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30日晚9点半,理想汽车在北京研发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云敲钟上式仪式。同一时刻,理想(股票代码为 “LI”)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每股ADS定价11.5美元。由此,理想汽车成为第二家登陆资本市场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通过上市募得的资金,理想汽车将主要将用于重大核心技术布局――L4自动驾驶、战略扩张以及新车型的开发。
从7月11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招股书,到7月30日正式上市,理想汽车仅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其创始人李想曾许下豪言,“我已操盘过百亿美元级公司,希望再操盘一家千亿美元级公司。”随着上市钟声敲响,李想带着自己的理想跨过了千亿美元级创业梦的第一步台阶。
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很有韧性
在当前市场与资本双双冰冻的环境下,已经有多家造车新势力被淘汰出局。理想汽车不仅活下来了,还活得很顽强。成立五年时间,理想汽车融资近20亿美元。虽然不是新势力中融资最多的,但一定是花钱效率最高的:用10亿美元就实现了产品和工厂的从无到有,截止2020年6月底累计交付新车10473辆。并且罕见地实现了毛利率为正,同时握有大量现金储备。
理想汽车“抠”到极致的段子早在业内流传开来,连品牌名从“理想智造”简化到“理想”也是为了能够降低车标以及线下店灯箱的制造成本。李想曾经透露,理想汽车50%的资金投入在研发上,30%左右的资金投入在工厂上,只有不到20%的资金投入在人员和营销上。
正是这样的“变态”效率,理想汽车在12月才开始交付、只卖了1000多辆车的2019年,毛利只亏9.5万元。2020年一季度,理想汽车就实现毛利6828.8万元,毛利率8.01%。二季度交车比一季度增长一倍还多,毛利和毛利率还将提升。可见,理想汽车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血能力。
上市后的坚守和扩张
增程式技术路线是理想汽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受争议的点。招股书中列明了增程式(EREV)的优势和风险:解决续航和充电焦虑,降低电池成本,有助于消费者更早接纳新能源车。风险则在于纯电动技术的突破可能对车辆需求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除了首款车理想ONE(参数|询价)以外,第二款产品也确定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但早些时候,理想汽车在品宣上已经不再提“增程式”的概念,改口为“插电式混动”。因为在用户层面就认为是混动,上牌和补贴整车也等同于插电式混动,所以不再单独细分品类。
按这个定义来看,插电式形态的产品在宝马、大众等主流车企的判断中,长期存在市场。理想不排除未来会做纯电动路线的产品,当下依旧基于技术条件和需求适应的考量,选择渐进式发展。
“少生优生”的产品策略可能会有变化。2018年10月与李想交流时,他曾说未来10年内面向零售端只会推出两款产品。“把所有的钱和资源投入到两款产品,而不是做一条很长的产品线。”这个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和苹果手机有些相似,早期没有五花八门的全部铺开,用iphone 4就奠定了爆款的地位。
传统车厂在一个平台上出尽可能多车型,想尽办法降成本的做法,在李想眼里对于汽车生活的进化没有任何意义。直到今年4月,李想依然确认了未来三年内只专注于理想ONE一辆车。当然,即使没有新车,理想ONE也会有升级和改款来提高自身的产品力。
理想的铁粉兼投资人王兴发表过一句话,“如果不出什么大意外,理想ONE应该会成为造车新势力里第一款交付超过10万辆的车型。”从销售走势来,理想ONE在4月达到销量峰值2622辆后,5月、6月连续走低。消化完前期积累的订单后,理想需要进一步扩张。一方面是产品阵容,另一方面是渠道和品牌力。
来看场上的其他玩家,蔚来从2018年到现在保持一年一款新车的节奏,小鹏推出了两款车型,第三款车也在来的路上。特斯拉已经推到第五款车型,更不用说大众、宝马这些计划未来三年拿出数十款产品的老手。
在汽车消费市场,把爆款的可能性寄托在一两款车还是过于单薄。一位从事产品规划的行业人士指出,要想上规模,还是需要尽可能地多出产品,做到细分市场覆盖。
因此,当看到理想汽车招股书中透露要开发更多车型时,也就不令人意外了。2022年,理想将推出一款大型增程式SUV,未来还将开发中型和紧凑型SUV等产品,主打价格将在15-50万元之间,聚焦中高端SUV市场。
采用直营模式的理想,一直在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6月底,在全国21家零售店,18个配送中心和17个服务中心部署了700多名销售和服务人员。但这远远不够支支撑10万辆的销售目标。
参考豪华品牌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很大部分也归功于背后强大的经销商网络。截至2019年底,BBA合计在全国共有1700个经销商网点。理想ONE所在的大中型SUV销量相对稳定,消化完一二线城市的订单之后,必然要抢占低线城市以及燃油车的订单。
如前所述,理想在营销方面很节省,初期全靠产品的性价比和创始人的人格魅力打动用户。甚至还有一个梗是说北京地区的车主基本都是来自汽车和科技圈的熟人,可见并没有完全出圈。蔚来汽车通过前期的高举高打,起码把品牌认知度和形象做上去了,这也是后续理想汽车必须要去提升的方向。
抢占自动驾驶竞争时代的门票
李想说:“理想汽车前五年时间的目标有一个关键是现金流为正。我们必须在那么艰难的行业里,让自己有造血能力,而不是持续依靠融资。第二个阶段,到2025年我们要拿到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20%份额,从而帮助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拿到自动驾驶竞争时代的入场门票。”
短期目标是市场份额之争,长期目标是自动驾驶之战,这也是理想上市融资的核心出发点。招股书上说明,估计未来三年的资本支出将约为104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预计将通过此次发行的净收益,现有手头现金,以及来自汽车销售的现金。
要打一个问号的是,未来三年的资本投入,能否实现对自动驾驶能力的突破?这个领域堪称“烧钱机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资金投入。比如Waymo每年的运营成本就达10亿美元。
目前理想已经组建了自动驾驶系统、数据平台、整车集成和验证测试四大团队,今年4月完成了Li OS实时操作系统的研发。在产业链的投资与合作上,理想汽车投资了两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和易航智能。2020年2月,理想汽车再次加码投资无人车创业公司新石器。
与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相比,理想目前在自动驾驶技术投入、数据积累、车队规模、AI芯片、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等领域还处于落后的状态,需要花大力气追赶。尽管对手很强,李想依然抱有信心,凭借本土企业在高精度图以及本土化场景和开发模式,理想汽车会有机会脱颖而出。
就如李想所说,“今天的竞争不是上来就比谁强,比谁有资源,如果那样的话,巨头永远垄断市场。今天比的是谁的成长速度更快。”上一个五年目标,理想已全速达到,下一个五年依然可期。(文/汽车之家 杜俊仪)
来源:汽车之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21456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之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