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鸿蒙车机,凭什么让问界 M5 卖爆?

鸿蒙车机,凭什么让问界 M5 卖爆?

要问 2022 年新能源车领域,最大的「黑马」是谁,那无疑就是问界 M5 了。

去年 12 月 23 日才发布,3 月 5 日开始交付,问界 M5 仅用 87 天便创下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破万的纪录,而在 6 月份,单月大定数量更是超1 万台。

8 月 1 日,问界公布了 7 月的交付数据——7228 辆。截止 7 月 31 日,问界 M5 的累计交付量为 26348 辆。

不消多说,问界 M5 的「爆火」离不开车辆本身优异的驾驶性能以及独特的动力结构,但真正能让其从一众新旧造车势力中脱颖而出的,恐怕还得归功于它的最大「卖点」——华为鸿蒙智能座舱

早在问界 M5 上市之初,「首款鸿蒙汽车」的标签便引得一大波人纷纷尝鲜,尤其在体验完其车机后,网络上一时好评如潮,「刷新认知」、「史上最强」、「车机天花板」……

这不由得让人发问,鸿蒙车机究竟好在哪里?

01、多功能车机,崛起于一场「智能化」变革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得先「回顾」一下以往的汽车车机是怎样的水平。

最早在燃油车时代,车机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那就是收音机,司机通过操作物理按键和旋钮,收听广播和音乐。

后来随着中控屏幕的引入,车机的功能变得多样化,一些可视化的内容开始出现,并能通过触屏进行切换。有了屏幕,没多久,地图导航功能便顺势上了车。

发展到现在,传统车机的功能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概括来说就是「通话、听音乐/广播、导航」三大样,从体验上来说,很难称得上「好用」,尤其是导航功能,卡顿、地图更新慢等问题,让车主们不堪忍受,转而纷纷在驾驶台立起了支架,直接用手机导航。

这时的车机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它的功能在手机都能实现,甚至后者表现得更好。

2014 年,苹果 CarPlay 的出现,开始让车机扳回局面。

这是一款优秀的手机投射产品,精选了适合在车载场景下使用的应用,并根据中控屏显示区域,对手机内容进行呈现。

相较于以往的车机系统,CarPlay 高效地结合了手机「多功能」和中控屏「显示清晰」的优势,不仅界面简洁,运行起来更是十分流畅,这一点在开启导航功能时,体会尤为明显。

CarPlay 迅速激起了消费者对于车机的热情,慢慢地,几乎成为了合资进口车型的标配,在海外,苹果汽车体验工程高级经理 Emily Schubert 在演讲中曾提到,甚至有 79%的美国新车买家只考虑购买配有 CarPlay 的汽车。

把视线拉回国内,情况则不尽然。

在中国掀起的汽车电动化革命过程中,智能化也随之愈演愈烈,CarPlay 能应付日常驾驶需求,却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美好车机的向往」。

首先,CarPlay 的使用前提是车主必须拥有一台苹果手机,这无形中隔绝了大量的安卓手机用户。

其次,CarPlay 在映射手机内容过程中,会导致手机严重发热,产生电量消耗过大的现象,即使可以边充电边投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体验感。

最重要的是,CarPlay 与大部分车辆自身的操作系统分离,必须退出苹果软件系统,才能进入汽车自带系统,且现有的 CarPlay 还无法支持空调控制、车辆信息显示等功能。

如果说苹果点燃了车机「更多可能性」的希望,那么中国厂商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发挥到了极致。

相较于将车机作为手机延伸的苹果路线,国内智能座舱玩家基于底层操作系统,重新开发了独立于手机的车机系统。

而这一改变,带来的使用丰富度肉眼可见:位于座舱中央的中控屏,不仅能够覆盖传统车机的所有功能,还集成了以往只能依赖物理按键才能完成的驾驶操作,例如座椅调节、车窗开/关、空调控制、后视镜折叠等,在一块屏幕中,就可以顺利完成多种操作。

可视化界面也得到极大拓展。不仅可以在仪表盘上显示油/电量、转速、车速等信息,还能在中控屏上通过第三方视频应用,获取更多影音娱乐功能,地图导航生态也进一步开放,包含了停车、酒店、美食、景点等推荐地点,有厂商还针对不同车型做了定制化内容,例如加入了充/换电站的位置。

和传统座舱相比,如今最大的不同,在于出现了人机交互

通过内置在车载系统里面的语音助手,汽车里面的驾驶员和乘客能够通过发送语音指令,控制车内的多种设施,例如说出「打开车窗」,语音助手便能马上识别到,并执行相关操作,甚至对于一些语义复杂的语句,例如「我有点热」,也能理解意思,并为乘客打开空调。

在中控屏界面,这种人机交互,还体现在「可见即可说」,例如「导航到 XX 地,选第二条路线」,无须触屏即可完成目标任务,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双手。

此外,手机钥匙也是智能交互的一种,通过将手机靠近车辆,甚至只需远程车联网,就能开启车门,十分便捷。

从以上可以看到,车机乃至整个智能座舱的形态和功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并成为汽车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据 IHS 数据显示,在国内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中,座舱智能科技水平成为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关键因素,重要程度超动力、价格、能耗等因素。

02、强劲的软硬件与人因研究,鸿蒙车机打造极致性能

智能座舱第一次被抬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市场参与的玩家自然不少,除了汽车产业链上的传统供应商,强调全栈自研的新造车势力也加入进来,互联网科技力量更是毫不示弱,纷纷跨界涌入。

不过,要论好评度以及影响力,似乎只有「鸿蒙车机」出圈。

有例为证,在问界 M5 大卖期间,二级市场一度掀起「鸿蒙」概念炒作热潮,而在视频网站,有关「鸿蒙车机」测评的关注度和点赞量长期位居第一。

「鸿蒙车机」究竟好在哪?

汽车之心收集网上诸多视频的评论发现,「车机界面友好」、「体验流畅」、「语音助手识别率高」、「第三方应用丰富」、「华为生态体验好」是最常被提及的描述词汇。

事实上,这些正是智能座舱在三个技术维度——硬件、软件系统场景优化上的共同表现结果。

在硬件端,鸿蒙智能座舱的计算平台基于麒麟芯片车机模组搭建,在底层基础上,保证了十分强劲的性能。

而在软件层面,得益于华为在手机终端的多年积累,鸿蒙系统强大的优化能力在车机上得到继承。

这些优势保证了在鸿蒙车机上,无论是拖拽、缩放地图,还是在不同应用之间切换,体验都极其流畅。而其他品牌的车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触屏「不跟手」的现象,甚至因为有时「反应慢」「系统卡」,导致车机完全不能使用。

鸿蒙车机系统另一大特点是借助强大的分布式技术,能够实现跨终端、全场景的无缝协同和生态共享体验。

换句话来说,搭载鸿蒙系统的汽车可以和华为品牌的手机、平板、智能家电等各种硬件设备打通连接,这同时意味着应用开发者不需要再做太多额外的适配工作,就能实现汽车应用数量的巨大飞跃。

「实际上在整个鸿蒙系统刚开始立项研发的时候,华为就考虑了这种跨终端跨设备的能力。」一位接近华为车 BU 的人士向汽车之心透露。

尽管在软硬件方面早有积淀,但这并不足以构成「鸿蒙车机」好用的理由,「车机是在车里使用,这和手机、家电的使用场景完全不一样,」这位人士表示,华为智能座舱团队针对驾驶场景进行了长时间的开发,「里面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工程学内容。」

据了解,华为内部对驾驶员进行「人因研究」,倒推智能座舱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举例来说,驾驶员的人眼视野被划分为三个椭圆区域,从内到外分别是核心视野、高效识别视野、舒适识别视野,越往外层视角越大,范围也越广。

具体来说,核心视野大概是驾驶员平视挡风玻璃的区域,由于与驾驶安全息息相关,「鸿蒙车机」并未在这里设置功能区,以防干扰驾驶员注意力。

高效识别视野区域是驾驶员眼球略微转动能扫过的地方,包含了仪表盘、中控屏左上角,这也是面向驾驶人的主要功能区,

为此,「鸿蒙车机」特地将导航关键信息的图标指示放在中控大屏的左上角,高效清晰地提供行车辅助。最外围的舒适识别视野囊括了整个中控屏,可以供驾驶员进行更丰富多样的操作。

事实上,「鸿蒙车机」的人因研究还远不止于此,以搭载在问界 M5 上的车机为例,中控屏幕为什么设置在15.6 寸、快捷栏中放多少个图标、文字显示多大等等,都是经过大量的科学论证后得出的结论。

鸿蒙车机之所以能从一众车机中脱颖而出,还在于其独特的产品逻辑,即追求功能多样化的同时,保持适度的克制。

例如在鸿蒙车机的中控屏幕上,集合了十分多的应用程序,就像一块平板电脑一样,不过,华为只选择一些必要的信息服务应用功能「上车」,且将其做成卡片式,例如「道路救援」功能,点击图标下的二级菜单就能找到。

这一「克制」理念避免了过多应用影响整个车机的流畅性。

人机交互同样是华为座舱的一大亮点,语音助手「小艺」能十分准确地识别指令,并支持「免唤醒」、「60s 连续对话」、「多音区识别」、「主驾防打扰」、「四川方言/粤语」等等,这一功能的背后来自于华为自主开发的语音引擎。

据上述接近华为车 BU 的人士透露,华为针对座舱内的拾音速度、反馈速度、语义识别做了相当大的优化。「你可以感受到,鸿蒙车机里的小艺比华为手机里的小艺表现地要智能得多。」

他补充道,尽管如此,华为在语音助手方面也同样保持克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品牌的语音助手由于过度敏感,不时造成误操作,这给行车带来了巨大风险。」

从上面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华为在智能座舱软硬件上的深耕,以及针对驾驶员细致的「人因研究」、行车场景优化,造就了「鸿蒙车机」极致的性能。

这也难怪,余承东在问界 M7 发布会上,重申称「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世界最好没有之一」的时候,没有引来如过往一般多的抨击。

03、把握座舱灵魂,汽车厂商齐聚下场造手机

当然,智能座舱是个不断进化的产物,华为目前只是取得了先手,但能否把这种领先优势一直保持下去,仍然存疑。

目前,已经有汽车厂商学习华为「把移动终端体验和生态迁移到汽车终端」的思路,反其道而行之,纷纷开始造起了手机。

行业领头羊特斯拉打响了第一枪。

2021 年 3 月 4 日,一段关于特斯拉概念手机 Model π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据汽车媒体 Torque News 称,该款手机是特斯拉汽车的车钥匙,可以使用Starlink 的卫星网络服务。

吉利紧随其上。

先是在 2021 年 9 月宣布投入100 亿元,打造一款高端智能手机。

到了 2022 年,人们发现,李书福要造的这款手机,名字叫「魅族」——6 月 13 日,湖北星纪收购了珠海市魅族科技 79.09%的股权,取得独立控制权。

造车新势力从不甘为人后。

2022 年 2 月 22 日,媒体曝料原美图总裁尹水军加盟蔚来汽车,紧接着,又有消息传出,蔚来汽车正在筹备手机团队,由尹水军牵头负责蔚来的手机业务。

主张把「灵魂」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上汽,在 6 月底的媒体沟通会上也透露,正在策划与手机厂家的深度融合。

「大家都清楚万物互联必将成为智能设备领域的未来趋势,而手机和车机会是最重要的两大端口,没有人愿意将这两块阵地拱手让人。」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李书福对此直言不讳,他曾表示,手机更好地发展,能带动车机水平提升,进而帮助智能电动汽车提高竞争力。

在星纪时代战略投资魅族科技新闻发布会上,李书福重申了这一观点:「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

李斌的紧迫感更加强烈,近日有消息传出,他在和蔚来车主互动中表示:

「正在推进造手机的项目,并将像苹果一样,每年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一样……开发的手机将会与蔚来的车机系统形成很好的互动。

在此之前,李斌就频频表露进军手机的决心。

他曾表示,蔚来有 60% 以上的用户使用苹果手机,但苹果至今没对蔚来开放接口,导致车厂十分被动。「手机是蔚来用户用来连接车的最重要设备,不造手机相当于家里的钥匙不在自己手中……想想 2025 年,苹果车出来了,我们一点儿防御都没有。今天还不做点儿准备,到时不好办。」

事实上,现在已经开始有点「不好办」了。

6 月 7 日,苹果公司在 2022 年开发者大会(WWDC)上,发布 Apple CarPlay 系统面世 8 年来的首次重大更新,相较于早前以映射手机屏幕为主的形式,新一代系统首次获取了车辆实时数据,从可在 CarPlay 仪表/中控界面上无缝显示车辆行驶速度、燃油余量、车内温度及更多车辆信息。

此外,还增加了控制收音机、空调、座椅加热、无线充电等调整车内环境等操作。

可以看到,苹果也在加速将其手机和汽车厂商的车机做深度交互融合。据了解,此次发布会公布仅为初始版本,更多功能还将在年内不断更新。

国内的手机厂商也杀进来了。除了「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直接下场造车的小米,「OV」也对汽车座舱业务充满了想法。

2021 年 10 月的 OPPO 开发者大会上,OPPO 推出跨终端、全场景的系统出行解决方案「OPPO Carlink」,被外界猜测此举意在构建车机应用互联互通的生态。

2021 年年底的 vivo 开发者大会上,vivo 发布Jovi InCar 2.0,后者拥有无感连接、多屏联动、车家互联 2.0、智慧车钥匙等功能。此外,vivo 还联合国内主流车厂成立智慧车联开放联盟

「你可以看到,一切都像极了 5 年前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接近华为车 BU 的内部人士不由得感叹,车机正在复刻移动终端的发展路径。

而不同的是,这一次,竞争更加激烈。

04、自动驾驶已经来了,智能座舱「元宇宙」还会远吗?

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关于智能座舱的探索边界也在一步步拓展开来。

「Game From Anywhere(随时随地游戏)」特斯拉在其官网写下这样一句标语,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打造「游戏座舱」。

不久前,马斯克发推称,特斯拉在努力将 Steam 游戏平台整合到其汽车上,下个月可能进行 Demo 演示。

这并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提出要在车内打造游戏生态,早在几年前,特斯拉就曾推出例如沙滩车竞速 2、斗地主等轻量化游戏,后来又加入了《巫师 3》《赛伯朋克 2077》等 3A 大作,一度引来美国交通部门对其「车载游戏」功能展开调查。

在马斯克看来,未来汽车大都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车内娱乐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这一观点正指出了智能座舱的发展规律:与自动驾驶技术同步进化。

国内的智能座舱玩家也在跟进,除了提供常规的「观影、唱 K」等功能,还在屏幕上下功夫,主驾、中控、副驾「三连屏」,每个后排座椅再加装一块屏幕,力图照顾到每个乘客的娱乐需求。

还有的直接把「元宇宙」搬上了车,例如蔚来推出基于 VR/AR 技术的全景数字座舱,蔚来总裁秦力洪曾表示,座舱最好体验是如影随形,「自己的屏又不占空间,VR+AR 是终极解决方案。」

接近华为车 BU 的人士也透露,鸿蒙座舱团队正在研发主动、自然、多场景的交互设计。

大众问问 CEO 张人杰看来,这时关于座舱/车机的概念也将发生改变。

「当能实现全自动驾驶时,我们每个人或许只用戴一个 VR 眼镜,就能完成车内所有的控制,甚至连屏幕也不需要,这个时候讨论车机有什么功能,叫不叫做车机,都已经不重要了。」

不过张人杰随即补充:「但现阶段,至少两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车机的形态应该还是存在的。」

这一提醒也呼应了当下的关切:在自动驾驶未实现前,过早地追求车内空间交互的丰富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行业资深产品经理雨田指出,目前智能汽车仍处于人机共驾的状态,智能座舱的功能应在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条件地开发。

「宁可就是牺牲一点所谓的移动体验,也一定要保证安全。比如在欧洲,就有规定要求,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不允许动态信息显示,防止对司机产生干扰。」

国内目前的法规也倒逼驾驶员在使用车机时保持克制:根据最新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有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情形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进行处理。

从早先的车载收音机,到现在集合了导航、娱乐、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的车机,座舱的地位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正在不断提高。

我们尚不清楚,它的终极形态究竟是铺满车内的屏幕,还是集合一切显示和控制功能的 VR/AR 眼镜。

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将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更像是一个运动的「智能第三空间」,而我们正走在奔赴未来的路上。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157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5
  • 分享到:

相关圈子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之心

微信公号Auto-Bit。汽车之心是一家专注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媒体和知识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汽车与科技的融合。我们的团队由一群热爱汽车与新技术的资深媒体人、产品人与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组成。欢迎添加微信号autobitxyz给我们提意见。

  • 843
    文章
  • 42595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