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夸张一点说,谁能掌握动力电池,谁就能主宰未来电动车的命运。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近10家车用动力电池厂商亮相,也说明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了。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动力电池厂商的产品和战略,看看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
一分钟了解全文:
1、从车企延展出来的电池厂商未来会有不少,车企向电池业务上下游渗透,布局整个产业链;
2、远景AESC以及日韩系电池厂商再次入局,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3、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头部企业建立智能化的云端大数据平台,或将进一步扩大其竞争优势;
4、二、三线企业开发新产品,奋起直追。
趋势一:电池厂商布局整个产业链,未来整车企业往电池业务延伸
代表企业:蜂巢能源
从这波操作来看,我们似乎就能搞懂长城的套路了,放眼整个产业链。就车用动力电池产业来说,完整的产业链是包括电池原材料在内的上游原材料开采、电芯制造、模组、Pack组装、下游资源回收一整套闭环。
车企布局整个产业链,深度参与电池生产制造可以让电池和整车产品匹配度更高,方便产品性能和品质把控,在达到一定量级之后,还能够形成一定的成本优势。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和松下,日产汽车和AESC(目前已由中国远景集团收购)。
蜂巢能源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它最早作为长城控股集团的动力电池事业部,早就在整个产业链上开始了战略布局。2017年入股澳大利亚的锂矿和锂盐场,着手矿产资源,正极材料的开采提炼,聚焦方形电芯、软包电芯、模组、Pack、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同时还在规划储能系统,电池梯次利用等业务。
既然要面临市场竞争,蜂巢能源是否拥有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我们和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的专访中,他提到蜂巢能源的优势是拥有整车背景,它的生产制造都与宝马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未来产品也会率先供应长城和光束汽车旗下的新能源产品。
杨红新的自信一方面还来自于蜂巢能源独有的 “高速叠片”电芯制造能力。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叠片是一种电芯制造工艺,对应的还有卷绕式,可以把这种工艺形象地想成是蛋糕的制造方法。
因为卷绕式工艺来最早发源于电子产品的锂电池,工艺相对成熟,成本较低,大部分动力电池厂都会采用这种工艺。不过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方面就不如叠片工艺。
另外,现在很多电池厂商尝试用硅负极替代传统的石墨负极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硅材料比石墨更易膨胀,卷绕式的电芯内部容易出现最内圈断裂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这样看来,方形电池采用叠片工艺比卷绕式更有优势,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在内部稳定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上都有显著的提升。那为什么方形电池的叠片工艺一直没有普及呢?很简单,因为它的工艺门槛高,对电池BMS管理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生产效率低,相对应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蜂巢能源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提升生产效率,蜂巢能源一期工厂的单片叠片速度已达到0.6秒;二期工厂的速度会达到0.45秒,这个效率和制造成本已和卷绕工艺持平;而正在开发的三期工厂单片叠片速度达到0.25秒,届时电池的成本将会超越卷绕工艺。
小结:蜂巢能源作为新进入者的,身后有着长城控股集团这颗大树,一上来就着眼于整个产业链,野心不可谓不小。未来这样从车企延展出来的电池厂商也许会有不少,同时车企和电池厂商的合作也将更加密切,逐步渗透到电池业务的上下游将成为趋势。
来源:汽车之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90405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之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