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昨天的文章《李斌谈 ET7 激光雷达布局:合理就是美,过两年车都会长得跟我们一样》,今天重开一篇时,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决战 2025,李斌的「傲娇」。
「傲娇」这两个词,其实带有一点负面。但打上「骄傲」两字,又有点过于蔚吹了。
所以反过来一下,但主旨还真就是这个,涉及的话题比较多,我们一一来说。
一、绕不开的华为
和此前专访何小鹏一样,「华为」依然是李斌专访中大家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
面对来自另一个领域的「野蛮人」,李斌大方承认华为强大的 ICT 工程能力。他表示华为有一个特别大的团队,而蔚来也已经和华为有一些合作,比如华为还买了蔚来的车做研究。
恰好,我们前不久体验华为自动驾驶的时候,也拍到了用作测试车的ES6:
采 访中李斌表示,华为「一些很不错的技术」,蔚来也有看过,但是没有采用。
李斌将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总结为「巧妙」。
「在它以前,确实没出现过这样软硬一体的合作模式」,李斌称之前供应链还是零部件级,没有系统级,「它这个是系统方案的供应商,不止卖芯片,不止卖硬件」。
二、走 APPLE 的路
李斌说很期待看到华为和北汽长安广汽的合作结果,而他也表示蔚来走的,是另一条路——核心技术自己正向研发,「我们的三电、三智,除了芯片以外,都是自己在做。」
「蔚来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没有任何理由不走下去」,他这样解释,他认为最终一体化的企业和系统思考非常重要。
李斌拿苹果举例子,表示蔚来肯定会做苹果的模式,就是「研发深度越来越深,广度越来越广,核心技术都会自己研发。
三、蔚来的开放
但他同时表示蔚来和苹果不太一样,会将技术分享,「比如电机用我们的,比如用我们电池包设计底盘,也没问题,我们的充电桩本来就是开放的」。
但和博格华纳、宁德时代这些供应商不一样,李斌表示蔚来不会 Modify,也就是「适应需求」,他表示蔚来至少拒绝了三个需要修改电机适配其他车的单子。
和何小鹏「短线看好华为」的表态有些不同,李斌认为这两条道路没有好不好之分,「这是不同公司的道路选择」。但蔚来会坚决走核心技术自研的道路,「因为启动可能难点,但越往后跑得越快」。
李斌称蔚来的道路有点像 AWS,「你要求亚马逊按照你的要求配服务器,人家不会这么干,但是它愿意把这个能力开放。我愿意能力开放,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四、决战 2025
1.激光雷达=安全气囊?
华为的 4D 毫米波雷达,号称可以替代一些低线的激光雷达。李斌则认为激光雷达和 4D 雷达「应对的场景不太一样」。
他将激光雷达形容成自动驾驶的「安全气囊」。
「对于安全的角度来讲,安全带作用比气囊大多了,但是你不能没有气囊,它总是有一些 corner case」,李斌认为激光雷达总归是能增加自动驾驶可靠性的。
至于成本,他认为虽然和人车安全相比,这样的成本增加是值得的。「没有激光雷达能做自动驾驶,但有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安全可靠性一定是提高了的」。
说起激光雷达,最有名的段子一定来自马斯克,而他那句「人类开车不靠镭射眼」,也成为视觉路线支持者的论据。
李斌则表示有部分争论「不在点子上」,他表示不装安全气囊也不影响开,但是不能说安全气囊没用,「为什么气囊越来越多?因为每增加一个,可靠性都增加一点」。
反过来,李斌认为华为也是如此,他表示正是因为华为发现没办法替代激光雷达,所以依然在 ADS 上搭载了多个激光雷达。
然而,即使激光雷达已经上车,李斌表示昨天何小鹏说的「自动驾驶元年在 2023 年」,有一定道理。「明年 NAD 硬件已经部署,但要提供特别好的体验,还需要时间」。
2.算力决定上限,整体决定体验
特别好的体验,指的是什么?
李斌说 NAD 方面的不方便透露,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团队利用一个 Mobileye EyeQ4,就能够做到不输特斯拉目前 FSD 的一个体验」。
真的假的?继续等 NIO OS 更新?
李斌说算力固然很重要,甚至决定了一套系统的上限。甚至传感器布局和数量,他认为蔚来已经有好的地基,「我认为是现在所有车里最合理的」。
但决定实际体验的依然还是软件和数据能力,比如算法,比如泛化。
泛化,指的就是「普适性」。「即使像 Waymo 那样的,你可能在凤凰城做得不错,但是复制到一个新的城市怎么弄?很麻烦。所以量产和 demo 完全不是一回事。」
李斌认为「地基」一定要匹配商业模式和量产去做,「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按月缴费的订阅模式,怎么匹配这个商业模式?所以我讲的意思是,你不能碎片化去思考,要整体思考。」
负责「整体思考」的自动驾驶团队,李斌形容为「非常稳定」。
他表示从这支 2016 年开始搭建,原来在美国现在迁移回中国的队伍,已经在系统层面叠加了很多产品;除此以外,蔚来在深度学习、云服务、地图等领域,也已经搭建了各自的团队。
「这些我们现在还没有去说,还是那句话,演示的 demo,不代表量产的东西」。
基于以上的逻辑,李斌认为现在说「怎样的自动驾驶是好的」,还太早。
他告诉我们,光怎么定义就已经分歧很大,「所以我们怎么去想 10 年之后怎么定义,很重要。只有去想 10 年后的定义标准,你今天做的事情才有意义。」
除了时间纵深,李斌强调的还有范围横扩。
「光中国做得好也不行,欧洲怎么办?还有法规的问题、数据保护的问题,它是个很复杂的事情」。
3、「我们不做一代半的东西」
今年没有新车推出,蔚来怎样充实 2021?这也许是造车界都在关心的问题。
聊到蔚来的节奏,李斌从 ET7 立项开始。
从 ET Preview,到 ET7 正式交付,是 3 年时间。李斌表示这 3 年蔚来是在等代际技术的提升,「我们其实也没闲着」。
李斌反问我们:「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我今年推了一个车,我今年是有新车了,明年怎么办?」他认为长期的节奏很重要,这与昨天何小鹏说过的不谋而合。
其实蔚来内部曾经想做一些一代半的东西,但被李斌坚决否决了,「一代半的东西整个节奏就出问题了」。于是蔚来在前年底去年初坚决直接到下一代,甚至现在在「开发第三代」。
李斌举了个很耐人寻味的例子:怎么打好移动靶?你只有看远一点才能打好移动靶,盯着这个靶子打一定脱靶。
然后话题还是聊到了「蔚来今年做什么」。
李斌用了两个赶紧:赶紧建充电桩换电站,赶紧建基础设施。
蔚来昨天刚刚发布了 Power North 计划,一个不小的 Flag,「今年我们已经说出去了,必须做到」。李斌说困难主要是找地方、找电容量,而且审批手续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李斌甚至认为充电基建和自动驾驶一样麻烦,「有时候比技术问题复杂得多」。
4、2025,终极产品形态
昨天「直男」何小鹏说他不认为大公司再创业一定成功,今天李斌也被问到了同样的问题。
「所有人都是竞争队友」,李斌这样形容的核心,还是「份额」——「我们(所有厂商)加起来这点量占 10%,那不 90% 还是油车吗?」
但他同时表示,10% 是很重要的点。
汽车行业是一个长跑,李斌认为不能用 1 年、1 季度去想事情,至少要用 5 年、10 年去想,而且相当长时间内不是赢者通吃的。
基于「长期思考」,李斌觉得现在的蔚来,和 6 年前相比,基本的东西没有变化。
「比如我们用户企业的愿景,我们做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路线我们也从来没有摇摆;做高端品牌我们也没有摇摆,我们一步步建立了品牌。」
但蔚来不是没经历过考验,大家都记得。
李斌的原话则是「2019 年稍微有点断片」。
他表示 2015-2018 这四年,是按照 2012-2014 想的路在走。而 2019 年虽然他说过「到 2023 年要进入资格赛阶段」,但「上来就被灌了 0:5」。
但即使当时的蔚来已经在重症监护室里面,李斌称他其实还在想 5 年、10 年的事情,「你不想 5 年 10 年的事情你过不去」。
于是整个蔚来,在重症监护室开始培养长期思考能力,重回 2012。
所以蔚来想好了吗?
李斌说他现在觉得 2025 年是「决战」年,2024-2025 年,整个行业都会迎来终极产品形态,甚至汽车本身的外观。
我们昨天的专访预览里面也提到过——「过两年去看,你会发现车顶上都跟我们长得差不多」。
这就是蔚来的「傲娇」,你觉得贴切吗?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535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