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部分的内容一缩再缩,还是花了 6 分钟篇幅,羡慕雷军 1 分钟就能讲完」。
在智己 L6 技术发布会现场,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几乎全程拿小米 SU7 当活靶子。
刘涛是懂玩流量的,但很快也为自己在发布会上的失误买单了。
当晚智己官方、刘涛本人就向小米道歉了。
原因在于,刘涛将小米 SU7 Max 前后碳化硅永磁同步电机的配置,说成了前交流异步、后碳化硅永磁同步电机。
虽然刘涛在发布会后澄清了这一失误,但小米并不认可刘涛的个人道歉,而是要求智己公开澄清并道歉。
在小米连发三文后,智己最终对发布会上提供的错误标注做出澄清,并向小米汽车公开致歉。
原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智己很快也发文称:遭到水军恶意网暴,并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
看来事情不只是「我犯错,我道歉」这么简单了。
对这场闹剧,看似是小米用强硬的态度扳回了一局。
但被骂上热搜的智己也没输。
一是在智己在道歉函上偷偷给自己打了一波广告。
其次,这一骂也让智己出圈了,至少成功打入了小米的粉丝圈。
一位订了小米 SU7 Pro 版的用户向汽车之心说道,原本大半年的交付周期就已经够犹豫了,现在对比智己L6 的后轮转向、灵蜥底盘的操控和价格,锁单的决心就更小了。
自从小米 SU7 成为当下汽车圈的当红炸子鸡,市场上并不只有智己在碰瓷小米,包括吉利系、比亚迪系都在尝试接住小米这泼天的流量。
业内人士表示,当小米将手机厂商的营销方式带到汽车圈之后,车企们开始比谁更敢说,谁更敢赤裸裸地挑战雷军的营销,智己只是一个开局。
01、智己不冤,小米也不好惹
如果说特斯拉的鲶鱼效应是激活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那么掀起汽车圈营销大战的非雷军莫属。
金句、灯光、钢琴声、贴脸对标竞品... 这是在小米 SU7 发布会之后,友商们总结出产品发布会如何达到破圈的要素。
比如在新款腾势 N7 发布会现场,腾势 CEO 赵长江接连甩出各种金句:
公布价格环节,腾势还复刻雷军对竞品细致分拆讲解的招数。
再比如美系豪车品牌凯迪拉克发布了一系列「椰树风格」海报,标题取名为「对不起,搞了 120 年营销忽然给我整不会了」,海报上每一句话几乎都在暗讽小米 SU7。
哪吒汽车 CEO 张勇更是直言,要向雷军学习营销。
一时间,整个行业都在学习小米、模仿小米和碰瓷小米。
为什么最后只有智己受到了小米的反击?
原因有三。
一是智己玩过火了。
比起其他友商暗讽手法,刘涛几乎全程都在指名道姓地「炮轰」小米 SU7。
无论是外观设计、三电系统,还是智能化水平,刘涛暗里没少「阴阳」小米 SU7,明里也直接把其作为对标产品。
在提到智能座舱时,刘涛先提问:「什么才是真智能?」
接着又罗列出了雷军在发布会上所带货的手电筒、手机支架、外接氛围灯等一系列配置。
更精彩的是,刘涛还指出,真生态不挑手机品牌、原创设计是一辆车最贵的配置之一,光靠模仿产生不了好的设计,更走不出中国汽车自己的路。
最后公布价格环节上,刘涛还来一句:「最近友商一直对 Model 3,我们对标小米 SU7」,直接拿小米 SU7 当活靶子。
用网友的话说,这哪是智己 L6 技术发布会,这分明是一场小米 SU7 吐槽大会。
二是产品误导的舆情。
「大家现在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 SU7,我们压力很大」,雷军表示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整车用料,小米 SU7 成为了全民监督的现象级产品。
这正是处于风口浪尖的小米要面对的——既要接得住这泼天的热度,也要 Hold 得住细节。
反之,面对智己将小米 SU7 Max 关键参数错误标注的问题,如果小米没有及时摆出强硬态度,必然会引起小米 SU7 用户的不满,甚至发起欺瞒消费者的维权。
对于小米 SU7 质量上的质疑,小米通过一系列《小米 SU7 答网友问》进行回应。
但对于智己的错误标注,在科技圈拼杀十余年的小米自然不能容忍。
三是小米汽车不好惹。
对小米汽车而言,真正的商战刚开始,台下短兵相接才是最真实的商业实战。
「恳请各位,如果吐槽还请口下留情,给大家鞠躬了」,面对友商的产品围剿、参数对标,甚至远在大西洋的贾跃亭炮轰和质疑,雷军反击的姿态摆得足够低了。
生涯最后一次创业不容失败,最为关键是雷军的态度。
在此之前,小米的公关、法务已经针对抹黑小米 SU7 的行为做出强硬回应,而这次智己正好踩在了地雷上,小米「拿起法律武器」的动作本身就是摆出态度。
连发三文声明,既是小米对智己「无底限对标」的一种反击,同时也是小米在向整个汽车圈传达一种信号:小米汽车不是好惹的。
02、舆论交锋后,还得比产品
这一场商战,虽说智己赢得了出圈的机会,但一定程度上也稀释了大众对智己 L6 的产品关注度。
从产品定位看,小米 SU7 是智己 L6 一个绕不开的对手。
作为智己第四款车,智己 L6 几乎 All in 了上汽集团所有的尖端技术,包括灵蜥数字底盘、光年固态电池以及全国都能开的智驾系统,这些是智己 L6 在技术上的三个关键词。
先说百万级仰望 U8 同款的原地掉头。
智己 L6 首发搭载了上汽自研的灵蜥数字底盘,通过全车三轴六自由度整车运动的协同管理,号称为汽车装上「超级小脑」,能实现更灵活精准的底盘控制,也能配合空气弹簧保证驾驶的稳定性。
这还只是操控上的技术提升,灵蜥数字底盘还有秀肌肉的一面。
比如全系标配后轮转向系统,能够实现原地掉头、横着走、斜着走,同时转弯半径还可以做到 4.99 米。
这是什么概念?
作为参考,同尺寸的轿车转弯半径都在 5.7 米左右,比如小米 SU7、智界 S7 的转弯半径分别为 5.7 米和 5.67 米,而智己 L6 的数据相当于小型车大众 POLO。
其次是存在争议的半固态电池。
在发布会之前,智己官方一句「行业首个准 900V 超快充固态电池」的宣传语引来不少争议。
赵长江表示,这个时候在宣传半固态车用电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作为智己 L6 的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回应,智己 L6 用的是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明年会开发第二代产品,最终到第三代才是全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争议算是解决了,但这有什么用?
刘涛表示,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 L6 直接上 900V 平台,峰值充电功率 400kW,实现充电 12 分钟,续航补能 400 公里。
同时在相同重量下,该固态电池的电量是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 160% 以上,CLTC 工况下续航超过 1000km,且价格上还不超过 33 万元。
拿蔚来 150 度半固态电池为例,李斌说这块电池的成本相当于一辆 ET5(29.80 万),成本离谱到只租不卖。
再比如市面上极氪 001、广汽埃安 LX 的两款千里续航版本,两者的售价分别为 40.30 万元和 46.98 万元。
相比之下,智己 L6 搭载的 133 度半固态电池包简直是白菜价,甚至可以说是买电池包送车。
不过,基于全新的制造工艺带来的成本提升和产能等问题,刘涛表示,「光年版初期会有产能爬坡的限制,因此在交付数量上不会太多。」
最后是全国都能开的智驾系统。
智己 L6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 英伟达 Orin-X 芯片,并且智己 NOA 同样能够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做到「有导航就能开」,四季度就能开通全国。
从技术维度来看,无论是灵蜥数字底盘,还是半固态电池,智己 L6 在底盘和电池上其实比小米 SU7 高出一个层次。
换句话说,两者的比拼已经脱离了浅层次的参数对比,而是上升到谁是更好看、更好开、更好坐的运动轿车。
目前来看,智己 L6 在这几个维度上更胜一筹。
但刘涛的营销能力毕竟不比雷军,一次营销事故导致骂声淹没了智己 L6 的技术和配置。
这也难怪网友提议:要不智己以后请罗永浩来讲吧。
03、没有基因优势,车企赌上身价「买流量」
刘涛点名道姓挑战小米 SU7,原因在于关键词:流量。
手机时代以流量效应引爆产品的打法,放在汽车圈依然奏效。
在传统车企人士看来,这种打法以往在汽车圈并不常见,而小米将过去在手机上的营销策略复刻到汽车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换言之,比起流量加持的小米,留给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们的生存之路是如何「买流量」。
所以,当小米成为车企们围观、模仿的对象时,汽车圈衍生出了三种致敬雷军的营销方式。
一是高管的线上口水战。
不论是手机行业还是汽车行业,各个厂商之间的明争暗斗少不了,但汽车厂商之间一直维持表面和气的局面,即便是技术上的分歧,到头来也会以市场销量论输赢。
在小米 SU7 上市之前,市场上不仅有吉利、华为、造车新势力等品牌对其形成围剿之势,各派高管也在教雷军如何造车。
二是模仿雷式发布会。
比起以往传统车企发布会主要面向供应商、经销商,雷军的发布会延续了过去手机行业的打法,发布会更聚焦于大众。
小米 SU7 发布会不仅引起全民围观,雷军还能将车顶的防晒、手电筒、人车家生态等产品力,真正的讲到了消费者的心坎里。
从小米 SU7 的市场反馈来看,目标客户彻底破圈,霞光紫的外观和防晒特性吸引了很多女性客户。
虽然雷军的内容看起来会像是一个不懂车的发布会,但他的目的,就是跟不懂车的消费者一起从 0 到 1 认识小米 SU7。
这种营销效果显然是更容易出圈的,这也是为什么业内玩家一致要向雷军学习营销。
三是直接拿产品当靶子。
这是数码圈盛行的竞品参数对标风格,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差异化优势。
典型的案例是,雷军拿特斯拉 Model 3 当起了背景墙,而刘涛用同样的方式拿小米 SU7 当活靶子。
这三种方式的一个共性是——如何才能跟小米绑定的更深,争取一个与小米 SU7 同台竞争的机会。只想要消费者在体验小米 SU7 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联想到谁是竞品对手。
拿吉利和保时捷来说,在小米 SU7 上市之前,类似「外面全是吉利」、「吉利围剿小米 SU7」等话术看似是在调侃,实则每一句话都在强化吉利与小米之间的关系,包括保时捷的门店也吸引了不少围观「真·小米 SU7」的消费者。
从结果上来看,新极氪 001 自上市后累计大定订单已近 4 万辆,腾势 N7、智己 L6 分别收下了 3378 辆(上市 4 小时)和 1 万辆(盲订 23 小时)的成绩。
目前,小米入局,并未挤压其他车企的生存空间,反而为那些向小米学习的车企开辟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26404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