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上海注册全资子公司的消息传出后,围绕特斯拉车型国产化的说法不胫而走,甚至已经有多次爆料称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已经开工建设。
中国车主们对这一消息的叫好不难理解,国产后的特斯拉有可能和美国市场保持相似的售价,尤其是在美国最低售价3.5万美元的Model 3,换算到人民币也不过22.2万元,算上各种加装、购置税、保险之类的费用,30万落地的特斯拉不失为一种可能。
只不过,对于内外交困的特斯拉而言,在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生产、销售,还需要面临七道门槛。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今年将特斯拉信用评为“垃圾”,摩根大通也对特斯拉的股票给出了“减持”的建议,以及此起彼伏的“特斯拉破产”论,其中最核心的诱因就是缺钱。
在特斯拉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中,总营收为34.09亿美元,同时亏损也达到了7.85亿美元。尽管财报披露特斯拉还拥有27亿美元的现金流,但已经出现有五个季度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彭博社甚至认为,除非车辆生产有明显的提高,或者有新的资本注入,否则特斯拉将在年底前耗尽资金。
今年4月初发改委放声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即将取消,特斯拉似乎选择了提前下手,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落地上海自贸区。从公开信息来看,特斯拉首座超级工厂总投资为50亿美元,在中国新设工厂同样需要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毕竟在小鹏汽车、奇点汽车等宣布破土动工的工厂上,投资额也在100亿—150亿人民币之间。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是1亿人民币,实到资本仍然是个未知,那么数百亿的资金从哪里来?要么特斯拉以中国工厂和中国市场前景为诱惑,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要么允许在中国的子公司独立运营,比如特斯拉总部以技术入股,进而给中国本土投资者分一杯羹的机会。在蔚来、威马等还没有卖出一辆车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就开始给人给钱,蔚来汽车的目标估值已经高达360亿美金。
和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比起来,特斯拉在品牌、渠道和技术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去年3月初的时候,就有媒体曝出腾讯通过旗下黄河投资以17.78亿美元在公开市场收购了特斯拉816.75万股股票,占股5%。这是一个利好的信号,至少折射了中国投资者“欣赏”特斯拉的态度。
中国有句古话叫“墙倒众人推”,在特斯拉面临至暗时刻的时候,高管团队也在持续动荡。2017年共有16名高管离职,进入2018年后这一情况仍在继续,自动驾驶芯片领头人吉姆·凯勒、销售总裁Jon Mcneil、财务副总裁Susan Repo、首席财务官Eric Branderiz等相继离职。等待特斯拉的不是“破釜沉舟”,而是“树倒猢狲散”。
中国市场看起来不缺少人才,甚至有人为特斯拉算过一笔账,美国汽车装配工人平均时薪约为100元,而在上海的同等时薪还不到35元,在中国建厂似乎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的人工成本。但特斯拉面对的真实现状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员工集中在销售端,研发、管理、市场、法务等一系列的人才体系需要从0到1。
回到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大环境,电动汽车领域主要有两股势力,一个是转型到新能源的传统主机厂,另一个是数量多达几十家的造车新势力,优秀人才的短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或许特斯拉有机会加入到抢人才的大军中,不惜重金向传统主机厂挖角,只是人才的流动和培养仍然需要时间作为代价。
不幸的是,在特斯拉已经流失的高管中,大多奔赴谷歌、英特尔等特斯拉的直接或潜在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需要面临同样的问题,特别是蔚来、小鹏、威马等虎视眈眈的竞争者。
特斯拉电动车涉及的供应链可以分为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其他构件、中控系统、内饰和外饰九个部分,直接或间接供应商多达130余家,其中中国企业的数量占到一半以上。
在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这三大核心体系中,中国企业同样占到了一半以上,却集中于仪表盘、保险杠、内饰等,核心技术供应商仍来自于日本、美国、欧盟。不过,索尼、博世等在中国也有相应的工厂,在中国建厂着实可以帮助特斯拉节省运输、关税等成本,有利于特斯拉在整个亚洲地区提升竞争力。
可Model 3的“难产”显示,特斯拉可能并不是一家能够很好管理供应链的企业。通用、日产、大众等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方法,主要依赖于数量有限的一级供应商,也因此导致汽车市场的同质化。特斯拉打乱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试图学习福特对供应链进行垂直整合,以及生产环节的过度自动化,然而破坏式创新的代价也很明显。
特斯拉可以将已经摸索出的经验复制到中国市场,却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特斯拉目前唯一的电动机供应商富田电机,几年前与浙江台州信质电机的入股合作被驳回。留给特斯拉的选择并不多,或者采用进口方式,或者在中国寻找可替代的供应商,仍需要特斯拉进行取舍。
据工商注册资料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整车或者电池制造,而是以技术研发和销售为主。尽管马斯克曾经在多个场合暗示在中国建厂的计划,可就目前来看仍面临资质问题。
自2017年5月份至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大门已经关闭了一年多的时间,累计发放的15张牌照中,仅有6家企业有车在售。诸如蔚来、奇点等已经被卡在资质环节,政策上是否会对特斯拉开绿灯,依旧是个未知数。
当然也并非没有利好的因素存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已经改变了市场竞争的风向标,以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是To B的,原先定价30万的车,补贴后可能只需要15万,还有上牌等变相福利,导致国内出现了大量A0级和A00级的产品出现;进入2018年以后,补贴重点将从购买环节转向使用,变成To C类型的补贴,比如在停车费、过路费、充电等环节让新能源车主享受实惠 。
那么,类如特斯拉之类的车企便有了存在的必要,就好像在鱼池里放一条鲶鱼,加剧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而加快迭代进度。
2017年,中国市场为特斯拉贡献了17%的营收,彼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体量已经占到全球的40%。国产之后的特斯拉在售价上有望降低三分之一,为特斯拉的系列车型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加上庞大的市场缺口,特斯拉没有理由不对中国抛出橄榄枝。
但压垮特斯拉的恰恰就是产能,在2017年底的时候,除了在建的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特斯拉已经投产的整车工厂只有位于弗里蒙特、占地370英亩的超级工厂,前身是通用在1982年关闭的装配厂。从最新的消息来看,Model 3 装配线的产量是每天500辆,距离周产量5000辆的目标似乎不再遥远。可面对Model 3 超过40万辆的订单,特斯拉何时能够如约交付,依旧在拷问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耐心。
特斯拉在中国工厂的产能依然存疑。倘若当真如马斯克所预言的,超级工厂在一年内就能建成投产,产能恐怕不会比弗里蒙特乐观,能否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供应链的搭建,能否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的提速,还值得商榷。
不过,相比于美国本土,中国有着更为完善的汽车配套产业,制约特斯拉产能的外界因素要少很多,剩下的只是特斯拉自身的问题。
双积分政策推行后,新能源合资车企再度成为潮流,长城+宝马、众泰+福特、江淮+大众,未来这个名单势必会越来越长。相比于独资的特斯拉,这些车企无疑有着更低的政策门槛,有着更成熟的供应链,更完善的生产条件,且以新能源车型为主。
与此同时,吉利、比亚迪、众泰等中国主机厂也开始改变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相继推迟或取消A00级新能源车型,转向更符合大众市场的电动SUV;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瞄准的也是中高端的定位……
相比于这些竞争者,特斯拉最大的短板不是品牌,可能也不是技术,而是时间。
在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投产并占领市场的时候,特斯拉仅仅派出了试探性的“先行军”,时间上的劣势对特斯拉终究不是一个好消息。长城宝马即将生产MINI的纯电动车型、江淮大众推出了首款产品E20X,加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丰田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将投向中国,特斯拉不再是那个缺少竞争对手的独行者。
从能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典型以石油为能源的国家,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美国街头从不缺少动辄3.6L以上的大排量车型,美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为何如此冷淡。中国、日本、欧洲等属于恰恰是新能源最有力的支持者。
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市场环境决定了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比如直销模式和接单生产,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库存和资金占用,与特斯拉早期的极客用户不无关系,即便到了中国市场,最早的特斯拉车主也多集中在科技圈。
截止到目前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有30多家体验店,过半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几乎为0。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汽车品牌销售与配套的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网点相距不得超过150公里。特斯拉服务模式上的不足,已然决定了特斯拉的销售范围。
除此之外,还有充电桩、维修、售后等一系列问题等待特斯拉解决。
对于特斯拉来说,入华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不只是为了中国市场,也是为了让特斯拉自身更好的活下去。只是建厂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长征还只是刚刚拿到批文,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钛媒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68628
以上内容转载自钛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