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疫情和经济下滑,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先后关系。我们要反思疫情和经济下滑背后那个共同的“因”。当我们消除了这个共同的“因”时,才是真正找到了经济复苏的钥匙。
这篇文章不过是讲了一个常识,只要是在当下经济社会的人都能普遍感知到,但为什么还要煞有介事地这么写出来,肯定也是因为还有很多糊涂蛋不这么认为,认为只要控制了疫情经济就能好转。
谁是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呢?真是天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是,现在的企业包括个人必须要面对先前早已开始的经济不景气加上疫情带来的新破坏的双重压力,身上可以说是压着两座大山。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广告行业的新潮传媒集团2月10日官宣“减员10%”,之后是汽车行业的大搜车集团被内部员工爆料称“线下团队裁员70%”。然后是以受疫情影响最大以优信、瓜子和人人车为代表的二手车企业减薪或裁员新闻。
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很奇怪,总一些媒体以“变相裁员”来渲染与炒作,仿佛企业裁员是不对的,变相裁员显得更加狡猾更加不可饶恕似的。
最新又有类似的两则新闻引发一些媒体的喧嚣:
一则是《上汽大通薪酬及福利调整说明》,上汽大通从3月份起调整绩效奖金发放比例,原本占工资35%的绩效奖金都要打折扣,级别越高折扣越高;与此同时,几乎取消了其他一系列员工软性福利。
另外一则是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发布的《零售中心全员销量考核方案》,涉及到事业部分管副总、事业部部长、事业部科长和大区主任在内的四类岗位相关人员,如果未完成相应岗位负责的3月份批发任务,将直接面临免职的处罚。其他人员,都将根据任务完成量来兑现工资。
今年以来,裁员降薪甚至关门大吉的现象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比比皆是,但是因为它们不是像车企那样的庞然大物,所以外界的关注度不高甚至根本就不关注,但放到车企身上就不行了。
上汽大通这则薪酬福利调整因为没有涉及裁员,似乎面临的压力还不大。但是企业方面已经显得有些吃不消,最初回应“相关方案尚处于内部讨论阶段,并未确认执行”,但最终还是大大方方发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强调只有打破“铁饭碗”的惯性思维,怀有“强烈的优胜劣汰机制”,“才能直面汽车市场的严酷竞争”。
北汽的这个考核方案,被内部员工捅到自媒体那里,然后通过内部员工之嘴把“变相裁员”的声音放了出去。我们不知道企业方如何看待外界这种评论,也没有看到相关回应,到底这个考核方案还实施不实施。但依照常识,这根本不是事。
我们回顾一下最早动手裁员的新潮传媒,其创始人张继学面对大面积报道,一时有点紧张,不得已对外表示“此事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表示歉意”,还用了 “优化”和“末位淘汰”来否认“大量减员”。这种说法要放到一个月的今天,则不免还是要被人说成变相裁员。但恐怕张继学会懒得搭理这种人。
张继学为什么要出来解释?他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有人恶意造谣,将外部环境造成的困扰当成是企业内生的问题。所以,他在改了辞令后还是表示了两点看法。
一来,“这是企业的正常动作”。解释一下,就是应对大环境不佳的正常举措。前文说了,疫情不是经济下滑的原因,经济下滑先于疫情出现,所以即使没有疫情,“优化”迟早也是要做的。
二来,新冠病毒加速了这种优化。他说:“未来究竟有多大影响,谁也不知道,正是因为不确定性让管理层非常担心,于是做出了谨慎的经营策略,控制成本,踩死刹车,以求活着。”
这种属于市场经济社会的常识现在却还要再重新普及,这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面对常识被质疑,优信被逼得虽然表示不裁员,但还是实施了“暂时性灵活用工和在岗员工临时降薪”等措施。企业要自救,你不让人自救,这是何居心?而且这种事情一旦被渲染炒作,吃瓜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企业不行了。
所以,张继学要引用稻盛和夫经营哲学说:稻盛先生不主张裁员,但拯救日航时,却狠心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高达16000人!因为如果不裁员,日航就会破产,剩下的3万名员工也将失业!……稻盛先生不主张降薪,但遇到日本石油危机的时候,企业订单减少了90%,为了活下去,全体干部和员工不得不集体降薪!
北汽的那位把内部考核方案提供给媒体的员工,在我们看来,应该是第一个要被裁掉的员工,他或她想的不是努力去竞争,而是盼望给企业施压来获得自己的安乐窝,这不是蠢就是坏,看看其匿名对媒体发出的言论,就知道这种判断一点也不为过。
第一句:“确实今年调薪降薪的企业不在少数,我们也并非不愿意与企业一起承担风险,但是完不成任务就免职,这不相当于变相裁员吗?”
我们想问的是,你到底想承担多大的风险?小小的风险,那还叫共同承担风险吗?还有,你为什么那么害怕免职?尸位素餐,不免职,就降点工资,能行吗?而且,对于北汽,当下通过这种考核能很好地优化自主品牌整合后营销队伍,对于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这何错之有?既然不想被免职,那就全力以赴吧。
第二句言论:一般企业制定惩罚政策的同时,也会同时制定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政策,而此次考核也看不到。
在此困难甚至危机时刻,一个企业有员工提出如此要求,恐怕这个人也应该是第一个被裁掉的。这是和企业共渡难关的态度吗?2019年的关键词已经是“南”,2020年再加上让经济直接停摆的疫情,为什么到现在有人还生活在幻觉之中?
南北这两家国有车企的方案,都是先从干部开刀,可以说是讲政治的方案,而且也应该是通情达理的方案,体现了对广大基层员工利益的尊重。如果不是为让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恐怕也就不会去伤这个和气。为什么?因为政府方面并不希望企业裁员,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应对疫情的六大措施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
但是政府方面的“稳就业”显然不是说就不能减员,企业为了求生存,精干队伍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必须,众所周知的就是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政府稳就业,更多可以从宏观层面上来理解,它关心的是社会整体就业率高,并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如果是那种在乎,经济也就会失去活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应该知晓的常识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大搜车CEO姚军红所说的,“相对于企业,个人的选择更多”(详见《大搜车CEO:相对于企业,个人的选择更多》)。
然而,我们还是看到这样非蠢即坏文章的出现,比如《裁员,是否该查一下新潮传媒呢?》,文章煞有介事地写道:新冠肺炎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次检视。我们常说一个企业要有道德血液,要有社会责任感,就当下而言,这个社会责任感就是在非常时期企业与职工荣辱与共,共克时艰,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来个“一辞了之”。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人说,活下去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否则雇员和交税都不可能实现。有人说,这不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这是底线社会责任。实际上,这说的都是一件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就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是要求公司做与他们正常经营不同的事情,我们是要求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正常经营”。记住,这里“正常经营”还是一切之纲,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最后多说一句,企业裁员减薪之类肯定最撩拨人的神经,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中国,但因此就说三道四,就显得不懂经济学常识了,除非你能证明企业违反了劳动法。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这些年来总是有人在指责所谓中国汽车产能过剩问题,既然那么担心过剩,中国汽车业是不是应该回到车企三大三小的时代,然后国家最好能统购统销,那样一切问题就烟消云散了。但是,你愿意回到这样的时代吗?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1145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