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原本是一对矛盾体,然而在共享出行行业,它们却实现了意外的结合。
日前,GoFun出行CEO谭奕在接受专访时,深度剖析了这个新兴行业的特性,在他看来,汽车产业是重型产业,互联网则是轻型产业的代表,而共享出行则兼具了以上两种属性,既涉及到传统汽车相关的产品制造、金融保险、残值管理,也涉及到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既“重”又“轻”。
“这种特性决定了共享出行是一个非典型的行业,也是一个对创业要求极高的行业,仅靠资本、仅懂制造、仅了解互联网、仅掌握运营技巧等,是无法在这个行业中走到最后的。”
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虽然目前行业内已出现了规模化的退潮,但真正依靠科技驱动、扎实修炼内功和锤炼系统能力的企业,是可以反过来推动行业发展的。
在他看来,未来共享出行的行业产值巨大,拥有十分宽广的想象空间。
“科技驱动”为GoFun带来
底气和能量
“从创业第一天起,我们就明确了,GoFun是一家以科技驱动的企业,共享汽车只是其中的一个落地场景。”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这是GoFun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也是GoFun能够在行业遇冷之际异军突起的制胜武器。
过去四年间,共享汽车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模式在中国市场上悄然兴起,引来了一股股投资热潮和创业热潮。然而大浪淘沙过后,2019年共享汽车行业却出现了巨大转折,曾经拿到千万级美元B2轮融资的途歌陷入困局,戴姆勒的共享汽车平台 Car2go退出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大量的共享出行公司面临资金链紧张的情况,甚至被迫倒闭。共享出行公司的规模化退潮,不禁引发了外界对于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的质疑。
对此,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今年共享出行公司集中爆发问题,其实是一个累积的结果。
“在创业初期,基本上每一家入局的公司都各有优势,要么有大批车辆、要么有线下资源、要么有大笔资金、要么具备互联网属性,大家都是带着明显的标签进入行业的,但其实却总是缺那么一点东西。在共享出行这个行业,只有全面的公司才能走到最后。”
谭奕认为,创业早期这些不足都可以进行弥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捉襟见肘,四年时间对于共享汽车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坎。
“共享出行的盘子太大了,而时间会让企业的问题凸显出来。”谭奕认为,问题的集中爆发并不意味着共享出行行业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未来还会有大量的公司,怀着对这个行业的憧憬,前赴后继的涌入其中。
“并不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不努力,而是真正能想明白这个行业如何去前行,且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有限的。”谭奕坦诚地介绍道,自创业的第一天起,公司上下就很清楚,GoFun和其他企业不一样。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GoFun出行是首汽集团旗下的汽车分时租赁智能共享平台,股东方包含了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嘉实元丰投资中心、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而这也决定了GoFun的第一个“不一样”。
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GoFun的股东资源很好,既包含了国资背景的大股东,又拥有主机厂和基金背景,丰富的股东结构,决定了GoFun具备强有力的持续造血能力。
“早期的股东结构让我们能够稳下心来扎实做事,共享出行行业的创业初期是需要一定的耐受力的。单纯依靠融资来进军这个行业,资金变现压力很大,也很容易走偏。”谭奕说。
决定了GoFun的第二个“不一样”的则是其最重要的制胜武器——科技驱动。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共享汽车仅仅是一个GoFun对自身技术的验证场景。在创业初期,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大笔的费用,投入比例高达15%-20%。
“共享汽车必须依靠强技术驱动,我们利用大数据算法为我们的运营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公司还与华为、SAP展开了战略合作,将不断把彼此的大数据能力、算法能力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赋能整个出行行业。”
谭奕认为,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在这些层面,才能扎扎实实地改善共享汽车的用车场景,通过技术来匹配供需关系,提高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用户的安全性和体验感也会逐渐攀升。
模式创新为共享出行的
营运“减负”
据了解,GoFun上线以来,已覆盖全国80个城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GoFun出行App月活超过200万。随着运营效率不断提升,近70%的自营和加盟城市已实现盈利。在共享出行行业出现集体退潮,甚至遇冷的背景下,GoFun不仅跑赢了商业模式,还实现了部分盈利。
GoFun是如何逆势盈利的?除了前期的扎实积累和技术赋能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系列问题,引发行业的巨大关注。
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在成立之初GoFun就明确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坚持自我的战略部署;其二是持续的降本增效。
证券时报·车资本了解到,在国内共享汽车公司早期的竞争阶段,不少平台采取了大量豪华品牌车辆,并采取“随取随停”的模式,增加了不少用车补贴。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表面上看起来,这些策略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事实上在早期发展阶段,企业是很难支撑下去的,这也是为何今年会有大量共享出行公司倒闭的原因。
“做共享汽车必须要头脑清醒,只有将商业模式跑通,分步骤地去做这些策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谭奕说。
除了坚守定力、明晰发展策略外,GoFun还在创业初期就明确了要在“重资产”的共享出行领域持续降本增效。为此,GoFun创新性地提出了自营+加盟的模式,经过持续的 “一城一策”的精细化运营,不仅在自营城市探索出适合共享出行的科学打法,同时也将加盟商的模式从1.0进阶至3.0,构筑了全国专业化网格管理体系。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GoFun出行自营城市达到40个,其中有25个城市已经全部实现盈利;加盟城市达到40个,其中29个城市已经实现盈利。
谭奕透露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加盟商的占比将提升到70%,但自营的模式依然会做保留,只不过二者的分工会有一定区别。
“我们希望通过自营的车队数据,利用算法来不断持续验证我们的商业模式,提升平台整体的运营质量;而加盟的比例之所以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多数加盟商都具备良好的地方资源,更加轻量化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我们减轻运营负担,为重资产的行业减负。“谭奕说。
行业的想象空间无限
“GoFun始于分时租赁,却不止于分时租赁。”
很早以前,谭奕就曾表达过上述观点,在他看来,共享出行将是具备巨大产值的产业,未来的想象空间极大。
据悉,不久前,GoFun正式推出了GoFun Connect全新体系。该体系是一套集硬件、软件、运营管理能力于一体的商业应用系统。其中,硬件包括T-box、ID+DMS system和服务记录仪;软件系统通过大数据+AI、SaaS贯穿出行、个人车主和众包车服三个应用端;而运营管理能力则是涵盖GoFun出行多年来在出行行业的管理系统团队、实践、经验和资源的运营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将覆盖从车辆生产、投放运营、车后市场服务、金融、保险、二手车买卖等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此外,GoFun还在两年前就“先人一步”地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来提升平台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据谭奕透露,之所以会推出GoFun Connect,主要是共享汽车仅仅是产业的落地场景之一,追溯共享出行产业链,会发现其可以延伸拓展的空间巨大。
“对于车企而言,我们平台的大数据和用户偏好画像可以反过来影响车企的车型设计,未来将会有专为共享汽车定制的车型,同时利用共享汽车平台还可以针对新产品进行试驾体验,增强车企营销的精准性;对于经销商而言,共享出行平台可以很好地吸纳闲置车辆,盘活资产;对于二手车和金融保险行业而言,可靠的大数据,同样可以为其赋能。”
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在共享出行行业,可做的事情非常多,也很具有想象空间。
据了解,早期投资共享汽车行业的投资人以财务投资人为主,但随着产业的遇冷,越来越的战略投资人开始更加关注产业的结构。据谭奕透露,目前GoFun正在筹备B轮融资,金额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此轮融资的目的主要为了扩规和市场教育。
“我们现在在研发和技术层面投入很大,这是需要依靠一个更大的盘子去支撑的,同时持续性的盈利也需要规模效应。此外,共享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通过扩大规模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教育市场。”
谭奕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在技术不成熟前,单纯依靠运营是很难影响消费习惯的,但目前5G的商用、自动驾驶的发展,无疑不在为共享出行行业提供便利,未来私家车出行与共享出行将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消费者基于便利性等多种考虑,也会逐渐青睐于使用共享汽车。
在谭奕看来,未来共享出行行业的前景将非常美好,虽然这条创业之路很不易,但经历过逆水行舟的过程,会发现越是艰难的事业反而越容易获得成功。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4133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