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运营商在建设数量方面优势明显,行业格局仍未定型
截至2019年,充电桩保有量超过8万台的运营商有三家,保有量达35.6万台,占比69%。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同时地方性小企业充电桩数量也在稳定增长,目前已经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小型企业为辅的局面。然而目前充电桩行业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环节,并且充电桩数量仍未达到国家目标,因此行业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定论。
内短期资金决定市场占有率,长期综合运维将来带竞争优势
充电桩行业发展较晚,商业模式单一,制造方面门槛较低,因此目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投建时所必要的资源整合能力上。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到所需资源的企业便可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而充足的资金则可加快市场开拓的进程。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可将原有模式进行复制开拓更多市场,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资源整合能力转变为综合的运维能力;合理的布局、产品的稳定性、运营方案的差异化和互联互通将吸引更多的用户及资本的青睐。因此在行 业逐渐成熟之后,竞争将变成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以细分领域为突破口,新进入者有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而充电桩保有量为121.9万。数量缺口和明确的政策指引促使新玩家加速入局。因为新玩家容易看清之前行业走的弯路,从应用场景倒推所需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定位,因此不会盲目投建,后发优势明显。多数新玩家选择进入细分领域,将会优化产业结构产生鲶鱼效应,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外企还没有真正进场,受疫情影响节奏变缓。预计2020开始外资品牌会加速进入并打造新型生态。相比于国内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将会给国内市场来带较大冲击。
国内优秀充电桩企业案例分析
特来电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拥有在电气设备制造上的强大优势。迄今特来电覆盖总终端数近27万,覆盖334座城市,充电桩数量市场占有率最高,同时是充电桩运营商中第一家公开宣称充电桩业务开始实现盈利的企业。其主要业务版块包含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和SaaS平台。采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能与车辆进行深度互交的联网产品和完善的充电网络,并将充电桩定义为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
星星充电为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设备、平台、用户和运营服务,掌握智能控制、物联网、大功率定制等核心研发能力。星星充电参与了国内所有充电标准的起草,并作为中方代表参与IEC国际标准的起草,因此在产品质量上拥有核心优势。同时由于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在汽车销售、流通上的优势,星星充电在于车企的合作方面尤为密切。
国家电网为最早进入充电桩行业的企业,自2006年起开展公共快充网络建设。2015年底成立全资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接管电动汽车充换电发展业务。依托国家电网的优势,其充电业务的开展在资金、场地、电力、渠道等多方资源上占有绝对话语权。目前接入国网自建及互联互通充电桩30余万个,覆盖26个省、273个城市。
行业发展早期部分运营商建设发力过猛、盲目自信,且过多考虑电力和场地资源而未考虑市场需求;同时为了拿到补贴而 过度投资成本低充电慢的交流桩,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导致整体利用率低下回报周期变长。产品质量方面,标准化的 建立晚于市场发展,导致大量前期投建的充电桩因标准不统一,质量问题频出。同时运营商几乎仅依靠收取服务费盈利,尽管有充值优惠等营销手段可加强用户黏粘性,但单次充值费用较少,意义不大。
因此,行业发展的痛点可认为是前期发展过快、对市场判断的失策、资本的冲动和粗犷的补贴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而前期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遗留问题仍然会在短期内影响整个充电行业。部分运营商已经开始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重视精细化运营,开发数据价值,提升单桩利用率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
整体充电设备制造行业技术门槛较低,直接导致充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坏桩较多,从而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同时充电标准、动力电池和充电技术的发展不协调,导致充电速度提升较慢。前期的重建设轻运维也导致了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 用户难以找到合适的充电场所;同时充电场位无人看管,引发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的社会问题。种种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 在使用上失去了部分优势,因此需要动力电池制造商、新能源车企和充电桩运营商协同发力提升用户体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充电桩沙龙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4340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