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左右,一位做车企出海业务的读者后台给我留言,与TA简单交流了一下,引起了我对出海的兴趣,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简单写写我对合资车企出海的理解。】
个人认为合资品牌未来会有2类出海行为:
1、被动型:中国销量持续下跌,而燃油车产能过剩,整合资源向海外(亚非拉)出口燃油车。同时母国生产电动车。兼顾各方利益。
2、主动型:中国电池价格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在华生产、出口电动车。提高公司整体收益。
2020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2022年突破300万大关,中汽协预计今年将突破375万辆。其中虽有特斯拉贡献的几十万辆,但这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主要还是自主品牌带起来的。
包括上汽、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在内的国资、民营自主车企,纷纷向海外出口整车或海外建厂,海外销量破纪录年年翻新,汽车出海如火如荼。
合资品牌的出海相对平淡,但沃尔沃、通用、起亚等已经默默做了好几年,只是规模不大,没有引起大众关注。未来,合资品牌的反向出海会成为趋势吗?
个人认为,合资车企也会成为中国出口转型的助力。
01
自主崛起之下,合资现状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汽车销量不断刷新纪录。
在华布局最早的大众、近水楼台的日韩车企,本土化最成功的通用,都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合资车企、外国品牌占领。
中国也成为全球主流车企的销量大头、利润奶牛。
近几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的带动下雄起,在存量市场(乃至略微下行的市场)取得了持续性的增长。2023年2月自主品牌的批发销量市占率达到53.3%。
相应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主流厂商销量全面下行,只是幅度不相同。
数据源于网络
(也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上攻对豪华品牌影响有限,新势力们再加把劲。)
表中统计的13家主流合资车企,仅从巅峰销量到当前销量的跌幅就有440万,而公司的实际产能利用率不可能是100%,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工厂(轻型车)的产能为4804.93万,产能利用率仅为52%。同时,南北大众、安徽大众、奔驰、宝马等近几年还在投资新工厂。
反映到生产端,合资品牌实际产能闲置率可能超乎想象。
在销量持续下滑且看不到增长机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工厂运营,减少投资损失将是合资品牌的头等大事。
方法唯开源节流而已:要么放弃/出售现有工厂,要么努力提高销量。
在国内取得销量突破的难度大;
受制于国企合资方的阻力和品牌形象压力,出售工厂的难度也很大。
对多数合资厂而言,利用闲置产能向海外出口汽车或将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何况已经有不少同行成功的、官宣的案例可以参考。
02
部分品牌已走在前面
现代起亚
曾在中国盛极一时,而近几年销量持续下滑,甚至看不到转好的迹象。
因此北京现代加大出口力度,已规划途胜、ix35、库斯途等车型出口海外。起亚从2018年开始出口海外,盐城工厂改造后,将建设为出口基地,向海外出口燃油车和纯电动车EV6,目标2025年出口10万辆。
大众
现有公开信息显示,安徽大众MEB工厂的首车为西亚特Cupra电动车,该车型主要针对海外市场,2024年起向海外出口。
宝马
控股华晨宝马后,宝马在沈阳投资150亿建设新工厂,将作为主要出口基地,出口燃油车和纯电车型。MINI已关停英国工厂,未来也将由长城光束的工厂生产并出口。
通用
上汽通用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合资车企。截至2022年7月已累计出口超过100万辆。主要目标市场是北美,实现“中国特供车”的反向特供。
沃尔沃
沃尔沃也是出口大户,XC40、XC60、S60、S90等多款车型已出口多年。
年初沃尔沃CEO表示2023年将从中国出口电动车销往欧洲、日本。在吉利的领导下,未来沃尔沃出口可能会更多。
多数人都以为雷诺退出中国了,其实东风易捷特(雷诺与东风合资项目)一直在生产纯电车型达契亚Spring出口欧洲,2022年出口量达到9.9万,相当可观。(雷诺开始了,同联盟的日产、三菱还会远吗?)
Tesla
2022年上海工厂出口22万辆电动车。过去主要出口东南亚、日韩、欧洲,今年还将出口加拿大。未来长期作为重要的出口基地使用。随着未来Model Q投产,出口量将进一步攀升。
03
出海是多赢之选
未来,边缘品牌直接退出中国,改走小而美的纯进口路线符合其利益。涉足不深随时可以抽身而退。Jeep/菲亚特即在此例。
而一二线合资就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了。家当越多越不敢轻易放弃。何况一旦离开想再进来就难度系数max。捷尼赛思和雷诺就是明证。
既然当不了拔腿无情的渣男,那就想办法把活做下去。
从中国出海这个选择看上去就很完美:
1、中国政府支持。符合政府当前保就业稳GDP的工作重点。符合中国政府出口转型的长远战略。符合中国打造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政府好感度max。
2、出口公司获利。解决中国工厂产能过剩的问题,获得额外经济收益,工厂投资回报率提升。利用中国供应链生产/出口汽车,在某些情况下比直接在进口国布局工厂更具经济优势。
3、海外用户获益。亚非拉和欧美用户都能获得物美价廉的汽车产品。
4、母国可以接受。在母国生产/出口智能电动车,在中国生产/出口燃油车,足以兼顾多方利益;
最大的风险点在中美关系/地缘政治。但个人对中美之间形成斗而不破的常态有信心。
因此对合资品牌出口汽车有信心。
04
总结
从中国向海外出口燃油车或新能源汽车是共赢的选择。
对部分厂家,是解决销量下滑、产能过剩、利润收窄问题的被动方案。
对部分厂家,是借助中国低廉高效的供应链成本,获得经济收益的主动行为。
对中国,大力欢迎合资车企出口,只要把产业、供应链、就业岗位留在中国。
对欧洲,电动车留在本国,燃油车这类落后的高碳排放产业放在中国,也可以接受。
只要中国保持开放政策,只要中国长期保持供应链低成本、高效率,只要中国电动车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只要中美之间维持稳定。
我国汽车行业长期向好的态势将不会改变。
合资公司反向出口将越来越多。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EV Trend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0165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