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汽车”的倒下也提醒有关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严把论证关、入口关、监管关,防止被投机者钻了空子。
还记得之前的那个“水氢发动机”大新闻吗?“车载水可以实现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不但环保节能,续航能力也强,一次加水续航里程能超过500公里”……如此“劲爆”的科技亮点,让庞青年的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一度成为网红,却招来不少质疑之声。
牛皮吹得再大,终归有吹爆的时候。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于11月10日刊登的一则破产文书显示,“因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依法裁定终结杭州青年汽车破产程序。另外,今年6月,浙江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财产也已分配完结,并进入了破产程序。
这意味着,曾因“水氢发动机”红极一时的青年汽车,已走向了“穷途末路”。从此,世间将再无“青年汽车”。
老实说,无论是对“青年汽车”宣告破产,还是对庞青年的“限制消费”措施,都不可谓不严厉,但是对于包括一些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等债权人的巨大损失来说,仍于事无补。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信息,“青年汽车”债务清偿率仅为28.47%,也就是说,还有七成多的巨额债务无法得到清偿。对“青年汽车”来说,这是“一笔勾销”的欠债,对国资背景或私人投资来说,却是不堪承受之重。
进一步而言,这也意味着一些政府投资就此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数公帑就此被浪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审视“青年汽车”今日之困,早有“发病”的迹象。对于“水氢发动机”这种噱头,根本就经不起科学原理的推敲,之前早有媒体和专家进行质疑,但并没有阻碍“青年汽车”持续走红,甚至成为若干希望发展高科技产业地区的“座上宾”,其间不乏一些地方领导为其站台背书,要钱有钱、要地有地。
事实上,“青年汽车”本身被指“劣迹斑斑,曾在全国多地圈项目并涉嫌抽逃资金”,并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显示,2017年7月6日,浙江省统计局曾对“青年汽车”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给予行政处罚,但仅一个月后,“青年汽车”就获得了某投资公司的50亿元支持。
此外,在最高法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名单中,“青年汽车”列入被执行人多达23条,而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涉及法律诉讼多达340起,裁判文书多达197个,大部分为借贷纠纷,仅自身风险就有224个,关联风险则多达835个。
这些横亘在前的风险,理应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令人遗憾的是,人们看到了“风口”,却对“风险”视而不见。以此而言,“青年汽车”的倒下,虽是一场闹剧的收场,但是其中的教训也不能就此掩盖过去。
高新技术产业是市场的宠儿,固然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但是“水氢发动机”的前车之鉴,也提醒有关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严把论证关、入口关、监管关,防止被投机者钻了空子;只有修复好大小漏洞,才能避免重蹈“青年汽车”的覆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103893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青年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