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角逐的关键,自动驾驶在中国汽车产业中的位置也变得举足轻重。
但眼下,“寒气”正在自动驾驶行业蔓延。尤其是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企业都经历了不少风波。
比如,截止到今年十月份,在万众瞩目下上市的Mobileye估值蒸发超3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0亿元);福特和大众共计投资26亿美元、估值一度达到70亿美元的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宣告倒闭;上市不到一年的Aurora寻求部分或整体将公司打包出售;Cruise被迫裁员。
进入到12月,由现代汽车与安波福联合成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tional被曝在11月底解雇了数十名员工。无独有偶,此前不久, Nuro宣布了裁员计划;Aurora也被曝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包括暂停招聘和裁员。
以上种种事件恰恰验证了相关行业预测:随着自动驾驶正在进入下一赛段,预计在2023年前后,自动驾驶产业进入快速淘汰期。在此阶段,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可能会走下坡路,甚至还会有濒临破产的风险。
于此,位于自动驾驶赛道的玩家需要抓住哪些契机,才能在大浪淘沙之后依然屹立在蓝海之中?
在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圈中,主机厂的发展是最重一环,其既要为自动驾驶技术企业提供测试载体,也要为商业化以及用户提供出行载体。在自动驾驶赛段,车企竞争力的其中之一在于主机厂的能力。当下,对于主机厂来说,不仅要加强自动驾驶的掌控力,也要加速自动驾驶汽车量产保持生态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主机厂也正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变化实现转型:过去,一、二、三级系统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线性的供应链体系,正逐渐变成产业互相融合的网状体系;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也让主机厂不得不重视科技企业与日俱增的力量。在这场变革中,主机厂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其多元化的需求也开始增多,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解决方案正成为刚需。
资源整合及技术服务落地供应商虹科以汽车业务起家,在汽车行业深耕超过27年,致力于为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核心关键方案及技术落地。虹科不断发展和完善面向汽车行业的产品方案矩阵,除了非常成熟的汽车总线业务,虹科结合市场趋势及需求,积极引入车载以太网/TSN,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生产制造核心技术及设施、后市场高效运营平台及工具等,持续突破技术高地,始终致力于为市场带来创新、前端、可靠的方案。至今,虹科已与国内超过2000家的主机厂及零部件厂商、供应商的客户达成合作,虹科云课堂汽车专题培训课程线上播放量累计超过100万次。
图为虹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图源:虹科官方
“变革”中主机厂
近年来,新四化深刻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当软件定义汽车、面向用户价值服务的新概念,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边界,新业态的构建也对主机厂提出了新的要求。
眼下,主机厂正在面临来自科技公司和以芯片为代表的供应商方面的双重压力。
首先是科技公司。科技企业进军汽车行业早已不是稀罕事,早在2020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长安汽车将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以及高科技高端产品。时至今日,仅2022年1月,就有百度集团宣布将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新汽车公司;紧随其后,1月13日,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发布。
显然,科技企业正加快脚步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通过与车企捆绑合作的方式,逐步在汽车产业链上站稳脚跟。在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的产业变革时刻,软件正在深刻定义汽车。智能驾驶成为汽车产品赢得行业认可的关键要素,这也成为科技公司渗透至汽车产业链的关键。
与此同时,传统主机厂和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得微妙,比如主营业务的转变。当软件和系统在一辆智能汽车中的比重逐渐升高,科技公司和传统主机厂也逐渐各执其词。实际上,“造车和算法究竟哪一个更难”的问题,也是“硬件和软件哪一个在汽车产业中更重要”的问题。对此,一汽集团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周时莹曾直言:传统主机厂和科技公司的竞争依然是存在的。
再看以芯片为代表的供应商。在传统的供应链关系里,主机厂跟一级汽车供应商(Tier1)进行沟通,Tier1再整合二级供应商(Tier2)零部件给到主机厂。按照如此供应逻辑,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机厂不会与二级供应商进行沟通。比如在辅助驾驶阶段,位于Tier2的算法公司、芯片公司根本没有机会与主机厂直接对话。
然而如今传统的生态链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自动驾驶领域,越来越多的新角色涌入,甚至出现包括Tier0.5、Tier2.5类的新角色,集成商、算法商、芯片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整体打包商等角色也都开始出现。
其中,伴随芯片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深,芯片厂商在供应商名单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靠前。目前,行业内认为主机厂和芯片厂商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软件和硬件强耦合;另一类为软件和硬件分离。
实际上,眼下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主机厂自研芯片早已司空见惯。但放眼整个行业,该案例占比仍然较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研发成本投入,且眼下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内的车企大多尚未具备盈利能力,短期内无法将算法做得很成熟。换言之,把芯片和算法融合在一起,以实现“算芯一体化”的软硬件结合,是主机厂能力的挑战。
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以芯片厂商为代表的供应商,主机厂在智能化变革中的自我革新都殊途同归:软硬件的双重能力,将成为主机厂在浪潮的一次又一次冲刷下依然坚毅的重要原因。
虹科早已观察到该趋势,并认为软硬件实力兼具的主机厂能够在未来自动驾驶赛道中走得更远。此前虹科CEO陈秋苑曾表示:“国内有一个微妙的趋势变化,以前大家都想着卖产品,现在大家都慢慢地在做一些应用案例的集成。供应链层面,硬件厂商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与渗透愈加明显。”
事实也确是如此。当汽车产业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虹科的价值也愈发显著。从硬件资源整合商的定位到产品融合与服务协同,虹科旨在赋能技术落地。陈秋苑直言:“我们拥有国内外中高低端多种软硬件资源,理解客户多元化需求并将适配的产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本地化落地,以给到客户更全面、更具参考意义的选择。客户买到的也不只是一个硬件产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图为虹科大中华区版图;图源:虹科官方
图为虹科海外版图;图源:虹科官方
“软硬兼施”,赋能主机厂资源整合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主机厂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商都明确的是:软件对于汽车的价值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未来更长期的价值收入来源。特斯拉足以证明这一点。
特斯拉的全自驾驶软件套餐(FSD)将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以订阅的模式收费,而不是作为一次性支付1万美元购买的附加服务。这将为特斯拉在改善自动驾驶技术的同时,增加经常性收入。可以说,特斯拉的盈利模式并不是造车,更关键的是智能软件。
据战略咨询机构麦肯锡预计,软件在D级车(或大型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所占比例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占到整车价值的30%。
这可以为主机厂提供启发:软件不仅是巩固其智能汽车产业链中地位的能力,更是其在汽车产业链长久发展的盈利工具之一。
兼具软硬件能力的完整解决方案,正是虹科一路走来坚持在做的“难而正确”的事。
围绕为主机厂软硬件实力的双重赋能,虹科一直不断发展和完善面向汽车行业的产品方案矩阵,且这些产品渗透到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目前,虹科已经形成了从研发测试、生产制造、到汽车后市场环节的全域产品覆盖。
l 研发测试环节:虹科车载以太网/TSN、 汽车总线测试工具、车规级激光雷达、GNSS仿真与测试、时间同步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传统总线本身带宽和延迟存在限制,已经难以满足未来智能化时代网络的需求,汽车以太网凭借着更高的性价比成为应用趋势。虹科提供了灵活、便捷的车载以太网方案,涵盖从100/1000base-T1到2.5G/5G/10GBASE-T1等速率和业内通用接口H-MTD和MATnet等,助力客户能够广泛而有效地测试现代车载电子元件和网络。此外,虹科提供的TSN网络仿真测试软件方案RTAW,支持汽车通信网络拓扑的精确时间模拟,内置高阶算法能自动优化网络性能配置。目前支持全面的TSN协议: 8021Q、Qav(CBS)、Qbv(TAS)、Qbu(抢占)、CB、Qci、Qcr(ATS)、AS-2020等,能够有效为客户新一代的智能汽车提供完善的EE架构设计优化方案。
图源:虹科官方
在研发测试环节,虹科ML车规级激光雷达适合各种移动设备,全面适应新一代的ADAS。据悉,其使用纯固态技术,没有机械运动部件,能够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表现,具有强大的性能和耐用性。
图源:虹科官方
此外,虹科为汽车硬件在环仿真测试,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导航定位模拟、干扰抵抗测试提供最新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测试解决方案。可以测试复杂的GNSS系统,如:差分式GNSS,如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接收器欺骗缓解评估,多天线车辆,姿态测量,简单或复杂的GNSS接收机阵列。这套系统具备灵活的软件定义架构,不用配置专有硬件,可实现软硬件解耦;同时软件可打开多个实例,同一个软件可以构建多个模拟。具有极低的延迟,从收到命令到生成RF信号,延迟可达到10ms,甚至5ms,支持所有GNSS星座模拟(北斗,GPS,Galileo,GLONASS等),并且用户可以自定义波形。
图源:虹科官方
l 整车制造环节:虹科车载一体化天线、涂层厚度无损检测、材料与涂层紫外固化、高速焊接监测OCT系统扫频源、HPC云平台
针对自动驾驶整车制造,虹科一体化集成4G/5G LTE,WIFI,GNSS多功能天线,搭配符合UN ECE R 118 标准的电缆馈送;天线符合 IP66 和 IK10 认证;支持黑色白色指定,线缆长度可灵活选择。
为了满足汽车行业高标准的在线质量控制流程,虹科还提供基于太赫兹与光热技术的车身涂层厚度测量方案,能够精准提取更多涂层厚度信息、实现涂层数据可追溯、降本增效,显著优化涂装工艺过程。同时,虹科高功率、高均匀度的UV光源能够完美搭配汽车生产中应用UV胶(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助力生产制造环节提高固化的可靠性与固化胶的材料性能,极大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
图源:虹科官方
令人关注的是,虹科1.7MHz扫频OCT激光器,提供用于电动汽车领域高速焊接监测OCT系统扫频源。其中之一的应用是焊接各种材料组合和几何形状的母线时焊缝必须足够深,以提供足够的连接横截面,以实现最小的电阻和最大的强度,在电池激光焊接过程中,焊接深度测量可以随时精确确定和控制焊接深度,并省去昂贵且耗时的纵向磨削以确保质量。此外虹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简称OCT)可与激光加工系统同轴集成,在电动汽车生产和电池焊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 汽车后市场环节:虹科测试诊断专用示波器、商业BI系统
在汽车后市场环节,虹科正在为未来车辆测试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准备,但也并未忽略维修和诊断传统车辆的机会。虹科汽车专用示波器通过高效采集和分析电流电压信号,能够在免拆情况下快递定位汽车故障,可诊断故障类型包括:传感器、执行器、通信网络、点火系统等电路故障,振动异响故障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虹科最新的Pico4425A示波器套装是专门面向新能源汽车测试诊断设计,能够有效解决电动汽车遇到的新型疑难杂症:充电错误,接触器故障,逆变器故障,绝缘和连接故障等等。
图源:虹科官方
陈秋苑曾表示:“国际形势变得复杂,中美贸易、缺芯等现状倒逼着用户去考虑供应链的闭环问题,这同时也是个培养中国自主供应链的好时机。”
实际上,当中国自主供应链获得新的机会,“虹科们”作为其中关键环节的参与者之一,也同样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处于潮水中的虹科要如何打造自己的竞争壁垒?正如陈秋苑所言:“基于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生态圈是虹科的护城河。”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虹科的更多技术,可以关注他们将于1月9日举办的车载以太网及TSN技术直播,进行更多交流。
图为虹科直播间二维码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苑晶铭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91985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