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特斯拉于美股市场周三盘后公布了该公司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
特斯拉第一季度总营收为34.0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6.96亿美元;
但净亏损为7.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3.97亿美元相比几乎翻倍;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1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30亿美元;
加上特斯拉主营业务成本达到10.54亿美元的新纪录,也就是说,1到3月,特斯拉每天烧钱1171.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430.86万元)。
财务状况不佳,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的表现更是令市场对特斯拉失去信心。在财报电话会上,投行Berstein知名科技分析师Toni Sacconaghi提问:“特斯拉计划今年将资本支出降到30亿美元以下,低于去年的34亿美元,将对公司产能带来什么影响?”随后,Toni Sacconaghi进一步追问资本要求的详细计划,但突然间信号被切断,然后就传来马斯克的声音:“不好意思,下一个问题。这问题太没劲了。”
在他切断分析师信号之后,特斯拉股价在5月2日盘后短短20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大跌5%。情绪暴躁的马斯克甚至被一些分析师认为是精神失常。摩根士丹利股市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也表示:“可以说,特斯拉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的分析师会议是我20年职业生涯中参加过的最奇怪的一次会议。许多与我讨论过这次会议的投资者都深表赞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称,特斯拉的“奇葩”电话会议令投资者们信心受到冲击。美国时间5月3日,特斯拉股债齐跌,股价盘前跌超7%,开盘后继续下挫,盘中一度跌超8%,最终收跌5.55%。
马斯克最终还是为自己在电话会上的表现道歉了,在周五早间的马斯克发的推特中,他承认自己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忽略分析师问题的行为是愚蠢的:“只要他们在电话里提问了,我就应该现场回答。我无视了他们,这种做法是愚蠢的。”在马斯克道歉后,特斯拉周五午盘后最高涨超4%,最终收涨3.39%,报294.09美元,脱离了近一个月新低。
股价的回升并不能完全拉回市场对特斯拉的信心,这几个月来,市场对于特斯拉的担忧不断加深。彭博社文章曾指出,特斯拉烧钱速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按照特斯拉平均每分钟消耗6500美元的速度,它的资金或将在2018年底消耗殆尽。如果今年内特斯拉得不到额外融资,这家企业很可能面临破产的窘境。
今年可以说是特斯拉的多事之秋了:其主要车型Model
3产量远远低于原先公布的预期数字;3月23日,一辆特斯拉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时遭遇车祸;3月30日,因寒冷环境下方向盘助理系统失灵隐患,特斯拉宣布召回12.3万辆车;近期,特斯拉又被氢电卡车初创公司尼古拉汽车公司指控抄袭设计,并要求索赔20亿美元。
不过,对于目前的困境,马斯克并没有表现出悲观的态度,反而做出了乐观的预期: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表示,预计公司在2018年下半年达到正向现金流,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对于成立至今,已经亏损15年的特斯拉来说,或将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他还称,特斯拉Model 3的产量会在2018年第二季度前,如期达到周产量5000台的目标。而本次一季报显示,特斯拉在3月最后一周的Model 3产量仅为2020辆,低于原定并多次延期想要实现的2500辆/周目标。
领导特斯拉十几年来,遇到困境,马斯克似乎总是一副乐观的态度,尽管如此,也有媒体报道,由于特斯拉Model
3的生产问题,马斯克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忙得没时间洗澡,甚至在工厂睡地铺。4月10日,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今日早晨》节目采访时,马斯克表示:“我确实感到了压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难以置信的困难和痛苦。”
1、钢铁侠遭遇“特斯拉危机”
从去年至今,特斯拉遭遇了诸多危机,其中最严重的就是Model 3的产能严重不足,这也是最令马斯克感到焦虑的问题。
2017年7月,特斯拉Model 3投产,马斯克曾一天连发三条Twitter宣告Model 3产能的喜讯,并称将在8月份生产100辆、9月份生产1500辆、12月份生产2万辆。
但在去年10月,有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就表示,第三季度仅生产了260辆Model 3车型,远低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此前预设的“超1500辆”的目标,究其原因是产能出现瓶颈。
在2017年10月2日的声明中,特斯拉表示:其在加州的汽车工厂和内华达州的电池工厂都已经高负荷运行,由于产能瓶颈,Model 3产量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
同月底,松下首席执行官Kazuhiro Tsuga进一步解释称,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生产线投入使用的时间已经被推迟,从而影响了Model 3的产能。
之后,特斯拉便陷入了产能严重不足,迟迟难以回本,营收无望的“黑洞”。
据特斯拉2018财年一季报,特斯拉在3月最后一周的Model 3产量仅为2020辆,低于原定并多次延期想要实现的2500辆/周目标。据媒体披露的马斯克内部邮件,到6月末Model 3的产能将达6000辆/周。而此前特斯拉的6月末生产目标是5000辆/周。
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马斯克在此次财报会议上回答问题依然自信:
“我认为,产量的真正问题、最大挑战就是软件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占据优势,我敢说,特斯拉的软件比其他汽车公司好得多。”
另外,对于Model 3的利润率,马斯克也透露,年底前Model 3的毛利率会在20%上下,而且他们对明年达到25%也有信心,这是一个“绝对可以期待”的数字。
这么多年来,尽管特斯拉长期不盈利,依然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Teslarati的一篇报道提供了一个答案:“投资者买的不是特斯拉的现在,而是它的未来”。报道还称,“特斯拉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资本货物上,例如工厂、机器工具、机器人及充电设备等。在过去的12个月里,特斯拉花费了约16亿美元,然而这些设备的账面价值却在这段时间内增长了28亿美元。这些设备包括它的工厂,超级充电站以及运营租赁的车辆等”。
但现在不少人也开始失去信心:不少人怀疑马斯克此次是否能够为特斯拉融到足够的资金,而现在留给马斯克的时间确实很紧张了。
2、“冒险家”马斯克的试验
马斯克是一个有野心并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的目标在于做出影响历史的事业。他所涉及的领域,都是罕有成功先例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太空商业旅行、家用屋顶光伏电站、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只需要45分钟的胶囊火车方案等。
这些领域取得任何一项进步都足以振奋人心,而马斯克也是典型的在失败中持续探索的性格。
2002年6月,马斯克创立了太空探险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简称SpaceX),2006年、2007年、2008年,“猎鹰1号”火箭发射三次都失败了;但2008年9月,猎鹰1号第四次发射,成功地进入预设轨道。此后,SpaceX又有不少成功发射的案例:今年2月,SpaceX“重型猎鹰”发射成功让全世界瞩目和振奋。
同样,马斯克创建的特斯拉,也走在时代前沿,尽管一直在烧钱,面临各种问题,但是特斯拉被看做是全球电动汽车的引领者、风向标,代表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2017年11月,特斯拉发布了第二代Roadster
Sport电动跑车。据介绍,这款跑车加速到60mph(相当于百公里加速)仅需1.9秒,加速到100mph需4.2秒,超过了2017款布加迪Chiron和2014款保时捷918 Spyder,成为当今加速最快的量产车。
从面向高端用户的Model S、Model X,到面向主体人群的Model 3,以及后来的Roadster,无不彰显着特斯拉领先的研发技术。
随着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在美国和中国广泛覆盖,越来越多的人也对电动汽车落地产生了更大的信心。巅峰时刻的特斯拉市值甚至一度超越通用等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巨无霸企业。
马斯克个人独特的魅力也为特斯拉加了不少分,很多投资人因为相信他而相信特斯拉,这点从特斯拉的融资方式和规模就能看出。
2004年,特斯拉在A轮融资中筹得了750万美元,马斯克个人投资了630 万美元,并担任特斯拉董事会的董事长。
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特斯拉濒临破产,但在破产前几个小时,马斯克在圣诞节前夕敲定了一份4000万美元的债务协议,挽救了特斯拉。
2010年6月,特斯拉通过首次公开招股融资2.25亿美元后,又利用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融资租赁、垃圾债券等方法进行融资。由于特斯拉将使用清洁能源作为使命,2010年美国能源部向特斯拉发放了4.65亿美元的贷款,耗时3年特斯拉便提前全额偿还了这笔贷款。
此次特斯拉陷入困境,但是不少人相信,每次都能够力挽狂澜的马斯克,这次也依然可以顺利解决。马斯克本人也拥有不少“死忠粉”,愿意为其提供“大额无息借款”,60岁高龄的航空航天工程师Bruce Sidlinger就曾表示愿意“把肾捐给马斯克”。
3、中国追随者的前车之鉴?
巨额投入、产能不足,不仅特斯拉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要面对,第一个交出答卷的特斯拉追随者蔚来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成立的蔚来汽车和所有起步不久的新车企一样,由于在渠道网络建设、品牌推广以及前期投资方面斥资巨大,其被曝出预测其2018年亏损将达51亿元,直到2020年才开始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蔚来汽车目前5轮融资总额已超146亿元,并以估值50亿美元上榜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及趋势研究报告》,但在量产ES8这个问题上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当被问及蔚来汽车能否完成量产时,蔚来汽车传播总监万锐委婉地表示:
“汽车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路径以及目标节奏。蔚来汽车发展到目前阶段基本达成了大的既定目标。”
另一家中国互联网造车企业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也曾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了“造车”的艰难,他曾表示,从互联网公司到造车企业,让他感觉“非常痛苦”;除了产品研发,销售体系、自建工厂、团队建设、充电体系搭建、公司融资等一系列工作让他忙到只能“住在公司里”。
创新永远意味着冒险,有人会因此成为先驱,也有人会变成先烈。
来源:亿欧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68072
以上内容转载自亿欧,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