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创新创业团队的福音来了。
近日,北京市经信委联合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共同发起“星火计划”,扶持自动驾驶产业创新发展,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多种测试与技术评估特惠服务。
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吴琼
在自动驾驶产业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市,推出“星火计划”,可谓用心良苦。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吴琼介绍,“星火计划”不仅为支持自动驾驶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更要将安全理念灌输给自动驾驶研发者。
吴琼,这两年一直在努力推动北京市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她感慨道:“在自动驾驶领域,政策创新的重要性与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远高于技术创新。”
这种难,在于自动驾驶是全新事物,没有成例可参考,需要平衡各方需求,摸索制定政策。比如,为推动自动驾驶发展,需要开放道路测试,但同时又要承担意外风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去年开始,北京市率先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政策、标准;建立了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封闭试验场;开放了33条105公里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并向百度、蔚来、北汽新能源、戴姆勒、小马智行五家企业发放了路试牌照。截止2018年8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超过40000公里。
8月21日,清新汽车独家专访了吴琼,听她详细阐述了“星火计划”出台的幕后故事,以及她对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独到见解。
1、“星火计划”降低了参与路试的门槛
清新汽车:吴总,请先介绍一下为什么要推出“星火计划”?
吴琼: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政策公布快半年了,我们对多家企业的测试评价,得到了业界认同,也有很多投资机构和评测机构,把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很多创新创业的团队来说,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他们想证明自己,但不符合申请的条件。
根据政策规定,申请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是有门槛和条件的。首先,所有的车辆必须是新车,这意味着原来一些自动驾驶研发单位的车辆,不能使用了。而新改装一辆车的成本很高,改线控,加上传感器,以及车辆本身购置的费用,整下来300~400万出去了。这对于很多创新创业的团队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第二,要求车辆的所属方,才能申请道路测试牌照。对于很多创业的团队来说,这也会发生问题。因为他们车不属于他们,他们是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但是他们又想要证明自己,这就缺乏一个渠道,怎么办?
北京市经信委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市级产业创新中心以及自动驾驶产业服务的公开平台,愿意拿出免费的测试时段、免费的测试服务等,为自动驾驶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服务,支持产业发展。因此,双方共同推出“星火计划”,作为一项自动驾驶的长期扶持计划。
清新汽车:参加“星火计划”,刚才所说的这些门槛和条件,就不需要了吧?
吴琼:是的,参加星火计划的话,车就不受是否新车的限制,可以用现有的车。但是,参加星火计划,并不会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牌照,只是可以通过免费测评,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们会为采用北京市道路测试能力评估标准,按照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评测方法,出具评测报告。这个报告,有助于创业团队获得业内及投资方认可,但不能作为申请北京市道路测试牌照的依据。因为,申请道路测试牌照还需要很多重要的指标,比如需要在测试场进行超过5000公里的稳定性测试等。
2、通过“星火计划”灌输安全理念
清新汽车:按照你们的预期,“星火计划”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吴琼:最大的目标就是通过“星火计划”向自动驾驶创新创业企业与团队灌输安全理念。
在实际的道路测试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企业做的很好,把基本的交通安全,包括像道线的识别、标线的识别、灯光的识别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大家普遍会忽略一些小细节,比如转向灯的使用、禁令标志的识别等。北京市在制动自动驾驶路试政策的时候,就希望能够以交通安全意识为准绳。我们推出“星火计划”,也是希望把北京市的这种安全理念,灌输到创新创业企业里去,希望他们在研发设计之初,就把这些基本的东西考虑进去,而不是等到产品出来以后再去修修补补。
整个“星火计划”主要针对两大部分:一是,提供20套为期2天的免费测试和评估服务。也就是说,有20个企业或者团队可以享受到这个服务;二是,拿出2500个小时的半价时段,为企业、创新团队提供场地,供他们做研发和测试,解决他们现在因为缺乏研发和测试的环境,必须到马路上测试的问题,消除在马路上测试的危险。
清新汽车:安全理念确实非常重要。那么,通过“星火计划”,怎么来提升安全意识?
吴琼:我们测试选取了39大项200多场景,都是从常见的交通情景和易引发事故的交通情景里抽取出来的,在整个评测过程中,我们会把这些场景放到测试里去,让他们去遇到,去看见,去体会到,这是第一。
第二,现在我们也在做加速测试理论。实际上,90%的交通场景都不太引发交通事故,而10%左右的场景引发了90%的交通事故,我们希望能尽量的这10%的交通场景提出来,不断地让来测试的企业体会和感受,从而建立解决方案。
3、自动驾驶路试必须有准入门槛
清新汽车:现在无人驾驶路试开放的城市越来越多,道路也越来越多,你觉得是不是走得有点太急了?
吴琼:坦率的来说,控制好准入节奏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智能汽车跟以前的车不一样,我觉得,智能汽车更多是像机器人加上汽车,在考虑到车本身已经完备的情况下,各种测试更多的是训练那个机器人,只是机器人我们看不见。这个机器人需要大量的场景训练,光靠虚拟仿真肯定不够,因为虚拟和真实毕竟有差别的。所以,路试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必须有准入门槛。很多人都说国外什么都不管,就可以上路了,为什么中国管这么多?这恰恰是国家的法律体系不一样,一个是成文法系,一个是判例法系,完全是不一样的。
清新汽车:记得有次开会,李骏院士透露有地方领导跟他说,他们担着多大的风险才让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
吴琼:真是这样的,担着很大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尚无政策创新的容错机制,因此政府各级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在创新方面事实上承担的非常大的压力与风险。
4、自动驾驶的政策创新重于技术创新
清新汽车:吴总,请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除了测试,还负责哪些业务?
吴琼: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是标准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北京市的相关标准,也在参与国家一些标准。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研究和标准研究,搭建产业界和政府沟通的桥梁。我们认为自动驾驶产业面临三大问题,测试难、评价难、上路难,影响这三个核心问题的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没有法律支撑,所以我们在努力推动统一标准。
清新汽车: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已经成立两年了,两年来,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你有什么体会?
吴琼:开个玩笑,如果最开始有人说这个事有这么艰难的话,我就不接这活了。创新中心实际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做行业拓荒者,在不断的尝试各种角度的突破,为自动驾驶产业寻找落地空间。我也越来越认同一位领导说的:在自动驾驶领域,政策创新的重要性与难度,在某种程度上远高于技术创新。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清新汽车:你觉得难在哪里?
吴琼:就是你会发现做很多事情,是没有成例可以参考的,即便想要在现行框架下做内涵式的解释,也需要找到大量的支撑依据,这个过程本身是很痛苦的,而且各方的诉求和各方的利益都需要综合评判和考虑。这里也会存在很多企业与政府部门相互的不理解,这个沟通过程和平衡的过程,我觉得是蛮长期的搏斗过程。好在对于自动驾驶,领导们是有共识的,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北京市层面,大家都认为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因此还是具备沟通与协商的基石,可以不断的求同存异。
清新汽车:现在对创新中心的前景怎么看?
吴琼:继续做好公共服务。我们一直希望创新中心能够真正成为自动驾驶方面的专业的测试机构。对汽车行业来说,测试是很重要的环节,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肯定也需要一大批专业的测试机构。在做好测试的同时,搭建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提供产业人才、技术、标准、展示与金融服务。
5、自动驾驶汽车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
清新汽车:除北京市之外,很多地方也在建立智能汽车创新中心,制定路试标准,这会不会存在重复建设?
吴琼:在我看来,自动驾驶汽车和传统汽车是不太一样的。传统汽车无论在哪里生产,只要符合基本的性能,其实都是可以销售,可以行驶的。但是自动驾驶汽车不一样,是一个具有很典型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的产品。
自动驾驶汽车相当于有一个电子驾驶员存在,这个驾驶员在现实的交通中,需要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需要理解当地的交通习惯。比如说,国外很多地方是没有非机动车道的,中国有非机动车道。回到中国,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规范,车道宽3米~4米,都是符合标准的。那么问题来了,北京通常取的是3.75-4米,上海市内环以内车道宽度平均3.25米,在客车专用车道局部路段只有3米甚至2.5米,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对车道线的识别和保持能力的要求就不同,并线和换道时候切换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如果说每个省每个市都建一个标准可能有点多,但是每个区域有一个是不是多,我说不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清新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5677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