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麦肯锡发表了一份报告《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如何实现”中国梦”》,报告指出,在中国许多主要产业,本土企业实际上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从冰箱到电脑,从银行业务到快速消费品等这些需求极大的国内市场,相较跨国竞争对手,中国本土企业享有份额较大的”蛋糕”。然而,有一个产业例外:中国的汽车企业在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后,它们的所有产量到目前为止仍未达到30%的市场份额。目前本土汽车制造商尚未走出国门,这让我们不禁追问,谁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联想?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跨国汽车制造商仍称霸中国市场。
30年来,外资汽车品牌已经完成在中国的布局。15年来,自主品牌已经褪去最初的青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在最初的日子里,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实际上是井水不犯河水,虾走虾道,蟹走蟹道,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的”蓝海”里面自得其乐。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低端市场利润越来越低,自主品牌不得不向高端突破,而外资品牌则开始向下拓展,自主品牌的阵地逐步被蚕食。
2013年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6.83%(行业平均水平为9.0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39.43%,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82个百分点。
如果说去年市场微增长,有的自主品牌销量下降,效益不好,今年乘用车增长幅度达到15%,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仍无起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4月,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中有9家企业利润总额高于上年同期,7家企业利润总额为负增长,1家企业亏损。
麦肯锡的报告说:”中国市场仍在增长且未来商机无限。”那么阻碍本土汽车制造商成长的因素是什么?我们认为,如果要提高增长速度,本土汽车制造商需要应对好四大挑战,包括严格的汽车排放、燃油效率和质量标准;期望值更高的中国消费者; 竞争加剧的低价位市场; 以及持续下滑的利润。
自主品牌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能力的巨大挑战,很多企业资金流非常紧张,产品投放成功率太低,几乎是百里挑一。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自主品牌仍然存在浮躁现象,前几年所谓的弯道超车理论,至今还有粉丝;而竺延风的”耐得寂寞”观点,受到莫名其妙的围攻谩骂;有的企业把赌注押在政府采购上,声称要”豪赌一把”……
戏剧界有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东风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在一个论坛上发言指出:自主品牌要有经营战略思想,要注意全价值链的提高,要向质量效益转移,从过去追求市场占有率到追求质量、追求盈利率转变,否则的话未来的5-10年不是某些企业能不能重组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要的问题。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贾新光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2009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