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新能源造车革命,可以阅遍众生百相,中国的贾跃亭和美国的马斯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但这两个人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却又截然不同的命运。
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人民币9.73亿元获得了上海临港的1297.32亩工业用地,这将是建立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特斯拉工厂,根据特斯拉对其的规划:该工厂的产能将达到年产约25万辆以及电池组,未来将逐步增产至50万辆。
不过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显示:将在交地后6个月内建设开工, 约定的竣工时间为交地后30个月内,这意味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预计会在明年4月前开始动工,并在两年半内竣工。在距离国产特斯拉下线的两年半,就是留给中国电动车品牌缩小差距的时间。
从最早来华量产的传闻起,“特斯拉威胁论”的大讨论就不绝于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独资造车外企,特斯拉的确给国内的电动车带来恐慌。毕竟特斯拉未来要实现的是50万的年产量,但是目前国内的新造车势力中连上万的交付量都还未达。
特斯拉的威胁主要针对的不仅是国内的新势力造车,更是给拥有自建厂房和平台的传统造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影响。
就以本土企业最突出的比亚迪来说,无论是纯电、还是混动亦或是三电技术,都已经获得了一顶基础的口碑。在与特斯拉的竞争下,底气十足。此外虽然此前比亚迪和特斯拉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实际潜在消费群体的重合度并不高。
但随着特斯拉已经推出的model 3或者即将推出的model y,再加上国产特斯拉还能避免40%的中美贸易战关税,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同时可以实现价格的降低,这显然能够增加特斯拉的销量这就给比亚迪们带来了直接的威胁。
更不用说这些与特斯拉消费群体重合度高且发展套路也相似的新国产电动车品牌了。
另外马斯克选择独自运营其实也考虑到了中国人“搭便车”的习惯,所以马斯克并不会让中国企业“搭便车”,除了未来工厂会为国产品牌提供电池的可能性,特斯拉独资也就意味着在更多核心技术方面上不会实现共享了。
虽然伴随着威胁,但是特斯拉能给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一定的鲶鱼效应,加速淘汰,强者越强,本土化的竞争加剧。
所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各家企业就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效率,在配件方面,特斯拉可能还会与国内的企业合作,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这么多年来,自主品牌一直把价格作为自己的主要优势,喊了几年的品牌向上最终还是处于浑水摸鱼阶段,但随着特斯拉来华,从价格方面来说,与部分国产品牌处于同一个梯队,尤其以蔚来等为主的新势力品牌完全有将中国品牌翻身的机会。
此前蔚来的李斌把特斯拉比喻为在美国养成的温室花朵,所以来中国未必能够适应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如果特斯拉水土不服怎么办?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原因:特斯拉从去年到今年,在万众瞩目下,特斯拉饱受量产之苦。尤其是廉价版车型model 3,可谓是困局重重。国内的特斯拉是否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呢?
资金方面一直是新势力品牌的一个痛,仅仅圈地就花掉了接近10亿元人民币,那么要百分之百实现特斯拉的上海工厂规划,也就是50万辆的年产目标的规模,上百亿的资金一定要提前到位。至于马斯克如何去拉这些投资,闭门羹可不好吃啊。
这座命名为“Dreadnought”(无畏舰)能否在两三年之后达到50万年产量,其实是值得怀疑的,就连现在燃油车偶尔都会受到产能之困,更何况是新能源呢?参考国内的新品牌电动车的交付情况,想要实现产能爬坡并不易。就拿去年来说,特斯拉仅仅交付了10万辆,交付于中国的大约有1.5万辆。最乐观的,假设特斯拉在3年后实现了50万的产量,那么在国内的交付率会是多少?那时候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到什么程度?多少消费者又会在众多的产品列队中选择特斯拉?
关于特斯拉在数据上的夸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3年后达不到50万的年产能,也不必大惊小怪了,马斯克现在需要的是足够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毕竟投资人们都吃这一套。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映璇汽车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80682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