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17点38分,“上海发布”官微头条的一则“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成功让已经下班的媒体人们又坐回了电脑前——
“王晓秋,男,1964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昆山,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拟任市管企业正职。”
到底实锤了媒体们此前的猜测。
不出意外,在上汽已经迈入第31个年头的王晓秋,即将接任年满六十、行将退休的陈志鑫,出任上汽集团总裁。
这是一次几无悬念的任命。
在上汽集团现任的六位副总裁里,只有王晓秋有着丰富的乘用车技术和管理经验,且任职上海,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乘用车三个主品牌,以及上汽几家零部件公司都有过长期工作经历。
他的管理风格在业内也算得上小有名气,看似不紧不慢却霸气难掩,演讲和采访总不按常理出牌,是心直口快的路数。
所以过去的上汽集团内部有人这样评价,说在当年的“四猫带四猫”中,四只白猫(王晓秋、丁磊、魏燕钦和张振华)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人,有想法、有主见,而王晓秋最为人道的特点,是能说敢言。
技术出身的王晓秋不会过分在意公关遮遮掩掩的那一套,他的想法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发朋友圈立flag,有想法有目标不要怕人知道嘛,很多时候只有说出去的话和立出去的flag,才能催促我们为了目标,想方设法地达成。
今天我们不妨就借着王晓秋说过的六句“金句”,来看看王晓秋和他的上汽事业线,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我买了阿迪达斯,
并不代表我就是姚明了。”
科班出身的王晓秋初次进入上汽是在毕业后的1988年,履新部门是上海大众的质量保证部,那些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大众汽车的国产化进程,以及对上海大众规划、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
彼时正值桑塔纳叱咤风云的年头,很多80后、90后对汽车的记忆就是从认识桑塔纳开始,上汽集团也是凭借桑塔纳的成功才奠定了日后的市场地位。
而桑塔纳能有如此风光的过去,正是因为其坚持不懈地提高国产化率,王晓秋在上海大众的那几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从20%一路提升至70%,很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质量也毫无下降。
反观同时期另一家迟迟没能提升国产化率的合资品牌广州标致,则日渐式微,最后扒着千禧年的边,倒在了1997年。
正是得益于那些年王晓秋在上海大众的工作经历,上级发现在质量体系、技术开发甚至公司运营方面,王晓秋都已能形成个人见解、独当一面,于是在2003年,随着上汽自主品牌项目的最初启动,王晓秋就被调任担任上汽自主品牌项目负责人兼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执掌自主品牌项目后,王晓秋主导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对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收购,同时吸纳100多位原罗孚优秀工程师加盟。然后2006年,王晓秋成为了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那几年,由于上汽乘用车接连收购了罗孚核心技术、又合并了真正收购罗孚的南汽,一时间媒体追捧纷至沓来,对上汽自主品牌花式看好。
王晓秋的厉害之处,就是不但没有被这些声音冲昏头脑,相反他还对员工和媒体不厌其烦地强调:“我买了阿迪达斯,并不代表我就是姚明了。我们还有很多方面的努力要做。”
他不认为上汽乘用车仅通过收购、合并就能跨越技术障碍,于是当机立断地划拨18亿元,投资建设上汽研究院,他希望上汽人能在原罗孚工程师的帮助下,自己消化学习到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再到下线制造的全系统的能力。
“一个缺少经验的年轻厨师做一个冷盘、一个菜品或许还可以,但很难烧出一桌好菜。不过,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相信这个厨师一定能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王晓秋常用这句话比喻我们等得起、且必须等,“造汽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他很早就认识到,只有自己学会技术,造车才会彻底变得没那么神秘。
“你们在合资已经做到顶了,
上汽乘用车才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从最早负责上汽自主品牌开始,王晓秋就格外看重团队的人才构成,他希望能把集团最好的资源,都带到自主品牌手里。
所以早在2003年自主项目刚启动的时候,每每谈起自己的员工阵容,王晓秋就忍不住地自信:“上海大众的质量和上海通用的营销名满天下,而我的制造主力80%来自上海大众,营销主力80%来自上海通用,并且还是’成建制的变更番号’,上至老总,下至厂长甚至工段长都可以直接点名抽工段调动。”
那时上汽自主项目的副总蒋峻、工程院院长程惊雷、副院长魏燕钦等等,都是业内数得上的车坛精英。
所以王晓秋的自主项目推进速度非常快,就连寻找经销商,其中一部分都是和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原有经销商开了个会,他们中的不少人一看“阵容”,就立刻点头同意,“跟你们干,没问题”。
再后来,上海大众新车朗逸在2008年上市一炮走红后,王晓秋又第一时间找到了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有着“朗逸之父”称号的张觉慧,以及朗逸主设计师、造型科高级经理邵景峰,力劝他们加入上汽乘用车,“你们在合资已经做到顶了,上汽乘用车才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汽车作为工业中的工业,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中国没有汽车工业,那就意味着中国没有民族工业。”
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上汽乘用车“网红团队”,就这样成立了起来。
“未来上海通用的所有新车都会是全球首发。”
后来随着上汽第一款轿车、也是自主品牌里第一辆中高级轿车荣威750的发布,上汽乘用车渐渐走上了正轨。
而王晓秋,在2013年被调离了上汽乘用车,派往上海通用“高位接盘”,任职上海通用总经理。
那时正值上海通用势头最好的两年,销量升至巅峰顶点,很多人担心王晓秋难以在上海通用拳脚大展,稍有不慎甚至还会引发销量下跌。
没想到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海通用不但带来了旗下品牌共计29款车型参展,其中的雪佛兰新科鲁兹更是全球首发。在仅仅比北京早几天的纽约车展上,雪佛兰亮相的还是现款科鲁兹的小改款车型。
王晓秋当时就是指着那辆新科鲁兹,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以前我们讲一个车是全球首发,但未来,我们上海通用的所有新车都会是全球首发。”
他同时宣布从这款车开始,上海通用将摒弃原来单纯引进产品的做法,而是开始和美国通用的团队一起进行研发,他要让本土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去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出发,做符合中国人需求的东西。在王晓秋看来,做得“对”比做得“好”更加重要。
“2016年,
上汽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绝对重磅,
如果没有做到,你们可以直接质问我。”
2014年对上汽乘用车而言,是个不大太平的年份。
2014年上半年,上海大众累计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20%;上海通用累计销量84万辆,同比增长8%。在上汽集团乘用车的三大板块里,只有上汽乘用车的表现不容乐观,销量10.23万辆,同比下降3.22%。
从2012年销量第一次超过20万辆,上汽乘用车就进入了瓶劲期,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都在20万辆左右徘徊。甚至,有不少经销商已经顶不住压力,选择了退网。仅以北京市场为例,上汽乘用车的经销商数量就已从鼎盛时期的11家荣威店、8家名爵店减少到了8家荣威店(其中4家同时卖名爵)。
所以2014年年中的股东大会上,上汽乘用车的自主业务遭到了投资人疯狂的质疑与排挤。
刚刚成为上汽集团新任董事长的陈虹立刻决定,将履新上海通用不过一年的王晓秋重新调回自主板块。很快,7月,上汽乘用车又重新移交到了王晓秋的手中。
上任之后,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王晓秋再下狠招,挑战更高销量目标时,王晓秋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年度销量目标由之前的26万辆缩减至20万。
他直言顶住了各方压力,但没办法,“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盲目追求销量显然存在极高的风险,砍掉6万辆的目标不仅是在给经销商减压,也是在给我们自己争取反思的布局的时间。”
而反思布局一年之后,2015年的广州车展上,王晓秋就放出了语出惊人的那句话:“2016年,上汽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绝对重磅,如果没有做到,你们可以直接质问我。”
彼时的台下看客并没有想到,2016年7月,荣威竟然和互联网龙头老大阿里巴巴开展了车机系统合作,马云爸爸亲自来到发布会站台,然后当晚主角荣威RX5凭借其开创的“互联网汽车”的概念,果真迅速逆袭并颠覆了整个市场。
荣威RX5上市首月就交车近万辆,次月即销量破万进入SUV销量前二十,第四个月破两万,创下了上汽自主品牌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很快,随着产能的吃紧,工厂生产线的员工无论工时还是工资,都默默翻了两倍之多。
王晓秋那两年一直蛮骄傲:“以前自主板块走路靠墙走,现在头终于挺起来了。”
“车市道路千万条,活下去是第一条。”
“如果做不到目标,年底全部下岗,一个不留。”
但在抬头挺胸的时候,王晓秋也看到了中国车市危机的一面。
2017年,王晓秋就反复跟媒体说,“2019年会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残酷的一年,很多企业都会在2019年被淘汰。”
所以,从2018年开始,王晓秋一直在喊的一句话,就是“车市道路千万条,活下去是第一条。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活下去,没有销量就什么都没有,有销量就有希望。”
在王晓秋看来,只有销量,才是提高和积累知名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方案,“唯一的突破方式就是大卖,数量上去以后,一是我们成本的压力会减小,二是我们更有机会和供应商继续合作,技术上实现更多的突破,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而定价,是王晓秋眼里决定销量的关键,“荣威的定价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
在这种危机感与求生欲的驱动下,近来荣威的两款新车荣威i5和荣威i6 plus走的都是低价高配路线。而且,王晓秋唯一一次对团队撩了狠话:“如果做不到目标,年底全部下岗,一个不留。”
为什么?“因为竞争在这儿,就算我留人,市场也不留。”
去年10月,A级车荣威i5的指导价竟然仅为5.99~10.69万元,震惊四座。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上市第二个月,荣威i5销量就达到了11799辆,第三个月就达到了17170辆,直接超过自主品牌领头产品吉利帝豪,跻身轿车销量榜单前十。虽然近几个月随着车市行情走低,荣威i5的销量有所下滑,但也维持在万辆上下。
走同样路线的A+级轿车荣威i6 plus今年3月上市,再一次,这辆由朗逸原班人马打造的新车打出了6.98~11.98万元的低价。
尽管到目前为止荣威i6 plus尚未公布过销量,但王晓秋相信,荣威品牌和销量不会受到低价的影响,毕竟“中国的轿车市场,6万元级别销量第一的是大众,桑塔纳、捷达、Polo的销量加起来有5万辆,这个级别没有一个自主品牌销量能超过大众,但大众品牌力并没受影响呀。”
他笃定着,只要活着“逃”出来,就是胜利。
最近在网友之间,很流行一句话,“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纵然是句玩笑话,但我想在王晓秋这儿,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茬吧。
人家的想法是:敢说,就敢做,敢做,就敢当。
今年1~5月,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27.26万辆,同比下降10%,未来发展走势并不清晰,也不够乐观。和大多数自主品牌一样,现在的上汽乘用车已经来到了一二梯队的分水岭,接下来是盘山而上还是弯腰而过,一切仍然充满未知。
或许,就看敢言者王晓秋,能继续“敢言”到什么程度了吧。
来源:autocarweekly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94178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