亿美元,这是其自1991年上市来首次下滑。
因此,为摆脱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富士康亟需转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2019年,刘扬伟为富士康规划了新的蓝图:“电动汽车、数字医疗、机器人是富士康三大目标。公司严重依赖代工电子制造,这三个关键领域将成为未来的增长动力” 。
作为行业外玩家,在电动车产业链上,富士康又具备较大优势。其是新能源头部公司特斯拉的供应商,据不完全统计,富士康为特斯拉提供了一百余种零部件,覆盖了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覆盖件等,这在特斯拉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中,占比大约为30%。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富士康借助自己过去十几年在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扩展在电动车方面的发展。跟拜腾、吉利等这些企业合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推进方式。未来富士康成为电动汽车的代工企业,相比自己造车,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
“资本市场对造车的估值特别高,所以这些公司都希望借助造车来提升自己的估值,同时来抓住新一轮增长的机会。”崔东树称。
“全球电动车市场2025年-2030年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而富士康的目标是2025年-2027年间拿下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刘扬伟称。
在“新型代工厂”角色的加持下,“另类造车生”能成功书写自己新的增长故事吗?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36244
以上内容转载自未来汽车日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