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陈玉宝(密西根大学教授)编辑/ 钱亚光设计/ 赵昊然
电灯、汽车、飞机无疑是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中三项最伟大的发明,而将这些发明背后的三位巨人——爱迪生、福特、莱特兄弟的珍贵历史遗迹保存在一处供人瞻仰,谁能做到?
老福特做到了。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8日)精心建造的的美国历史遗产园——绿野村(Greenfield Village),汇集了爱迪生电灯泡实验室,莱特兄弟老宅和自行车行,福特老宅以及作为美国汽车工业元年标志的福特汽车公司最初建筑。
绿野村位于美国密西根州迪尔本(Dearborn)市。早在1919年,当雄踞美国汽车工业鳌头的老福特开始整修自己家园时,萌生了建立美国历史遗产园的念头。他在福特公司所在地迪尔本大举购置土地,为建造遗产园做准备。
十年之后,美国历史遗产园的蓝图在老福特心中已然成熟。1929年,他在建造规模宏大的室内博物馆——爱迪生学院(即今天的福特博物馆)的同时,在旁边的土地上也开始建造反映美国工业及社会发展的历史村落——绿野村。
这座历史村落通过精心布局,完整地展现出美国过去几个世纪中的生活和生产场景,使今天的人们能够在实景中了解美国社会和工业发展的过程。
“
占地二百多英亩的绿野村拥有一百多座从美国各处搬迁过来的著名原始建筑,包括住宅、实验室、工厂、作坊、农庄、商店、教堂、学校、法庭、廊桥、风车等,还有一条蒸汽火车线路穿行在村中。
”
如今,占地二百多英亩的绿野村拥有一百多座从美国各处搬迁过来的著名原始建筑,包括住宅、实验室、工厂、作坊、农庄、商店、教堂、学校、法庭、廊桥、风车等,还有一条蒸汽火车线路穿行在村中。
走到村中,你会看到一片绿野葱茏、骏马奔腾的乡村景色。这里有流水淙淙的磨坊,绿油油的农田;有各种上世纪的手工作坊,还有热闹的小城街道。街道上有政府行政大厅和各种小店,以及保留着一百多年前原样原味的餐馆。街角处有一座漂亮的木马转盘,从那里不时地传来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抬头望去,街上那座从英国伦敦搬来的卡通大钟按时敲响通往过去的钟声。远处教堂高高的塔尖映着蓝天白云,优美的婚礼音乐袅袅,传来浓浓的爱意。村子中心诺大的绿荫草坪上,几部老爷车悠闲地停在哪里,回味着往日的精彩。 那座饱含荷兰风情的大风车正在缓缓地转动,像是转动着历史的年轮。山坡下的河面上停靠着一艘精致的蒸汽轮船,汽笛不时地鸣响,似乎是在等待着今天的你,买张船票登上驶向历史远方的客船。
在村中徜徉,不期然你就走进了老福特儿时的厨房,想象一下当年他曾经品尝的美味。你还会驻足在莱特兄弟家的门廊下,琢磨这俩兄弟是如何产生飞天的冲动。你还能走进爱迪生的那座举世闻名的电灯泡实验室,仔细看看他点亮生活之光的地方。你还可以坐上老福特当年的原版T型车,体验一下这辆大众之车的风范,细细品味美国汽车工业的起源和发展沧桑。
在这里, 你从每一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幅风景,更是一段历史的画面。
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你从福特博物馆出来, 向左沿一条林荫道走去,不远就是绿野村的大门。走进大门, 左前方有座小火车站,一辆蒸汽火车正在等你。
好了,你就安心地坐上这部时光列车吧!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列车便徐徐启动带你回到美国几百年来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中去了。
爱迪生之光
“
史学家说爱迪生不仅是发明家,还是发明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发明的正确方式。
”
在近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所做的贡献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他就像是那位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神,将光明带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上个世纪末,爱迪生名列美国二十世纪一百位世纪伟人的榜首。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最为人称道三项是:电灯和电力系统、留声机以及电影放映机。爱迪生生活和事业的起步与车城底特律息息相关,尤其是他和老福特之间亦师亦友的终身情谊是一段广为传颂的历史佳话。
如今,这段佳话被永久地保留在了福特博物馆和绿野村中。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出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附近的米兰(Milan)小镇。七岁时,他随家人来到了位于底特律北边的休伦港(Port Huron),开始了读书学习的生活。彼时的小爱迪生天生好动,思维跳跃而注意力不能集中,成为学校里“无法清晰地思考”的问题孩子而不受欢迎。无奈之下,小爱迪生缀学回到家里,由曾经做过老师的母亲指导学习了。
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得天独厚的五大湖资源和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大量的移民从美国东部来 来到底特律,逐步奠定了底特律工业革命之城的基础。很快,在爱迪生家所在地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修起了一条六十多英里的铁路,大大促进了底特律的商业活动。
也许是不受传统学校的束缚,少年爱迪生的眼光很早就已经开始转向外界。年仅十二岁时,小爱迪生开始在往返于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的火车上卖报,同时贩运一些农产品,收获了第一桶金。 随后,小爱迪生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先锋周报》。他租用了一节车厢作为编排和印刷间,并雇佣了一些报童在车上为他卖报。
火车上的事业起步后,爱迪生有时间经常光顾底特律公共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大量的阅读开启了少年爱迪生异想天开的大脑,他开始在火车上做起化学实验。不幸的是,一次实验事故引起了火灾,使他早年在火车上的这段冒险经历嘎然而止。
幸运的是一位火车站站长很快将爱迪生招入麾下,把他培养成一位出色的铁路电报员,播下了他对电痴迷的种子。几年之后,青年爱迪生决定以发明为业闯荡江湖了。他辗转在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之间,开发出自动投票器和股票行情记录仪等产品,也经历过数次创业的失败。
到了1876年春天,爱迪生选择在离纽约不远的新泽西州门罗公园(Menlo Park)市建造了被史学家称为“发明工厂”的实验室,正式开始了研究和发明的生涯,逐步走向发明创造的顶峰。
人们对发明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发明是出于个人爱好,满足好奇心。门罗公园实验室建立之后,爱迪生明确提出发明是以严谨的方式进行成功的实验,并最终取得造福人类成果的过程。在他看来,单纯的发明也许是天才的一闪念,而要将这一闪念变为可以造福人类的成果,却需要无数的实验和漫长的开发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发明的意义。所以史学家说爱迪生不仅是发明家, 还是发明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发明的正确方式。
如果说早期爱迪生的发明还是有很多天分和偶然的话,那么从建立了门罗公园实验室之后,他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昂首阔步、一骑绝尘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正如他常常说得那样:发明是百分之一的天分,百分之九十九的辛苦,而最好的写照就是爱迪生电灯泡的发明过程。
其实,爱迪生并不是电灯最早的发明者。早在1854年,美国一位名叫亨利·戈培尔的钟表匠就将一根碳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玻璃瓶中通电发光,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但是这个电灯泡寿命很短,不具备使用价值。后来曾有许多人尝试开发实用电灯泡,但终因太难而半途而废。
爱迪生建立起门罗公园实验室之后,很快就将开发实用电灯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在经过了数年上千次实验失败之后,爱迪生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点亮了第一盏真正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白炽灯。随后,他又投入到照明电力系统的开发中,最终将电灯照明普及到千家万户。爱迪生的实用电灯的诞生之地——门罗公园实验室由此而举世闻名。
带着成功发明的电灯和电力系统,爱迪生回到了他少年梦想开始的地方——底特律成立了爱迪生电力公司,并建造了底特律第一个发电厂——A站,使底特律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早电气化的城市之一。
在爱迪生诞生十七年之后,另外一位搅动人类工业进程的巨人在底特律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正是这束来自底特律的爱迪生之光点亮了少年福特的梦想。中学之后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走出农庄来到底特律,投身于工业革命大潮。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从爱迪生的A站开始的。四年之后,青年亨利凭着精湛的机械技能和创新的悟性, 成为底特律爱迪生电气公司的总机械师。
受爱迪生的创新精神的影响和鼓励,亨利后来毅然决然辞掉了优厚的工作,开始了汽车产业的创新历程。他以质美价廉的T型车以及革命性的流水生产线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将汽车带进了千家万户。
这是历史赋予底特律的机缘——两位同是从车城走出的巨人,以他们的高瞻远瞩胸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启了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门,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为了迎接爱迪生发明电灯五十周年纪念日,老福特开始在绿野村中建立永久的爱迪生纪念区域。他排除一切困难,将爱迪生历史性的电灯泡发明之地——门罗公园实验室整体搬迁到了绿野村。同时搬来的还有爱迪生为员工建造的单身宿舍楼——那座历史上首次使用电力照明的楼房。不仅如此,他又将爱迪生在南部佛罗里达州度假时专用的实验室也搬到绿野村。为了增强这片爱迪生区域的历史真实感,老福特甚至将爱迪生实验室原址上的大量土壤也运到绿野村,铺在了门罗实验室周围。
1929年10月21日是爱迪生电灯发明五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包括胡佛总统、莱特兄弟、居里夫人等一百多位美国各界名流的见证下,老福特请爱迪生在绿野村中的门罗公园实验室内庄重地按下电钮, 重现了五十年前那个历史性的一刻。
老福特曾问爱迪生,绿野村的门罗实验室是否和原来一样?爱迪生答道:一样,百分之九十九的一样!仅有的不一样是这里的地面比较整洁。
如今,这座见证历史的电灯泡实验室静静地耸立在绿野村中,向人们展示出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真实场景。在这里,你可以触摸爱迪生曾经用过的座椅,可以仔细端详他曾经用过的各种实验工具和材料样品,可以感受一百多年前创新发明的氛围。
T型车之路
“
他挥斧把墙凿出个大洞,拖出了这辆四轮车,径直向底特律中心开去,最终造就了底特律这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
绿野村有一条福特T型车之路, 从福特出生长大的老屋开始,走过福特第一辆车的出生地,通向福特汽车公司的初始生产车间。最后,人们还可以坐上老福特的原装T型车,在铺满历史的道路上驶过,亲身体验上世纪初告别马车时代的兴奋和豪情。
亨利·福特出生于1863年。和爱迪生一样,小亨利在底特律周边的农庄里长大,从小就展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爱迪生十二岁时登上通往底特律的火车,开始了人生的梦想之路。同样,福特也是十二岁那年在通往底特律的路上看到了蒸汽机车,萌生了投身工业大潮的志向。当他成为底特律爱迪生电厂总机械师后,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令人羡慕的位置,而是开始了他一生最伟大的创新:制作一辆不需要马拉而由机械动力驱动的四轮车。经过一段艰辛的努力,这辆车做出来了。当时他是如此专注,四轮车组装好之后才发现门太小,根本开不出去。
但这难不倒福特。他挥斧把墙凿出个大洞,拖出了这辆四轮车,径直向底特律中心开去,最终造就了底特律这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回顾往事,老福特非常珍惜他在开发第一辆四轮车以及在爱迪生发电厂A站工作的经历,很早就将那间储藏室和发电厂A站搬迁到了绿野村中。如今,这间储藏室成为美国汽车发祥地的重要见证,里面陈列着那辆历史性的四轮车和各种生产工具,生动地展现了老福特当年制作四轮车的场景。储藏室的一面墙上至今还是一大一小两扇门。你很难想象当年的福特就是从这面简陋的墙上开出了他的第一辆机动车,从而开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汽车时代。
在汽车工业百年历史中,福特的T型车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汽车生产效率低下,汽车价格昂贵,只是少数富人的玩物。农庄长大的老福特醒悟到汽车必须走进千家万户,必须可靠、实用、价廉。
从1906年开始,老福特花了两年时间开发出一款崭新的T型车。这款车真正具备了可靠、实用、价廉的特性。它采用了很多当时的先进技术,而且设计巧妙而简单,使它还可以输出动力源,带动其他机器运行。在当时普遍售价两千美元以上的汽车市场上,T型车的售价为仅为八百美元,在市场上掀起了购买汽车的热潮。
为了解决T型车供不应求的困境,福特开始了生产模式的创新。他在底特律北边的高地公园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规模宏大的汽车流水线工厂,隆重地推出了革命性的大规模流水生产方式,正式拉开了大工业生产的序幕。
这种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将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十倍。到了1914年,经过不断优化的福特高地公园工厂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部汽车下线,日产量超过了其它所有汽车公司产量的总和。也是这一年,福特的第一千万辆T型车下线,在生产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创造了汽车生产史上至今未能超越的奇迹。正因为如此,美国业界郑重地以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的1904年作为汽车工业的元年。如今,福特汽车公司的初始门面作为汽车元年标志耸立在绿野村口,走过那个村口,就好像跨过了一个工业时代。
史学家说,二十世纪是福特为美国的经济装上了轮子,而这个轮子就装在了T型车上。
今天,在绿野村的道路上行驶着几十辆福特原装的T型车。人们只需五美元就可以坐上一辆T型车,驶过这条村落中的T型车之路,亲身体验一下当年乘坐T型车的惬意和豪情。
莱特兄弟之翼
“
威尔伯在妹妹凯瑟琳的小桌上写下那封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致函史密森尼学会索要航空资讯和出版物。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当福特闻讯莱特兄弟的老屋即将出售时,立即将它买下并整体搬迁到了绿野村中,同时搬来的还有孕育莱特兄弟飞行事业的自行车行。
兄弟中,哥哥威尔伯·莱特于1867年出生在印第安纳州,比福特小四岁,比爱迪生小二十岁。四年后,弟弟奥维尔·莱特出生。两人的童年都是在这幢老宅中度过的。早年父亲外出时带回来一个橡皮螺旋飞行玩具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下了飞行的种子。
弟弟奥维尔在小学读书期间调皮捣蛋,以至于曾一度被学校开除。中学之后,奥维尔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开办了一家印刷厂,并说服哥哥威尔伯加入。兄弟俩一道设计并制作了自己的印刷机,同时办起了自己的第一份报纸。
但是,他们在办报的路上并没有走多远。随着美国社会对自行车日渐增长的热爱,两个从小痴迷机械的兄弟于1892年创立了莱特自行车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的自行车。
这一年,美国几件有关飞行的大事催发了两兄弟投身航空的热情。该年五月,史密森尼学会的塞缪尔·兰利成功试飞了一架蒸汽动力的无人飞机模型。同年夏天,芝加哥的工程师威奥克塔夫·沙努特在密西根湖畔试飞了多架不同类型的滑翔机。
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莱特兄弟开始了飞行器的研制。他们先从观察鹰在空中的飞行,研究和思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机理。后来他们意识到要完成一个可以由人操控的飞行器的设计,只有观察不够,还必须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分析。
但从哪里寻找有关飞行研究资源呢?
1899年5月31日,威尔伯在妹妹凯瑟琳的小桌上写下那封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致函史密森尼学会索要航空资讯和出版物。
正是这封信,标志着莱特兄弟正式开启了飞机研发的历程。
这张凝聚着莱特兄弟飞行梦想的小桌如今仍然摆在老宅的起居室里。看着这张精致小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威尔伯坐在这里是怎样的坚定。你甚至怀疑这张小桌是否能承载起莱特兄弟豪迈的飞天梦想?
以后数年中,莱特兄弟设计出各种飞机模型,经过了近千次试飞,终于组装出世界上第一架自有动力飞机——飞行者一号。
1903年12月17日是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这天莱特兄弟带着飞行者一号来到了北卡海滩,冒着泠冽的寒风,成功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依靠自身动力载人飞行的壮举,开启了人类飞天的大幕。
一百年后,一群美国的航空爱好者们集聚在了一起,严格按照莱特兄弟的当年的参数制作一台新的飞行者一号。在莱特兄弟飞行百年记念日的当天,他们在同一个海滩上再现了人类第一次动力飞行的场景。
如今,这台百年之后的飞行者一号陈列在福特博物馆,而莱特兄弟的老宅和当年的自行车行被永久地保留在了绿野村中。
人文之华
“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韦伯斯特编撰大词典的场景,看看他是怎样为人类文字史上创造出这部鸿篇巨制的。
”
绿野村不仅保留着工业社会发展的印记,还有许多有关人文历史的珍藏。
众所周知,出版于1828年的韦伯英文大词典是美国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英文词典典。这部字典的编撰者小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 Jr.)出生于1758年,是美国教育和教科书先驱,被称为“美国学者和教育之父”。
韦伯斯特早年做过中小学教师,编撰了系列英语学习丛书。他在1783年出版的《蓝皮英文拼写》很长一段时间是美国学生英文学习的必备,在近百年间卖出了创纪录的一亿多册。
进入十九世纪之后,韦伯斯特开始编撰有七万多词条的英文词典。这无疑是一项开拓性的浩瀚工程,耗费了他整整二十六年的时间,于1828年完成。在这期间,他的很多编撰工作是在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住所内完成的。
如今这座饱含韦伯斯特编撰艰辛的住宅位于绿野村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韦伯斯特编撰大词典的场景,看看他是怎样为人类文字史上创造出这部鸿篇巨制的。
在离韦伯斯特之家不远地方,有一幢绿树相掩的褐色两层小楼。这是当年的洛根县法院,是律师林肯经常光顾的地方。
林肯于1809年出生于一个美国西部的开垦家庭。他在伊利诺伊州自学成才,成为律师。当年的林肯律师非常勤奋,不辞辛苦办理各种案件,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平民的权益。在解决法律案件的过程中,林肯善于倾听和分析,展现出公正和思路敏捷的一面,在律师界和老百姓中声名鹊起。林肯后来从政,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带领美国走出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和华盛顿美誉并驾齐驱的总统。
出于对林肯总统的崇敬,老福特在博物馆内和绿野村中都保留了珍贵的林肯遗迹。这座建于1804年法院小楼作为绿野村的第一批建筑被老福特搬迁到村里。小楼中的法庭仍然保留着律师林肯时期的原样。在辩论律师的席位上,你可以想象当年林肯在辩论的情形。
老福特喜欢拉小提琴,对音乐心有独,所以他要为绿野村寻找音乐的元素。找谁呢?他将目光投向了出生于1826年的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C. Foster)。这位被称为“美国流行音乐之父”的作曲家,一生写下了两百多首歌曲,包括“哦!苏珊娜”,“艰苦的时光再也没有”,“我的肯塔基老家”,至今仍脍灸人口。
斯蒂芬出生在宾夕法尼亚的劳伦斯维尔。1934年,当老福特知悉劳伦斯维尔有一幢据称是斯蒂芬的出生的老房子要出售时,果断将这这幢房子买下,整体搬迁到了绿野村。
这座具有希腊风格的房屋建他父亲的土地上。整栋建筑小巧玲珑,白墙绿窗,尽显希腊复兴式建筑的古典和优雅。尽管斯蒂芬的后代指出这幢房子可能并不是斯蒂芬的出生地,真正的出生地已经焚毁。但绿野村仍然将它作为一个小型的美国之声博物馆,以期纪念美国早期的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绿野村中还有许多反映美国人文历史的宝贵建筑,包括来自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和黑奴的居所,欧洲英伦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地区的小民居、十七世纪的农家房屋、古朴的廊桥、和美国最早仍可运行的大风车。
作坊之精
“
今天,作坊中的机器仍然可以流畅操作,真实地再现老福特儿时看到的场景。
”
在大工业革命之前,具有欧洲传统的手工作坊遍布北美大地。这些作坊依赖传统的机械和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起过重大推动作用。
为了保存和展示美国的这段历史,老福特在绿野村中特意开辟了一个自由作坊区,保留了许多早期的经典作坊,包括玻璃坊、土陶坊、纺织坊、锡制品坊及印刷坊等。这些作坊内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机械和制作工艺,人们在这里可以现场操作和制作出各类用品,体验当年的作坊之精。
羊毛梳理作坊曾经是老福特儿时的记忆。羊毛梳理是拉直和捆扎羊毛纤维的过程,是制备毛呢织物的基本步骤。人工羊毛梳理既繁琐又吃力,所以在机械化的早期就发明了精巧梳棉机,取代了手工梳理的繁琐过程。绿野村的这个羊毛梳理作坊原来位于在老福特家乡鲁日上游二十英里处的普利茅斯小镇上。儿时的亨利常常坐着父亲的马车沿着今天的汉斯公园路来的这里梳理羊毛。
1929年老福特开始建造绿野村时就想到了这个作坊,将它买下整体搬迁到绿野村。今天,作坊中的机器仍然可以流畅操作,真实地再现老福特儿时看到的场景。
十九世纪初期,锡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家用物品材料。家庭主妇们非常喜欢轻巧而易于清洗的锡制品,因此在北美出现了许多锡制品制作坊。在绿野村中有座锡制品作坊,保留了当年锡匠们的工作场景。在这里,你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手艺精湛的锡匠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许多当年的各类精美的锡制品。
玻璃作坊被称为手工技艺最高的级别。北美最早的玻璃制品大都来自欧洲。1738年,来自德国的卡斯珀·维斯塔在北美新泽西州建立了第一座玻璃作坊。之后,玻璃制作在北美开始普及。
为了展示十八世纪的精美玻璃制作技艺,老福特于1931年在绿野村按照原型建造了一座北美早期的玻璃作坊。为了具有更真实的感觉,他将原作坊的石头运来这里,安装在作坊的门窗周围。今天的作坊仍在运行,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玻璃器皿的手工制作过程,也可以欣赏各种精美绝伦的玻璃精品。
农庄之美
“
老福特有句名言:一脚在工业,一脚在土地上的人是最安全的。他自己正是这句名言的践行者。
”
老福特有句名言:一脚在工业,一脚在土地上的人是最安全的。他自己正是这句名言的践行者。
当他带领福特公司走在大工业革命潮头的同时,也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实践 ——“乡村工厂”计划。他在底特律周边的乡村建立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座乡村工厂,将附近的农民招进工厂,亦工亦农,坚持了二十多年。
走进绿野村,首先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下的一大片农田。田间流过淙淙小河,河上有水磨坊。乡间的土路上还时常有马车走过,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搬迁过来的真实农庄——凡士通农庄。这座农庄于1828年在俄亥俄州的哥伦比亚地区建立,经过彼得·凡士通家族几代人的传承, 如今已成为绿野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十九世纪初开始凡士通家族一直生活在这个农庄。他的孙子哈维·凡士通(Harvey Firestone)后来在美国轮胎工业中大显身手而享有盛名,并成为老福特的挚友。1983年,哈维的后代将农庄整体捐献给了绿野村。
现在的凡士通农庄保留着原来房屋建筑以及农场上的主要场景。这里仍然以十九世纪所用的方式那样季节性地用马和犁耕种土地。农场里有许多牲畜,包括起牛、猪、鸡和绵羊。一些动物在可以在田间自由游荡。农庄上的那座谷仓年代久远,是十九世纪初北美大地上最常见的谷仓之一。
如今,在农庄的房屋、谷仓、和田野中,你可以得到一种沉浸式体验,将你带回到十九世纪的农庄生活场景中。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苹果园,种有许多十九世纪或更早的苹果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罕见的苹果在上面生长。
果园旁是老福特上世纪三十年代设立的大豆研究实验室。老福特一直在寻找将农作物用于工业的途径,他在晚年对大豆的种植和提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座大豆实验室展示着老福特当年使用过大豆加工的专用设备以及当年的大豆加工过程。
今日之庆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些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为人类的进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伴随绿野村的这些不朽建筑而永存。”
绿野村有一所福特学校,每年夏天都为中小学生举办夏令营。小女儿初二那年有幸成为夏令营中的一员。一日清晨,我将女儿送进夏令营后,信步走进绿野村。
时间尚早,此时的村中空寂恬静,清风习习。金色的阳光穿过斑驳陆离的树叶,照在了一幢幢曾有先驱们身影的建筑上面,照亮了它的屋顶和和窗棂。走近这些房屋,透过古老的窗户,似乎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流淌的气息。在寂静的绿野村中,我仿佛看到了老福特、爱迪生、莱特兄弟身影。如果他们能够从历史中走来在村中相聚交谈,这将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些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为人类的进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伴随绿野村的这些不朽建筑而永存。
春天到了,各种花卉便会将绿野村中装点成花的海洋。尤其是路边那一株株高大的樱花树上结满了密集的粉白色花蕾,呈现出一个铺天盖地的樱花世界。如果这时来到村里,你可以看到许多身穿不同历史时期服装的大人和孩子们出现在村中的各个角落。他们在花下散步,在草坪上嬉戏,在街头拉琴,在教堂里唱诗。一种远去的北美历史画面每天都在绿野村生动地展开。
夏天的绿野村中会举办各种古董车展,一部部油光锃亮的老爷车随意地停在村中的道路或草坪上。你随便走过去和车边的老人攀谈几句,便会听到一段称奇的故事,体验一种怀旧与自豪交织的情感。
如果凑巧,你还能看到从当年反法西斯战场上开下来的军车。那辆满身疤痕的吉普,也许经历过诺曼底的枪林弹雨。还有那辆带着星号的凯迪拉克,可能曾载着某位将军驰骋在血雨腥风的战场。
路边的一个古老的小屋被几位老兵当作了哨所。进去和他们聊聊,原来是二战老兵和他们后代在此相聚。他们身穿当年的军服,重温着过去的血泪与光荣。听完他们的故事离开时,几位老兵一同走出哨所,俨然一伙不弃不离的弟兄,令人心生敬意。
走在路上,不经意间还会遇到几位骑车的青年男女。看起来他们似乎骑着莱特兄弟的自行车来自上世纪某个年代。不知后来他们是否参军奔赴战场,如同在许多二战时期的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村里的农庄上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收割后的田野在阳光的照射下显露出泥土浑厚的光泽,还未收拢的玉米秆仍在依依不舍地亲吻着大地。田间路上的马车噔噔地走过,车上那位手握缰绳的老者仰起头来憨厚地笑着,洋溢出满足和自信。
这是真实的么?
眼前的一切好像是从莫奈刚刚肆意涂抹后的画面中走来。北美古老而美丽的农庄在这里是如此的鲜活,只有村中那一株株如火的红枫才执拗地将绿野村带回现实,融化在密西根当下浓浓的秋色之中。
美国独立节期间,绿野村会连续四天举办盛大的《致敬美国》烟花音乐会。许多民众从四方涌来相聚在村中,与底特律交响乐团一道用音乐和歌声缅怀美国先驱们独立建国的不朽功绩。此时的村中的插满了国旗和庆祝彩旗,穿着不同时代服装民众在街上载歌载舞,村中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夜幕降临时,伴随着《星条旗永不落》的雄壮乐曲,炫丽多彩的烟花在村中冲天而起。人们欢呼歌唱,将绿野村的国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在人民中间也总会有不平凡的人物出现,犹如浩瀚星辰中的一道灿烂光亮,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些光亮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很快被人淡忘。如何保留这些不平凡的人和事所发出的光亮而激发起大众传承的热情,对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至关重要。
“
亨利·福特: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依赖大众的智慧,但对那些个别或偶然的创新智慧宣扬不足。其实,他们是真正的天才,我希望绿野村能够对这些天才们的创新精神和智慧起到宣扬和传承的作用。
”
正如亨利·福特在绿野村奠基时说得那样: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依赖大众的智慧,但对那些个别或偶然的创新智慧宣扬不足。其实,他们是真正的天才,我希望绿野村能够对这些天才们的创新精神和智慧起到宣扬和传承的作用。
所幸的是,老福特的希望在绿野村实现了。不管什么时候来到绿野村,你总能看到美国历史上的某段场景,感受某位巨人工作的精神和气息,从而带走你的思索以及如何为社会进步做一点贡献的那份心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28835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