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网讯:9月7日,在河南焦作举办的”2011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李春利在题为《从汽车产品架构的转变看新能源汽车的定位与发展走向》报告中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应通过模块化架构寻求最合适发展的领域,他特别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克服电池成本、电池性能、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大瓶颈。
电池瓶颈:成本需降1/3,性能提高3倍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不全面,在多方面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例如电机、电控等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通过模块化架构选择最合适的发展领域才是硬道理。李春利结合电动汽车及传统汽车的成本曲线图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出成功降低汽车最贵零部件的电池,才是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合理的发展模式,但是电池领域的突破必须要解决如下两大难题:成本和性能。
先说成本瓶。由于电池生产量与传统汽车不同,采购数量低造成了批量生产的失衡,因此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结合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在生产量的对比得出结论:如果动力电池能够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生产成本需降低至三分之一。
关于性能瓶颈,李春利通过对当前电动汽车电池原料的整体分析,锂元素为目前最佳选择。但是当前锂电池最大的问题在于能源密度太低,无法解决电动汽车的根本瓶颈————续航里程。因此,需要提高三倍才有在电动汽车方面大力发展的可能性。
资源瓶颈:降低稀土加工成本是关键
李春利通过国际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的数据提到,虽然中国其他金属资源全球占有的比例很低,但是稀土资源却独占全球97%的高额比例。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下,降低加工成本才是重中之重,而这也是中国面临资源方面的瓶颈。而突破这一瓶颈还需要控制开采力度和稀土使用的高效性(例如稀土的回收再利用)。
基础设施瓶颈:次时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
李春利结合《日本经济产业能源白皮书》所示线性图进行分析,未来加油站数量的变迁和充电设施建设的增加,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目前在面临电池及稀土领域的瓶颈的同时,还要面对基础设施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分析中,李春利指出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与传统汽车的保有量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如果无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瓶颈,燃油车的取代将成为巨大问题。
( 编辑/董海荣 )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姜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802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