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的日产聆风,将于今年底在欧美及日本市场上市,2011年将进入中国市场,201 2年在全球大量销售。不需要燃油驱动,实现”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将会占据未来的汽车市场吗,还是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更具前途,抑或是传统的燃油驱动汽车依然是马路上的主角?美国《纽约时报》邀请多位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规则改变着
杰米·基特曼
不要被别人的批评、无知、自私或其他方面弄糊涂了,你该知道全电动的日产聆风是规则改变者。日产正计划大批量生产全电动汽车,他们不是在开玩笑。但他们是在愚弄自己吗?铁杆儿的汽车爱好者并不这么认为。
难免会有人将电动汽车的好处吹嘘得天花乱坠,但它确实有不可否认的优点,其中有一点最不容忽视:即便是与最节能的化石燃料驱动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能效也要高得多。尽管电动汽车在电力来源方面还有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核电厂会产生大量核废料),但它终归能将碳排放量降至最低,同时减少对有限的石油供应的依赖。
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极端炎热或寒冷的环境里,最多行驶l60公里就得充电。即便如此,如果10天中拿出一天时间来充电,也可以满足剩下9天的日常驾驶需要。况且电池和充电技术还在不断进步。
随着技术不断改进,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拥有成本定会下降。别忘了,内燃发动机经过125年发展才达到今天的水平,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对电动汽车来说,一切刚刚开始。一旦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进一步改善,燃油驱动汽车将难以制造出大的动静。
”里程焦虑”依然存在
彼得·德洛伦佐(美国汽车行业博客出版人)
只有在某些拥挤的城市中心,电动汽车才会发现自己受青睐,但用处也非常有限,这就是最适合它们的地方。就市场来说,续航里程长的汽车将永远比全电动汽车更具吸引力,因为”里程焦虑”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将也是如此。
只要充电设施仍然非常不完备,续航里程长的汽车就会占据上风,全电动汽车将永远不会成为汽车运输的中流砥柱.而只是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外插型混合动力汽车等诸多类型汽车中的一小部分。
只要美国的汽油价格仍然相对实惠,美国人将会把钱花在他们能负担得起的常用汽车上。比如,SUV的销售量一直处于上扬状态。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有些人仍然需要和渴望拥有比三厢轿车更多的空间;其二、现在新出的 suv和道路设计都比过去开SUV要方便得多。
美国不切实际的新事物
玛丽安娜·凯勒(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
电动汽车并不是现代内燃机汽车的实用替代品。如果没有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巨额补贴,其价格必然令消费者难以承受。价格昂贵、续航里程又受限,这使得电动汽车不过是个新事物而已,除非随着技术进步能克服前述挑战。
只要汽油价格还便宜,汽车制造商又得以继续在节约燃油方面取得进展,汽车购买者就不会放弃他们现在的汽车,而转向那些昂贵且续航里程有限的电动汽车。
但全球汽车制造商必须放眼于美国之外的地方,认识到因为有中国政府的政策、世界其他国家的油价高企,这都会成为全电动汽车发展的推动力。在这些地方,全电动汽车也会更快地为消费者所接纳。
填满市场缝隙之后又如何?
迈克尔·斯密特卡(美国华盛顿与李大学经济学教授)
就本质而言,全电动汽车比那些燃油驱动汽车的能效更高,但也面临许多困境,比如电池成本(其中涉及稀土金属),还有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充电设施。
通过加大研究和投资有助于缓解局面,但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汽油价格,成本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阻力。哪怕有优厚的税收抵免政策,如果为了节省那点燃油,恐怕还不足以让消费者咬牙承受电动汽车的高价格,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难有改观。但如果只是小批量的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缝隙可以填充。
此外,电动汽车还有一个阻力源: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短时间内行驶长距离。我现在经常租一辆汽车,从我住的乡村小镇赶往机场或华盛顿特区。离我家最近的商场在80公里以外,沿途没有一家可以充电的地方。只有混合动力汽车才行得通:一个小型燃气发动机就能增加续航里程。
10年后,随着充电设施的迅速发展和电动汽车制造成本的降低,电动汽车的缝隙市场还会有所扩大。再下个10年呢?即便汽油变得更昂贵,也只有那些真正的环保卫士才愿意驾驶全电动汽车。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36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