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新能源车合资品牌全产业链整合 加速本土化

新能源车合资品牌全产业链整合 加速本土化

经济观察报 刘俊晶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一场跨国车企与本土品牌的新能源车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

大众、通用、丰田等大型在华合资公司均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未来的战略规划中,是纷纷发布在华新能源汽车发展方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战场已经由过去简单的政策扶植本土车企到豪华车车企发力高端新能源车的打法,再到合资车企纷纷加码新能源车领域,逐渐进阶。

合资品牌布局新能源车战略的背后显然是看中该领域市场前景且打算分一杯羹。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1-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8%和122.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和消费国。在传统汽车销量环比下滑的对比之下,新能源车毫无疑问正在成为一块新的“肥肉”。

而将盘子瞄准中级新能源车型这块最大蛋糕的合资车企,显然更是炮火猛烈。在此届成都车展中,众多车企纷纷发布新能源车型,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向西南市场纵深的序幕。而近日大众汽车与江淮签署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拟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成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现在是车企从观望到上‘末班车’的最后机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能源车都会成为车企布局的重点,而关于电池等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整合也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向深处发展必经的路径。而合资车企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将有望追回一程。”对此,华融证券汽车分析师张扬道。

由虚入实

“北京现代将陆续推出战略性SUV、运动型轿车、新能源车型等19款新车,会在新能源车领域不断发力。”在9月2日成都车展北京现代发布会上,北京现代总经理李丙皓的说法无疑代表了很多车企的心声。

在传统车领域受到豪华车价格下探和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双重挤压使得合资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变窄,在传统车领域飞扬已久的北京现代去年也重重的受挫了一次,面对自主品牌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布局,北京现代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今年6月,第九代索纳塔混动版上市,北京现代新能源车战略算是拉开了大幕。

北京现代今年发布了名为“NEW”的新能源战略,其计划在2020年前推出九款新能源车型,并完成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10%的目标。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刘智丰表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北京现代将各有一款纯电动汽车亮相市场。”未来将覆盖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混动3个领域,届时实现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领域的布局。

同为韩系车的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金坚在成都车展期间也公开向媒体喊话,称将加快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在2016年上半年,东风悦达起亚推出了K5混动版,而2018年东风悦达起亚将推出新能源后续车型。

而作为德系车代表,大众在华的新能源战略也从此前的纸上逐步付诸实践。目前一汽大众在华南拥有年产150万辆生产能力的佛山生产基地已经明确将担负一汽-大众制造最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使命。据悉,一汽大众内部已经定调将纯电动版e-Golf成为大众品牌的第一款国产新能源车型,届时将在华南佛山基地二期投产。

“布局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已成为跨国车企的头等要事,‘本土化’战火越烧越旺。”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对作者分析道。此前是宝马i系列、奥迪e-tron系列等高端车率先布局,现在主流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南北大众、东风日产、神龙汽车等都公布了未来五至十年将发力新能源车型的规划并开始落实。

比如在今年成都车展上,上汽通用别克发布的新君越30H混动车就明显是提速新能源布局的表现。从目前各大合资车企纷纷推出自己新能源汽车的节奏看,在未来三年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将形成中外品牌对决的局面。而对于合资企业而言,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显然更具有针对性。

新能源车合资品牌全产业链整合 加速本土化

深入竞争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6年1-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16.2万辆和15.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6.4%和160.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为5.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7%和57.6%。在占比方面,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4.8万辆,占比为50%和22%,虽然纯电动车占比较大,但混合动力汽车因为更不受充电桩不足问题的困扰,增长潜力巨大。

由此,合资车企的应对策略为,在现有畅销车型上引入混合动力版本,在战略型新车研发方面选择“站队”新能源车。包括北京现代的第九代索纳塔混动版、以及别克的新君越30H混动车,均是上述思路。而作为相比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较晚的合资车企,其在全产业链和供应商方面的整合能力和协同优势也被认为是其布局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理由。

“虽然现在本土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占比方面有优势,外资品牌在短期内仍然不会改变太多,但合资品牌的供应商大多在零部件的均一性、自动化生产程度、模组集成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跨国企业的研发资源和资金也比较充分,自主品牌在上述方面仍需补课。”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告诉作者。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市场的逐鹿之战会继续深化,竞争也将愈发激烈。而在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逐渐从政策化过度到市场化的阶段,这将是一场更加彰显自身能力的竞争。

业内普遍认为,此前外资品牌在华的新能源车布局落后于本土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政策对于自主品牌的支持,尤其是财政补贴和牌照政策层面。而伴随着新能源车“骗补”问题的集中爆发,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也在逐渐完善和升级,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虽然外资企业对政策和市场的熟悉尚需时间,但从外资企业在华合资企业的表现来看,已经大举在进行本土化。一旦市场完全成熟,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不容小觑。”张扬告诉作者。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刘俊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5580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