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盖世汽车

作为汽车核心部件,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系统等领域,时时监测并传送车辆状态信息,对提升车辆性能、保障安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智能电动汽车,对于传感器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需求量快速攀升,引发相关企业竞相加码布局,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变革。

智电风口下,汽车传感器迎新增长期

从功能角度讲,汽车传感器可分为车身传感器与智能环境传感器两大类,传统车辆主要涉及的是车身传感器,根据采集的车身状态信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环境传感器则主要包括摄像头、雷达等。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此前,传统燃油车主要涉及温度、压力、角度等车身传感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无论从数量还是技术上均给传感器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首先,单车传感器数量和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从智能化来看,空悬、线控制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的加速渗透,将驱动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扭矩传惑器等的增长;从电动化来看,热管理将驱动电流、压力、温度传感器等的增长。此外,电池安全等也需要增加传感器进行监测。

其次,新增智能部件催生车身传感器功能升级。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环境传感器便是智能汽车新增部件,且随着智能驾驶升级需求量不断提升。我们看到新车上仅超声波雷达就从之前的3个,增加到5个、12个甚至更多。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基于数量及功能的增多,近年来汽车传感器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中金公司测算,202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449亿元,2021-2026复合增长率达26.1%。

以技术为驱动,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

新的市场增长机遇,引发国内外头部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同时也有不少新兴企业进入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快速发展。具体情况如何,企业又将如何看待目前车用传感器市场现状、细分领域技术现状以及未来走势?在近期举办的SENSOR CHINA 2024展会期间,盖世汽车走访了部分企业,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一起来了解下。

泰科电子:机遇大于挑战,持续拓宽传感器应用领域

作为传感器行业巨头,泰科电子较早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储备,产品研发更是朝着小型化、低功耗、高精度、多维度、集成化方向发展。

在本次展会期间,该司重点展示了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驱所研发的高精度旋变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电动机的相位角。同时,还展出了针对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的制动压力传感器,以及在安全应用里的座椅位置传感器、刹车灯传感器等。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除此之外,据泰科电子传感器事业部中国区销售和市场部总监戴斌介绍,该司也在同步探索其他领域,如线控底盘,目前已有产品在预研、测试,甚至批量生产;智能座舱应用包括安全相关的座椅方面的传感器应用,也已开始布局相应产品。 “传感器的很多技术是可以延展的,虽然应用可能有些不一样,但基础技术是一样的。TE传感器拥有9大类,32个子类核心传感技术,可以很快拓展到更多的应用上。”戴斌说到。

谈及对目前车市的看法,戴斌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最活跃的,且市场体量非常庞大。我们经常说挑战就是机遇,随着终端产品的加速迭代,客户的产品开发周期会不停缩短,产品迭代比较快,这也意味着客户给我们新项目的机会会越来越频繁。”

对于目前市场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戴斌指出,成本的优化可以给用户带来直接好处,然而技术能给客户带来长远的好处。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让传感器赋予汽车越来越强的性能,越来越高的安全系数,才是“卷”的意义所在。

纳芯微:业务提速,国内外市场齐发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纳芯微近年来成长非常迅速。企业财报显示,2022年纳芯微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颗,2023年达到1.64亿颗,而2024年仅上半年出货量已超过1.33亿颗。

在传感器业务方面,纳芯微主要聚焦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三大品类,覆盖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域控制系统、车身电子以及智能座舱等领域。

在本次展会期间,该司带来了诸多创新产品,例如在磁传感器方面,展出了高带宽的集成电流路径的电流传感器NSM211x,以及全新磁开关系列(NSM101x系列,NSM105x系列,NSM107x系列),包括可编程的车规开关、超低功耗TMR开关等。此外,还推出了助力车企满足国六法规的压力传感器新品,分别为在耐腐蚀环境应用中表现出色的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以及在燃油蒸汽应用中极具竞争力的NSPGL1系列车规级集成式压差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纳芯微产品线总监赵佳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指出,公司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市场机会点的出现和芯片国产化的趋势;二是公司长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研发,在正确的时间点发布了正确的产品,抢占了先机。据了解,该司2023年度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5.2亿元,占营业额的近40%。

与此同时,赵佳亦直言,企业目前也面临着汽车行业激烈竞争到来的挑战。当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产品层面,当今汽车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芯片公司的产品定义和创新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们除了需要具备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还必须紧跟系统应用的趋势。以传感器品类为例,现在客户对传感器品类的要求,一是精度越来越高,二是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好,三,甚至要求更多的功能安全的冗余设计。如果只是单一要求,对企业来说还能有效应对,但是当芯片公司需要同时满足上述诸多要求,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管控成本,确实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

其次,客户的系统应用正在快速迭代,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客户系统应用的理解,为客户提供能够真正解决其痛点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只有为客户不断提供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为提升竞争力,纳芯微除了强化产品研发外,也在不断构建核心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的综合竞争力,比如持续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能力、建设人才梯队、打造平台化的技术IP等等。” 赵佳说到。

此外,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也正在纳入纳芯微考量范围,如近年来大热的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传感等领域。

海外市场也是公司目前的重要业务拓展点,据了解,纳芯微在德国、日本、韩国、美国都建立了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经有约15%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我们看到,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无一例外都必须具备经营全球市场的能力,而不是依靠经营某个单一区域市场变成全球领导者。基于这个判断,纳芯微在几年前就坚定做出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赵佳补充表示。

● 苏州亿波达:强化优势产品,苦练内功

苏州亿波达于2021年成立,专注于MEMS的设计、制造、封测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系统集成。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该司在产品研发方面进展迅速,其开发的加速度计、陀螺仪、惯性量测单元(IMU)、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系统、VRU倾角传感器/NSG寻北仪等产品可应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安全气囊弹出系统等,已得到市场认可。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高精度MEMS惯性传感器件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以及工艺稳定性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公司经过长时间磨合和迭代提升,已成功攻克这些技术难题,自研了高精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芯片。” 亿波达销售总监唐湖海介绍道。 

对于目前技术热点——多传感融合,唐湖海指出,传感器正朝着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领域拓展、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向发展。这些趋势促进了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对于科技型初创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苦练内功,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不管这个市场怎么变,每家公司都要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我们要把我们的内功练好,把最核心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芯片做好。因产品有相应的技术门槛,目前市场上国内厂家并不是很多,我们要抓住机遇。”

● 东超科技:剑走偏锋,空中成像技术已落地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空中成像技术为重点研发方向。目前,该司可交互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已经在汽车领域实现落地,可布置在中控台的上方、下方,前排座椅的后背、后排中央扶手、车门把手的侧面,既可成像又可交付。如悬浮在中控前方的车载精灵,用户可以与之交互,包括语音交互、点击交互、手势交互等。

汽车传感器“赛道”升级,国内外企业如何看待和布局?

“原则上需要显示或交互的场景,都可能被可交互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取代。”东超科技监管中心负责人刘鸿表示。

对于指令是否会延迟,刘鸿指出,成像所采用的单边红外传感器与深度摄像头的手势交互不太一样,后者需要一定算力,而前者计算量非常小,同时定位精度也非常高,几乎是零延迟。

至于成本方面,刘鸿指出,空中成像目前涉及的企业较少,价格暂时不是很卷,主要是卷技术:第一,定位的精度要高,扫描频率要高。第二,透镜的成像质量要高。

据了解,东超科技正与十几家主机厂联合开发全系车载产品,多款搭载悬浮数字精灵的新能源汽车相继投产,预计年产量达30-50万台。      

总结:

从上述来看,汽车产业技术的变革给传感器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改变了市场格局,同时也推进了技术上的突破。无论是国内外巨头,还是新进入者,都在不断精耕细分领域、加大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逐步扩宽市场及渠道。在整体激流勇进的环境下,传感器市场将会迎来新的绽放。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48728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