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的法案,温室气体排放限额对本国工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汽车新闻》欧洲版6月7日报道,德国提议严苛汽车碳排放,计划到2030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减少到2021年水平的一半。
2018年是中国新能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新能源车型集中爆发的一年,经历了数十年的对汽车工业的摸索和探索,中国新能源站在了"换道超车"的现实抉择前。引发这一系列思考的则是新能源车型到底是否环保。按照以往评判标准,一辆新车型是否环保依据尾气排放来做决定,尾气排放较少的新能源车型自然而然的被打上“环保”的标签,实际上用尾气排放衡量汽车清洁与否远远不够,中国应当建立汽车全生命的周期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新能源是否真的环保才有事实依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向着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节能减排成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点,为此,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在今年1-4月份,中国市场累计销售22.5万辆新能源汽车。据相关资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保有量占世界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2017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拥有接近80万台的产销能力,保有量更是达到180万台。
伴随庞大市场而来的,则是新能源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准入资质审批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广阔的红海市场下,如何做到建立汽车全周期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研究结果,在当前的电力结构和技术情景下,总体而言,与传统汽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已经具备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但在具体车型上,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其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潜力也存在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纯电动汽车都具备较为明显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
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消除国内外质疑声音,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让消费者一眼识别具有减排潜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推出了权威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
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依据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理论,在中国汽车生命周期数据库(CALCD)的基础上,开发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CALCM),将汽车原材料生产、电池的生产、整车生产在内的车辆周期,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汽油生产与汽车行驶阶段在内的燃料周期都囊括其中,可以综合评定出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计划今年7月开始启动评价工作,通过汽车拆解和行业调研等工作获取数据,评价多款市场上关注高、技术代表性强的纯电动乘用车,并择机发布第一批评价结果。预计到今年年底,会陆续有多款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结果出炉。
通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对新能源汽车相较于同级别传统汽油车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果进行评价,消费者能更清晰的识别具有碳减排优势的汽车,同时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以应对日趋严苛的环保法规,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评价方案》的推出,将是对如何科学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以期更有力地服务于我国汽车生命周期碳减排工作。
来源:中国汽车报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jishu/71618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汽车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