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在顺义智能网联大会现场,体验并不完美的L4自动驾驶

在顺义智能网联大会现场,体验并不完美的L4自动驾驶


“完全的无人驾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感受。”10月19日,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对自动驾驶发表如上看法。

这是悲观,还是理性?不管怎样,国内的自动驾驶还是热热闹闹,各地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自动驾驶的技术现在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也许没有比亲自体验一把能感受得更真切的了。

10月22-25日,“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为集中展示我国自动驾驶领域发展成果,增强互动体验效果,北汽、宝马奥迪等整车企业,以及星云互联、驭道无驾等解决方案平台企业在现场开展自动驾驶车辆演示和试乘活动。

本次自动驾驶演示的场地设计是在内部停车场空地和内部道路上规划出公共道路,并分割出车道,设置清晰的道路标志标线,设置V2X功能红绿灯,实现V2V(车与车)、V2I(车与基础设施)等基本场景应用,模拟出微缩城市,并在相应区域演示各类未来出行场景,我们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类型进行体验,并对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总。

封闭区域L4自动驾驶

车型:北汽EU5纯电动

该车安装了3个Velodyne旋转式激光雷达,1个32线,2个16线,同时安装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改装成本相当于车辆价格的3-4倍。所有的硬件均是从外部采购,而北汽新能源开发这套系统已经并入了自己的达尔文系统中,具有解放人和自成长的功能。

现在车上采用的计算设备是工控机,下一步要引入AI芯片,已经在多方考察,比如英伟达、华为的芯片都在考察范围之内。

在体验过程中,驾驶员完全不用做任何操作,转弯平稳,汽车遇到随机出现的行人会自动停车,刹车非常稳当。测试人员曾经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测试,由于高速公路路况简单,车道线清晰,自动驾驶系统更容易进行应对。

由于体验场地原因,车速最高只能到25公里/小时,在样的车速下,可检测20米以内的障碍物,在高速状态下最远检测距离可达200米。目前车辆未联入V2X,下一步会做这样的工作。令我们感到略有遗憾的是,行驶路线需要事先采集高精地图,自动驾驶才能实现,而这片看似面积较小的区域,其采集过程也耗时2天才完成。

据了解,在车顶上方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之间的感知与融合,是当前团队在研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北汽新能源研发工程师表示,当激光雷达测到车辆左前方有3个人的时候,毫米波雷达同样也会检测到,但问题的难点在于两种雷达对同一事物判断是否是同一个,“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怎么把这么多的传感器融合到一起,由于传感器是车辆的眼睛,如果眼睛都不行,那其他的也都不行。”

我们在日常用驾车中,经常能遇到信号灯失效或单盏灯不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工程人员表示“还是V2X更靠谱”,除了全国各地的红绿灯远近高低和造型各有不同外,光是光照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基本上每一个小时都要调一次参数,光照不同,识别出来的图像差异就会很大。”

而V2X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自动驾驶有着极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提前告知路况信息,弥补传感器的缺陷,比如红绿灯识别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传感器的数量,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的成本。

全自主代客泊车

车型:北汽绅宝智道260T(燃油车)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具有全自主代客泊车功能的车辆可自己驶出车位开到用户面前,也可以一键泊车,让车辆自己寻找停车位,而技术人员仅需在手机上点击“接驾”和“自主泊车”功能即可完成指令,不需要额外再有任何操作,自动泊车过程相当标准,一把入位,左右间距相同。

但实际上,这一技术的落地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北汽研究总院研发人员表示,全自主代客泊车技术要实现量产还比较遥远,原因在于所应用的场景必须是熟悉的区域,一旦去到没有采集过地图的陌生场地就无法实现。

此外,在刚刚进行了翻新还没来得及划线的道路上,以及没有任何标志标线的封闭区域中,该功能仍然不能适应。工程师介绍,目前国内的高精地图虽然号称有商业订单,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商业运营。

据了解,北汽目前已在首钢智慧园区展开功能示范,官方宣称其运营里程已经超过6000公里,涵盖地上、地下、跨层、跨区域等多种场景。

V2X体验

车型:北汽新能源LITE(纯电动)

在实际演示过程中,当车辆处于路口位置时,如果检测到在其他方向的车道上正有车辆接近,并存在碰撞风险时,系统会自动提醒驾驶员进行避让。而车辆在接近路口时,系统会计算以多少速度通过红绿灯,保证顺畅和安全。

整个测试路线中有三个场景是路路协同,另有三个场景是车车协同,在V2I场景中具备限速提醒、绿波车速引导和右转弯提醒功能;而在V2V场景中具备盲区预警、交叉路口碰撞预警、前向碰撞预警等5种预警提示功能。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198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