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将量产Model 3的消息今天刷屏了朋友圈,30万元就能拥有一辆特斯拉,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但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完备的充电桩网络,这一辆辆特斯拉怕是只能“搁浅”在马路上了。
23日,2018上海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产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将持续到8月25日。该展会具体包括新能源汽车展、充电设备展、电池与储能展三大展览,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尽管充电配套领域发展日趋成熟,记者在逛展会过程中仍从业内人士那里get到了不少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多家上市公司推出充电新产品
记者首先观看了一圈充电设备展现场,发现科士达、易事特、中兴通讯、中恒电气、鼎充新能源(亨通光电控股)、思源电气等上市公司以及部分业内知名企业都搭起了站台。
展会现场处处可见大功率充电、智能柔性充电、充电弓等新技术新产品。
厂商重点发力公共交通充电配套布局
亨通集团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鼎充新能源)董事长夏建中对记者表示,电动车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充电配套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一类是资本推动进入的企业,一类是长期探索发展并且与新能源汽车共同成长的企业,还有一类则是倒逼进入新行业的企业。
2014年国内只有30多家做充电桩和运营的企业,而到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已发展到600-1000家。
这一方面反映大趋势和政策驱动下行业正在急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业过热不理性的一面。尤其是今年和明年,行业将加速洗牌,一些定位不准确的企业恐怕将遭淘汰。
“我们目前还没有真正掌握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趋势及其充电网络方案和规律,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按照我们企业的运营方式,抓住公交、商业物流这些特定的市场,通过这样的途径来提升我们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发展。”夏建中说。
科士达新能源汽车行业部售前支持工程师黄飞也告诉记者,目前一线城市充电桩布局趋于饱和,公司未来更看重二三线城市公交充电站的布局,进而向出租车充电配套领域延伸。
储能市场值得关注
记者前期采访部分动力电池企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表示,储能领域和高镍三元材料路线都是蓝海。在充电设备企业中,记者再次听到了储能这个关键词。
夏建中表示,去年国家针对储能领域出台了政策,储能领域将迎来较快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池回收利用这一领域也日趋得到重视。
电池回收分为回收降级利用和回炉成为原料再利用。电池的回收降级利用和储能结合将形成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
今年储能市场已经有500亿元的规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起步于2014年,按动力电池寿命5-8年计算,最早在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将迎来真正启动。
大功率、智能化充电设备受热捧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7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公共充电桩保有数量21.4万个,比2016年净增约7万个,月均新增约6000个,私人充电桩数量23.2万个。
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量超过44万个,车桩比低于4:1。
随着2015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市场,在市场前景和政策驱动下,已经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主要运营商间呈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发展势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充电技术创新活跃,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即插即充、自动插充等技术已开始实证试验,其中大功率群充群控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在国内,面对长里程、停车资源紧张等趋势和课题,许继、南瑞、普瑞特、鲁能、特来电、奥特迅、万马、中恒等主流设备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开发大功率、智能化充电设备。
广发证券认为,国家电网此前进行了今年第二次充电桩集中招标,招标直流充电桩总功率141.82MW,前两批次共计招标直流桩847.82MW,同比增长32.42%,已超过去年全年的807.66MW;直流和交流总功率达到883.94MW,同比增长 31.17%,超过去年全年的852.66MW。国网充电桩招标总量的提升将有效带动相关生产、运维企业的盈利提升。
国金证券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补贴政策逐渐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倾斜,充电桩建设步伐有望加快,同时随着城市公共类充电桩快充需求的不断增大,充电桩充电功率将呈现明确提升趋势。
来源:中国证券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75513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证券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