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心理学家古典曾跟我谈到不同国家民族在视、听、嗅、味、触五感上的发达程度和偏好差异对汽车的影响。
例如德国历史上盛产哲学家、音乐家和交响乐,说明这个民族在思考和听觉上非常发达,所以“从发动机声音猜汽车型号”、“从关门声音判断一辆车的价位”往往是德国人乐此不疲的事情。NVH也成为德系车最重视的技术领域。
法国有享誉全球的香水、葡萄酒、法餐、高档服装、以皮具为代表的奢侈品,因为法国人的五感都非常发达且较为平衡。无论高档服装还是奢侈品,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触觉感受重要而微妙。
法国车上也能找到这种例子。例如在雪铁龙C5等车型上,法国本土版能触摸到的按键、旋钮、方向盘等部件都包裹了触感非常舒适的弹性材料,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国产版中改成了普通的常规材料。这并非简单的减配,而是根据不同市场不同偏好结合成本与收益的产品策略。
另外,油画发达,又发明了摄影和电影的法国人着迷于光线的运用,法国车对视野、光照、车内明亮度等指标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车系。雪铁龙毕加索在法国和欧洲畅销、在国内滞销的深层原因在于两个民族几千年的审美差异——中国画基本上都找不到光源、光线、光影的存在,古代中国也曾制作出玻璃但更喜欢的是瓷器,中国消费者最热衷给汽车玻璃装上深色贴膜,中国人也永远理解不了日光浴这种奇怪行为。
中国水墨画的神奇之处是可以用一种颜色表达所有元素,这需要一个强大的视觉体系才能参透其中的美感与意境。中国人似乎只用视觉就能捕捉到所有信息,无论在车展还是4S店,中国人看车真的就是“看”车,很少像其他国家人那样动手四处抚摸、按压、轻敲、倾听。
这种视觉至上让汽车颜值(造型设计)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市场,而其他方面重要性相对较低。比如嗅觉,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车内气味几乎没有感知,理所当然地认为那就是新车的味道。
不久前参与“寻味瑞典 沃尔沃汽车健康溯源之旅”让我想起了之前听到的这套理论,很自然地想到一个问题——瑞典车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瑞典最北部夏季有56天连续24小时的白天,冬季有连续32天的黑夜,如此极端的气候却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样的国家是如何造汽车的?
如何让车内空气质量优于车外
近两年雾霾相比高峰期有所减少,让人们对空气污染的关注也随之下降。但事实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远远超出想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空气污染的致病评估,每年约有700万人过早死于日益严重的室内外空气污染,91%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世卫组织所公布的安全标准之下。
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中国人熟知的PM2.5,它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人的头发直径约50-70微米,PM2.5肉眼不可见,但它的杀伤力极大——PM10通常会被口腔黏膜等器官组织挡在外面,但PM2.5会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更小的颗粒物则可能直接进入血液。
一般空气中的颗粒物危害已不容小觑,汽车的空气交换速度是室内空气的50倍。因此,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将时间花费在车里,暴露在污染空气之下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沃尔沃汽车是最早关注到PM2.5危害的汽车企业之一。2012年,中国刚刚开始试点测量空气中的PM2.5,沃尔沃汽车的中国工程师就提出应针对PM2.5开发车内空气净化技术解决方案。
2014年,沃尔沃汽车与全球领先的家用及专业用空气净化解决方案提供商Blueair合作,共同启动了Advanced Air Cleaner双效增强型空气净化系统(AAC)的研发。
与普通的家居或办公环境不同,车内的环境条件更加复杂。这对车用级别空气净化系统的技术标准、净化能力和使用寿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深入研发和反复测试,沃尔沃汽车将最具领先性的空气净化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上。
AAC创新性地使用负离子单元,在过滤净化前给空气中的颗粒物充电。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下,AAC的静电力吸附科技,搭配针对中国市场优化的高效空调滤芯,可以阻止高达95% PM2.5颗粒物,明显领先竞品。
鼻子小组
除了PM2.5等颗粒物,车内空气污染还有一个来源:内饰材料挥发和排放的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甲醛、苯系物等,它会引发驾乘者头痛、乏力,甚至中毒、致癌。车内气味也是驾乘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车辆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时。
汽车的内饰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材料,比如塑料,而这些材料又含有多种化学物质。虽然其中大多数物质始终被锁定在材料中,但仍然有少量物质可能蒸发,并散发出新车的典型气味。
塑料中的溶剂、添加剂和单体是汽车内部气味的主要来源。这些成分通常应该在制造过程中消耗掉,或是材料被用于车内时气味会消失,但它们仍经常以某种方式在车内徘徊。强烈的气味可能会刺激过敏人士,引发头痛、呛眼睛、呛鼻子或喉咙发痒等不适。
但味道和气味很难简单地用仪器测量,因此需要人用鼻子来进行主观感受,获取测试结果。
著名的沃尔沃“鼻子小组”已成立20年。按照材料及零部件、系统、和整车三个层级,经过特殊训练的鼻子小组会对沃尔沃汽车进行密集的逐级气味测试,确保每一辆新车的气味都令人愉悦。
“鼻子小组”的成员不能是吸烟者,因为鼻子会失去灵敏度。成员的嗅觉应处于“正常水准”,参与测试时也不能处在感冒或发烧中。
由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气味有不同的喜好,沃尔沃汽车在全球有两个 “鼻子小组”——一组在中国,一组在瑞典。两个小组交叉合作,对测试结果进行比对,以开发全球气味友好的产品。
当“鼻子小组”认定有异味存在,且达到不可接受级别时,沃尔沃汽车将探究材料本身的情况,了解它使用了何种粘合剂,或者材料具体的化学成分等,以此来控制排放及气味。
在沃尔沃材料中心,我们亲身体验了鼻子小组的日常工作。不同的内饰材料碎片被封闭在玻璃试管里,且同一材料有一干一湿两种样本,打开试管就能闻到各种材料的气味。
内饰材料
如前所述,触觉往往不被中国消费者关注,但我们能够触及的汽车内饰材料不仅决定了舒适性,更重要的是影响健康。
汽车内饰中最常见的材料有皮革、织物、金属、塑料、橡胶。
皮革:生皮制作成皮革需要经过鞣制加工,使皮革稳定并增加耐久性能。按照所使用的制剂不同,鞣制通常分为铬鞣和无铬鞣。
铬鞣加工过程中可能形成六价铬并释放出来——约2-3%的人口对六价铬过敏。沃尔沃NAPPA级别皮革采用无铬鞣工艺,并增加天然植物制剂的使用,采用四倍于同级的摔软工艺时间加工皮革,获得更加柔软的皮革纤维组织。
在确保耐久性的前提下,通常涂层越薄,皮革的表面纹路越清晰,透气性越好,也更加柔软。这意味着,生皮原材料要具有极高的品质,且要严苛选择涂层配方。在全球为数不多的汽车皮革化学涂料供应商中,沃尔沃汽车选择与其中的前两名进行合作。因此,沃尔沃汽车皮革表面的涂层轻薄且透气。
此外,沃尔沃采用来自欧美的皮革原料,并且严格管理供应链,建立有从农场、生皮市场到制革等全过程的皮革追溯体系。
织物:1998年沃尔沃汽车推出S80在车内健康方面尤为引人注目,得到了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认证。2008年,沃尔沃汽车成为唯一全部车型均通过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100防过敏标准认证的汽车厂商,所有的内饰材料和纺织品经过100多种有害或过敏物质以及排放的测试,婴儿可直接接触。
金属:车上的金属部件最容易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沃尔沃力求让一家人远离金属接触过敏,每一次触碰都安心。
镍泄漏已被证明是最常见的皮肤接触过敏形式之一。对镍过敏的人,当皮肤接触到使用镍合金的金属表面时,可能会出现皮疹。许多日常用品都含有镍,从硬币到表带,从眼镜框到项链扣——再到汽车内饰部件。
沃尔沃规定,车内乘员经常接触的车门把手、钥匙、变速箱换挡杆、按钮、安全带插销等部件均严禁使用镍,符合欧盟针对长期皮肤接触部件(例如珠宝)的镍泄漏标准。铅、锑等金属元素也禁止出现在沃尔沃汽车内。
塑料:沃尔沃对内饰聚合物添加剂中的有机锡稳定剂、溴化阻燃剂、氯化石蜡等物质做出了明确限制。特定塑化剂、烷基锡化合物和溴也禁止出现在沃尔沃汽车内。
橡胶:沃尔沃要求内饰尽可能易于清洁,并且避免采用纺织地毯等容易堆积灰尘的表面材料。在乘客舱和行李箱中,沃尔沃使用经过过敏测试的天然橡胶覆盖物,方便清洁,且不易堆积灰尘。
从车内到车外
在瑞典的一周,访问团还参观了沃尔沃阳光模拟实验室、人体工程实验室、合作伙伴Blueair公司,与第三方合作医学专家访谈。
为了研究人、保护人、关爱人,沃尔沃的跨学科合会涵盖人体测量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化学工程、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心理学、环境科学、太阳物理学、声学……
例如由沃尔沃推出的世界第一款人体工程学座椅就来自与脊柱科医学专家Alf Nachemson教授的合作。
早在1980年代后期,还有一支由神经外科医生、理疗师、其他医疗专家和沃尔沃汽车研发人员共同组成的团队从1980年代后期展开关于鞭甩损伤的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为沃尔沃汽车两代头颈部保护系统(WHIPS)的研发和量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对外合作不仅关注人的生理健康,还关注心理将康和车外生命与环境健康。
2019年10月16日,沃尔沃汽车发布“2040环境计划”,力求在2040年之前将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作为实现该目标的第一步,公司计划于2018至2025年期间,将旗下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
这是一个从车内到车外提升幸福指数的计划,也是迄今为止汽车行业最为雄心勃勃的环保计划之一。地球的未来因为它们而变得乐观。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2738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