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将严格限制代工
消息称,新规将提高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准入门槛,旨在培养更少但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即将用严格的条件限制造车新势力制造外包,一家造车新势力负责人称之“堵死了代工路”。
尽管去年底工信部默许了代工企业及其产品,但作为汽车制造另一重要准入管理部门,国家发改委一直不看好代工。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就曾表示,如果企业不是自己生产产品、对生产制造不了解,如何能对产品负责?汽车作为一个具有上万个零部件的集成产品,其生产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世界很多知名车企都把集成制造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代工并不被其看好的原因之一。表面上看,新造车势力利用代工,解决了生产资质并节省了生产制造的投入成本,加快了造车进程。但对于汽车产品而言,其不仅要有满足消费需求的设计、更吸引消费者的销售模式,还应具有良好的品质,而产品质量恰恰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企业将制造外包,不具备作为车企最核心的制造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企业。
同时,汽车作为较为昂贵的消费品,其使用周期长。在较长的使用周期中,需要企业对其产品质量长期关注,汽车产品的召回概率也比较高。召回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保证车辆质量的一种手段。
但现实中,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生产资质,而是“挂靠”在具有资质的代工企业名下取得公告,车辆的实际生产制造也由后者完成,这些企业如何掌控产品质量,并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负责甚至承担召回责任,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出台新规,严格限制代工似乎是必然。
严控造车新势力泛滥
有分析人士表示,有关部门之所以要提高代工门槛,还具有整合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的初衷。数据显示,中国已有几百家纯电动汽车企业,规划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危机不言而喻。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缺乏自律、盲目扩张的挑战,产能过剩有可能凸显并分化。
几百家企业排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其中不乏有实力并真正有创新理念的企业,但事实上,也难以避免“浑水摸鱼”之辈。一些企业只是想趁机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一部分资源,其本身并没有特别优势,可是却想利用新能源汽车的名义从地方政府手中取得土地,从资本大鳄手中融资,造成资源巨大浪费。有些项目往往在圈了地之后就陷入沉默期,并没有真正的产品推出。一些企业即使拿出产品,也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甚至缺乏安全保障,反而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安全因素。有关部门严格代工管理、提高门槛,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实需求。淘汰竞争力弱小的企业,改变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多、小、散、乱的行业发展现状,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据悉,新规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发展稳定性,包括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过去两年,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企业需具备高达数十亿元的实收资本等。
“其实,管理规定的基础在于要求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而不是简单地利用代工拿到资质,让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上路,用提高门槛的方式淘汰不具备实力的企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以当前代工的实际案例看,愿意提供代工服务的企业,大多并非在汽车制造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多是利用闲置产能提供代工生产。在自身生产制造水平并不占优的情况下生产一款没有介入开发验证的产品,其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于不具备生产制造条件而寻求代工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尽管代工能够解决一时的制造问题,且可以在缺乏资质备案的情况下曲线“借得”资质,让车辆得以更快上市销售,但代工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家车企,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还必须具有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这一重要环节无法逾越。如博郡汽车在南京有规划产能的同时,还要将一汽夏利的生产制造体系纳入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旗下,为其所用。博郡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黄希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博郡看中了一汽夏利整个生产制造体系和能力,要将这部分能力发展成自己造车过程中核心集成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代工委托生产。
当前,发展最快的代工案例即江淮与蔚来的代工合作,其实两者的合作也并非纯粹代工。 首先,江淮蔚来的合肥工厂,并非江淮的既有产能,而是江淮为与蔚来的合作全新建设的工厂,且只生产江淮蔚来产品,并非利用既有产能提供代工服务。 其次,蔚来加强了对生产制造的管控,不仅深度介入合肥工厂生产制造的管理,而且在南京拥有自己的试制线,并且可以提供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工人培训。按照现行的合作模式,江淮蔚来的合肥工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代工厂,而是实际中蔚来汽车的制造工厂,只是由合作方投资,在实际使用中支付代工费用。
从江淮蔚来这一最早的代工案例不难看出,造车新势力可以借助代工模式加快造车进程,但绝不是将生产制造外包出去这么简单,造车新势力要想真正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要掌控生产制造技术和能力,甚至包括管理。有关管理部门提高代工门槛是希望通过借助规范管理的方式淘汰不具备实力的企业,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企业,要想真正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要回归本质、提升实力,真造车、造好车。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9334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