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国际车展之前,拜腾在北京举办了3天的试乘体验活动,让媒体和用户近距离体验它的“下一代智能终端”的产品设计理念以及乘坐感受。4月22日,EV世纪在北京朝阳体育中心试乘体验了拜腾首款车型——BYTON Concept。
拜腾此次开放体验活动是一次相当大胆的行为,因为以目前BYTON Concept的状态来看,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差不多接近设计定型阶段,整个工程开发估计刚刚开始。用于体验的车辆也是“试装车”,这个时候让媒体体验,需要极大的勇气,从这一点来说,我是比较佩服拜腾的勇气的。拜腾之所以这么做,EV世纪判断,最主要的考虑是给投资人、市场、媒体和用户以信心。
目前,初创电动车企的竞争已经从讲故事、玩概念的1.0阶段进入产品量产交付的2.0阶段,竞争加剧让所有初创车企都非常紧张、焦虑。对于拜腾的创业团队而言,在和谐富腾时期已经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目前产品还处于概念车阶段,生产资质没有着落(在试乘体验之前,拜腾和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自己申请资质的备选方案),融资规模非常有限。所以,拜腾需要增强各方的信心,尤其是投资人的信心,获得更多资本支持,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当然,从时间点选择来看,主要是为了避开北京车展期间车企频繁的发布会导致的媒体和用户注意力分散。在车展正式开幕之前的两三天做这样的体验活动,能够保证有一定的关注度。
虽然体验的方式比较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但比起在展台上看展车还是有效得多。本文将主要从BYTON Concept的设计理念和试乘体验两方面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说说BYTON Concept的设计理念。拜腾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下一代智能终端”。这一理念指导着拜腾的设计团队,从BYTON Concept的设计理念、以及基于此的功能定位、操作方式、人机交互以及车辆与外界交互的方式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下一代智能终端”的雏形。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BYTON Concept确实具有一定的颠覆性。
“下一代智能终端”的设计理念在BYTON Concept上的体现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那块长125cm、高25cm(49英寸)超大全面共享屏(Shared Experience Display)。
比如,被赋予表情的前后大灯的设计,当传感器检测到驾乘者、行人或者车辆接近时,前后大灯便会利用不同的色彩向这些“人”或者“物”传达不同的信息。当有一辆车接近BYTON Concept,可能产生碰撞危险时,其前后大灯会呈现红色或高频闪烁,以达到警示作用。拜腾方面表示这一设计概念将在未来量产时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另外,车内几种主题氛围灯和背景也很特别。
前后大灯的最终定型设计将是什么样的,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此前的采访中,拜腾CEO兼联合创始人毕福康博士(Dr. Carsten Breitfeld)透露,大灯的高低位置不符合国内的车辆法规,还将进行调整。不过,我相信,即使进行调整,拜腾也将努力保留这些独特的功能。
再比如基于“面部识别”的人机交互功能设计。BYTON Concept两侧的B柱上嵌有三颗高敏感度摄像头,当驾乘者自然面向B柱,三颗摄像头将会对其面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无钥匙开门。这辆车也能根据使用记录,进行专属于该客户的座椅角度以及信息娱乐内容推荐等个性化设置。这一功能未来也将运用在量产车型身上。另外,车内主副驾座椅可以向内偏转12°以方便前后排乘客交流这个设计也很赞(但是不清楚这个功能在车辆行驶中是否可以使用,如果可以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车辆法规)。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由于当天体验条件所限,表情大灯和无钥匙开门这两项功能我们都没法体验。
大屏可以分成左中右三个区域,中间和右侧的区域可以调整位置
能够体验的是那块大屏的操作和交互功能。到目前为止,BYTON Concept最大的卖点可能就是它了,因此,自然也成为体验的重点。在此之前,我对这块大屏的疑虑有很多,比如是否遮挡驾驶员视线,是否太亮或者有反光,操作是否简单方便。通过体验,大部分的疑虑被打消。这块大屏虽然非常硕大,无论从车内还是车外观察,都非常硕大,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强。但从驾驶员的位置看,前方视线并不受影响。大屏的亮度会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明暗,由于是曲面设计,反光并不明显,但多少还是有点反光的,这方面应该还有改进空间。
至于安全问题,应该也不用担心,如果发生碰撞,就像手机屏幕一样,可能会碎裂,但不会四散飞溅,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
中控台上用于识别手势控制动作的摄像头
除了这块大屏以外,BYTON Concept还有其他三块屏——驾驶员触控屏以及后排座椅上的两块屏,整车的操控方式和人机交互方式多达五种——物理操控、语音识别、触摸控制、生物识别及手势交互。在体验中,拜腾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演示了“手势交互”功能,通过翻动、滑动、抓取、拖拽、“OK”等常用“手势”来进行控制,主副驾屏幕,前后排座椅屏幕之间都可以实现视频的拖拽。
从实际操作来看,手势控制的动作稍显复杂,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说实话,初次体验,并不是很习惯。个人认为,如果要提升交互体验,大屏的控制应该多增加语音控制,弱化或者减少手势控制的功能。
说完了整车的设计理念和交互体验,接下来聊聊试乘感受。
用于试乘的车辆。试装车应该是在国外某个地方装配的,有人说运到国内的只有2辆,另外,欧洲和美国各有一辆试装车用于展示。
此次场地试乘的时间非常短,距离也极短,因此很难对这辆试装车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价,只能说说大概感受。另外,我们也不知道这辆车试装车的电池、电机相关的参数和供应商信息。
试乘体验时每辆车里有一个驾驶员,外加3位乘员,我当时坐在后排。车辆启动前,驾驶员简单介绍了一下车辆的基本信息,启动后行驶了几百米,中途转了两个弯,进行了一次轻微的加速,然后回到起点。路面是非常平整的铺装路面,没有坑坑洼洼。在这几百米的乘坐中,有三点感受比较明显,一是车辆行驶时电机的声音还是比较明显的,可能是因为车辆没做太多隔音处理。二是加速时还是比较有力的,虽然驾驶员只是稍微用力踩了一下加速踏板,但是能够能够明显感受到提速,而当时这辆车上坐了四个成年男性。三是底盘感觉比较散,没有量产车那种厚重紧固的感觉。显然,这辆试装车在工程开发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考虑到这辆概念车的量产车要到2019年第四季度才能推向市场,还有大约一年半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尤其是工程开发和性能调校,因此目前的试乘感受是可以理解,但留给拜腾的时间也并不充裕。我钦佩拜腾此时开放媒体试乘和体验的勇气,但拜腾未来面临的挑战并不小。能否将概念车所展示的“下一代智能终端”的设计理念和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在车辆动力性能、操控以及续航里程等方面更用户更多惊喜,将决定拜腾的未来发展前景。
来源:头条号-EV世纪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carnews/pingce/68083
以上内容转载自头条号-EV世纪,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