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是我从事汽车设计十八年以来,第二款100%按照设计团队的想法诞生的作品(第一款是TA的概念版Eureka 01)。U的设计,完全没有受到行政、周期等任何其它领域的干扰。”合众汽车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常冰说。
图为:常冰及其亲手设计的量产车型“U”
常冰十八年的职业生涯中,最近三年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而之前的十五年一直是在一汽集团。那是常冰的第一段职业生涯,同步于红旗品牌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复兴:2002年他主持完成红旗名仕换代设计;2004年,年仅28岁的他承担并完成停滞30年后再次复兴的大红旗概念车HQE的设计,2005年4月上海车展上一亮相便轰动业界。
在主持大红旗系列设计的同时,常冰还在2008年-2015年间主持完成红旗行政级豪华轿车红旗H7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设计,彻底切断了红旗设计与奥迪的关联。
这场专访有些来之不易。3月21日,合众汽车北京设计中心揭幕,我看着常冰忙得像个“陀螺”,转个不停。就在最后工作人员通知专访可以开始,我进入常冰的办公室时,他还在黑板上画着一些我看不太懂的图,对另外两位设计师交代“U”下一步的细节雕琢工作。
我问常冰:“听说‘U’的外型已经定版了,为什么现在还要进行改动?”
他说:“还有一些细节要稍作优化,但这些微小的改变用户基本看不出来”。
“既然用户看不出来,为什么还要去改动它?”
“你的问题有些‘刁钻’。”常冰笑了,他起身去拿了一个Bose的音箱放在我面前,接着说,“设计的‘打磨’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无论是用户还是设计师,对产品品质的结果都有相同的感知力,而区别就在于用户不知道为什么,但设计师知道。所以不是用户看不出来的就可以不做,这就是后期很多细节锤炼打磨的意义。就像这个音箱,按键边缘处这些微妙的棱线,可能所有用户都难以发现它,但整体产品的高级感、品质感就是来自于这些貌似看不到的细节,汽车同样如此”。
“U”的诞生:一群“老”的人,在做“新”的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这句话来描述“U”的诞生,并不过分。
2018年7月26日,“U”的概念车亮相乌镇,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那时候的合众汽车,刚成立还不到四年。对于这样一家似乎还“名不见经传”的造车新势力,突然出了概念车,外观别致,还无人驾驶自行上了展台……当时的人们还是有些吃惊的。但其实,只要去仔细地了解一下合众汽车的基本背景和人员构成,人们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图为:概念车Eureka 01
“你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特斯拉的横空出世,从各个维度刷新了人们对于汽车的固有认知。不少汽车造型设计师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的设计也可以有更多玩法。但常冰说,他对于汽车造型设计的思考,并不是从特斯拉的入世开始的。“让汽车变得更好看”——这是他一直想做但又难以自由去做的事。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如火如荼给了常冰一个契机,他离开了熟悉的北汽新能源,进入合众汽车这家年轻的企业,以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设计师都希望有新的组合,用新的方式来做设计。但是在传统汽车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机会,新能源汽车行业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新机会。市场上,骤然出现了很多新的汽车品牌。所有这些新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用新的思路去做设计、去赢得用户的关注。这对设计师来说,是一种风险,但更是一种机会。我们愿意在这种新的品牌、新的体制,甚至是新的工作模式下,来做新的设计。”常冰说。
2014年合众汽车成立了。“那时候技术力量比较有限,资源也相对有限。说实话,那时候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并不十分完美,但定位很准确、车子可靠好用,性价比很不错,就是目前已经在售的哪吒N01。”常冰坦言。
2017-2018年,合众汽车迎来了新的投资方和高管团队。“合众汽车的创始团队和现在加入的所有高管,大部分都来自于历史比较悠久的传统汽车企业从架构上讲,我们的公司非常扎实,甚至有那么一点点保守。深扎行业多年,让我们更了解造车这件事,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件事满怀敬畏。”常冰介绍,“这些人在原来传统汽车背景下长期积攒的经验和愿望,突然之间就爆发出来,很快,大家就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U’的概念车和量产车的设计开发”。
“车如其人”:要“自·信·在”,还要“讲礼貌”
写东西的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常冰这个“画车的”,却讲“车如其人”。
常冰说,企业、人(团队)、产品,是一样的。我们有自信,是因为我们知道怎么“干车”,所以我们干的肯定是一个合格的车。截至目前,对外做的每一个承诺,我们都实现了,而且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从工厂开工、融资,到第二工厂的顺利进展,再到第一款量产车的发布、上市、第二款量产车的发布……这些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且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种扎实和自信,也体现在“U”的设计理念中。“U”是合众汽车“自·信·在”设计哲学的进一步延展。“你可以把一辆车看作是一个人,我们简单地理解,‘U’这个人是健康的、有个性的,同时是有自信的。他的存在感很强,只要你看了一眼之后,就很难再忽视他”。
关于存在感,常冰讲得更具体:“比如说,现在市面上同级别的、类似的车型已经有好几款了,当看到‘U’这一款后,你可能会将它拿去同其它几款进行对比。比完以后,‘U’会依然在你比较的名单里,而不在淘汰的范围内,这就是所谓存在感的毋庸置疑”。
专访开始前的那天上午,我去参观了这辆有些存在感的车。在收到的邀请函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这将是一次与汽车工业美学和‘后人性化设计’体验的惊喜邂逅”。
常冰告诉我,“这是合众汽车北京设计中心负责人张永涛总首创的理念。目前,在汽车方面关于人性化的设计是相对成套路化的,优点都相似,痛点都雷同,所谓的‘人性化’就显得有些固化,所以张总提出了‘后人性化’设计时代的理念”,这是一种更开放的,更柔软的人性化。
相比于炫酷浪漫的功能叠加,U将更加侧重对人性的研究、解读。以人为核心,以智能化、新技术为辅助,在打造直观的操作感受和全新互联体验的同时,顺应用户不断迭代变化的需求,将未来出行方式提升至新的高度,让车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车。
也许这在钥匙上就会有所体现:女性用户的钥匙可能会被设计成项链,男性用户的钥匙可能会做成皮带扣。“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车里面做了很多‘多功能模块’,这些东西技术上并不难,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一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把它投入量产,原因我想就是对用户的重视不够,而现在我们就要把它投入量产”。
其实,“人性化”的理念,并不仅指这些具体的设计细节,更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感知。“U”是一件跨界融合的作品,它既保有了传统汽车的外观视觉感,又加入了一些新鲜的视觉体验。常冰告诉我,“U”之后的下一款车型很可能就会有较大的跨度,不再“融合”。
而对“U”这种跨界融合的设计,不仅是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也是一种对用户的迁就。为什么要迁就?“因为我们是一个新品牌,在一开始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不能声音太大。我们要宣告自己的存在,但是要讲礼貌,要遵守目前已经形成的规矩和秩序”。
要俘获用户,不能只依据用户喜好
确实,传统上,社会、市场秩序坚如磐石,难以撼动。毕竟“秩序”就隐含着稳定和连续的意义。历史上,“改变”很少是大刀阔斧的革命,多半是无数个小步骤逐渐累积而成。
但是,变动是从未休止的。也许,对于销售而言,“顾客就是上帝”。但对于设计而言,绝非如此。常冰说,在设计时,用户的喜好只能当作参考,并不能作为直接依据。这并不是因为消费者不重要,而是因为人内心真正的需求是非常难表达的,而且放在汽车开发的数十个月周期内,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了。“设计师也不知道当一辆车从设计图纸到实现量产,这漫长的时间里,消费者的喜好会出现多少变化”。
“对于合众这样产品数量还比较少的品牌来说,设计不适合做得太激进,不能只瞄准对全新和激进风格有偏好的少数人。将来我们做的东西会越来越好,但如何定义这种‘好’?现在我们很难完全清晰的描述。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已做成的事情来判断,我们非常确信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做得更好”。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人类对于未来的探索和创造一直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人知道哪款产品一定会好卖,今天市场上的很多畅销车型,甚至爆款车型,当初并没有人知道它会成为爆款。只不过在最初,大家对产品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判断,然后尽其所能地将产品做好。
其实,有时候第二步工作更为重要:你会发现,只要你做的东西足够好,总会有人愿意为此买单的,因为人的需求总是多样化的”。
图为:“U”外观
“那你觉得‘U’足够好了吗?就设计而言,你为它打多少分?”我内心默默认为,这同样是个有些“刁钻”的问题。
“100分”,常冰回答得十分淡定,“虽然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但现在肯定是十分满意的。对于设计师而言,如果在刚完成作品时都感觉不满意,那这辆车肯定是有大问题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安小曼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88725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