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9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量累计完成439.1亿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271亿元。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78.3亿件,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350.7亿件。
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辆一辆物流车的功劳。如今,这些物流车也要纷纷通上电了。
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超过50%,重点区域达到80%。
为什么物流车都开始转型新能源?
蓬勃旺盛的线上经济让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电子商务又催化了物流行业的兴起,而物流行业得到发展,刺激了终端配送的需求。然而,城市间配送的最后几公里难题,依旧是物流行业的掣肘。在一个需要高频次、高效率的工作领域,如何选择一项称手的工具,成为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
关键因素一:成本
熟悉新能源车的朋友都知道,从用车成本上来看,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在物流行业,影响运营成本的主要因素就是油料成本,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油料成本平均占配送总成本的约43%,油价每增加5%,城配物流车辆成本随之增加2-3%。
我们以物流末端每天平均配送200公里、每月30天计算:一辆油耗10-12L/百公里的小货车,每公里的成本在0.6元-0.72元左右,每个月燃油成本在3600元-4320元;而一般的电动小面包,按15kWh/百公里的电耗、1.4元/kWh的电费计算,每公里所耗电费为0.21元左右,虽然需要每天进行充电,但每月仅需1260元的成本。
并且,新能源车在维保成本上远低于燃油车,由此推算,纯电物流车每月可以节省高达2000-3000元的投入成本。以车辆3年的生命周期计算,可以省下接近7万-10万的油料成本,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关键因素二:路权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成本怎么没有把电池包的损耗贬值算进去呢?
因为这里还有另一个影响因素——路权。
我们都知道在某些城市,蓝牌和绿牌的通行权是不同的,商用货车和乘用车的通行权也是不同的。路权就是撬动新能源物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就是为了在特殊区域的路权而入局新能源市场。
2019年5月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为便利货运车辆通行,优化车辆通行管控,对符合标准的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给予通行便利,除特殊区域外,对纯电动轻型货车原则上不得限行。
相当于直接给新能源物流车开绿灯。
目前出台商用绿牌路权政策的城市,包括但不限于天津、长沙、厦门、成都、济南等城市。其中长沙禁止燃油车货车进入二环,但新能源允许通行;厦门、天津等城市是在燃油车限行的基础上,基于新能源车牌不同程度的便利,或早晚高峰、或关键路权通行;在济南和成都将规定限制燃油货车进城;苏州、安阳等城市还出台了货运车的补贴支持,其中苏州是按车型给予相应补贴,每车可达最高2.8万。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当于用电池损耗的成本换取了免限行的路权,这么看也算是划算了。
无论如何,物流行业转向新能源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举措。从商户的角度来看,新能源物流车能够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从政策角度来说,新能源绿牌赋予了商用车更多的路权。这两点都给新能源物流车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它还需要政策的执行力度、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的发展基础来助力。接下来,我们应该从产业以及自身寻找更多的动力源泉。
譬如货拉拉。在互联网经济的帮助下,货拉拉能够分别和主机厂、经销商运营商、三电系统的配件厂进行不同方面的合作,包括订单供应、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等。主机厂方面,它通过与平台进行车辆团购合作,提高产销量,扩大品牌爆光度,扩展车辆销售渠道。此外,还能通过服务场景的数据分析,为新车型开发提供建议,让主机厂开发出更适合城配业务的车型,不再闭门造车。
譬如京东物流。为了匹配旗下的新能源物流战略,京东采用自建、车桩一体、与充电运营商合作共建、租赁公共资源(社会桩、储能、移动充电)等多种方式,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完成充电桩的布局,充电网络覆盖各级分拨中心、亚洲一号、中转场和终端站点,形成了一套运输+充能的物流网络。
最后对个人用户的小建议
早期,新能源物流车的重要推广方向是集团大客户,众包形式才是物流运输的主力,其运力池由平台众包司机、运营商合作、团购运力等组成。并且为了分摊成本,物流车也多是采用租赁形式交予个人使用。但是这部分市场毕竟有限,运力规模已经固化成型,正因如此,当前行业的重要方向是要开发小中型企业以及C端用户。
所以我们最后还得聊聊对个人用户/散户的建议:如果你有高频次的运输需求,或是准备加入物流行业,不妨考虑考虑纯电物流车作为工具车,它可以直接上牌,牌照没有路权限制,日常用车成本还足够低——只要开得越多就能越省,而付出的代价是较高的电池损耗和贬值率,以及需要每日充电的习惯。请大家自己综合权衡。
来源: 皆电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carnews/yongche/115534
以上内容转载自 皆电,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