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出行科技公司,滴滴一定是你的第一反应,再思考一下或许会有uber、waymo、lyft等词汇浮现脑海。但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将出行科技与一家零部件企业画上等号。
麦格纳,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甚至被认为可以称做整车制造商的企业,开始强调自己的定义是一家出行科技公司。
零部件“大咖”为何转型出行科技公司?
非汽车行业从业者对于麦格纳或许感到陌生,但在汽车领域,这绝对是一家称得上“大咖”的企业。仅次于德国博世和日本电装(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麦格纳是全球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这样一家零部件巨头为什么会自称出行科技公司,甚至连这一次媒体日的主题都叫做“Welcome to mobility”。(新出行.新生活)
(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Frank O'Brien)
弗兰克·欧博恩(Frank O'Brien)——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也许早已猜到我们不解,介绍便也从答疑解惑开始。
Frank表示,纵观全球发达汽车市场,不仅仅是中国,北美以及欧洲多年以来在销量上已经迟缓增长,这是经济的平稳或者说趋于平稳的增长造成的,这也导致汽车工业增长不会很快。中国也是一样,继欧美汽车市场之后,随着经济开始出现微增长,汽车工业也会步入调整期,这是整体的经济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在这样的经济格局之下,出现了今天汽车工业所出现的情况,这也是今后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Frank认为,在汽车工业的技术变革上,我们目睹了汽车工业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而像出行这样的新的概念,也开始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相关调研显示,2018年中国出行市场规模将近5亿人,到2020年有望突破6亿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麦格纳已将将把出行领域的最新科技引入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作为己任。
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中国电动化浪潮
2018年6月18日,麦格纳宣布计划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两家合资公司,提供电动汽车整车制造以及整车开发服务。并计划以北汽集团位于江苏镇江的现有工厂为基地,首批量产车型计划于2020年投产。
Frank认为,对于麦格纳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非常重大的机遇期。之所以要涉足整车制造业务,是因为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涉足整车制造业务会使麦格纳能接触更为前沿的生产技术,并且也可以更好地对目前汽车四化技术进行整合,例如电动化、ADAS等等。Frank坦言,这个业务对于麦格纳来说,是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将使其成为业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整合经验的整车制造业务供应商。
除了与北汽新能源整车制造的合资企业之外,麦格纳与华域汽车的组建也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动作。而在动力总成方面深耕多年的麦格纳,无疑将发挥自身优势,让电驱动业务在中国再提速。
麦格纳动力总成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李响认为,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哪种技术会成为主流,政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麦格纳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平台化和规模化。
(麦格纳动力总成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李响)
目前从电机到减速器、逆变器,包括整个控制单元,麦格纳能做到全部输出,这是一个核心竞争力。同时,无论高电压、低电压,48V或者插电,到最后的纯电,麦格纳都能做成模块化生产。所以不同的主机厂在应用产品时,能够用模块化产品尽量减少生产、研发和制造成本。李响坦言,这是麦格纳目前对于动力总成方面的一个策略。
(麦格纳中等功率电驱动系统)
聚焦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工作,甚至娱乐方式。已经把自己定义为出行科技公司的麦格纳自然不会轻视这块领域的技术积累。
在Frank看来,2025年很难实现100%自动驾驶,但那时几乎每辆车都会配备二级ADAS系统,尤其是小型车辆。因为对于小型车辆来说,通过这些二级技术的采纳,可以大幅度提升其安全性。
李响认为,到2030年自动驾驶会带来一个全新的产业,可能会是一个超过八百亿到九百多亿美金规模的产业。但目前来看成本极其昂贵,所以现阶段还没法实现产业化
早在2017年9月,麦格纳便宣布推出Max4自动驾驶汽车平台,其中麦格纳应用了自家的激光雷达(整合了Innoviz的技术)、ICON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基于麦格纳Max4平台打造的Jeep大切诺基自动驾驶原型车)
此次,麦格纳展示了基于视觉技术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高分辨率汽车雷达ICON RADAR,域控制器和高度集成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
据介绍,ICON RADAR能探测300多米范围内的四维空间(距离、高度、深度与速度),不仅能扫描出车辆、行人、自行车,还能检测护栏、路面杂物、减速带等等。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麦格纳在2021年会实现超声波雷达和全景摄像头的数据融合来改善如今自动泊车技术和性能。
小结:对于麦格纳这家有超过60年作为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经验的企业来说,如果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就需要像初创公司一样敏捷,面对这个市场的变化。也要像科技公司一样不停创新,来适应市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从这次的展示来看,这位“大咖”未来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新技术与突破值得期待。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邓娅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99607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