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人物
  4. 于清教:新一轮推广计划下 锂电年需保持25%增速

于清教:新一轮推广计划下 锂电年需保持25%增速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度远低于预期,据真锂研究统计,2012年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需求42.01万KWh,新一轮推广计划许下”三年内推广逾35万辆”的愿望,中国电池网董事长、原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助理于清教表示,新计划开始”务实”了,未来动力锂电需求将保持25%的增速。

于清教曾表示,动力锂电池行业将是巨头企业间的游戏,目前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为避免重复建设,企业需走中高端产品之路;Tesla Model S、宝马I系列、大众E-up/E-Golf、戴姆勒SmartEV等电动汽车抢滩国内市场,而截止2012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才推广2.74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推出,新一轮推广计划已浮出水面,到2015年将累计推广35万辆,新计划的执行程度会有多大?能给锂电行业带来多大需求?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一起细听业内专家于清教的解说,为您剖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国内锂电行业的未来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专访正文:

新一轮推广新计划开始”务实”,动力锂电需求将保持25%以上增速

1.有”十城千车”的前车之辙,您如何看待此轮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的前景?

于清教:政府这次的推广计划开始务实了。早先的”十城千车”若说是一次试探性进攻的话,其主要目的是吸取和总结经验;那么,这次的推广计划,是下了决心的。

目前,从广州、深圳,到北京、天津,再到合肥、上海,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都开始在放量,主要是公共交通上变化很大,销量在一天天的更新。国内市场通过公共和政务交通工具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想法是正确的,个人消费市场的上升期预计要再过三五年才能到来。

2.若新一轮的推广计划能够执行下去,预期将给国内的动力锂电池带来多大的需求?受益的典型企业有哪些?

于清教:若执行到位,锂电池整个行业将受益匪浅,有望拉动动力锂电需求至少每年25%以上的增速。

受益将是行业中大企业、领军者:比如天津力神、比亚迪、当升科技、杉杉股份、多氟多、新乡市格瑞恩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锂电、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等大企业,也有像天津斯特兰这样的新锐,也有四川兴能、德阳博力迅这样的技术资金雄厚的后来者;市场运行基本都符合”二八原则”,企业中的20%盈利,剩下的有持平,而大部分是亏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

3.在政策鼓舞下,地方政府纷纷欲打造锂电产业园,最近总投资超10亿元的深圳华邦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HBF)锂电池电芯研发生产项目在江西吉州工业园区正式签约落户,而目前市场产能已严重过剩,在位的锂电企业仍在纷纷扩大产能,面对此种局面企业将如何去化解产能?

于清教:产能过剩是相对的。现在锂电池整体行业处于投资过剩、产能过剩的阶段,但是这些过剩我认为都是中小企业的生产量”过头”,最后的结局是被市场抛弃”剩下”。资本逐利的本性在任何行业都存在,比如传统的煤炭、钢铁、铝业等,甚至在光伏也曾经都经历过哀鸿遍野的过程,市场的调节就是让过热回归理性,需要”交学费”的市场是经常有的。

对于企业如何去化解产能,需坚持三个原则,一共六个字:创新、品牌、营销。创新是本,品牌是心,营销是术,缺一不可。

4.有媒体报道,锂电池的在位企业中,深圳邦凯出现”债务门”、佛山照明败走锂电等,锂电行业出现了哪些问题呢?是否意味着锂电行业的洗牌?

于清教:任何行业都在运动中前行,洗牌是必然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市场铁律,也是资本的残酷性,在市场前进的路上,没有温情。

中国锂电池出现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订单问题,关键是企业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品牌,有没有独特的营销模式。早先磷酸铁锂热的时候,都在纷纷上马磷酸铁锂项目,但技术差异小,都是从一个老大那里买来的技术,那么,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有自己的创新,就要打造品牌,就要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营销方法。

5.近期有专家、学者及官员等提出混合动力汽车可能更适合目前发展,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是否需要取舍问题?为什么?

于清教:混合动力是个过渡产品。现在看来,可能这个过渡产品更能体现现阶段的需求,这从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的销售业绩就能看出来。但是,纯电动汽车或者其他零排放的动力电池汽车,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要解决环境的和谐、永续。

6.不仅在业内观点上存在上述现象,国内电池企业也出现了,一边是各地纷纷上马锂电项目,而科力远[0.08% 资金 研报](6000478.SH)却选择了建国内首条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初期设计年产6万套,对此您怎么看?

于清教:市场上有很多不按牌理出牌的企业,也是正常现象。从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来看,尚未达到市场需求的顶层,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但现在也有个趋势,就是混合动力车现在也开始选择锂电池了。

对科力远的投资我个人不看好。但是,投资对企业来说,或许具有合理性,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合理,未来合不合理,很难说。但有一点就是,要赢在趋势上,”明明是要被快速替代的产品或技术,还要死扛,那只有一个结果--扛死”。

特斯拉宝马等电动汽车抢滩中国市场,国内企业需练好内功

7.特斯拉、宝马等国外车企的电动汽车欲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新能源汽车将面临如何的处境以及未来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如何?

于清教:国外电动汽车进入中国占领和开发的是私人乘用成市场,尽管和国内多数乘用车企业会有冲突,但是冲突不大,因为,中国乘用车纯电动车生产企业,根本不太关注私人市场这一块,因为市场的培育,让消费者接受需要过程,这些车企都是在抓住公用车这一块。比如北京,郊县一下上了上千台纯电动出租车,那么受益者就是北汽这家企业;深圳出租车甚至公交巴士,是比亚迪的天下。而特斯拉进入中国,就没有这样优厚的条件和待遇,他只能面对私人市场苦苦营销。

私用车市场开发是企业共同的事情。特斯拉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宝马明年也会在中国出售,这些举动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因为,全部企业一起来培育和拉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要比一家企业埋头苦干要容易得多。当有那么一天,纯电动车在使用便利性上,安全性上,续航能力上,都达到了现在燃油车的水平,那么,纯电动时代就真的来了,私人消费市场也必定会大大发展。

8.在此轮国外车企抢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潮中,国内的哪些企业有望受益,需做好哪些准备?

于清教:市场是给有准备的企业的。国内的企业都将会受到触动。比如在造车理念上,特斯拉已不是在造简单的四轮交通工具,而是在制造一个智能终端,特斯拉汽车CEO艾伦.马斯克的IT思想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中国的车企在造纯电动车的思维上还很落后,还是在做惯性思维,把它当车来造,从战略高度上,我们就远远落后了。

另外,市场充满了变数,不确定因素太多。如果特斯拉和宝马等企业纯电动车销量上升很快,那么就有可能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这样就需要我国的配套企业来给这些企业生产部件来配套。从目前来看,直接受益的企业还没有,有的就是些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都在”傍大款”来做局,炒高股价,要不就炒高知名度,从而获得潜在客户的认可,这些都不可持续,可持续的还是”创新、品牌、营销” 六个字。

9.您预计特斯拉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前景如何?若进入国内市场,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于清教: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购买力最强的国家,从世界奢侈品豪车市场就能窥见端倪。并且,我们国家的消费者在”不差钱”的影响下,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特斯拉在中国预计会热销。有可能的话,将成为它海外的最大市场。若特斯拉热销,就需要配套的售后服务,要建充电站(桩),这些行为都将为促进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利好。

至于挑战,主要将是来自政策层面和市场配套方面,以及贸易壁垒,而价格等其他问题都不是核心问题。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作者:汪家红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2364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0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