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昔日无比风光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一场腥风血雨真的要来了。
8月27日,据外媒报道,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表示,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关闭包括德国在内的工厂,以对业务进行重组。此前有报道称,公司动力总成部门的9家工厂可能被关闭。
大陆集团的艰难转型,或只是零部件供应商们大象转身的一个典型缩影。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趋势下,这一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剧变。
哀声一片,“大象们”深陷困境
德国《汉诺威广讯报》援引工会消息人士称,大陆集团计划关闭动力总成部门32个生产基地中的9个,这可能导致4000人失业。大陆集团是仅次于博世(Bosch)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60个国家拥有约24.4万名员工。
此前的8月7日,大陆集团在其第二季度财报发布现场曾公开了相应的裁员计划,并透露接下来可能会出售部分燃油发动机零部件业务的消息,寻求进一步削减成本。刚过去的第二季度,大陆集团净利润暴跌41%,至4.85亿欧元。
1871年,大陆集团在汉诺威成立,主要产品包括轮胎、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发动机喷射系统、转速表以及其它汽车和运输零件等等。
随着全球汽车销量的低迷以及转型带来的巨额成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日子都不好过。8月初,博世称将开启裁员计划,并表示可能会出售部分燃油发动机零部件业务,该公司预计今年汽车产量将下降5%。彼时业界一片哗然,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Volkmar Denner)称,囿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对柴油车生产需求的持续下降,公司不得不裁员以应对市场下滑的趋势。
德国时间8月2日,另一巨头采埃孚股份公司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销售额184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约6.46亿欧元,低于之前预期。采埃孚表示利润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乘用车市场销量下降、研发支出的进一步增加和新增厂房所需大量费用导致。
布局电动化
在全球越来越严的监管推动下,传统汽车制造商紧跟趋势,增加电动汽车的销量,零部件制造商亦不得不适应这一电动化趋势。
7月初,大陆集团表示,公司将在2030年之前停止开发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内燃发动机。公司预计到2050年,公司新车几乎全部为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电池车,因此将进行业务转型。此外,公司预测,2025年开始开发、2030年开始生产的内燃发动机将是最后一代内燃机。
大陆集团表示,公司将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金放在电力传动系统上。其动力总成部门负责人安德里斯?沃尔夫(Andreas Wolf)表示,公司的这种转型可能会持续数年。
电动车的兴起将使汽车产业原有的零部件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完全统计显示,未来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约50%份额将消失。
底特律汽车行业分析师艾肯伯格认为,到2030年,全球每年生产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力和轻度混动力的汽车将创造年产值2130亿美元的电池、发动机和电子工业市场。
盘点多家零部件巨头电动化的布局可以发现:电动化业务独立运营、与业界巨头联合、切入整车制造领域生产纯电动车等等,是这些企业的着力点。
新生意不好做
此外,重视中国市场、提前抢占智能出行高地,或是零部件企业的新生意。
大陆集团就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电池系统、出行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今年3月,大陆集团与中国电池供应商成飞集成通过各自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生产48V汽车电池系统;在智能网联方面,大陆集团相继与百度、英伟达等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力汽车智能化。
6月,大陆集团重庆研发中心奠基仪式在两江新区举行,该研发中心总投资约2.8亿元。7月,大陆集团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互联、出行服务、定制新能源互联网汽车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未来智能出行业务的发展。
此外,如博世亦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等等。
在这些传统厂商的新领域,或许他们会遇到另一个体量庞大的玩家。8月9日,华为在发布“鸿蒙操作系统”之时,还有一个同样很重要的“系统”——华为智慧车载解决方案:HiCar。4月上海车展上,华为首次以世界级Tier1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的身份登上展台。
此前文件明确显示,华为不造车,要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信息和通讯融合技术)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中国产业信息预测,全球电子零部件2019年的市场规模约为2285亿美元,且电子零部件占汽车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这个市场全球Top 10汽车电子供应商占70%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证券一份研报指出,华为切入的方向就是对标博世、大陆等汽车电子公司。报告预测,预计华为在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销售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元的量级。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可能十年以后的汽车行业,华为又很牛,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或许,随着华为的加入,未来汽车电子零部件产业面临重新排座次的可能。
综合新浪汽车、环球网及半导体投资联盟、汽车公社、高工电动车网等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赵杰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97909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