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1年开年以来汽车行业内首场高规格的论坛,第七届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召开格外引人瞩目。1月15日-1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举办,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分别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热点、痛点和要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并为新能源汽车如何应对下一阶段的严峻挑战出谋划策。
以下为嘉宾发言概要:
万钢: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和政策双驱动的新阶段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从2001年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市场和政策双驱动的创新阶段。2020年1-9月,新能源汽车完成了非常漂亮的V字型增长,新能源汽车产品也越来越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获得了资本的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值快速增长,推动了各种跨界投资的涌入。
万钢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发展新阶段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战略规划、团队建设等,都会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双重关注,希望企业要更加谨慎前行,把握住发展的趋势,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科学地预判需求,创新市场管理模式,特别要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
万钢指出,面向未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产业需构筑面向低碳化发展的创新体系,优化汽车产业碳排放的制度和完善交易体系,加大财政和金融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力争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如期达成。
未来五年,将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实现新能源汽车完全市场化的一个攻坚期。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阶段,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抓住产业变革新机遇,提升科技创新的新动能,需要我们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同心协力地来构建“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肖亚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推动绿色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汽车产业逆势而上,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交出了亮丽的答卷,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度增长。
展望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统筹,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强、产业强、设施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包括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
苗圩:应对产业新变化,跨界融合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化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
当前,汽车产业已透露出多种新变化,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国及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成为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持续演进,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将成为竞争焦点。
应对新变化,建议整个产业要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加强组织的协同;支持企业的跨界融合,加速关键产品的落地和质量的提升;适度超前建设5G网络,大力推动共建共享。
苗圩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在体制机制、市场容量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希望大家凝心聚力加强协同,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及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林念修:新能源车是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表示,2200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严峻考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率先止跌回升取得了好于预期的业绩。具体体现出三大特征: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改善;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明显向好;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这要求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要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开放、用好强大的国内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快电动化、智能化战略转型,提升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这其中,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电动化方向不动摇。同时也要紧抓产业智能化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政企、行业的协同合作,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六大体系。此外,还要大力强化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力,协同推进国际化。
欧阳明高:绿色化与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峰回路转,新能源汽车规划(2012-2020)目标任务圆满收官。这一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元年,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折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利好发展政策纷纷出台的一年,尤其是习主席提出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给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百多年前的第二次能源革命引发了马车到汽车的大转型和石油行业的大繁荣。主要的转型期从1900年开始,大概经历了25年左右。现在第三次能源革命就在眼前。我估计与上次马车到汽车的转变类似,今后二三十年交通装备与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共同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绿色化和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化。
朱华荣:供需两端齐发力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消费需求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绿色制造、低碳出行,已经成为事关千秋万代、事关人民生活的重要课题,新能源汽车自然是承载这一使命的主角之一。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还面临诸多挑战,既要突破电池技术的短板,产品上要更适应用户的需求,又要加快拓展盈利能力,探索商业模式等。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新能源供需两侧需同心协力,从根本上满足用户的需求,朱华荣提出以下5点建议,包括:能源结构需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同步调整;研究电动汽车作为大型的能源储能单元的调峰作用,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各地方政府与国家战略规划要保持一致,有序的规划新能源车辆的比例及提升路径;构建积分池,解决双积分的问题,平抑价格波动,稳定产业各方的经营预期;加强标准化建设,统一充电接口和换电标准,提高使用效率,减少社会浪费。
曾庆洪:新发展格局要求汽车产业加快供给侧改革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供给侧改革以及推动需求侧的改革,培育坚实的供给基础和国家基础、制度基础,以实现发展与质量的变革。这要求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加快加强科技创新的驱动,培育快速创新、勇于创新、持续创新的沃土,实现发展动力的变革;要求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发展布局,以开放合作促进竞争,提升体制机制的活力,激发新动能,实现发展高效率的变革。
曾庆洪建议,在新发展格局下,电动汽车要立足市场的实际,坚持多能源结构、分步走的方针;智能网联方面 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资源,推动完善智能网联或者智能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核心零部件方面,要制定长期、有效的扶持政策。
王晓秋:发展新能源车不应以替代燃油车为最终目标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秋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私人消费开始占据新能源车市场主导地位这一拐点。过去一年,得益于宏观经济和车市的快速反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下半年得到快速反弹。其中,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经济型代步产品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量产品。这款车之所以能够迅速火爆,主要是因为其瞄准了家庭出行的代步需求,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王晓秋表示,新能源车的“极致”应该是通过赋予新的内涵让用户感到“极为别致”,既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又要打造极致的服务体验,更要提供极致的价值体验。
王晓秋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着眼点不应该只是作为燃油车的替代品,而是要在电动智能网联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新技术和创新模式融入进来,打造“极为别致”的用户体验。
王传福:新能源车全面转向“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汽车电动化方向非常明确,趋势不可逆转。电动车渗透率从2016年的1%到2019年的5%,2020年迅速提升到9%。行业从早期依靠政策的“单轮驱动”,全面转向“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随着私人用户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驱动力还在持续增强。
为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王传福建议继续完善电动车安全法规标准;增强双积分价格的可预见性,参照农业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私家车电动化需要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双管齐下。
曾毓群:能源清洁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表示,2020年全球对绿色发展更加关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更加坚定,交通电动化、电力能源清洁化正在全面加速,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发声,支持绿色发展。
能源和交通是碳排放的大户,因此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是碳中和的重要保障。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应用让人类实现了无化石能源的社会成为可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实现对移动式化石能源的替代。SNE发布了2020年全球锂电池统计数字: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还是达到了137GWh,保持17%的增长,其中宁德时代装机34GWh,连续4年位列世界第一。
2021年锂电池市场需求会有明显提升,但反观供给端全链条的产能供给增长较慢,有效供给不足。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行业已达到爆发拐点,拥有广阔市场。多元化和平台化的运用可为乘用、商用、两轮电动车等不同领域设计出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36448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