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业内有人传闻生产资质悬而未决的爱驰汽车或将产品交由江铃代工;近日,又有消息称爱驰汽车将收购江铃控股的陆风汽车,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并实现控股。
不过,2月18日,位于江西上饶的爱驰汽车超级智慧工厂全线贯通,在笔者看来,这个消息比“代工传闻”要重要得多了。
打脸代工传闻 爱驰工厂披露最新进度
历时630天的建设,爱驰汽车超级智慧工厂正式全线贯通。
《电动大咖》了解到,这座按照工业4.0标准、采用西门子“数字化双胞胎”技术打造的“实体+数字”双重智慧工厂,总占地面积950亩,是集合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与电池包生产为一体的全工序工厂。
其中,冲压工厂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机械压力机冲压线之一,最高节拍可达18SPM,即不到4秒钟可生产一个零件。
焊接工厂采用全铝下车体的机器人自动FDS和SPR冷连接技术,全局检测系统使涂胶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涂装车间则使用了绿色硅烷前处理、免中涂喷涂工艺、机器人喷涂水性隔音降噪材料LASD等工艺和设备,打造高效智能的现代化涂装车间。
值得一提的是,爱驰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将在这座工厂生产,并于今年第四季度投放市场。
随着蔚来、威马与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新车纷纷上市并开始批量交付,留给爱驰的时间并不多。相比蔚来先行与江淮合作,小鹏通过海马汽车实现前期产品生产,面临压力和挑战的爱驰却没有选择前者的代工之路,而是选择自建工厂,建立“爱驰体系”,以实现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的承诺——“造彻底不给消费者添麻烦的汽车!提供彻底不给消费者添麻烦的服务!”
除了上饶的智慧工厂,爱驰汽车还在上海嘉定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技术研发中心;在江苏常熟已经建设完成高标准的动力电池包制造基地;在德国Ingolstadt建立了子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电动跑车的车身材料和底盘调教等工作;在美国设立前瞻实验室,引领爱驰汽车的前瞻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和储备。
热衷研发的“爱驰团队”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工程师基因浓郁的“爱驰团队”,更是将技术研发视为重中之重。
在众多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爱驰是少数有底气进行技术输出的企业之一。在去年11月爱驰U5的上市发布会上,其独创的MAS(More Adaptable Structure)平台及模块技术面向全球开放。这是一个针对智能电动车原创开发的量产车平台,具有轴距延展性强,车身材料兼容性强 ,轻量化效果好的特点。基于MAS平台可以开发多种车身形式,适配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并且研发全球首创的"上钢下铝"车身结构,而爱驰U5正是基于这一平台打造。
此外,爱驰独创的干湿分离"三明治"电池包结构,达到了安全与效率的统一。它在电池模组和冷却板中间增加了一层隔离板,从而使电池模组与冷却板各自密封、互相独立,可以保证冷却板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受挤压而变形或遇冲击而开裂,泄漏的冷却液也不会浸入到电池箱体中,确保安全。
可以看出,以技术立足、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爱驰汽车,具有非常高的自主性,坚持技术路线以确保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
爱驰如何获得造车资质?
爱驰汽车超级智慧工厂全线贯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尽快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以便如期兑现交付承诺。
无独有偶,前不久,有消息称爱驰汽车将收购江铃控股的陆风汽车,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并实现控股,借力控股获得造车资质。其中,爱驰汽车将收购陆风汽车50%股份,江铃汽车和长安汽车则持有剩余的50%股份。
针对这一传闻,《电动大咖》向爱驰汽车内部人士求证后获悉,其资质问题正在积极地推进中:“以爱驰一贯的务实靠谱风格,在具体细节没有完全落在纸面上之前,不适合发布更多信息。一旦有确切消息,一定会第一时间向大家报告。”
随着《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告别概念圈钱时代。《规定》对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实力不够突出、无生产资质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危机,而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正如付强曾经说过的那样,“无论是国家政策对产业的助推还是行业的洗牌,想要突围,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在主流新势力企业中,爱驰低调务实,只做一件事,认真做好车。”爱驰汽车认为,规模交付的前提是品质的稳定,因此要以高于行业的标准打造产品,将严格的生产管理要求贯穿全产业链。此外,有消息称,爱驰的首款量产车型U5的高强度测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在当前已获得或积极争取获得资质的造车新势力主力军中,团队实力、产品力等方面突出爱驰汽车在完成收款量产车首秀后,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其将以什么样的形式获得“准生证”自然也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以惊人的“爱驰效率”搭上新势力“末班车”的爱驰汽车,将会开启怎样的模式赢得开门红,进而引领新能源产业变革和电动车市场的全面驱动?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大咖·新能源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86980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