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一季报成本暴涨近2倍,毛利率接近腰斩,宁德时代如何应对?

一季报成本暴涨近2倍,毛利率接近腰斩,宁德时代如何应对?

郭班来电

4月29日,A股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宁德时代(300750)披露2022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环比-15%。由于上游成本快速上升,一季度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扣非净利9.77亿元,同比-42%,环比-86%。

image.png

这样一份成绩让“宁王”光环褪色,风光不再!宁德时代如何应对?

我们来解析一下。

上游材料暴涨致毛利接近腰斩

宁德时代披露,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416.28亿元,同比增长198.66%。宁德时代同时表示,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因素:一是随销售增长而增长;二是部分上游材料价格快速增长造成成本增加。

销售增长带来盈利增长无可厚非,上游材料上涨造成的“输入性”压力,宁德时代表现如何?4月22日,宁德时代披露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较上年同期上涨146.45%;锂电池材料业务的成本同比上涨324.32%。其中,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2.00%,同比下滑4.56个百分点,锂电池材料毛利率同比上涨4.66个百分点。

在年报中,宁德时代多次提及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给公司带来的挑战。而这些因素也直接冲击到宁德时代的成本和毛利。

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锂辉石的价格同比增长了4倍;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价格同比均增长约8倍。而这也进一步抬高了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

我们直接看毛利率,宁德时代2022Q1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27%、上年年度的26%,降至本期的14.48%,接近腰斩,降到了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对于“老生常谈”的原材料涨价压力,主要的矛头仍指向碳酸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坦言,“没想到碳酸锂能从3万涨到50万”、“有点像投机倒把”、“如果还是维持50万元,我们肯定加快(锂矿)开发进度,把碳酸锂搞出来”。财联社此前报道显示,宁德时代近期取得探矿权的枧下窝矿区,折合碳酸锂当量约657万吨。

当天晚间,宁德时代董秘蒋理在央视财经直播中表示,已与客户重新协商价格,预计下半年供需关系好转。

蒋理表示,在保障供应方面,公司与上游厂商以长协、合资等方式合作,但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开发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非常快,所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蒋理透露,公司近期也在江西等地与合作方布局资源的开采。随着产能释放,价格的回落应该是趋势之中的事。

二季度是否会迎来拐点?由于受疫情影响,供应链不畅,下游停产或减产,短期内难以改善不容乐观。

市场增长确定性强,但面临强劲挑战

除了动力电池原材料持续短缺、价格飞涨给动力电池制造商的成本带来较大挑战,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大。

image.png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04.4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6.87GWh,同比增长140%。在行业增长背景下,宁德时代仍占据国装机量龙头,一季度装机量高达24.43GWh,市占率超过50%。而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占率,从2021年底的32.6%进一步提升至目前的35%。

根据今年2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宁德时代虽然仍牢牢占据着行业头把交椅,全球出货量同比激增192%。但同一数字,比亚迪高达411%,高出宁德时代两倍有余。目前国内排在第二位的比亚迪正在飞速追赶,缩小与宁德时代的差距。

比亚迪是宁德时代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拥有下游造车业务,可以承接自家电池;而且其子公司“弗迪”在未来可能将分拆为独立动力电池企业,加大在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力度。

此外,汽车公司也正在纷纷寻求新的电池供应商。中航锂电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广汽新能源车的第一供应商;蔚来汽车也正在寻求除宁德时代之外的电池供应商;吉利汽车的电池供应商除了宁德时代,同时还与欣旺达、中航锂电等电池企业达成了合作;奔驰宝马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名单中除了宁德时代之外,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都在名单之列。

竞争压力之下,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宁德时代国内装机量占比分别为55.6%、50.24%、48%、49.75%,大体呈下降趋势。

自去年12月以来,宁德时代股价从692元/股的高位一路下跌,截止到4月29日,宁德时代股价409.3元/股,回调40%。市值从1.6万亿到万亿以下,宁德时代只用了五个月不到的时间。

宁德时代不断下滑的市值背后或许是对毛利率下滑、市场份额下降、客户被抢占等情况的持续扩大的担忧。

在4月29日的机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宁德表示公司不仅立足国内,更放眼全球市场。公司认为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为公司立足之本,公司更加重视长期的竞争力,而非短期的业绩波动和市占率情况。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郭班来电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7411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8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