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新能源汽车可谓当下的大势所趋——这可不只是中国的想法。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在政策引导下主要发力的是纯电车型,那么在曾经的“领先国度”美国情况是怎样的呢?正逢2018年1月销量排行出炉,我们一起来看看"百花齐放"的美国市场上哪些小生正当红,也藉此向大家推介一下那些代表各类动力类型的明星车型。
NO.1 特斯拉Model 3
2018年1月销量:1875辆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2017年特斯拉品牌的总销量略超10万,再创新高,那时主要贡献者还是Model S和Model X。现如今新人胜旧人,Model3的上市,果然如业界所预计的那样,迅速抢走了自家两位“带头大哥”的位置。鉴于Model 3增强版无论是续航还是百公里提速,完全不输家族内多数车型,而价格又几乎便宜一半,使得购买Model S和Model看起来有点“人傻钱多”了。目前特斯拉急切要解决的恐怕还是产能问题和比重分配问题,比如去年下半年停产Model S 75,主要原因就在于拉开Model S和将上市Model 3车型的价格区间。
NO.2 丰田普锐斯
2018年1月销量:1496辆
丰田是日本汽车产业的老大哥,而丰田自从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也在该方面迅速发展。曾几何时,普锐斯曾是我们心目中新能源车的最典型代表,纵然混合动力在纯电快速发展的国内已经几乎快被抛弃遗忘,但它的成熟经典形象在美国仍然延续至今,而且还没显出疲软迹象。目前普锐斯同时拥有普通混动和插混版本,但是插混已逐渐成为主干。
NO.3 雪佛兰bolt
2018年1月销量:1177辆
日前,在《消费者报告》选出的2018年10大新车中,雪佛兰bolt是仅有的三款美系车之一,且是唯一新能源车,足见其品质。作为一款续航和价格都和Model3接近的纯电车型,两者不免展开厮杀(在新一代日产聆风上市以前,整个汽车市场上能为Model 3找到的最好对手,就是雪佛兰Bolt),只不过邦老师认为,所有没有“马斯克”的车企在与特斯拉的竞争中必定都是吃亏的。
NO.4 本田Clarity
2018年1月销量:853辆
同为日本企业,本田从来都不遑多让,Clarity作为本田研发多年的看家氢燃料电池车(FCV),可以实现750公里的续航(日本JC08工况,相对比NEDC更严),加满氢燃料的时间约3分钟,加速性能也不俗(零百8.8秒)。无需改变用户的用车习惯、完全零污染的排放、良好的行驶质感——本田Clarity代表其路线向世人高喊:“除了电动,还有氢!”
NO.5 特斯拉Model S
2018年1月销量:800辆
不愧是龙头大哥,在前五中,特斯拉就霸占了2席。但去年1月,它在美国市场曾取得过900辆的成绩,这样的小幅下降不知是否预示着地位正在被取代,还是只是阶段性产能问题呢,一切还是要由马斯克来解决。
NO.6 雪佛兰沃蓝达
2018年1月销量:713辆
沃蓝达是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背负的发动机只在最经济的转速下为电池提供电力,尽最大的限度降低发动机的油耗。作为一款“老式”的新能源汽车,在去年一月曾取得1611辆的惊人成绩,并且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热度不减,但在今年一月的成绩为713辆,蛋糕到底是被谁抢了呢?
No.7 特斯拉Model X
2018年1月销量:700辆
是的,你没有看错,还是特斯拉,这次是特斯拉的model X的车型。今年1月销售基本与去年持平,为700辆。BBA的动作都有些缓慢,目前在同级缺乏对手的model X,今年即将首先迎来捷豹I-PACE的强势挑战,后者毫不落后的动力配备和设计优势非常被看好,到底这两位是齐心开拓蓝海,还是彼此互撕?我们拭目以待。
NO.8 宝马i3
2018年1月销量:382辆
不用多想,续航不足、没有快充、价格还不菲,在哪个国家也很难走红。尽管其外形设计很有科技感,驾驶感受也不错,但宝马在这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去年与今年的1月都只取得了售出350辆的成绩。希望新一代i3能够带领i系列走出一片新天地吧。
NO.9 克莱斯勒Pacifica PHEV
2018年1月销量:375辆
又是一款插电混动车型,也是榜上唯一的MPV车型。该车型去年在美国上市,国内刚刚进口,该车纯电续航为68公里,官方综合油耗为2升/100km,售价52.69万元。据称Waymo前后就向其订购了数千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测试,由此可见面向市场的销量还是偏低。
NO.10 三菱欧蓝德PHEV
2018年1月销量:300辆
三菱的越野血统、相对更新的卖相、更低的油耗,凭借单月300辆的销量跻身前十。新款欧蓝德PHEV将在3月份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上正式首发亮相,新车主要变动在于将会对整个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升级,发动机、电池、电机都会有提升。
■ 邦总结
美国市场 2017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是 19.5 万,其中纯电动车是 10 万多台,占比 53%,插电式混合动力 9 万多台,占比 47%,基本各占半壁江山。但美国市场 A 级及以上车量比较大,大概占了 92%以上。大概是因为市场形态和发展阶段差异所致,美国人选择新能源的切入点就与我们很不同,没有了政策的引导和“限制”,相比之下老美做选择更显“务实”,而我国的发展方向则相对更加“坚定”(插电车型补贴力度相对较小),尽管如此,一些优秀的插混车型也正在陆续进入市场,只要终端售价合理,它们依然不失为新能源方向上的一种选择,电动邦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来源:电动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carnews/daogou/63746
以上内容转载自电动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