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自动驾驶一直有消息放出,但人们很少见到它的真面目。没想到这次一上来就是实际业务落地的大动作——自动驾驶网约车面向公众开放试乘体验。
自动驾驶网约车在过去一段时间也密集出现,如果总结下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派别:车企、技术公司(或者大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业务版块),以及网约车平台。地图商在一定程度上有聚合作用,但是并没有实际的网约车业务存在。
要知道,自动驾驶是一项极其烧钱的业务,国外自动驾驶的初创公司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的自动驾驶生态也会有合作互补业务上的不足,比如百度与一汽红旗合作前装量产 L4 级自动驾驶车辆,互相促进自动驾驶生态的形成。
实际上,如果对这几个派别都简单分析,就能看出他们对自动驾驶网约车处理的不同之处。在这三大派别之中,与实际业务结合最紧密的莫过于网约车平台,即滴滴。做 Robotxi(自动驾驶出租车)能让我们看出滴滴的决心,也能看出这件事背后和滴滴业务紧密绑定的逻辑所在。
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试运营第一站选在了上海嘉定,距滴滴在上海取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不到一年时间。据悉,滴滴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范围仅限于开放测试道路上,但路线会经过汽车会展中心、办公区、地铁站、酒店等核心区域。用户通过滴滴 APP 在开放道路范围内选择起终点,可免费体验自动驾驶服务。
离上海 1300 公里的北京,则是自动驾驶运营的「指挥部」。在这里可以看到所有网约车的运营情况以及路面拥堵状况,也能看出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会根据实时状况接受调度。比如,大数据已经可以基本掌握 15 分钟后的网约车供需情况预测,如果有些区域因天气原因缺少网约车导致排队过长,自动驾驶车辆就能尽快赶去补充满足需求。
另外如果自动驾驶车辆没有单子的情况下,它会去一个可能出现需求的地方等待。这样一来,自动驾驶车辆不仅能降低空驶率,还能减少拥堵的情况。滴滴方面称,接受智能化调度,是自动驾驶网约车的优势所在。
同时,在自动驾驶车辆运营上,滴滴设立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安全护航中心,能实时监控车辆、路况,并在车辆面临复杂情况时,给与协助指令,解决未来自动驾驶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远程协助问题。
这一切都源于滴滴在用户的使用场景和数据上的优势。滴滴在直播过程中透露,其网约车行驶里程已达 1000 亿公里,也在服务用户过程中了解人们使用滴滴最多的地点。大数据能力让滴滴在人工智能上获得了不少好处。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 CEO 程维表示:「我们相信最终 AI 技术会大幅提升驾驶安全和效率,造福人类,而滴滴最大优势是场景和数据以及坚定投入的决心。」2016 年才成立的滴滴自动驾驶团队虽然在行业中时间并不算早,但与网约车等业务的紧密结合,让人们看到了自动驾驶快速落地的可能性。
让车辆升级到自动驾驶,是技术上的事情,而把自动驾驶变成网约车,需要把技术推向所有人,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技术更难解决。
滴滴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不管是上面说到的「指挥部」,还是在车内外营造的细节,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辆网约车,而不是强调自动驾驶。首先滴滴 App 就是人们日常打车的软件,自动驾驶在其中只是一部分,与快车专车等业务并列。下单过程与叫车完全一致,用户无需接受一类新的操作。
一些地图商也在将自动驾驶并入地图 App 的打车聚合平台上,如百度 Apollo 入驻百度地图,AutoX、文远知行两家的自动驾驶运营车辆也与高德达成合作。极客公园曾经在《一篇文章告诉你,中国自动驾驶测试 19 个「热区」都在哪儿?》一文中提到,Robotxi 正在和民众日常出行习惯逐渐融合。人们接受新科技产品需要一个过程,而与日常出行重叠的操作习惯能让普通用户更易接受。
从车辆本身来看,滴滴使用的是沃尔沃 XC60,在车顶装载了一个高线束和两个低线束激光雷达,以及 7 个摄像头,全车共有二十余个传感器。在直播过程中上海正在下暴雨,因为雨水会对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有遮挡,车辆行驶从而会受到一点影响。安全员在其他车辆靠近的时候还接管了一两次车辆,但整体效果很流畅,前方车辆行驶较慢时,滴滴自动驾驶车辆甚至自动超车。
如果把它和普通网约车乘坐体验相比,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的乘坐体验相对复杂一些。第一次乘坐的人需要签署一份责任告知书,进入车辆后需要先扫后排屏幕上的二维码确认,再点击屏幕上的「智慧乘车」键,即可出行。
之后的体验与网约车无异,用户还能在屏幕上看到周围的行人或车辆,以及路口红绿灯的状态——这也是车路协同的效果。据滴滴方面称,这是其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能将道路信息实时共享给区域内不同公司的自动驾驶测试车,消除行驶盲区。
到达目的地后,乘客下车时车辆会对周围几米的范围检查,屏幕上同时显示和语音提示该范围有无行人和车辆,方便乘客安全下车。
自动驾驶网约车不仅能保证和网约车一致的体验,还能用技术手段提升乘客安全,可见滴滴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使得体验完整。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 CEO 张博在解释采用自动驾驶和普通网约车混合派单时表示,一方面弥补自动驾驶车辆仅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局限,另一方面也能让现阶段自动驾驶不仅仅停留一种新奇的体验,更能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切实补充。
后半句话放在滴滴自动驾驶上同样适用。和实际业务结合,成为日常出行的补充,滴滴在自动驾驶上也许要动真格了。
本文首发于极客公园,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geekprker 或 zhunzi@geekprk.net
来源:极客出行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19153
以上内容转载自极客出行,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