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宣布,与中国车企比亚迪达成了合作协议,将从5月起每月向日本供应3亿个口罩。
孙正义在Twitter上表示,软银将与日本政府的“口罩小组”合作,优先为医护人员提供两种不同的口罩,以解决疫情爆发造成的物资短缺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之一,比亚迪在疫情期间又获得一个新的身份——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如今,比亚迪口罩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日产能分别实现了500万只。
而随着疫情持续蔓延,多国正借鉴中国企业转产医疗物资的经验,协调其制造企业转型生产呼吸机等紧缺设备。
在此次疫情中,呼吸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冠病毒会损坏肺部功能,在肺部产生大量黏液,从而阻碍氧气的吸收,降低血氧饱和浓度,进一步伤害身体。而呼吸机的作用就是通过体外输送氧气,保证血液中的氧气含量,维护重症患者的生命活动需求,为更多的临床治疗手段争取时间。
换言之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呼吸机已经成为新冠患者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本月初,CNN报道称,纽约州长安德鲁·科莫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当地的重症患者所急需的呼吸机库存将在6天内消耗殆尽。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呼吸机缺口极大。据美国重症医学会估计,美国呼吸机的缺口或将达到76万台,再加上意、西、英、德等国家,未来呼吸机缺口将高达上百万台。
但是不同于口罩等常见的防疫用品,呼吸机作为一种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供应链复杂,通常被视为重症监护室装备,因而产能和产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据悉,通常生产一台呼吸机可能要花费多达40天的时间,组装也需要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此外,一台呼吸机由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构成,而零部件供应商遍布全世界,这意味着在疫情下短期增产并非易事。
英国是首个倡导车企转产呼吸机的国家。
3月中旬,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向包括福特、本田、劳斯莱斯和挖掘机制造商JCB等企业发表演讲,讨论他们的生产线是否可以用于转产包括呼吸机在内的医疗设备。此前英国卫生部透露,在最糟糕的情况下,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将额外需要20000台呼吸机,而该体系只有约5000名成人呼吸机和900名儿童呼吸机。
而当下,沃克斯豪尔、本田和丰田已经展开呼吸机等相关设备的制造准备工作。
意大利是此次疫情大流行的中心,该国政府已着手大幅增加ICU病床的数量,其中许多病床将需要呼吸机来维持病人的呼吸功能。
FCA、法拉利以及和零部件制造商马瑞利正在与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医疗器材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进行合作,以制造呼吸机零部件,并可能为呼吸机的组装提供帮助。在疫情令医疗系统陷入困境后,意大利已要求Siare将呼吸机的月产量从160台提升至500台。
据路透社透露,面对德国日益严重的疫情,德国车企大众也正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制造商一起探索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呼吸机。大众已经组建了一个特别工作组,研究如何利用3D打印来帮助制造呼吸机和其他医疗设备。值得提出的是,大众拥有超过125台工业3D打印机。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上演着类似的剧本。美国已启动《国防生产法》,批准福特、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等汽车企业制造呼吸机。
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通用汽车正在与呼吸机制造商Ventec Life Systems合作,准备安排1000名工人在其位于印第安纳州的零部件工厂生产呼吸机,预计月产能为1万台。据称,这两家公司并不会对通用汽车现有的产线进行改造,而是利用多余的工厂空间来搭建呼吸机产线,而且主要的技术仍然由Ventec提供。通用汽车称4月下旬将交付6000台。
参与呼吸机制造的还有福特。福特与GE医疗集团和3M合作,生产急需的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和用品,为医护、急救人员和患者服务。按照此前的规划,福特汽车将在今年4月底之前生产1500台呼吸机,在5月底前生产1.2万台,在7月4日前生产5万台。此外,UAW的工人将以自愿的形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工人将进行三班倒作业。
上周,特斯拉在YouTube发布了一段时长约4分钟的小视频,展示特斯拉牌呼吸机。该呼吸机最大的特点在于,仅使用手中现有的零部件便能够完成呼吸机原型机的制造。就像特斯拉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所介绍的那样,特斯拉可以在不侵占医疗设备资源的前提下为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除了这台原型机之外,马斯克还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计划重新启动纽约州的布法罗工厂,与爱尔兰呼吸机制造商美敦力合作生产呼吸机。
实际上,车企“战时”转产动员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历史上,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曾帮助政府生产急需的设备。二战时期,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其他汽车制造商改造汽车工厂,制造坦克、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和武器,底特律从而获得“民主军火库”这一绰号。
虽然一众车企正信心满满地加入呼吸机转产大战,但是仍然有专家和媒体对此持悲观态度。此前,德国机械生产协会医学技术负责人Niklas Kuczaty就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生产如呼吸机一样的复杂的医疗产品是不现实的。除了上文提及的生产技术门槛,车企生产呼吸机还面临其他挑战,如迅速完成审核流程,获得生产资质。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车企转产呼吸机不靠谱?显然不是。车企有足够的实力转产世界上大多数的工业品,但是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转产,还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加入到相关产业中,或者与医疗设备生产商进行合作。毕竟疫情当前,时间不等人。
来源:亿欧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13890
以上内容转载自亿欧,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